朱松;刘红;陈晓梅;孙宏晨
目的:建立与人口腔癌前病变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0.001% 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法对Balb/c近交系小鼠进行诱发实验.16周和20周时处死小鼠,观察病变情况.结果:舌背黏膜癌前病变的总发病率为100%.16周时以轻度和中度异常增生为主;20周时以中度和重度异常增生为主.结论:4NQO饮水法的致病过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人相似;0.001% 4NQO饮用16~20周是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建立的理想时间.
作者:李武伟;马国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烤瓷用镍铬合金在上瓷前经过阳极钝化,除气预氧化处理后对其表面氧化膜的形貌、厚度的影响.方法:将15个试片随机分成3组,分别经不同的实验条件处理后,每组抽取2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其余3片采用XPS和AES进行表面氧化膜分析.结果:1)阳极钝化处理的试片表面发生了轻度的选择性溶解,增加了金属的表面积,所形成的氧化膜厚度是空白对照组的1.72倍.2)除气加预氧化组则形成较厚的氧化膜,为空白对照组的23.32倍,而且氧化膜内氧原子的相对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实验组.厚的氧化膜的热膨胀系数与金、瓷不同,产生较高的残余应力,不利于烤瓷时金属离子向陶瓷内的扩散,且易形成一些碳化物,影响金瓷界面的化学结合.结论:采用阳极钝化法处理镍铬合金表面,方法简便,形成的氧化膜容易控制,操作可重复性强,是烤瓷前金属表面处理的新方法.
作者:朱松;刘红;陈晓梅;孙宏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牙源性黏液瘤多发生于颌骨,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与成釉细胞瘤、颌骨中心性巨细胞瘤等鉴别,临床上常常误诊.笔者报道1例误诊病例如下:
作者:彭澜;刘中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颅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型、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多种检查方法,将38例动静脉畸形病例分为单纯型、同侧吻合型、复杂吻合型3种,并应用介入栓塞、结扎相应血管、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结果:病变全部彻底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无1例复发.结论:根据不同的分型,处理相应的滋养血管,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动静脉畸形的方法.
作者:李建成;郑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乳牙釉质、牙本质钙含量状况与龋病关系.方法:对37例5~7岁幼儿园乳恒牙替换所拔除的下颌乳中切牙,用电子探针X线显微分析仪检测各牙之近中侧、远中侧、唇侧和舌侧之釉质和牙本质不同深度之钙含量.受检测牙37颗(1|18颗,|1 19颗).37例中dft=0者14名,为无龋组;dft>0者23名,为有龋组.有龋组中0<dft<5者9名,为低危组;dft≥5者14名,为高危组.结果:1)釉质Ca含量在各侧间以舌侧之含量少(P=0.0001),且舌侧釉质各深度间之Ca含量有明显差异,浅层多、中层次之,深层少(P=0.037).其余各侧间及各侧之各不同深度间均无明显差异.2)牙本质Ca含量在各侧间均无明显差异.各侧之各深度间Ca含量除远中侧无明显差异,近中侧(P=0.0152)、舌侧(P=0.0152)、唇侧(P=0.0167)的各深度间均呈非常明显之差异.总体牙本质之钙含量呈深层高、中层为次、浅层低(P=0.0001).3)牙釉质和牙本质之钙含量在无龋组和有龋组间无明显差异(P=0.9692,P=0.2705).有龋组之钙含量与dft仅在近中侧和唇侧釉质中呈低度负相关关系(r=-0.46052和-0.40139,P=0.0310和0.0576),除此在釉质和牙本质中均未呈相关关系.结论:釉质和牙本质中钙含量与龋病无非常明显的相关关系.
作者:石四箴;梁勤;赖红;潘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转移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以10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配对研究了124名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TGFβ2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对照组与患者组TGFβ2两者相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X2=16.235,df=1,P<0.005);单独发生唇裂或腭裂者与唇腭裂同时并发者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X2=15.885,df=1,P<0.005);其他配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与TGFβ2基因多态性有相关性.
作者:焦晓辉;王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急性龈乳头炎是口腔内科的常见病,但其误诊误治率却很高,给患者及医生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通过2个病例对其加以分析.
作者:高原荣;王万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我们用微波消毒法对慢性根尖炎根管进行消毒,行一次性充填,并与常规FC消毒根管后充填进行了比较研究,取得了较好结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设备口腔微波治疗机 MTC-3型(南京微波电子研究所).
作者:彭跃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4种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Obtura Ⅱ系统充填根管微渗漏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及主要实验材料 40个因正畸拔除的下颌前磨牙,室温下保存于含有0.2%叠氮钠的生理盐水中.
作者:张丽萍;吴补领;朱文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在牙颌面畸形外科矫治中应用的先进性、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本组颌骨畸形病例68例,男性26例,女性42例.除单纯颏成形术外,其他所有病例术前均行正畸治疗.根据临床设计,全麻下分别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上颌骨Lefort Ⅰ型截骨术、颏成形术、上下颌骨根尖下截骨术等不同术式,劈开截骨,按设计要求移动骨块,预制钛板进行坚强内固定.术后均行简单的颌间弹性牵引固定1~2周.结果:1例单侧创口感染延期愈合,1例术后1年钛板露出,二次手术取出钛板.其他病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经正畸治疗,(牙合)关系恢复正常,术后随访5个月至6年无复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在牙颌面畸形外科矫治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点:术后效果稳定,无复发,并发症少,不影响饮食、语言,患者恢复快.
作者:林润台;宿玉成;徐刚;杜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先证者法收集5个HGF家系并进行问卷和口腔检查,观察不同家系及同一家系不同个体的临床表型和发病特点,分析可能的遗传方式,绘制系谱图.结果:所有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HGF特征,发病年龄在牙齿萌出期,患者均有典型的牙龈增生,但不同个体其增生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龈切术可极大地恢复口腔功能和颜面外形,但部分病例在术后有复发倾向.结论:收集的5个家系均为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HGF,且疾病外显率高,表现度变异大.
作者:YAN Han-song;阎寒松;黄长波;叶晓茜;边专;范华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应用随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rbitrarily pri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P-PCR)来对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进行鉴定.方法:经初步鉴定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为血链球菌属后,用随机引物AP-PCR对优势菌进行扩增、检测.结果:经扩增后的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的DNA片段与标准血链球菌ATCC10556的DNA片段相同.结论:应用AP-PCR技术可以对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进行鉴定和分类.
作者:吴双燕;孙德刚;马晟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滑液中β-糖苷酶活性改变,探讨其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机制及诊断研究中的意义.方法:用Borooahs法,对正常及结构紊乱、骨关节病患者关节滑液中β-糖苷酶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及病变关节滑液均能检测出β-糖苷酶活性形式,滑液各β-糖苷酶活性在结构紊乱组与骨关节病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在骨关节病组均明显高于结构紊乱组.结论:滑液中β-糖苷酶活性改变反映颞下颌关节病变程度,可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滑液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刘俊杰;牟鸿;龙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畸加力和撤力后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力后2 h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的表达量开始增加,加力8 h至加力3 d达到高,至撤力后2~4周PPTA mRNA的表达量开始下降,但 PPTA mRNA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三叉神经节PPTA mRNA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P物质可能不仅参与早期正畸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而且可能参与了后期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
作者:孙应明;罗颂椒;赵昱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制样方法对玻璃离子水门汀与牙釉质间的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充填好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模具在制样环境中自然放置10 min、20 min、30 min后移入37 ℃±1 ℃恒温恒湿箱中,1h后取出试样,然后放入37 ℃±1 ℃去离子水中, 24 h后分别测试不同制样方法所制备试样的剪切粘接强度.比较不同制样方法对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制样方法对剪切强度有显著影响,在制样环境中放置10 min所制备的试样,其剪切粘接强度大,在制样环境中暴露20 min后,其强度则显著下降,暴露时间越长,强度下降的越多.结论:不同制样方法对玻璃离子水门汀与牙釉质间的剪切粘接强度极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比较不同文献中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剪切粘接强度时应注意其试样的制备方法.
作者:程汉亭;刘韩星;肖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s)是一类在结构上具有同源性的细胞内源性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人类IAPs的主要成员有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cIAP1、cIAP2、生存素survivin、livin、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NIAP等.XIAP是IAP家族中有效力的caspase抑制物,也是分子结构研究得清楚的IAP家族成员.1996年,XIAP、cIAP1和cIAP2一同被鉴定出来[1],随后的研究发现XIAP的生物学功能多样,对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多方面的影响,学者们对XIAP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等研究正逐步深入.本文就XIAP的基因定位、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表达调节、与肿瘤的关系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翔;高文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ortisomol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封闭能力.方法:选取44颗离体单根管恒牙,随机分为2组,每组20颗牙,分别用Cortisomol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以冷侧压法充填根管,采用染料渗入法测量染料渗入距离.结果:Cortisomol糊剂组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根尖微渗漏均值分别为(1.21±0.47) mm和(2.17±1.08) mm,经t检验,P<0.01,两组渗漏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ortisomol根管糊剂对根尖的封闭能力优于传统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作者:肖丹;高燕;黄小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采用三点弯曲实验的方法测量3种复合树脂核材料的弯曲强度.方法:本实验使用的3种复合树脂核材料分别为DC Flow Core、Bisfil -Core和LuxaCore.每种材料各制作6个大小为(2.0±0.1) mm×(3.0±0.1) mm×(25.0±0.1) mm的矩形试件.试件在Instron万能材料测试机上测试其弯曲强度,跨距为(20.0±0.1) mm,加载速度为0.5 mm/min,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3种材料的弯曲强度值分别为:DC Flow Core (137.96±9.48) MPa,Bisfil-Core (123.82±12.99) MPa,LuxaCore (110.11±10.03) MPa.统计检验的结果显示,DC Flow Core与Bisfil - Core之间(P<0.041)、DC Flow Core与LuxaCore之间(P<0.001)、Bisfil - Core与LuxaCore之间(P<0.047)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从本实验的结果来看,3种核材料的弯曲强度均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以DC Flow Core的弯曲强度值高.
作者:俞长路;骆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与腮腺切除的范围,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对62例腮腺混合瘤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治疗手术中,面神经损伤22例,占35.48%.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32例,术后即刻出现面神经颧支及颊支暂时性麻痹2例(6.3%),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3例(9.4%),1个月后自行恢复.腮腺浅叶摘除20例中,术后即刻出现面神经颧支及颊支暂时性麻痹2例(10%),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5例(25%).腮腺全切解剖面神经的10例,术后全部即刻出现面神经暂时性面瘫(100%),所有麻痹均在1~2个月恢复.结论: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瘤体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作者:王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证明与传统的临床前期教学相比,仿真头颅模型教学是否提高口腔修复学教学质量.方法:向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接受仿真头颅模型教学的2000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及对额外接受10 h仿真头颅模型教学的2000级和只接受传统实验室教学的1998两个年级学生的牙体预备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对仿真头颅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额外的10 h仿真头颅模型训练对学生的操作水平有显著提高.结论:仿真头颅模型提高了修复学教学质量,是值得推广的教学工具.
作者:黄翠;邬凌;王贻宁;李四群;徐东选;夏海滨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