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源性上皮性联合瘤的临床病理和角蛋白表达研究

李原;张为民;王丽;陈新明

关键词:牙源性腺样瘤,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牙源性上皮性联合瘤, 角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4例牙源性上皮性联合瘤的临床病理和角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方法:4例牙源性上皮性联合瘤均来源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制片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K10、CK10和13、CK18和8、CK19蛋白的表达.结果:全部4例中均显示牙源性腺样瘤的典型组织学特点,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样区大小不等,1例中的CEOT区为主要成分,CK19呈阳性表达.结论:报告四例牙源性腺样瘤和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构成的牙源性上皮性联合瘤,其中一例为罕见的以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成分为主.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人成釉细胞瘤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和β-连环素的表达

    目的:研究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中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及β-连环素(β-cat)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AB72例(原发34例,复发32例,恶性6例)E-cad、AB59例(原发22例、复发31例,恶性6例)β-cat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上皮细胞膜有E-cad和β-cat的完整表达,在AB中的星网状层及外周层细胞均有E-cad和β-cat的表达.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在不同组织及病变中E-cad和β-cat有不同的表达(P<0.001)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E-cad和β-cat表达强度下降和丢失,浆、核的异位表达增加,三者相比P<0.05.结论:E-cad和β-cat的表达水平与AB的细胞分化程度成负向关系,且与AB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钟鸣;王岩;岳阳丽;王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累及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感觉分布区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其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正常,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学说很多且认识不一,病理研究结果提示神经组织的改变可能是TN的病因机制之一,现就有关该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周剑虹;姜晓钟;李玉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氟钼等元素对狗牙人工龋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取健康成犬上下磨牙16颗,按同名牙分成四组,每组4颗牙,即前磨牙组,第一、二、三磨牙组,以95%乙醇脱脂,用指甲油做牙面涂层,在牙冠颊面开边长1mm正方形小窗为a区.每组4颗牙分别置于氟化钠液、钼酸铵液、硫酸铜液、氯化镧液中浸泡,浓度均为1%,pH=7,放置在37℃恒温箱中,52h后取出,用蒸溜水洗净,自然干燥,将牙冠向上,在a区右侧将小窗扩大一倍为b区.

    作者:李建云;毛巧玲;赫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三种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生物相容性,为牙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三种商品化引导组织再生膜:BME-10X(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BioMesh(韩国Samyang公司)及Bio-Gide(美国Osteohealth 公司)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附着及增殖的检测.结果: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在三种可吸收膜上附着、增殖,并复层生长.细胞在三种膜上的附着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BME-10X及Bio-Gide上生长、繁殖明显好于BioMesh(P<0.05).结论:BME-10X及Bio-Gide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载体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研究.

    作者:闫福华;骆凯;金岩;刘源;赵宇;王新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双侧下颌侧切牙牙体变异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因全口前牙排列不齐,于2002年10月12日来我科就诊.检查:颌骨、颌面部发育正常,面型正常,全口前牙拥挤,31|唇侧低位错位,21|重叠3mm,32|重叠3mm,|23重叠2mm,(6|6)/(6|6)中性牙合,2|2牙冠较大,与1|1牙冠宽度一样.

    作者:王丽梅;杜世莲;杨体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湖北省宜昌市6~7岁1 356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社会行为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学校开展口腔健康项目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母亲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 356名儿童及其母亲的口腔健康态度、行为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0%的儿童每天刷牙两次以上,78%的儿童使用氟化牙膏,大约50%的儿童在过去一年拜访过牙医.影响儿童刷牙行为的因素依次为母亲的刷牙行为、儿童的就诊行为和母亲的文化程度.儿童的就诊行为和母亲的就诊行为、母亲刷牙行为、母亲关于龋病预防的知识及母亲文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母亲的口腔健康行为和母亲的文化程度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的开展必须要有母亲的参与.

    作者:黄薇;台保军;杜民权;江汉;郭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白塞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白塞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80~2000年间我院口腔粘膜病专科门诊54例白塞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整个病程中口腔溃疡的发生率高达100%,生殖器溃疡为66.70%,眼疾为24.10%,皮肤损害者为44.40%,针刺反应阳性为35.20%,关节损害为20.40%,消化系统损害为5.60%,神经系统损害为1.90%.血常规RBC和Hb下降9例;血沉升高12例.免疫球蛋白检测IgG升高11例;IgA升高7例.补体C3升高13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PEG法)阳性9例,阴性2例.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13例.类风湿因子凝集实验阴性5例.结论:循环免疫复合物CIC阳性、免疫球蛋白IgG及补体C3升高在白塞病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意义,但本病诊断仍以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依据,并需结合详细询问和收集病史.

    作者:高文信;周传香;魏秀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炎症牙髓中环氧化酶-2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人炎症牙髓中的表达,探讨COX-2在牙髓炎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取临床因阻生或正畸拔除的健康第三磨牙或前磨牙的牙髓和临床有明确诊断的炎症第三磨牙的牙髓,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染色,检测两种牙髓中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牙髓组织中几乎没有COX-2的表达,而炎症牙髓中COX-2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在牙髓中的分布也发生变化.结论:提示COX-2在炎症牙髓组织中可能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作者:刘金波;丁俊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下颌骨腺样囊性癌--附1例报告

    患者,女性,61岁,因左下颌骨包块5年,生长加快合併下唇麻木1年来我院诊治.临床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面下1/3处隆起,皮肤色泽及温度无异常;张口稍受限,左下牙龈无溃破,左下颌骨可扪及4.5mm×4mm骨性包块,牙龈及牙槽粘膜无明显肿胀或溃疡,左颌下淋巴结可触及,质地稍韧,全身检查未见异常.X线全景片检查发现左下颌骨有一毛玻璃样溶骨性区,大小约4mm×4mm.

    作者:李汝瑶;陈小华;马莉;秦蓉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后牙单端固定桥修复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对24例后牙单端固定桥修复体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方法:追踪观察了修复10年后的修复体完整性及其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此种修复体对牙周健康无害,固位稳定及支持作用良好.结论:修复体保存完好,有明显的功能作用.

    作者:朱智敏;熊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载药珊瑚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及预防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载药珊瑚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及预防感染的可能性.方法:将珊瑚与克林霉素复合,制成载药珊瑚人工骨;将其置于接种有金葡菌的培养基中检测其体外缓释特性及抗菌活性;将其植入金葡菌污染的兔颅骨缺损区,通过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评价其骨缺损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结果:载药珊瑚人工骨在体外持续释放高浓度抗菌素;植入金葡菌污染的骨缺损后可有效预防骨感染,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珊瑚人工骨植入组.结论:载药珊瑚人工骨是伴有污染或感染骨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作者:张森林;孟昭业;邵海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颌骨动脉瘤性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认识颌骨动脉瘤性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颌骨动脉瘤性骨囊肿的平片、CT和MRI影像特点.3例均行平片、CT、MR检查,部分做冠状和矢状位扫描.结果:平片上2例骨膨胀性改变,1例溶骨性改变;CT显示病灶边缘薄层骨壳环绕及骨性间隔;MRI:T1WI上1例可见液液平,1例显示纤维间隔.与软组织界面显示在CT、MRI均为光滑锐利.结论:动脉瘤性骨囊肿的影像表现虽不能明确诊断,但结合临床应考虑到该病变的可能.当然,终的明确诊断仍需组织病理学检查,尤其在有原发病变时.

    作者:王玉昆;范新东;姬红岩;张子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同培养条件下人牙髓细胞α-SMA表达的变化

    目的: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正常及诱导分化的人牙髓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α-SMA与人牙髓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连续人牙髓细胞,传代后分二组,一组常规培养,一组用条件培养液诱导其分化,采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检测两组细胞α-SMA的表达,分析其差异.结果:随体外常规连续培养,人牙髓细胞α-SMA表达逐渐增多;较之常规培养组,诱导分化组的细胞α-SMA表达减少.结论:人牙髓细胞在朝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时,α-SMA表达逐渐减少;人牙髓细胞体外常规连续培养,细胞逐渐表现为均质成熟的成纤维样细胞.

    作者:杨雪超;樊明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可吸收性胶原膜结合无机牛骨修复种植牙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可吸收性生物膜Bio-gide结合无机牛骨Bio-oss修复临床牙种植中的骨缺损,解决种植区的骨量不足问题.方法:在牙种植外科中将Bio-oss充填在暴露的种植体周围,表面覆盖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6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暴露骨缺损区,观察并测量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曲面断层片,评价其在临床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效果.结果:二期手术发现骨缺损区都获得了高水平的新骨形成,骨缺损重建百分率达90%.术后及承载6~36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显示88个植入骨缺损区的ITI种植体,有2颗脱落,种植体存活率达97%.结论:Bio-oss与Bio-gide联合应用于临床ITI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可以成功的引导骨组织再生,重建缺损的骨组织,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作者:宿玉成;耿威;徐刚;林润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颈侧部囊性肿物自发性出血

    目的:对18例临床少见的颈部囊性肿物自发性出血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此18例的临床特点、检查手段及处理措施.结果:该18例发病急剧,B超示包块内有液体缓慢流动,血流频谱无动脉化表现;穿刺液有大量红细胞,但不凝固.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鳃裂囊肿伴出血,10例为囊状水瘤伴出血. 结论:手术摘除是根本的治疗措施,B超、穿刺检查及术前处理对该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荀文兴;邹敬才;郭庆科;肖光裕;杜娟;曲晓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颌面部爆炸伤软组织中TGF-β的表达

    目的:观察TGF-β在局部软组织伤口中的表达,分析其对创伤后软组织愈合能力的作用. 方法:采用点爆源下兔颌面爆炸伤动物模型,复制颌面爆炸损伤.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兔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软组织中TGF-β的表达,结合病理学改变分析创伤愈合过程中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TGF-β主要在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中表达,表达曲线呈单峰,其峰值在伤后6d达到.结论:TGF-β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有明显的表达,其表达规律与组织愈合时间有密切关系.提示TGF-β在组织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内在调控作用.

    作者:王翔;何黎升;周树夏;王虎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工龋形成的电化学机理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龋形成的电化学腐蚀机理.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失重法观察牙片在K2SO4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及在KCl和K2SO4介质中恒电位腐蚀情况,并监测电解液氢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在0.0V~2.5V电位范围内,牙片电极与石墨电极具有波形相似的循环伏安曲线;在KCl和K2SO4介质中牙片的腐蚀速度无显著差异;2.0V恒电位腐蚀牙片8h后, 阳极池本体溶液pH值为3.87,阴极池pH值为10.65.结论:在外电场作用下,牙片的阳极腐蚀与介质无关;电化学人工龋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牙齿发生酸溶.

    作者:杨军;邵方;王碧江;李明春;冉光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出血及感染的预防

    我科近十年来,将碘酚用于阻生智齿拔除术后上药,预防术后出血及感染.共治疗35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定安;王学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种比色板的色度分析

    目的:测定、分析三种比色板色度值.方法: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1976L*a*b*色度系统,用ShadeEye NCC测色仪和ShadeEyeViewer分析软件,对Vitapan 3D-Master、Vita Lumin Vacuum和Ivoclar Chromascop三种比色板进行色度值测定、分析,并与中国人天然牙色度值比较.结果:三种比色板的L*值范围接近,但与中国人天然牙相比,L*值的上限都偏低,缺乏75~86之间的高明度值;Vita Lumin Vacuum比色板在相近L*值水平集聚了过多的色片,并且其a*、b*值范围都太窄;Ivoclar Chromascop比色板缺乏b*值小的色片.结论:Vitapan 3D-Master与中国人牙色度值匹配好,缺点是缺少高明度色片;Ivoclar Chromascop缺乏饱和度较低的黄色调色片;Vita Lumin Vacuum的L*、a*、b*值分布都不合理,远远不能满足中国人牙齿的比色要求.

    作者:周小陆;骆小平;张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涎腺上皮细胞永生化细胞系及其意义

    唾液在保护口腔组织、免疫、消化食物等维护口腔内器官的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由各个涎腺的上皮细胞分泌物的混合物,但是涎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的自身调节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刘霞;孙宏晨;欧阳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