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
目的:观察含上皮根鞘(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HERS)的牙胚颈部组织发育牙根和牙周组织的能力.方法:选择出生后(postnatal,PN)8 d的SD大鼠,分离下颌第一磨牙牙胚,横切牙胚,将获得的牙胚冠部和颈部组织分别植入成年大鼠肾被膜下.结果:牙胚颈部组织在肾被膜下发育出形态和结构正常的牙根和牙周组织,而牙胚冠部组织未能发育出牙根和牙周组织.结论:含HERS的牙胚颈部组织具有单独发育牙根和牙周组织的能力.
作者:刘晓辉;苑芳;金岩;文玲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改良式BionatorⅢ矫治器,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儿童前牙反(牙合)病例,男9例,女13例,年龄4~10岁,制作改良式BionatorⅢ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通过2~5个月,平均3.2个月的矫治,22例前牙反(牙合)全部解除,第一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改良式BionatorⅢ矫治器制作简单,体积小,患儿戴用舒适,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效果明显.
作者:梅君;朱成智;吴思;张国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通过等离子浸没注入对纯钛试样进行表面改性,探讨其在不同浓度含氟溶液中的耐腐蚀性.方法:利用等离子浸没注入法对纯钛表面进行氮离子注入,用电化学分析测定注氮前后纯钛在不同浓度含氟溶液中的自然腐蚀电位(Ecorr)、腐蚀电流密度(Icorr)、极化电阻(Rp).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表面形态变化.结果:注氮前后纯钛在同种溶液中腐蚀性均有显著差异(p<0.05),纯钛在不同浓度含氟溶液中的腐蚀性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注氮前纯钛试件表面腐蚀痕迹比注氮后明显,纯钛试件在0.2%NaF人工唾液中腐蚀痕迹更加明显.结论:等离子浸没注氮后的纯钛有较好的耐腐蚀性,纯钛在含0.2%NaF溶液中耐腐蚀性能明显下降.
作者:闫海根;李天侠;苗一鸣;任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磨牙残根残冠的非金属修复方法.方法:用可塑性高强度纤维桩及全瓷冠修复磨牙残根残冠43个,随访半年~1年.结果:42个修复体正常行使功能,一个基牙发生冠折.结论:对于非金属修复,可塑性纤维桩对磨牙残根残冠的保存修复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钟爱喜;潘小波;彭利辉;刘光雪;黄燕飞;李荣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测定突变型Nbs1基因转染头颈癌细胞后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突变型Nbs1腺病毒载体转染头颈癌细胞株JHU006,同时给予Co60γ射线照射2Gy,于24 h后,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以及中性彗星法检测癌细胞DNA双链断裂程度.结果:JHU006细胞株在转染突变型Nbs1基因后,再配合放射治疗,癌细胞生长处于停滞状态.中性彗星实验显示,该组癌细胞平均尾力矩值明显增大.结论:突变型Nbs1基因转染可以抑制头颈癌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的修复功能,因而显著增加了癌细胞放疗敏感性.
作者:王代友;蒙宁;张斌;陆新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牵张成骨可以产生一段无牙新骨区,如何安全高效地将牙齿移入新骨区在当前被日益关注.本文就牵张成骨的组织学基础和牵张成骨区牙移动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应用,牙移动进入新骨区的倾斜情况以及不同时机牙移动对牙周膜和牙根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作者:陈建;王银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总结经组织病理证实的根尖周病变病例,进行详细的临床病理分析,并与国外报道作对比性研究.方法:收集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7~2007年间来自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科送检标本,经病理证实为根尖周病变473例存档蜡块,该病变占同期病检总数的1.67%.纳入标准均为牙髓来源的根尖周病变,包括根尖囊肿、根尖肉芽肿和根尖脓肿.详细记录临床病理资料和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结果:473例中男258例,女215例,年龄分布范围广(7~78岁),以20~29岁多(22.98%).所有根尖周病变均发生于颌骨生牙区,其中上颌319例,下颌154例.发生于上颌前牙多,其次为下颌后区→上颌后牙区→下颌前牙区,前后牙均累及者28例.X线表现为根尖区0.3~2.2 cm密度减低影.病理诊断为根尖囊肿363例,根尖肉芽肿110例.结论:473例根尖周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国外报道基本相似,但根尖囊肿肉芽肿比与文献报道有很大差异.
作者:申静;樊建荣;陈新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作为根管充填材料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慢性根尖周炎患牙183个,随机分3组,分别行nHA/PA66糊剂、Vitapex糊剂、氧化锌糊剂+牙胶尖根管充填.术后3 m、6 m复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3 m、6 m有效率分别为:nHA/PA66组95.83%、97.78%,Vitapex组93.75%、98.28%,氧化锌组81.69%、83.87%.nHA/PA66组和Vitapex组与氧化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HA/PA66组和Vitapex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观察组3 m、6 m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nHA/PA66组和Vitapex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氧化锌组.nHA/PA66糊剂根管充填的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刘帆;王健平;李慕勤;宋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临床资料男性,45岁,无意中发现左舌下无痛性肿物2年,渐增大.2009年4月在外院活检,病理诊断为舌下腺多形性腺瘤.检查:左舌下区隆起,舌体抬高,扪及肿物4.0 cm×3.0 cm×3.0 cm,分叶状,质中等偏硬,界清,动度差,无压痛.
作者:张翠翠;陶学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知柏地黄丸联合局部应用尤卓尔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羟氯喹治疗,治疗持续2个月.结果:2月时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溃疡、充血减轻,痊愈7例,显效9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87.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王德飞;刘小伟;杨转红;张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口腔扁平苔藓(OLP)被认为是一种T细胞免疫起关键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临床上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本文从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环节,即抗原识别和共刺激分子两个方面来阐述OLP免疫学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口腔扁平苔藓的免疫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李琴;唐国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术后患牙被拔除的原因.方法:对132个经根管治疗术后被拔除的患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经根管治疗过的患牙因修复原因而拔除占59.9%,主要是未及时进行冠修复造成冠根折而失败.与牙周疾病有关的原因占30.3%,根管治疗本身的原因占9.8%.结论:根管治疗自身的成功率较高,根管治疗后应及时进行调(牙合)及冠修复以防止治疗牙的冠根折,重视牙周病的治疗和正确、合理的修复有利于延长根管治疗牙的保存寿命.
作者:陈庆玲;陈汉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实验证明TNF-α及其受体不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组织中高表达,而且参与关节炎症、关节破坏和相关复合病变的发生.因此,TNF-α阻断已经成功应用于RA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皮肤黏膜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细胞因子变化与OLP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TNF-α在OL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TNF-α咀阻断疗法在RA中的应用给OLP的治疗带来新的启示.本文就TNF-α在RA和OLP中的作用及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张文怡;唐国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下颌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将181例下颌急性智齿冠周炎病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保守疗法、磨除对颌牙尖法、拔对颌牙法、拔下颌牙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拔除下颌牙法显效率为79.49%,拔对颌牙法为61.29%,磨除对颌牙尖法为51.85%,保守疗法为21.05%.各组疗效两两比较,磨除对颌牙尖法与拔除对颌牙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保守疗法及拔除下颌牙法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下颌急性智齿冠周炎,在患者条件许可时,应尽早拔除下颌智齿,或者拔除对颌牙.磨除对颌牙尖亦可迅速缓解病人痛苦,促使炎症消退.
作者:管和斌;雷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和青年人咀嚼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对照研究,观察咀嚼运动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老年人和青年人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在咀嚼5 min后、咀嚼10 min后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均高于咀嚼前,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时间段上,老年人除在舒张期峰流速均数低于青年人外,在收缩期峰流速均数和平均峰流速均数与青年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正常咀嚼功能时脑血流指标趋向与青年组脑血流指标相似,提示咀嚼运动对老年人脑血流量增加同样有促进作用.
作者:肖瑞;刘洪臣;邵龙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鼠磨牙牙根根端组织发育牙根和牙周组织的能力.方法:选择出生后25 d的SD大鼠,切取下颌第一磨牙牙根端组织,移植于成年大鼠肾被膜下,4周后取材,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鼠磨牙牙根端组织发育出根尖样组织结构.结论:牙根根端组织具有发育牙根和牙周组织的能力.
作者:刘晓辉;徐露;文玲英;金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根分叉病变的骨质破坏是牙周病中较为常见损害,其中Ⅱ度根分叉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磨牙根分叉病变.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和解剖特点,决定了根分叉病变在治疗上的复杂性.现将磨牙Ⅱ度根分叉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汪涌;陈莹;徐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评价Tetric N-Flow流体树脂结合釉质成形术用于年轻恒牙深窝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6名8-12岁学龄儿童(男31名,女45名),将视觉检查及探针检查发现有深窝沟的年轻恒牙436个随机分为A、B两个实验组.A组采用Tetric N-Flow流体树脂结合釉质成形术(enameloplasty sealant technique,EST)进行深窝沟治疗:B组以Tetric N-Flow流体树脂进行常规窝沟封闭治疗(conventional sealant technique,CST)采取自身双侧对照方法,设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C组).在第12、18、24个月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第12个月复查时A、B组材料保留率分别为98.56%和97.24%,龋病发生率均为0%;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8个月时A、B组材料保留率、龋病发生率分别为96.24%、90.58%和0%、0.72%,两组材料保留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龋病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4个月复查时A、B组材料保留率、龋病发生率分别为92.19%、84.62%和1.56%、5.38%,两组材料保留率和龋病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A、B两组龋病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Tetric N-Flow流体树脂具有优良的防龋效果,结合釉质成形术用于年轻恒牙深窝沟治疗能更有效地预防年轻恒牙窝沟龋的发生.
作者:张侬;连吉娜;王唯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调(牙合)治疗颓下颌关节紊乱病(YMD)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TMD患者,在T-scanⅡ咬合力计的指导下进行调(牙合),根据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及面部疼痛指数(VAS值)变化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调(牙合)治疗后,10例TMD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颌面部疼痛指数(VAS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scan Ⅱ咬合力计指导下的调(牙合)治疗可以实现精准调(牙合),是治疗TMD的有效方法.
作者:侯潇;宣静;黄艺;曹伟芬;张志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戴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病例的基牙牙冠、牙周、周围软组织、上部修复体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副套筒冠义齿保存率100%.共245个基牙,其中基牙保存、内冠脱落再粘结、牙龈炎症、饰面材料崩裂修理及着色分别占总基牙数的93.9%、7.8%、14.3%、14.3%及47.9%.修复体固位欠佳及基托折裂分别占总修复体数的13.0%及10.75%.患者对义齿美观和功能的满意率为97.8%.结论:戴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后,患者对美观和咀嚼功能满意度高,尽管套筒冠义齿的内冠脱落、饰面材料崩裂、基托折裂、基牙脱落等为常见症状,但通过修理一般不影响义齿的继续使用.
作者:甘红;张修银;许晓岑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