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中药五白湿敷剂结合微波疗慢性唇炎黄子孙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71慢性唇炎,分成3组.中药五白湿敷剂结合微波治疗例,单纯五白湿敷剂治疗24例,单纯微波治疗20例.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交用X2检验.结果:中药五白湿敷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唇炎的疗效虽与单纯中药湿敷的.结论:中药五白湿敷剂湿敷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唇炎的疗效好.
作者:王令訚;王文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 ichen planus, OLP)是口腔黏膜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癌变倾向.其癌变潜能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简要综述近三年OLP癌变的流行病学、分子机理、治疗等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陶小安;杨灵澜;程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本组10例均为女性,年龄18-36岁.因唇红肿、水疱、糜烂,结痂伴疼痛而来我院就诊,其中3例已形成瘢痕,质地较硬,唇红处密布粟粒状丘疹或脱皮.均因在美容院行纹唇术(纹唇液品名、成分不详).术后上下唇出现密集水疱、大小不一,疱破后形成糜烂面,同时伴有发红痒痛,有渗出或结痂,其中3例纹唇术后时间较长者可见唇肿胀,质硬,唇红散布密集粟粒状丘疹或有鳞屑覆盖.10例均诊断为:过敏性唇炎(纹唇术引起).
作者:刘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状态对酒精-水基粘接剂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用两种含有酒精和水的湿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 Bond,将Chrisma树脂分别粘结在干燥或湿润的人牙本质表面,测试各组试件的微拉伸强度,并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各组试件粘接界面超微结构的异同.结果:湿粘接时粘接剂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较为充分, 混合层均匀,厚度约为5 μm,并可观察到牙本质小管和侧支小管中均有明显的树脂突形成 ; 干燥粘结时形成的界面形态与湿粘接时没有明显区别.干燥粘接时,两种粘接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均有显著降低,下降幅度高为23%,微拉伸破坏的方式主要是粘接界面的破坏.结论:含有酒精和水的粘接系统在干燥或湿润粘接时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其中的水分对干燥的牙本质表面有再湿润效果;干燥粘结时微拉伸强度则有明显的降低;微拉伸强度的测试可以更客观的反映粘接强度的大小 .
作者:李潇;施长溪;赵信义;朱光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MCPR1是我室利用消减杂交技术克隆出来的新基因,本研究利用融合蛋白制备MCPR1的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MCPR1基因蛋白编码序列,进一步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中间载体pGEX-T-e asy,再酶切得到MCPR1片段定向克隆到pGEX-4T-1载体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GEX-4T-MCPR1 ,在大肠杆菌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得到GST-MCPR1融合蛋白,进行初步纯化及SDS-PAGE 电泳,直接割胶,将其作为抗原免疫兔子.结果:成功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GEX-4T-MCP R1,得到初步纯化的GST-MCPR1融合蛋白,免疫兔子1个月后,获得免疫血清,初步纯化得到多克隆抗体.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所得到的抗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ELISA分析证实其效价为106.结论:MCPR1多克隆抗体的获得性为在蛋白水平研究新MCPR1的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后续实验可以利用免疫分析技术研究MCPR1蛋白与其它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从而为阐明MCPR1在胚胎发育及腭裂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实验手段.
作者:轩东英;金岩;金明;轩昆;孙强;胡世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中药五白湿敷剂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71例慢性唇炎,分成3组,中药五白湿敷剂结合微波治疗27例,单纯五白湿敷剂治疗24例,单纯微波治疗20例.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用X2检验。结果:中药五白湿敷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唇炎的疗效虽与单纯中药湿敷的疗效一样好(P>0.05),但可缩短疗程近1/2,而且单纯用中药湿敷的疗效亦比单纯微波治疗的疗效好(P<0.05).结论:中药五白湿敷剂湿敷结合微波治疗慢性唇炎的疗效好.
作者:周永梅;沈雪敏;周曾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初步探讨水通道蛋白-1和-5(AQP1、A QP5)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 )患者唇腺中的水代谢障碍发生机制,为SS涎腺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SS患者唇腺AQP1、AQP5表达变化特点.结果:SS患者唇腺组织中AQP1和A QP5的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1),主要分布在导管部位,AQP5在腺泡顶膜表达减少,而基侧膜的表达增强.结论:AQP1和AQP5表达量减少以及分布部位的异常改变是SS患者口干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肖林;胡静;杨军;周继祥;李慧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以前磨牙形态修复磨牙分离的残根,恢复患牙功能.方法:一个磨牙分离的残根均按两个前磨牙形态进行冠修复.结果:共修复68例,经6月-3年以上随访59例, 有效率为94.92%.结论:以前磨牙形态修复磨牙分离的残根可恢复磨牙的功能.
作者:任彦;葛成功;刘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下颌尖牙通常为单根,双根极为罕见,笔者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熊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甘河滩工业区少儿氟斑牙发病情况.方法:对调查区内5-14岁少儿的氟斑牙患病情况、尿氟含量与当地农作物、环境中氟化物水平调查监测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氟斑牙患病率达79.50%;尿氟浓度为(1.852±1.358)mg/ L.环境要素中的大气中氟化物含量超过相应的标准值,而农作物和土壤含氟化物量均在标准和背景值范围内 .结论:少儿氟斑牙流行与空气中氟污染有关.
作者:姬海莲;相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制备EDA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用含EDA蛋白的蛋白凝胶免疫兔子,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抗血清效价.结果:两只动物中一只产生了高效价的抗血清,另一只产生的效价较低.结论:用含EDA蛋白的蛋白凝胶免疫兔子可获得了高效价的抗血清,为深入研究该蛋白在牙齿发育中的具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甘云娜;王忠义;陈苏民;沈丽娟;赵桂文;叶晓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和API 20 C AUX酵母菌系统(API 20 C)在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者口腔念珠菌鉴别中的优缺点.方法:6株念珠菌标准菌株和17例HIV感染合并口腔念珠菌病患者舌背白色刮取物,分别接种于沙氏培养基和Chr omagar,37 ℃48 h后取沙氏培养基上生长物作API 20 C鉴定.结果:API 20 C 、Chromagar在鉴定白色念珠菌上无显著性差异,API 20 C鉴定非白色念珠菌准确率高于Chromagar,但Chr om agar可鉴别混合菌种感染.结论:在HIV感染患者口腔念珠菌分型初筛可用 Chromagar,做准确分型时需用API 20 C鉴定,两种方法互有裨益.
作者:钟志华;陈建钢;李清;张伟;桂希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在牙种植术中的影响.方法:对371例牙种植病人术前术后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种植的成功与推广 .结论 :不但要从生物医学角度处理临床治疗,还要从社会心理方面去考查医患关系.
作者:俞怀洲;呙迪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雅皓丁硼乳膏治疗人工冠和固定义齿引起的牙龈炎的疗效.方法:将56 例由人工冠和固定义齿引起的牙龈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雅皓丁硼乳膏刷牙)和对照组(普通牙膏刷牙),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牙周指数(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治疗2周后分别降低26.6%,40.2%; 26.7%,4周后分别降低41.4%; 20.3 %,30.7%.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雅皓丁硼乳膏治疗人工冠和固定义齿引起的牙龈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程祥惠;段春枝;吕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面型对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经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的青少年,按下颌平面角将面型分为高角型、平角型、低角型三个组,每组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配对测量正畸治疗前后牙根等级,将牙根等级改变的频数经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牙根等级分布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组间差异各不相同.高角型病例牙根吸收轻, 低角型病例易出现重度牙根吸收.三组病例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正畸治疗中不同面型对牙根吸收程度有影响,面型是影响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钟小龙;李长霞;王大为;张志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牙槽外科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8例固定修复病例修复前分别进行了牙槽骨修整术、软组织移植术及骨移植术.并在修复后对牙槽嵴形态、外貌、骨移植情况、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18例中总有效率94 .4%,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修复前牙槽外科手术可使固定修复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美容效果,扩大了固定修复的适应症.
作者:陈玲;李志勇;巢永烈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用槟榔提取物干预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槟榔提取物能抑制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NO.结论:OSF的发生可能与槟榔引起的内皮细胞合成NO减少有关.
作者:李霞;凌天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DM )慢性牙周炎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的龈下菌群,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厌氧菌培养、PCR检测技术.结果:①糖尿病慢性牙周炎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 ②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的龈下菌群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相似,以厌氧菌为主,兼有少量口腔链球菌;产黑色素类杆菌、核梭杆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中间普氏菌为牙周优势菌(P<0.01).③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的龈下菌群厌氧菌总数、口腔链球菌总数、口腔乳杆菌及核梭杆菌数量少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者.结论: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相似,致病菌数量低于非糖尿病牙周炎患者.
作者:曾红燕;杨圣辉;刘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口腔黏膜角朊细胞、多种细胞因子、铜、细胞免疫等因素与OSF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这些因素在OS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高义军;凌天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成人正畸治疗能为错位牙、转位牙、过小牙、牙间隙等前牙美容修复创造条件,从而解决了单纯牙体修复无法解决的问题.方法:采用正畸治疗与烤瓷冠桥(全瓷、钛金、黄金瓷牙)修复 128个前牙.结果:全部病例修复体无松动无叩痛、牙龈附着良好、牙龈不变色、在功能与美观上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前牙列缺损同时伴有不同程度错牙合畸形病例可通过正畸和烤瓷冠桥联合治疗恢复患者牙颌系统的自然美.
作者:谢永志;黎慧彤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