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下颌髁状突软骨潮标区纤维结构的探讨

陈锐;陈新明;陈卫民;朱声荣

关键词:下颌骨, 髁状突, 潮标, 纤维结构
摘要:目的研究成人下颌髁状突软骨潮标区纤维结构及其意义.方法 20例成人髁状突石蜡切片行Van-Gieson、茜素红S染色,光镜、偏光显微镜观察;5例髁状突冷冻断裂,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未钙化软骨深层胶原纤维汇聚并斜行通过潮标区,与钙化蜡软骨内纤维相连续;平行于钙化软骨表面的层状纤维束环绕整个潮标区域,负重区较宽,与斜行纤维交织成网状.结论潮标区斜行纤维与层状纤维相互交织,与关节受力有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培养细胞机械牵拉加载系统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能够对培养细胞进行机械牵拉加载的实验装置.方法使用PC机,自行设计了一个ISA卡,开发了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细胞加载系统软件.通过总线对与真空室相连的真空泵、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进行控制,从而控制真空室内的压力参数和拉伸、松弛时间.通过真空作用使培养板底壁的弹性膜发生变形,从而使培养在其上的细胞受到拉伸力作用.进一步通过将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上,对系统进行验证.结果细胞在培养板上生长良好,通过真空泵产生的拉伸力能有效地使弹性膜发生形变,使细胞受到牵拉,通过PC机可以对牵拉频率、时间及力值大小进行有效控制.结论培养细胞机械牵拉加载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可以用于对培养细胞进行有效的机械牵拉加载.

    作者:冯雪;陈富林;程兵;吴勇;林珠;段银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外伤性脱位牙浸泡效果比较

    目的通过对外伤性脱位牙不同浸泡条件下疗效的比较,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处理脱位牙,提高再植牙成功率.方法选用人牙周膜细胞用MTT(四唑盐)比色实验对不同条件下的人牙周膜细胞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 RPMI-1640完全培养液优于0.9%NaCl,但来源困难;青霉素优于庆大霉素;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结扎固定.结论外伤离体牙在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浸泡,其牙周膜活细胞数量增多,其次为0.9%NaCl溶液.这两种液体都是外伤离体牙浸泡的首选浸泡液.

    作者:李洁;李焰;刘斌;娄超;娄皓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根管治疗中应用Nd:YAG 激光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用28个离体单根牙,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常规组进行根管扩大和根管冲洗,激光组经根管扩大后,用Nd:YAG激光1.5 W,20 pps分别照射15 s和30 s,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激光照射15 s组玷污层被去除,牙本质小管封闭和半封闭.激光照射30 s组牙本质过分熔融,牙本质小管口开放.结论 Nd:YAG激光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袁真;谢建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人牙本质涎蛋白对狗牙髓损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人牙本质涎蛋白对狗牙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3组,实验组(hDSP组);对照1组(无hDSP组);对照2组(PBS组);选择10 Kg、6~12月龄的杂种狗3只,上、下尖牙、上、下磨牙和下前磨牙为实验牙,每只狗选10个牙,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18个牙,对照1组和2组各6个牙.于所选牙齿颈部, 用1/2球钻在灭菌生理盐水滴注下穿通髓腔、露髓处置上述实验组和对照组胶原膜,光固化封闭窝洞.2、4、8周处死动物,经4%多聚甲醛灌注后,分离实验牙,再固定48 h后,脱钙3~4周,脱水,石蜡包埋,制备5~8 μm厚连续切片,HE染色.结果术后2周:对照组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无牙本质桥形成.术后4周:对照组无牙本质桥形成,实验组有部分骨样牙本质桥形成.术后8周:对照组牙髓组织基本正常, 无牙本质桥形成,实验组有完整的骨样牙本质桥形成,其下方有排列整齐的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形成.结论首次发现hDSP在体内能够诱导牙髓细胞分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作者:张莹;史俊南;汪平;李洪;王英;王小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毫米波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频率为36.9 GHz、功率密度为5~25 mW/cm2的毫米波(mmW)照射人舌鳞癌细胞.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测定法),观察mmW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mmW以时间依赖、非功率密度依赖方式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p<0.01),导致癌细胞致死性变化.结论 mmW抑制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 增殖,可辅助治疗舌鳞癌.

    作者:黄玉云;尹丰圣;李秉琦;周敏;张富鑫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头颅侧位片佳扫描分辨率的研究

    目的寻找头颅侧位片的佳扫描分辨率.方法随机选择20张头颅侧位片,每张胶片分别以5种不同的分辨率(72 dpi,100 dpi,150 dpi,200 dpi,300 dpi)扫描输入计算机.使用头影测量软件测量每张X线片,并比较不同分辨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 5种不同扫描分辨率所得的头影测量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颅侧位片扫描时的佳分辨率为72 dpi.

    作者:胡遒生;王林;汪小文;鲍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减数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后上颌牙弓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50例拔牙矫治病例.其中减数第一前磨牙30例、减数第二前磨牙20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牙牙合的变化.结果无论是减数第一前磨牙组或是减数第二前磨牙组,其矢状方向长度变化相似.但减数第一前磨牙组比减数第二前磨牙组前牙内收更多.结论应根据对切牙内收或磨牙前移的预期来决定减数第一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

    作者:宋少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6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小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83处下颌骨骨折中有77处行切开复位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结果 61例中2例局部伤口裂开,其余均1期愈合.54例术后面形及咬合关系均恢复满意,7例经颌间牵引、调(牙合),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咬合关系.56例术后张口度≥37 mm,全部病例3个月后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良好.结论下颌骨骨折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较传统的颌间结扎固定和钢丝结扎内固定效果好.

    作者:刘涛;李伯友;耿发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老年人口腔黏膜白斑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部分临床诊断为白斑的中老年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因素做回顾性分析,为今后更好的正确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8例临床诊断为白斑的中老年病例临床及病理资料,总结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结果临床白斑发生部位以颊部常见(60%),其次为唇部(24%)、腭部(9%)、舌部(6%)、牙龈和牙槽嵴部(0.8%).类型以均质型占绝大多数(87%),非均质型的溃疡型、颗粒型、疣状型总体呈少数(合计仅占13%).局部刺激因素的长期存在对白斑恶变有一定影响.结论对临床可疑白斑的诊断力求准确,应对白斑和其他一般的白色角化加以区别,建议在观察一定时期后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对中老年人一定要加强对不良习惯和局部刺激因素的纠正,以预防少数白斑的恶变.

    作者:王勤涛;彭式韫;周威;黄明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笑气吸入镇痛用于小儿埋藏牙拔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吸入50%笑气(N2O)辅助小儿埋藏牙拔除的镇痛效果,探讨高浓度笑气能否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门诊辅助小儿拔牙镇痛.方法 156例埋藏牙小儿病例吸入50%笑气后,连续测定拔牙时心率(HR)及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根据Kuttner,Lepage面部表情法测量小儿镇痛程度,与拔牙前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小儿在拔牙时的HR轻度增快,SpO2变化不大,镇痛评分在拔牙前和拔牙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50%笑气辅助小儿埋藏牙拔除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使小儿顺利渡过埋藏牙神经阻滞不完善时的镇痛.

    作者:张国良;薜振恂;徐礼鲜;居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腮腺钙化上皮瘤1例报告

    钙化上皮瘤发生于腮腺者少见,笔者收治1例报告如下:杨××,女,16岁,农民,住院号:2501620,3年前左耳垂下前方花生米大小包块,逐渐增长,近3个月生长迅速,伴阵发性刺痛收入院.检查见左耳垂前有4 cm×3 cm×2 cm包块.

    作者:王尧森;李士合;孙先锋;王玫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小儿腮腺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腮腺血管瘤的手术治疗要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6~2000年收治的小儿腮腺血管瘤20例,年龄2个月~3岁,均施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及血管瘤切除术.面神经剥离采用主干到分支的顺行法.随访1~3年.结果创口全部I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无永久性面瘫等并发症.面部外形无明显凹陷畸形.结论本病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小儿面神经分支类型与成人无明显差异,保护面神经及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杰;万林忠;陶震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口腔白念珠菌基因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不同口腔黏膜病白念珠菌分离株的基因型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系统辅助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对健康人和黏膜病患者口腔的38株念珠菌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38株菌株中36株被鉴定为白念菌,其余2株为热带念珠菌.白念菌RAPD分析共出现21种RAPD带型.扁平苔藓组与口腔念珠菌病组间白念致病菌RAPD指纹图无明显相似性.结论不同基因型白念菌的定植可能与口腔黏膜病的种类有关.

    作者:沈雪敏;唐国瑶;周曾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正畸患者对矫治结果满意度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错(牙合)畸形矫治结果与矫治前预测目标的协调性.方法对1998年以来收治的138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后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8例中112例对矫治后面容满意,26例对矫治后面部美观效果不满意.结论矫治前对矫治结果的预测和与患者的沟通十分重要.

    作者:冯亚琴;李达生;杜维成;查光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p27及p16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p27与p16基因产物在口腔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了解p27与p16在口腔鳞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27与p16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S-P法对37例口腔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p27与p1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7与p16表达减少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和恶性程度有关.p27表达下降与临床分期有关,p16与临床分期无关.p27与p16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无关,但在口腔鳞癌中表达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 p27与p16蛋白有可能作为有价值的标志物,在口腔鳞癌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中起辅助作用.

    作者:张茹慧;葛兮源;张颖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口源性口臭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与口源性口臭有关的因素.方法选择有口臭主诉的病人120人,排除有系统性疾病者,采用口气测量仪Halimeter测定口气值,并进行口腔检查,填写调查表.应用多元回归的逐步后退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舌背覆盖物、龈炎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进入回归方程.复合回归系数R=0.754,决定系数R2=0.569.结论龈炎指数、菌斑指数、舌背覆盖物、牙周袋深均与口气值正相关.

    作者:俞未一;朱玲;马骏驰;吴友农;刘卫红;陈武;朱庆萍;俞海英;于金华;曹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人下颌髁状突软骨潮标区纤维结构的探讨

    目的研究成人下颌髁状突软骨潮标区纤维结构及其意义.方法 20例成人髁状突石蜡切片行Van-Gieson、茜素红S染色,光镜、偏光显微镜观察;5例髁状突冷冻断裂,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未钙化软骨深层胶原纤维汇聚并斜行通过潮标区,与钙化蜡软骨内纤维相连续;平行于钙化软骨表面的层状纤维束环绕整个潮标区域,负重区较宽,与斜行纤维交织成网状.结论潮标区斜行纤维与层状纤维相互交织,与关节受力有关.

    作者:陈锐;陈新明;陈卫民;朱声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金属与瓷层厚度对PFM力学性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金属与瓷层厚度对PFM力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其相关程度和内在联系.方法制作不同金瓷比,外形为26 mm×4 mm×1.5 mm的PFM试件15个,分5组,每组3个,采用三点弯曲实验测量其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金属和瓷层厚度与PFM的力学性质有明显相关性.在总厚度不变时,破坏载荷,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都随金属厚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PFM的力学性质受到金瓷厚度的显著影响,可通过回归方程来预测PFM的力学性质,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在不影响美学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调整金瓷厚度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作者:姚蔚;陈新民;赖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隐形义齿灌注失败原因分析

    隐形义齿修复体制作尚无详细的技工操作资料.作者对1996.5.~1998.8.制作的328件隐形义齿进行质量分析,探讨其失败原因,报告如下:

    作者:卢长寿;蔡永海;黄克相;高建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的对比观察

    目的评价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45例厌氧菌感染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应用奥硝唑治疗.对照组23例应用甲硝唑治疗,用药量均为每日1000 mg,分两次静脉滴注,疗程5~10 d,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副反应和厌氧菌清除率.结果 40例可评估病人,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急性厌氧菌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8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21%和68.4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18%和30.43%. 结论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急性厌氧菌感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优于同类药物甲硝唑.

    作者:陈新群;苏彤;欧新荣;郭峰;蒋灿华;唐瞻贵;翦新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