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萍;程斌
目的:分析钴铬合金铸造支架就位困难原因,提高义齿质量,降低义齿的失败率.方法:通过分析义齿就位困难的原因,重新进行牙体预备、取模,严格按水粉比灌注石膏模型,上观测台,正确的填补倒凹,严格按操作规程翻模、焙烧,选择适当的铸造时机.结果:失败重做组未经调改就位的比率(61.5%)比一次就位成功组未经调改就位的比率(32.1%)有明显提高.失败重做组的平均试戴时间(3.8 min)比一次就位成功组的平均试戴时间(9.2 min)明显缩短.结论:充分的牙体预备、硅橡胶取模及严格按操作规程制作的义齿可缩短就位时间,提高义齿就位的成功率.
作者:吴晓霞;彭勤建;安倩;张宪梅;林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原发于腮腺的透明细胞癌较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72岁,3个月前发现左耳前有一肿物,枣样大小,疼痛轻,经抗生素治疗无好转,肿物渐长大,4.0 cm×3.0 cm,质硬,活动度小.
作者:王新铭;庞桂兰;韩庶永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口面肉芽肿病(Orofacical granulamatosis)是一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因不明,表现不一,可以是一种局部性病损,也可以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后者包括Crohn病和结节病[1].现就我们收集的2例Crohn病报告如下:
作者:李原;陈新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由于中心体在肿瘤发生中潜在的重要作用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除了对这一细胞器作简要介绍外,主要综述了在肿瘤发生过程中中心体复制的调节及数目稳定的控制,中心体的扩增与细胞循环调节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心体异常与染色体不稳定和肿瘤发生的相关性.从中心体异常入手探索肿瘤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有效途径,可能会为攻克肿瘤这一顽症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作者:蔡扬;李秉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成釉细胞纤维肉瘤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肿瘤.本文报告4例.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组织来源及生物学行为.
作者:吴兰雁;卢勇;赵明;高田隆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在大鼠正常牙髓及钻磨刺激后牙髓中的分布变化.方法:建立大鼠磨牙牙髓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正常牙髓及钻磨后2 h~14 d牙髓中肌动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正常组成牙本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阳性;钻磨刺激2 h组,穿髓点附近的成牙本质细胞转为阴性,血管内皮细胞及管周细胞强阳性;8 h~5d各组可见强阳性血管在牙髓中分布并始终位于炎症发展的前沿区.结论:肌动蛋白对维持成牙本质细胞排列方式及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其在血管内皮细胞及管周细胞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牙髓损伤的早期修复有关.
作者:安倩;吴补领;彭勤建;林升;吴晓霞;雷晓青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对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Ⅱ°~Ⅲ°根分叉区骨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Ⅱ°~Ⅲ°根分叉区骨缺损患牙21个,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11个,常规翻瓣术治疗10个,术后3个月观察附着水平、牙周袋深度的变化,通过计算机测量分析根尖片,对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牙周袋探诊深度自身对照,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GTR组临床附着水平有明显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翻瓣组临床附着水平变化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GTR组与翻瓣术组比较,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计算机测量分析根尖片,GTR组较翻瓣组垂直向骨高度增加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Ⅱ°~Ⅲ°根分叉区骨缺损,GTR术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朱国强;吴织芬;王勤涛;周威;李袁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细胞(Dysplastic Oral Keratinocyte,DOK)体外培养体系,为口腔癌前病变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传统含血清培养法和改良无血清无3T3细胞的培养体系,观察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和传代方法下DOK细胞的生长特性和分化现象.结果:酶消化,无血清无3T3细胞的培养条件和加血清细胞传代的培养体系能在体外连续培养DOK60-90 d,传7-9代.结论:该培养体系可为癌前病变研究提供足够寿命的体外细胞.
作者:周曾同;黄吉燕;周晓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多基牙固定桥修复的受力情况.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通过改变基牙数目与牙槽骨的支持高度建立8个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和位移的计算分析.结果:牙槽骨高度降低条件下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值增大;固定义齿修复后,牙周支持组织的应力值下降;随着基牙数目的增多,牙周支持组织的应力值及牙齿在垂直方向的位移值降低,但单纯增加基牙的数目不会导致支持组织的应力明显减少;与垂直向载荷相比,斜向载荷易导致支持组织的应力集中,应力分布规律有明显改变.结论:本实验结果为固定义齿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高翔;张小刚;吴哲;王景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制霉菌素与地塞米松糊剂联合应用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短期疗效.方法:OLP 57例随机分为两组A、B,制霉菌素糊剂和地塞米松糊剂均采用相同包装.然后采用随机双盲原则进行局部用药.治疗6周后对充血程度,病变大小,疼痛程度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上述3个指标降低明显,统计学分析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制霉菌素糊剂与地塞米松糊剂的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作者:魏昕;李秉琦;周学东;陈谦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三维CT影像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颌面骨折患者进行三维CT和二维CT检查,通过外科手术验证三维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三维CT成像能立体、精确、多方位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移位、旋转、骨缺损范围等情况.结论:三维CT对颌面部骨折后畸形的检查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同时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并能够细化手术方案.
作者:严加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孕鼠急性氟中毒动物模型,观察孕鼠急性氟中毒对胎鼠牙胚造釉细胞的影响.方法:孕14d的C57BL/6J鼠,实验组腹腔注射10 mg/kg@wt氟化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注射一次,直至孕20 d.麻醉下处死孕鼠,取出胎鼠,分离下颌第一磨牙,进行光镜超微结构切片观察.结果:孕鼠大剂量的氟可以引起胎鼠造釉细胞下囊腔的形成.囊腔上方的造釉细胞严重受损:核上区线粒体明显肿胀或溶解,囊壁的造釉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显示各种程度改变,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凋亡小体出现,胞浆从细胞中脱出进入囊腔,囊腔中可见细胞及细胞碎片,异常分泌的釉基质,吞噬细胞,托马斯突变短或消失,囊腔下方的釉质分泌减少或终止.结论:大剂量的氟不仅能引起发育中的鼠牙胚氟斑牙的形成,而且也能引起胎鼠牙胚氟斑牙的形成.氟引起胎鼠牙胚造釉细胞下囊腔的形成,囊腔上方的造釉细胞是以细胞凋亡的方式进行退变的.
作者:邓转云;陈明霞;侯铁舟;王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CAD/CAM制作的氧化铝玻璃渗透底层冠粘结后的破裂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底层冠内表面经喷砂处理后,用Calibra树脂粘结剂粘结于制备的离体牙,采用不同加载头测试破裂强度.结果:不同加载头所测破裂强度有显著差异,平面加载头所测强度(705.93±106.9 N)高于圆弧形加载头所测值(455.05±104.04N).结论: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底层冠的强度高于口腔内的正常(牙合)力范围,可达到日常咀嚼食物要求的强度,但提示修复体应有足够空间.
作者:李明哲;王威;范新平;赵玮;赵云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对10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口腔卫生指数、牙周病指数等项检测和分析.结果: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牙周疾病罹患率100%,软垢和牙石检出率100%;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牙周病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牙周治疗是预防和控制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赵然;王苋;王庭桂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镓合金和银汞合金、玻璃离子体水门汀的骨组织学反应,探讨镓合金作为根尖切除术后倒充填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麻醉下切开48只大耳兔的股骨,暴露股骨干,每间隔5 mm钻直径1 mm的埋植小孔4个,自上而下依次植入镓合金、玻璃离子体水门汀、银汞合金和空白对照,进行组织学及X线对照观察.动物分别于7、28、84、168 d处死,取标本制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组织学反应以距离植入体100μm内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数目评估.骨形成以同一区域内成骨细胞存在与否判定.X线片检查分别于手术后当天及4个取材期进行.结果:镓合金植入体100 μm范围内28、84 d骨形成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在整个实验期内无显著差异,而银汞合金组在整个实验期内都有明显差异.镓合金组7、28 d淋巴细胞浸润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玻璃离子体水门汀组从28、84 d淋巴细胞浸润有明显下降,银汞合金组从7 d-84 d淋巴细胞浸润有明显差异.结论:镓合金与银汞合金有相似的生物相容性,并且镓合金的细胞毒性略低于银汞合金,为镓合金作为根尖切除术后倒充填材料及龋齿窝洞充填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吴洪林;杨恒;张琳;李娜;李成林;周复兴;柯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手动不锈钢K锉与手动镍钛K锉预备弯曲根管的能力.方法:选取40个下颌磨牙近中颊侧弯曲根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个根管.分别采用手动不锈钢K锉与手动镍钛K锉预备.采用双曝光技术比较两种器械预备弯曲根管后的根管偏移发生率.结果:两组根管偏移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手动镍钛K锉能较好的维持根管原有形态.
作者:赵高峰;徐琼;范兵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ChemFil作为暂封材料封闭髓腔入口的效果.方法:30个磨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个,开髓后分别使用牙胶和ChemFil作为暂封材料封闭窝洞.置入2%亚甲蓝溶液中,3 d后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入洞壁的深度并评分.结果:牙胶组15个牙中有12个完全渗漏至髓腔,3个评为2分.ChemFil组有7个完全没有渗漏,6个评为1分,2个评为2分.两组的封闭性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ChemFil是一种封闭性能较好的暂封材料.
作者:郑佑祥;梁广智;杨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criptase,hTERT)在低度恶性多形性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3例低度恶性多形性腺癌及癌旁正常腺体组织中hTERT表达情况.结果:9例初发肿瘤、4例复发肿瘤和癌旁正常组织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9),75%(3/4)和8%(1/13),癌旁正常腺体组织hTERT表达率低于肿瘤中hTERT表达(p<0.05);初发和复发肿瘤hTERT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hTERT在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中呈高表达,hTERT在初发及复发的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中表达无差异.
作者:祁兵;宋晓陵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颞颌关节上腔冲洗加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疗效.方法:对46例TMD患者关节上腔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加压冲洗,然后注射透明质酸钠4~6ml.2周后复诊、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结构紊乱类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2例;骨关节病类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1例,炎性疾病类显效6例,好转12例,无效4例.结论:该疗法对结构紊乱类疾病,骨关节病的疗效较好,对炎性疾病的疗效欠佳.
作者:查年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中国人正常(牙合)数据分别与三种直丝弓矫治器的设计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应用这些矫治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中国人正常(牙合)数据中的轴倾度、转矩和冠凸矩分别与MBT、Alexander、OPA-K矫治器中所含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种直丝弓矫治器参数均与中国人正常(牙合)有一定的偏差.结论:OPA-K相比MBT、Alexander更接近中国人正常(牙合)的数据,但在临床应用中应做一定的修改.
作者:贾刚;丁寅;王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