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良;王建广;李劲松;陈小华;李汝瑶;林承光
上前牙种植义齿修复,其美学处理一直是修复医师所倍加关注的.种植术前的整体计划,种植体的植入,软组织成形,骨移植,临时义齿的修复及修复体的成形等因素将直接影响上前牙区种植义齿的美学效果.种植义齿修复的不同阶段用不同方法来提高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
作者:冯波;施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钛网加强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松质骨基质复合物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体外培养兔BMSC经扩增,诱导分化后复合同种异体松质骨基质,植入自体下颌骨缺损区,修复骨缺损,钛网固位和加强,植入6周、12周后经X线,组织学检查,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BMSC)/松质骨基质复合物有很强的成骨作用,实验组X线观察有骨形成,组织学染色证实有新骨形成,骨磨片显示钛网和新骨获得良好的愈合.结论:钛网加强的BMSC/松质骨基质可诱导修复兔下颌骨缺损,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晓东;杨维东;宋九余;钱奇春;顾晓明;陈富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胶原(Collagen,简称Co)/纳米磷酸三钙(Nano-Tricalcium Phosphate,简称N-TCP)复合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分布、刺激引导成骨细胞聚集、促进骨创愈合的能力.方法:家兔24只,颅骨制成直径8.0 mm圆形洞穿缺损,左侧植入Co/N-TCP复合人工骨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非纳米Co/TCP人工骨作为对照组;于2、4、8、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材, TGF-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TGF-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成骨细胞、新生骨细胞大量TGF-β阳性表达,细胞间质及纤维组织中散在的TGF-β阳性反应;近骨床区各期内两组间TGF-β阳性表达程度无明显差异,远骨床区Co/N-TCP组TGF-β阳性表达高于Co/TCP组.结论:Co/N-TCP复合人工骨在修复骨缺损区可有效刺激引导TGF-β表达,促进骨缺损的早期修复.
作者:凌翔;陶学金;陈卫民;刘胜洪;王罡;吴慧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从DNA的角度探讨纳米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人工骨的遗传毒理学特性.借以了解此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纳米级磷酸三钙(β-TCP)同胶原复合,制成纳米β-TCP/胶原复合人工骨,并制备浸提液,采用程序外DNA合成检测法(UDS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测试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每分钟放射计数(CPM)值.结果:材料浸提液的CPM均值为1262,与阴性对照组(814)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6734)差异显著(P<0.01).结论:纳米磷酸三钙/胶原复合人工骨不会引起大鼠肝细胞程序外DNA合成增加,提示此人工骨不会引起DNA损伤.
作者:陈卫民;王罡;凌翔;谢长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本文报告使用前方牵引器配合口内活动或固定矫正装置矫治早期前牙反(牙合)4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0例中有30例3个月内除解反(牙合),长的病例半年解除反(牙合),无一例无效.
作者:刘广顺;杨运田;李荷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评估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状况的一种方法,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近年来,已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及指导颈淋巴清扫术的进行,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邹浩;赵怡芳;张文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颞下颌关节在应力刺激下发生改建,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在其代谢转换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煌;徐芸;李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Bolton指数的变化.方法:选取23例上颌单颌拔牙的Ⅱ1错(牙合)模型,测量矫治前后的Bolton指数.结果:矫治前的前牙比为76.73%±2.02%,矫治后的前牙比为76.73±2.02%,矫治前全牙比为88.32%±1.76%,矫治后全牙比为88.39%±1.85%,矫治前后的前牙比与全牙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后的全牙比接近拔牙后的适比率88%,此种拔牙模式是针对Ⅱ1错(牙合)一种行之有效的拔牙模式.
作者:杜英;段银钟;陈曦;杨彤彤;杨振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OLP患者30例(其中糜烂型12例,非糜烂型18例)及健康献血员30例,分别采集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检测NO含量(硝酸还原酶法)和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所得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织与血清中NO值,OLP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糜烂型虽高于非糜烂型,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与血清中SOD值,OLP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糜烂型与非糜烂型比较,SOD值均下降,但血清中SOD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OLP发病的不同阶段,NO含量及SOD活性呈动态变化,随着病变程度加重,NO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导致局部组织免疫反应异常,二者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参与OLP的发病.
作者:苏涛;孙庆顺;吴立鹏;王健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先天性牙根发育不全疾病患儿与其正常兄弟间致病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方法:采用改良消减杂交技术,以先天性牙根发育不全疾病患儿与其正常兄弟外周静脉血的总mRNA为对比材料,筛选出候选相关致病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将其与pGEM-T载体进行T/A连接构建文库,然后转化高效感受态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取100个白色克隆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扩增消减cDNA文库获得400余个白色阳性克隆,随机挑取的100个白色克隆经酶切后90%有插入片段.结论:用改良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先天性牙根发育不全疾病致病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该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克隆该疾病的候选致病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作者:轩昆;金岩;文玲英;李鑫;杨富生;郑梁;金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研究头帽肌激动器(Headgear-Activator-HGA)和肌激动器(Activator)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的疗效.方法:对40例骨性安氏Ⅱ类错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Activator或HGA进行治疗,常规拍摄术前、术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采用HGA组在矢状方向能获得更多的骨改进,ANB角显著减小,并能显著降低下前牙的唇倾.结论:HGA比肌激动器能更好地刺激下颌生长,并减少其副作用.
作者:雷敬;张漫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综述了氯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药物不良反应.氯喹通过抗炎、免疫抑制、抗感染等作用,应用于口腔扁平苔藓,在改善病情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此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翠萍;陆春燕;王文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细胞(Dysplastic Oral Keratinocyte, DOK)的形态学特征,为进一步采用该细胞研究口腔癌前病变提供实验资料.方法:采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DOK细胞,并与正常角化细胞(Oral Keratinocytes, OKC)以及鳞癌Tca8113细胞比较.结果:DOK和OKC在光镜下无明显区别,但与Tca8113显著不同,电镜下可见DOK细胞间桥粒明显减少.结论:DOK有别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细胞.
作者:周曾同;黄吉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对成年正畸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正畸病例287例,成年组74例,平均年龄19.9岁.对照组213例,年龄16岁以下.通过询问、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①对正畸治疗的认识;②就诊的主要原因;③正畸治疗的目的;④与医师配合情况;⑤治疗中的情绪变化.结果:成年组对正畸认识程度和对治疗的要求高,配合积极、对治疗也有信心.但与儿童相比,对疗效存在顾虑多,部分病例表现为焦虑不安、畏缩、害羞、性格内向,自卑而缺乏勇气.护理上应帮助患者克服不适心理,消除顾虑;采用宣教咨询方式介绍矫治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清楚、更有意义的信息,提高其对正畸治疗的认识及信心.结论:成年正畸患者护理应根据不同心理状况采取不同对策.
作者:吕愉;孟玉娥;魏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舍格林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简称SS)患者唇腺组织中过度浸润的淋巴细胞上的白细胞共同分化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45,CD45)的表达,以探讨淋巴细胞在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HE染色观察淋巴细胞的浸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5R、CD45RO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结果:唇腺组织过度浸润的淋巴细胞中CD45RO阳性表达的T细胞占65.74%,CD45R阳性表达的B细胞占27.38%. 结论:在SS病变中是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的免疫反应.
作者:刘明;高文信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腭裂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8~10 d抽出和填塞3~5 d抽出对患者创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55例腭裂手术病例,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8~10 d抽出组31例(A组);3~5 d抽出24例(B组).观察两组病例术后的体温,创口愈合情况,饮食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A组创口愈合迟于B组;A组术后口腔卫生状况,体温,食欲恢复等各项指标均明显劣于B组.两组均未出现穿孔,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腭裂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3~5 d抽出较8~10 d抽出明显有利于腭裂术后的康复.
作者:吴冰;叶茂昌;李志来;张志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腮腺放射性损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高压氧预防腮腺放射损伤的作用.方法:对两组大白兔一侧腮腺区作放射总量为16 Gy钴60放射,其中一组在放射期间和放射结束后作16舱次高压氧(0.25 MPa)吸入,放射结束后42周,光镜下观察放射侧腮腺组织学变化.结果: 16例腮腺标本均可见腺体萎缩,小叶中央坏死,间质纤维化,血管管腔狭窄,但小叶边缘浆液性腺泡细胞和间质内导管存在.两组间腮腺损伤的程度无差异.结论:高压氧吸入对预防腮腺损伤无明显作用.在一定的放射剂量范围内,部分腮腺小叶边缘腺泡细胞可避免不可逆性放射性损伤.
作者:陈伟良;王建广;李劲松;陈小华;李汝瑶;林承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流动复合体窝沟封闭术复合体(compomer)是由Blackwell发明,并于1993年获得专利,1994年登士柏De Trey公司率先在欧洲市场上推出第一代产品Dyract(主要用于乳牙和恒前牙的修复),后来又推出了适用于乳、恒牙各类窝洞修复的第二代产品Dyract AP.
作者:杨富生;樊淑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牙周韧带细胞体外常规状态及矿化诱导下钙化特性的差异.方法: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原代培养,取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在体外长期培养,条件培养组加入矿化诱导液,常规培养组不加任何矿化诱导因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矿化情况,茜素红与Von-Kossa染色显示钙盐沉积. 结果:牙周韧带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两组均表现为融合期、复层期、结节期、矿化期,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结节,茜素红与Von-Kossa染色均显示结节内有钙盐沉积.但常规培养组矿化所需的时间要比条件培养组长1周左右.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无论有无矿化诱导因素存在,均具有向矿化组织形成细胞分化的趋势,但矿化诱导因素的存在可以促进矿化结节的早期形成.
作者:曹金芳;李纾;庄昭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诱导小鼠颅神经嵴细胞(CNCC)分化后所产生的神经元类型是否为肾上腺能神经元.方法:用50 ng/ml rhBMP2诱导CNCC分化为神经元.提取诱导前后细胞内的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细胞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亚单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前的CNCC中,TH和GABAAR亚单位均无mRNA水平的表达,诱导后二者均有表达,但表达的量均低于脑组织中的表达.结论:rhBMP2诱导CNCC后所分化的神经元为肾上腺能神经元,但在功能上可能弱于正常的肾上腺能神经元.
作者:吕红兵;金岩;李媛;Tipoe GL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