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诞生牙1例报告

冯世河

关键词:牙龈组织, 口腔, 结缔组织, 发育正常, 总长度, 赘生物, 中切牙, 牙颈部, 牙槽嵴, 第二胎, 移动, 行为, 下颌, 顺产, 女婴, 齿槽
摘要:女婴刘某,第二胎足月顺产。 诞生后好发现口腔内有一赘生物,生长在下颌段牙槽嵴上,状似下乳中切牙,牙冠发育正常,质硬,牙颈部移行为结缔组织与齿槽上牙龈组织相连,能上下、前后、左右移动,总长度约7 mm左右。口腔内未见有其他异常。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1例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又称真性牙骨质瘤是来源于牙骨质母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不常见,国内文献鲜有报道,笔者在拔除上颌智齿时,偶遇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忠诚;周国亮;王先国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风药治疗三叉神经痛(附34例报告)

    三叉神经属于第Ⅴ对颅神经,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突然的、阵发性和放射性的剧烈疼痛。常用说话、咀嚼、刷牙、洗脸及冷热刺激而诱发本病,发作后病人感觉如常。无其它感觉障碍及器质性病变。本病类似传统医学风邪致病的特点,笔者采用镇静熄风,化痰通络法治疗该类患者3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高子才;李振纲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胶圈直接关闭中缝至上中切牙脱位的正畸——牙周联合治疗

    目的通过对因胶圈直接关闭中缝引起上中切牙脱位的临床病例分析,探讨对该临床情况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介绍4例临床病例及其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的方法和过程。结果 2例保守治疗获得成功,2例因不能保留患牙而拔除脱位的上中切牙。结论及时和正确的正畸——牙周联合治疗是保存患牙的有效方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上中切牙间隙的真正原因至关重要。

    作者:谢以岳;欧阳翔英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改良上颌瞭垫式矫治器矫正乳前牙反瞭

    常规制作的上颌瞭垫式矫治器是矫治前牙反瞭错瞭畸形的手段之一。但因其固位不佳而影响疗效,为此我们对该矫治器固位系统进行了改良,并用其治疗了8例乳前牙反瞭的儿童,因加强了固位,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矫治效果。

    作者:戴娟;匡斌;段银钟;张怡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减径法矫治成人牙列轻度拥挤临床体会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选择牙弓拥挤5.5 mm以内,牙齿较大的30例成人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19~42岁,平均28.7岁。其中上牙弓拥挤13例,下牙弓拥挤6例,全牙弓拥挤11例。矫治前后均常规模型分析,矫治结束后戴改良式Haw-ley保持器或舌侧固定保持器至少1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

    作者:陈高荣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残冠致髓底穿通牙的保存和治疗

    1. 一般情况 48例患牙,男20例,女28例,年龄10~47岁,多数在底穿处的牙槽骨和根尖均有明显的病区,其中有瘘管的22例,底穿处有增生息肉,24例。

    作者:黄桂芳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消痣灵注射治疗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在3~19岁,直径大小约0.5 cm~4 cm,发生于舌部的42例,颊部25例,唇部11例。

    作者:张小恒;邹敬才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烤瓷牙牙周炎

    目的分析瓷牙牙周炎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31例病人41颗烤瓷牙进行腭侧唇侧的深度测量,发现唇侧深度高于腭侧(P<0.05)。结果基牙制备过程中,唇侧为美容牙周袋深。牙骨质没有全部去除。基牙唇侧残留薄片,薄片刺激牙龈组织,其次唇侧牙周袋深超过0.5 mm,导致细菌滋长及影响烤瓷牙龈边缘的光滑度等也是产生牙周炎的原因。结论预防烤瓷牙牙周炎要求修复科医生尽可能按操作程规制备基牙。

    作者:任贤云;管玉堂;李旭华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云南白药溃疡膜的临床应用

    众所周知云南白药是具有明显的活血、消肿、止血、止痛功能的中药,从1996年至今作者把云南白药制成膜剂,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卜向红;李仲昆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桩核铸造冠修复前磨牙残冠

    本文报告了40例46颗前磨牙残冠,经根管治疗后,分两组分别用铸造桩核和自制不锈钢桩钉光固化树脂核进行全冠修复。修复后作1~3年的随访观察,效果较好,成功率达90%左右。结果表明桩核铸造全冠修复技术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彭蓓;杨杨;刘晓君;王文红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高嵌体修复年轻第一恒磨牙残冠

    作者于1998.7~1999.6采用高嵌体修复64颗大面积龋坏,不易充填治疗的年轻第一恒磨牙,作为以后桩冠修复的过渡,经半年以上随访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以隆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DDM植入修复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目的观察脱钙牙本质基质(DDM)促进即刻种植体周缺损新骨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针 1999~2000年,对15例即刻种植体植入后周缘存在骨缺损的病例在其楔状缺损内植入DDM。结果术后4个月复诊,无论肉眼还是X线片全部病例均获满意疗效,可行烤瓷冠修复。结论 DDM能促进即刻种植体周新骨的形成以及骨愈合,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佟仲伟;余顺停;刘宝纯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激光牙齿漂白术中配合体会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用精确、细致的方法共同完成激光牙齿漂白术的过程,探讨减少和消除因配合不良引起的症状。方法从术前准备、术中各项配合、术后护理的各阶段进行了归纳,重点突出地表现了术前心理准备,术中配合橡皮障使用、激光机安全与维护,术后色素预防方法。结果激光牙齿票白对多种牙齿染色的治疗效果良好,熟练的、细致的配合可以大大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激光牙齿漂白术的医生、助手的配合质量与术后患者的痛苦、疗效、疗效维持有密切关系。

    作者:薛鹏;刘宁晖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暖牙胶垂直挤压术治疗根管源性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了3年多暖牙胶垂直压术治疗根管源性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及成败因素。方法追综观察495例术后1~3年的临床症状,X光片变化,用史氏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成功率为99.2%。结论此术对主、侧支根管都能进行充填,且不受牙位置及根管弯曲的限制,是目前临床疗效较优良的根充方法。

    作者:刘剑;王贤福;Donald C.YU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恶性肿瘤病不同区域的生物学差异及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是由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的细胞亚群组成,其在肿瘤内部分布并非均匀一致。肿瘤的表面区、中心区、浸润区、癌旁区及正常组织之间在组织学、微血管分布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强;张永福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疱疹性口炎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患者为1997年3月~1998年11月我科就诊的疱疹性口炎50例,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0人,其中男10人,女20人,平均年龄3.15岁;对照组Ⅰ10人,男、女各5人,平均年龄2.4岁;对照组Ⅱ10人,男4人,女6人,平均年龄2.8岁。仔细询问患儿家属患儿发病的前躯症状和诱因,患病天数,检查患者口唇、龈、舌、咽、颊、腭部疱疹溃烂面,并记录,作常规血象检查,记录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表1)。

    作者:夏舜玲;李体林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碘复应用于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碘复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颗有急慢性根尖周炎需作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用3%H2O2及0.5%碘复原液交替冲洗根管,并用0.5%碘复原液消毒根管;对照组用3%H2O2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后用甲醛甲酚液(Fc)消毒根管。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碘复组与Fc组在治疗疗程、疗效及根管治疗间疼痛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碘复作为一种新型消毒剂应用于根管冲洗、消毒是可行的,值得在口腔科临床推广。

    作者:倪蕾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Tisse contour system龈切术在桩冠修复中的应用

    修复科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患者由于外伤等原因造成牙体劈裂至龈下,或残冠残根被增生牙龈所覆盖的情况。这种牙根充后若需作桩冠修复,必须先进行龈切[1]。Tisse contour system是美国生产的电龈切刀,它同常规龈切相比出血较少,可以在龈切后即刻制作桩核,而不必等到2周后,减少了就诊时间。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聚碳酸酯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应用成品3M聚碳酸酯冠口内直接制作前牙牙冠,对128例患者共186颗前牙残根残冠进行修复,观察0.5~3年,冠完好率为96.2%。3M聚碳酸酯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具有固位可靠、瞭力分布均匀、制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为基层医院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理想方法。结合临床观察和应用体会,指出冠修复成败的关键在于适应症的选择。

    作者:李兆金;邵江红;王立新 刊期: 2001年第z1期

  •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291例临床分析

    本文强调颌面部蜂窝织炎的治疗方法。当患者局部症状明显时,治疗方法应首先联合治疗,足量应用抗生素,补足血容量,加强支持疗法,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并及时处理原发病灶,即作脓肿切开引流,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炎症发展,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尽快治愈。

    作者:刘新西 刊期: 2001年第z1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