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金森病的皮肤交感反应与心率变异研究

柯将琼;邵胜敏;郑园园;李勇;张文新;王小同

关键词: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 皮肤交感反应, 心率变异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皮肤交感反应(SSR)与心率变异(HRV)的特点,为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提供客观的电生理依据.方法:测定33例PD患者及30例正常患者的SSR(上下肢潜伏期、波幅)及HRV (SDNN-24 h、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结果:PD患者上下肢SSR潜伏期、波幅及HRV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D患者SSR潜伏期、波幅与H-Y分级相关.结论:SSR和HRV能为PD自主神经病变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素质拓展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

    目的:了解在高校的班级建设中引入素质拓展的前后变化,分析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调查法和数理分析法,对温州医科大学2012年级的四个平行班开展为期一年的对照实验,进行大学生自信心和班级凝聚力的问卷调查.结果:素质拓展使大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自我价值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素质拓展对班级凝聚力、人际和谐、集体参与和团队业绩等维度都有显著性提高.结论:素质拓展训练是高校班级建设的良好尝试,能提高沟通能力及人际协调能力,从而也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提升团体协作能力的目的.

    作者:曾春燕;陈庆健;向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帕金森病的皮肤交感反应与心率变异研究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皮肤交感反应(SSR)与心率变异(HRV)的特点,为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提供客观的电生理依据.方法:测定33例PD患者及30例正常患者的SSR(上下肢潜伏期、波幅)及HRV (SDNN-24 h、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结果:PD患者上下肢SSR潜伏期、波幅及HRV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D患者SSR潜伏期、波幅与H-Y分级相关.结论:SSR和HRV能为PD自主神经病变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柯将琼;邵胜敏;郑园园;李勇;张文新;王小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中国浙江籍汉族人群中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EPHX2)基因rs227100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176例冠心病患者(至少1支冠状动脉血管内径狭窄≥50%)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179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rs2271001位点的SNP.结果:在rs2271001位点上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冠心病组EPHX2基因rs2271001位点的AG、GG、AA基因型及G、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EPHX2基因rs2271001位点A/G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存在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浙江籍汉族人群冠心病患者患病的危险等位基因.

    作者:黄一伟;张怀勤;林斌;王军;毛义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icroRNA在癫痫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microRNA (miRNA)在调控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参与调控神经细胞的凋亡、突触联系重建、神经胶质纤维细胞增生、炎症反应等.本文对近年来miRNA参与癫痫发生、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林青;刘素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两种水合氯醛灌肠法在婴儿MRI检查前镇静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在婴儿MRI检查前的镇静效果.方法:将需做MRI检查的427名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停顿式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镇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镇静,观察2组患儿灌肠后的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改良的停顿式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的镇静效果优于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值得在婴儿MRI检查前推广应用.

    作者:滕毓静;林旭波;林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成人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继发感染1例报告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of lung,CCAM)是一种较少见的肺发育异常,成人病例非常少见,本院于2013年3月收治1例成人CCAM继发感染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咳嗽、咳痰4 d”来院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伴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上,遂至医院就诊.右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患者13年前曾因漏斗胸于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无遗传性疾病.影像学检查:胸部CT示右肺上叶异常团块伴多发囊形透亮影,先天性肺囊腺瘤可能;右肺中叶多发肺大泡;漏斗胸伴纵隔疝(见图1).

    作者:陈湾湾;周玲玲;赵志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控烟干预对血管吻合术患者控烟依从性及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控烟干预提高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患者控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120例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手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予手外科常规护理外,再予个性化心理干预、控烟健康教育和出院控烟指导等.比较2组患者控烟依从性、一次手术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控烟依从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3% (P<0.05);干预组一次手术存活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 (P<0.05),而血管危象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00%和(9.84±1.95)d,均低于对照组的25.00%和(11.53±2.16)d(均P< 0.05).结论:控烟干预可提高手外科血管吻合术患者控烟依从性,增加一次手术存活率,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许雅;吴蓓茸;徐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精细化被膜解剖法操作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精细化被膜解剖法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6例进行精细化被膜解剖甲状腺手术患者为观察组,96例行传统甲状腺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和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被膜解剖法操作是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安全有效的技术,值得推广.

    作者:王焕根;叶萍;方孙阳;吴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形态心电图标准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鉴别价值

    目的:探讨形态心电图标准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VOT Vhs)的鉴别价值.方法:分析272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VOT)并成功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VAs)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与72例左心室流出道(LVOT) VAs患者进行比较,观察V1导联R波振幅比值<0.3、时限比值<0.5,v2导联R波振幅比值<0.3、时限比值<0.5,胸导联移行指数≥0,V2导联移行此<0.6及胸导联移行≥V35种形态心电图标准对诊断RVOT VA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①上述5种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93.38%、91.18%、93.75%、71.69%、77.94%,特异性分别为87.50%、88.89%、91.67%、88.89%、93.0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58%、96.88%、97.70%、96.06%、97.7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78%、72.72%、79.52%、45.39%、52.76%.②5种诊断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 (SE1:0.024,95% CI:0.857 ~ 0.952)、0.900(SE2:0.024,95% CI:0.854~ 0.947)、0.927(SE3:0.021,95% CI:0.887 ~ 0.968)、0.803(SE4:0.027,95% CI:0.749~0.857)、0.855(SE5:0.023,95% CI:0.809~0.901).其中V1、V2导联R波时限比值<0.5或振幅比值<0.3,胸导联移行指数≥0分别与V2导联移行比<0.6比较,以及胸前导联移行指数≥0与胸导联移行≥V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95、2.685、3.625、2.311,均P<0.05).其余各个标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形态心电图标准对VOT VAs的鉴别均有一定的价值,其中V1、V2导联R波时限<0.5或振幅比值<0.3,胸导联移行指数≥0对鉴别RVOTVAs诊断具有相对的优势.

    作者:王俏俏;林佳选;李进;李岳春;林加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于温州市鹿城区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40例)及心理护理干预组(35例),一般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系统、程序化心理干预.8周后采用QLQ-C 30量表及ST0-22量表评定2组患者生存质量,碱性磷酸酶法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评定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QLQ-C 30量表中,在总体健康状况、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改善明显(P< 0.01);症状领域方面,乏力评分、恶心呕吐评分、疼痛评分、食欲下降评分均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ST0-22量表中吞咽困难评分、进食困难评分、体质量减轻评分均低于一般护理组(P<0.01),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高于一般护理组[2组CD4+分别为(37.51±6.46)%和(32.80±5.36)%,t=3.497,P=0.001;CD8+分别为(32.29±6.89)%和(24.70±4.89)%,t=5.430,P=0.000].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陶海娃;陈松芳;林小容;毛燕舞;叶敏捷;付奇平;李小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七氟烷对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肺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程七氟烷吸入对体外循环(CPB)下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早期肺炎症递质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CPB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30例,年龄45~ 75岁,术前心功能Ⅱ~Ⅲ级,按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经静脉依次注入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1.0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和维库溴铵0.15 mg/kg,并予气管插管.插管后S组全程吸入七氟烷,P组全程靶向控制输注(TCI)丙泊酚维持麻醉,其余用药相同.于打开心包后,CPB前(T0)、心脏复跳后5 min (T1)、15 min (T2)、30 min (T3)、1 h(T4),留取肺动脉(PA)和肺静脉(Pv)血,以测定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NE)、白介素-6(IL-6)、白介素-10 (IL-10)浓度,并计算PV和PA的浓度比,同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CPB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量、术后气管导管留存时间、冠心病监测治疗室(CCU)住院时间.结果:2组HNE、IL-6、IL-10在PV、PA中浓度之比在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脏复跳后2组HNE、IL-6在PV、PA中含量之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S组在各时点的上升程度均低于P组(P<0.01或P< 0.05);IL-10在CPB后PV/PA比值亦明显上升,且S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 0.05);此外,与P组比较,S组在CPB期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P<0.05),术后气管导管留存时间和CCU住院时间更短(P< 0.05).结论:全程七氟烷吸入能有效减轻CPB下冠脉搭桥术后早期肺炎症反应,缩短气管导管留存时间和患者在CCU治疗的时间,且更有利于CPB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作者:陈菲菲;缪剑霞;林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蛋白在大鼠难免性压疮形成中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激酶3 β(GSK3 β)信号通路及内质网(ER)分子伴侣在大鼠难免性压疮中的表达变化.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1个周期受压组(1c组)、3个周期受压组(3c组)、6个周期受压组(6c组)、9个周期受压组(9c组)和恢复期1 d组、3d组、5 d组、7 d组,每组各6只.取各时间点受压部位肌肉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的形态变化,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受压组织caspase-3的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受压组织中ER分子伴侣及Akt、GSK3β的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各受压组局部肌肉组织呈现逐步退化的病理改变,在恢复组病理现象仍然存在;受压组和恢复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高于Con组,棕黄色颗粒表达主要在胞浆;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受压组织中ER分子伴侣发现,其蛋白表达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Con组比,受压组和恢复组p-Akt蛋白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Con组比,受压组p-GSK3 β蛋白表达首先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恢复组表达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结论:难免性压疮难以愈合的原因可能与受压肌肉细胞凋亡有关;ER应激及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难免性压疮损伤过程.

    作者:崔飞飞;张菊芳;吴海英;宋亚军;蒋美琴;翁玉英;姜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腰丛-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腰丛-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髋部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腰丛-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组(B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0例.B组和G组分别采用腰丛-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完成手术,术后2组患者均行电子自控静脉泵吗啡镇痛.记录2组患者术后0、3、6、12、24和48 h的活动和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吗啡用量及术后48 h内呕吐、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的例数.结果:B组患者在术后0、3、6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显著低于G组(P<0.05);B组术后第1天、第2天的吗啡用量,术中异丙酚及芬太尼用量均少于G组(P< 0.05);2组患者瘙痒、恶心呕吐、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腰丛-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髋部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阿片类用药的同时,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麻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时好;王权光;陈婵娟;徐旭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X线测量与分析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位置,为临床中ACL解剖重建时隧道角度选择及术后股骨隧道的评估提供放射学数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部标本,保留膝关节上下至少20 cm,排除关节明显退变、畸形及关节损伤的标本.男13例,女17例,其中左侧11例,右侧19例,年龄24 ~ 65岁,平均(37.3±5.2)岁.屈膝120°,关节镜下经前内辅助入路(AMP)解剖重建ACL股骨隧道,并用克氏针标记.拍摄X线侧位片,描述股骨隧道外口的位置;分别拍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膝关节线夹角和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结果:在股骨侧位片上,股骨隧道外口均落在所画的矩形外,股骨隧道外口位于股骨外上髁近端(3.16±2.51)mm,前方(4.25±2.16)mm.在股骨正位片上,α角为(49.5±4.6)°,在股骨侧位片上β角为(31.3±3.1)°.结论: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外口并不干扰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屈膝120°,经AMP入路ACL解剖重建,能钻取在矢状面、冠状面上令人满意的角度.

    作者:钱约男;董伊隆;姜刚毅;姜文辉;赵章伟;蔡春元;杨国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双重超声造影与胃增强CT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胃双重超声造影与256层胃增强CT三期动态胃增强扫描对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患者的双重超声造影及术前256层胃增强CT三期动态胃增强扫描资料,与术后病理比较得出准确率,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术前双重超声造影、256层胃增强CT对早期胃癌T分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4.0% (57/89)和43.8% (39/89).67例No期患者两项检查的准确率为77.6% (52/67)和86.6% (58/67);22例N+期患者准确率为68.2% (15/22)和77.3% (17/22).结论:胃双重超声造影在诊断早期胃癌T分期上较256层胃增强CT有更准确的意义;在N分期中胃双重超声造影较胃增强CT正确率略低,两者结合对诊断早期胃癌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艳兵;李丕宏;卢明东;李利义;王飞海;郑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丙型肝炎病毒HLA-A*1101和A*2402限制性CD8+T细胞表位的研究

    目的:鉴定出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HLA-A*1101限制性和A*2402限制性CD8+T细胞表位.方法:采用T细胞表位预测软件SYFPEITHI预测HCV特异性CD8+T细胞表位,合成HLA-A*1101限制性、A*2402限制性候选表位;建立永生化的HLA-A*1101阳性、A*2402阳性B细胞株,采用竞争性肽结合实验检测候选表位与HLA-A*1101或A*2402分子的结合力;候选表位体外分别刺激HLA-A*1101阳性或A*2402阳性HC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后,采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实验分别检测肽特异性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细胞的水平和(肝) 异性IFN-γ+CD8+T细胞的水平.结果:5条HLA-A*1101限制性候选表位中,NS3_609(ITLTHPITK)和NS2_165(VVFSDMETK)与HLA-A*1101分子具有高结合力.3条HLA-A*2402限制性候选表位中,NS3_373 (KCDELASKL)和NS5b_382 (YYLTRDPTI)与HLA-A*2402具有高结合力;在HLA-A*1101阳性HCV感染者PBMCs中存在NS3 609和NS2_165特异性分泌IFN-γ的CD8+T细胞,而在HLA-A*2402阳性HCV感染者PBMCs中存在NS3_373和NS5b 382特异性分泌IFN-γ的CD8+T细胞.结论:本研究证实NS3_609(ITLTHPITK)和NS2_165(WFSDMETK)为全新的HCV特异性HLA-A*1101限制性CD8+T细胞表位,NS3_373 (KCDELASKL)和NS5b_382 (YYLTRDPTI)为全新的HCV特异性HLA-A*2402限制性CD8+T细胞表位.

    作者:钟晓芝;段志良;郭江龙;李强;王思娜;李静;林荣;文金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麦肯基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麦肯基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腰椎牵引、理疗等常规治疗及麦肯基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腰部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2组治疗前、治疗后均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腰椎前屈关节活动度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价,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2组有效率的回访调查.结果:2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椎前屈关节活动度评定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结合常规康复理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作用,但联合腰部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缓解患者的腰部症状,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腰痛的复发.

    作者:周煜达;叶祥明;谭同才;张大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增强大鼠子宫切口再生修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子宫创伤后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瘢痕子宫模型.取Ad-GFP标记的大鼠MSCs,于子宫切口内注射进行原位移植,2周后取瘢痕处子宫肌组织,行HE常规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SMA荧光标记,检测MSCs在切口局部的定向分化情况,并定量检测切口局部肌层的生物力学.结果:瘢痕子宫模型成功建立.MSCs移植后子宫切口的破裂阈值增强(P<0.05),切口局部VEGF表达上调,TGF-β1表达下调(均P<0.01),α-SMA荧光标记提示MSCs在子宫肌层局部出现平滑肌定向分化.结论:MSCs移植增强了子宫切口的再生愈合,提高了切口局部的机械张力,有望减少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风险.

    作者:陈志文;杨孝军;张乾;朱华;胡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呼吸介入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22例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介入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介入治疗方案,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是否应用放疗进行后续治疗.结果:22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均成功切除局部病灶,无手术失败病例,其中7例(占31.82%)由于气管阻塞放置支架;良性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病死率为0,恶性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病死率为13.33%.结论:呼吸介入治疗属微创技术,对于气管良性肿瘤及部分恶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因其创伤小及症状缓解迅速,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萌敏;孙小军;杨国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成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成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NVM)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NVM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心动图(ECG)诊断15例(15/20),心脏磁共振(CMR)诊断8例(8/8).结果:20例INVM中,左心室单独受累18例,双心室受累2例.ECG表现:15例均为左心室单独受累.常见的受累节段依次为15段(15例)、16段(15例)及17段(13例).受累心肌肌小梁增多、增粗,肌小梁之间见深陷的隐窝,彩色多普勒示小梁隐窝有低速血流与心腔交通.多伴有心功能不全及房室瓣反流.CMR表现:左心室单独受累6例,双心室受累2例.常见的受累节段依次为12段(7例)、13段(6例)、14段(6例)、15段(6例)及16段(6例).受累心肌增厚并见分层:内层非致密心肌信号不均匀,由多发的肌小梁及小梁隐窝组成;外层致密心肌变薄,信号如常.延迟期左心室心肌强化3例28段,右心室心肌强化1例.结论:INVM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磁共振判断INVM心肌受累范围及观察心肌灌注情况等方面比超声更具优势.

    作者:江心;李建策;吴立军;李有成;王溯源;郑祥武;倪贤达;胡浩;张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