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珍;张洪勤;应俊;李东
目的:研究Galectin-3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检测Galectin-3与CD44v6在18例正常增生(NE)、22例简单.复杂型增生过长(SH-CH)、30例不典型增生(AH)子宫内膜及58例子宫内膜癌(UEC)中的表达.结果:①Galectin-3、CD44v6在NE、SH-CH、AH和UEC中的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Galectin-3表达强度在UEC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肌层浸润深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及年龄不相关(P>0.05);③CD44v6表达在UEC临床分期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分化程度,肌层浸润及年龄均不相关(P>0.05);④Galectin-3与CD44v6表达在UEC中呈显著正相关.结论:①Galectin-3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恶变有关;②CD44v6的阳性表达可以用来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状况以及对恶性程度的判断;③Galectin-3及CD44v6的共同表达有助于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及鉴别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
作者:祁旦巳;王繁;周伶俐;谢丽微;王宗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预测E血清型沙眼衣原体(Ct)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生物软件和网络数据库,从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中检索MOMP氨基酸序列,用Expasy服务器分析预测MOMP蛋白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同时用Pcons服务器分析模拟蛋白质空间结构.结果:分析显示,Ct MOMP蛋白为一跨膜16次的酸性蛋白质,其空间结构为β-桶状膜蛋白,推测其功能为孔蛋白.结论:通过对MOMP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该蛋白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Ct的感染与发病机制、研制Ct 亚单位疫苗以及研究MOMP新的功能域等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珊丽;尤孙武;娄崇洁;龚红君;张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肺缺血预处理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缺血预处理(PC)组,实验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和肺泡损伤数比值,电镜评定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热休克蛋白27的定位及表达.结果:①I/R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肺泡损伤数比值(IAR) 明显于S组(均P<0.01);PC组W/D及IAR均显著低于I/R组(P<0.05或P<0.01).②免疫组化显示PC组肺小动脉内膜及外膜层、肺小静脉壁全层、远端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少许肺泡上皮HSP27有强表达;肺小静脉 HSP27含量(平均吸光度值LD)高于I/R组和S组(均 P<0.01).③I/R组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而PC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HSP27表达增加并参与肺缺血预处理保护.
作者:涂军伟;徐正衸;王万铁;吴成云;方舟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嗅鞘细胞移植入大鼠脑出血模型后,观察偏瘫大鼠功能恢复以及移植细胞后30d内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出高纯度的嗅鞘细胞,制作38只大鼠脑出血模型,分三组:第1组10 只为空白组,第2组10只为HBSS移植组,第3组18只为嗅鞘细胞移植组;三组大鼠分别在术后3d、7d、 14d和30d用forelimb placing方法进行评分,判断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模型的作用.结果:hoechst示踪及电镜观察结果,均证实嗅鞘细胞能在大鼠体内存活;对三组大鼠进行评分,嗅鞘细胞移植组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从成年大鼠嗅黏膜用差速贴壁法能成功培养出嗅鞘细胞,并用于细胞移植,移植细胞能存活;嗅鞘细胞移植能改善大鼠脑出血后偏瘫肢体的功能.
作者:傅佳峰;叶盛;朱丹化;曾博;张宇;诸葛启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尿白蛋白百分含量不同时用邻苯三酚红钼法(PRM)和苄乙氯铵法(BEC)测定尿总蛋白结果的差异.方法:利用琼脂糖凝胶普通电泳分析尿蛋白组分,然后比较PRM法和BEC法测定94例实验标本的尿总蛋白的结果;同时总结2154例阳性尿液的白蛋白百分含量.结果:白蛋白百分含量为96 %~100%、81%~95%、66%~80%、51%~65%、31%~50%、10 %~30%和<10%的7组中,两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0.0 %、4.5%、6.6%、14.9%、21.7%、53.0%和65.2%,BEC法测定结果偏低.统计显示白蛋白含量大于66%时两法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白蛋白小于65 %时差异有显著性.在所有2154例阳性尿液中,白蛋白含量为96 %~100%的病例占45.0%,白蛋白含量为66%~95%的病例占45.2 %,白蛋白含量<65%的病例占9.8%.结论:临床上约10%蛋白阳性尿液的白蛋白含量小于65 %,这些尿液采用PRM法和BEC法测定总蛋白时,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陈筱菲;邓焕柱;刘存丽;郑佳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合成两种新型硒配合物,并研究其结构特征.方法: 槲皮素和二氧化硒在HCl存在的条件下形成槲皮素-硒配合物,5,7 -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硒配合物是用吡啶做溶剂,与二氧化硒配合形成.结果: 这两个新化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氢谱与质谱确证.结论:两种配合物的红外都出现Se-O特征吸收峰.配合物都是由两分子的配体与一分子的硒组成.
作者:陈翔;童育鹏;仇佩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实现Mn-SOD基因在大肠杆菌(E.coli)中的可溶性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活性测定.方法: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2号基因组中扩增Mn-SOD基因编码区,克隆到pUCm -T Vector,测定核苷酸序列;再将基因编码区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 -28a,构建含Mn-SOD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SDS-PAGE分析表明SOD的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50%;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表达蛋白活性,菌体可溶性总蛋白中表达产物酶比活为3921.8 U/mg,是对照BL21的276.8倍.结论:Mn-SOD基因可在BL21中成功表达,产物具有高可溶性、高活性的特点.
作者:李佩珍;张洪勤;应俊;李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人血浆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为Agilent 1100系列;血浆碱化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以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150mm,5μm,Agilent,USA)为色谱柱;以乙腈:0.02 mol·L-1 KH2PO4(16:84,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内标为布比卡因.结果: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浓度在0.05~1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低检测限为0.05 mg·L-1;两种药物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9.79±2.94)%和(100.32±2.95)%;平均绝对回收率分别为(68.36±4.63)%和(70.87±4.88)%;日内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0.86±0.43)%和(1.36±0.77)%,日间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07±1.45)%和(1.43±0.23)%.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血浆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的同时测定及其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陈丽梅;徐旭仲;刘乐;王权光;胡国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8年3月住院的不完全川崎病36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除发热外均有2~3项主要指标.其发生率依次为:唇红、皲裂、杨梅舌(占69.4%),球结膜充血(占63.9%),肛周脱皮、指趾端脱皮(占55.6%),皮疹(占44.4%),颈部淋巴结肿大(占38.9%).结论:不完全川崎病发病时大多缺少主要症状易被忽视造成误诊,当出现唇红干裂、结膜充血,尤其伴有肛周脱皮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应做出诊断尽早治疗,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
作者:陈旭央;王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Pax-8基因在ALK3基因敲除小鼠心脏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Pax-8基因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基因芯片(microarray)和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ALK3基因的下游基因,免疫组化法检测13.5d小鼠胚胎心脏特异性ALK3基因敲除小鼠胚胎中Pax-8蛋白的表达,连续病理切片及HE染色观察刚出生的Pax-8基因敲除小鼠的心脏形态.结果:在心脏特异的ALK3基因敲除小鼠中,转录因子Pax-8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上被下调7.1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3.5d小鼠胚胎心脏特异性 ALK3基因敲除的纯合子小鼠Pax-8基因在蛋白水平与杂合子相比也明显下调.Pax-8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有明显的室间隔和左心室肥厚,心脏呈球形.结论:Pax-8基因是ALK3基因的下游基因,与心脏发育有密切关系.
作者:倪秋明;章佳颖;来丹丹;褚茂平;王赛斌;黄晓燕;张怀勤;杨德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PACHEⅡ、SAPSⅡ、SOFA 三种评分系统在脓毒性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脓毒性休克58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预后,并对全部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APACHEⅡ、SAPSⅡ和SOFA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并对二组患者的APACHEⅡ、SAPSⅡ和SOFA评分均值及ROC下面积进行比较,APACHEⅡ、SAPSⅡ的预测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比, APACHE Ⅱ、SAPSⅡ和SOFA评分的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三种评分ROC下面积分别为:0.681(0.076) 、0.730(0.070)、0.747(0.073).APACHEⅡ预测危险度对预后判断的灵敏度为11.76%,特异度为85.37%;而SAPSⅡ的灵敏度为70.95%,特异度为60.96%.结论:三种评分均可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SAPSⅡ预测死亡危险度高于实际病死率.
作者:徐子琴;卢中秋;徐敏;邱俏檬;徐丽华;徐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胃癌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9例)和无转移组(45例),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自动血凝仪测定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G),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癌两组的PT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FIB、D -D和PLT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和对照组(P<0.01或P <0.05);胃癌两组HG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P<0.05);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贫血发生、血小板升高均有显著相关性( P<0.05).结论:胃癌患者FIB、D-D和PLT的升高及HGB的降低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常规凝血指标检测有助于了解肿瘤的进展和转移.
作者:杨丽红;金艳慧;王明山;谢耀盛;张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幼鼠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关键标志分子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mRNA、caspase-12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9~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入惊厥持续状态(SC)组、依达拉奉(ED)组、生理盐水对照(NS)组;各组再按不同时间点分五个亚组.应用氯化锂 -匹鲁卡品建立大鼠SC模型,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动态观察SC后海马XBP1、caspase-12 mRNA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用TUNEL法观察神经元凋亡细胞数.结果:幼年大鼠海马中XBP1和caspase-12在SC组表达显著增强,与N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SC组比较,ED组XBP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或P<0.05),c 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或P<0.05);SC组在惊厥12h后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NS组( P<0.01),而ED组TUNEL阳性细胞数均较SC组显著下降( P<0.01或P<0.05).结论:依达拉奉有可能通过上调XBP1的表达与下调caspase-12的表达,并使神经元凋亡数目减少,从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邓小龙;王海萍;焦颖;林忠东;李光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嗅觉是由气体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引起的感觉,是一种特殊的化学感觉.在对人类所有感觉系统的研究中,嗅觉一直是神秘的领域,对嗅觉的形成机制和过程的研究还一直处在探索阶段.
作者:郑茜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脂肪乳剂治疗布比卡因诱导的离体大鼠心脏停搏的复苏效应和对复苏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Sprague-Dawley成年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以100μmol/L布比卡因诱导心脏停搏造模后实验组改用含30 μmol/L布比卡因及2%脂肪乳剂的K-H液灌注心脏,对照组改用含30 μmol/L布比卡因的K-H液灌注心脏.记录两组恢复窦性心律情况,记录停跳前基础值及恢复窦性心律后40min内的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和心率 -左心室发展压乘积(RP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脏恢复窦性心律时间显著缩短( P<0.05),心脏造模成功后3min内恢复窦性心律的例数实验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恢复窦性心律后,实验组各时间点的心率、RP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诱导的离体大鼠心脏停搏治疗有效,能加速心脏复苏,改善复苏后心脏功能.
作者:刘乐;陈莺;徐旭仲;王权光;施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称经桡动脉穿刺是冠状动脉造影的又一理想途径, 具有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术后可立即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 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以及不影响抗凝和深栓药物的应用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林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医学生的康复意识,了解不同医学院医学生的康复意识有无差异.方法:以温州医学院与南昌大学医学院二年级第一学期临床专业本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形式调查比较二者的康复意识.结果:两校医学生的康复医学意识均不强.结论:两所院校医学生对康复医学缺乏足够认识,加强康复医学教育迫在眉睫.
作者:王雪强;陈天聪;戴敏辉;王峰;王小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小鼠股外侧肌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对小鼠骨骼肌形态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建立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小鼠动物模型.观察两组体重变化;光镜观察小鼠股外侧肌细胞形态、炎性细胞、脂肪细胞等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肌纤维走向、形态及线粒体损害等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体重下降(P<0.05);肌纤维局部萎缩,肌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脂肪沉积增多;肌细胞线粒体增多伴内部结构明显破坏.结论: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血症可导致小鼠的肌纤维萎缩和线粒体损害,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作者:包绍智;房春燕;王小同;李笑蓉;张大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1岁以内婴儿法洛四联症(TOF)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间本院收治64例年龄小于1岁的婴儿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经心脏彩超、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确诊.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术,其中3例为急诊手术.用Dacron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自体心包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跨瓣环补片修补62例.结果:治愈出院60例,住院死亡4例,住院死亡率6.2%.随访3~26个月,紫绀消失,恢复良好.结论:1岁以内婴儿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是安全的,改进手术方法及加强术后监护是提高婴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胡型锑;赵琦峰;吴国伟;杜杰;费建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应用及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180眼)青光眼随机分成三组;治疗1组56例(60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2组56例(58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应用,治疗 3组56例(62眼)行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2组术后高眼压率低于治疗1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治疗1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高于治疗1组;治疗3组手术成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治疗1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2组.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并在术后合理控制巩膜瓣缝线的拆除数目及时间,可以明显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早期有效控制眼压.
作者:叶玲;陈战巧;雷文生;俞颂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