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君;陈益平;张桂莲;陈一华
目的:合成一种应用于生物反应体系的新型缓冲剂.方法:以四氢吡咯、3-氯-1,2-环氧丙烷、亚硫酸氢钠为原料,通过一种氢型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合成3-(N-四氢吡咯)-2-羟基丙磺酸.结果:产物经熔点、HRMS、1H NMR、13C NMR等方法鉴定.结论:该产物适用于生物体系研究,系新的优良缓冲剂.
作者:黄可新;张华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床边肌钙蛋白I(cTnI)定性检测对急诊胸痛病人诊治的价值. 方法:125例无ST段提高的急性胸痛病人,采用单克隆抗体感光技术行床边cTnI定性检测.受诊时及4小时后各测一次cTnI,胸痛不足2小时者在入院后6小时复测第三次,保证胸痛6小时内有一次血标本.且能将检测结果及时提供给值班医生. 结果:cTnI阳性40例(32%),其中有22例临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cTnI阳性13例.随访30天,发现4例死亡,4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提示cTnI是心性事件独立的有力预测因素.cTnI阴性者心性事件率1.2%.结论:床边心脏特异cTnI定性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心肌损害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阴性结果心性事件发生率非常低,可以允许急诊胸痛病人早期出院.阳性结果应收住院进一步观察诊治.
作者:王毅;娄海伦;陈彩凤;陈达开;张建华;夏剑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了探讨未破裂宫外孕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检出率,本文回顾分析了63例未破裂宫外孕的阴道超声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知;林益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4年3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大肠癌伴糖尿病的患者42例,现就其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张银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DNA含量、倍体分析、S期比例等特点,及与组织学分级、预后的关系. 方法: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仪(ICM)测定了2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DNA含量,并以38例卵巢良恶性囊性上皮性肿瘤为对照,进行倍体分析、S期比例、DI测定. 结果:卵巢交界性肿瘤DI值1.11±0.07,S期比例33.21±13.72%,与良恶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22例交界性肿瘤中4例为异倍体肿瘤,与恶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例复发病例与同组比较其DI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异倍体肿瘤多见.结论:ICM具有方便、可靠的特点,通过测定DI值、S期比例倍体分析可提示卵巢肿瘤的增殖及预后情况,评估潜在恶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卢山珊;朱启建;彭伯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中可溶性CD44含量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肺癌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CD44s(sCD44s)和可溶性CD44v6(sCD44v6)的含量. 结果:化疗前肺鳞癌和腺癌患者血清sCD44s和sCD44v6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和正常组,差异非常显著;SCLC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Ⅳ期患者血清sCD44v6明显高于Ⅰ+Ⅱ期和正常对照组(P<0.001).化疗后鳞癌患者血清sCD44s、sCD44v6和腺癌患者血清sCD44v6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P<0.001,P<0.05,P<0.001).结论:血清sCD44s和sCD44v6水平可作为诊断NSCLC及区分肺癌组织学类型的辅助指标;NSCLC患者的血清sCD44v6水平与其临床分期有关;动态检测二者的含量有助于NSCLC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金可可;蒋仲荪;陈少贤;徐正();龚永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即刻和近期疗效. 方法:对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在透视下经6F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5分钟听诊,行右心导管检查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主动脉弓降部连续测压,术后一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7例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心脏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示分流消失.7例中除1例术后第二天可见肉眼血尿,四天后消失,余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塞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作者:计光;张怀勤;黄伟剑;林捷;卢中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90年代温州地区痢疾杆菌耐药性及菌群分布特点. 方法:对1990年至1999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腹泻病人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结果:从4136份标本中检出痢疾志贺氏菌共584株,总检出率14.12%,其中福氏菌(B群)占98.7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痢疾杆菌(B群)对氯霉素、四环素、优力新等明显耐药,对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等较敏感,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丁胺卡那、泰能皆敏感.结论:90年代温州地区福氏菌为主要流行菌群,其耐药性有所增加,提示应合理用药.
作者:陈晓英;陈益平;张微;汪洪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新式剖宫产是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即采用腹部横直切口.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腹膜、膀胱腹膜反折及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及膀胱腹膜反折术式.我院自1999年8 月开始应用新式剖宫产12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凌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院自1997年10月~1999年2月,采用经右前外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和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成榜;孙成超;林超西;郑亮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自1998年3 月至1999年11月,我们共收治10例末节断指患者,采用甲床渗血法,均获成功.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挺前;宋华羽;姜拥武;王志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舒筋灵、唛酚生、地西泮三种中枢性肌松剂对杀虫单(SCD)急性中毒的解救效果.方法:采用Bliss法测定LD50 ,并进行其显著性测定. 结果:三种肌松剂能提高小鼠SCD急性中毒LD50 3~4倍,差异非常显著,二疏基丙磺酸钠(DMPS)与肌松剂合用效果更佳.先给中枢性肌松剂对大鼠SCD急性中毒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结论:SCD经口染毒主要是引起中枢性兴奋致惊厥后衰竭而死.单用中枢性肌松剂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如合用DMPS效果更佳.
作者:陈醒言;林丹;胡国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伴有特应性素质(Atopy)的微小病变肾病(MCNS)的病程和预后. 方法:对45例伴有Atopy的MCNS患儿进行了4~10年(7.5±1.4年)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治疗效应、复发频度及终预后等. 结果:该组患儿6个月时频复发率为57.8%,高于ISKDC无选择MC群体(28.6%).仅5%左右死于感染并发症或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与ISKDC结果相仿.结论:此型患儿具有较高的频复发率,但90%以上病例的远期预后良好,而对皮质类固醇初治无效应者提示预后较差,需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海霞;杨青;杨宇真;林瑞霞;王哲雄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了探讨老年胃体部癌患者的腹痛特点,我们对本院1989~1998年收治疗172例老年胃体部癌患者的腹痛特点进行分析,并与中组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小新;陈氏琳;叶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腹型癫痫的致病因素. 方法:脑电图跟踪观察48例小儿腹型癫痫的治疗过程. 结果:发现小儿腹型癫痫发作易控制,治愈率高,极少有复发.结论:脑电图在诊断本病不可缺少,但要注意小儿年龄与个体差异.
作者:朱锡荣;麻碧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多巴胺是常用抗休克药物,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大剂量偶见心动过速,停药后恢复,皮肤坏死者极少见,笔者遇到一例因静脉滴注多巴胺引起皮肤坏死,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严重出血综合征.病理产科容易引起DIC.由于产科DIC起病急骤,如不及时控制,母婴均有极大的威胁.近几年,我院产科采用早期肝素治疗8例DIC,效果明显.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玉环;陈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地高辛(digoxin)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某些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其治疗剂量接近中毒剂量,正常治疗范围血浆浓度介于 0.8~2.0μg/L,中毒常发生于血浆浓度超过2.5μg/L[1].临床上为了指导治疗,需经常监测其血药浓度.救心丸(英文名 KYUSHIN,日本救心制药株式会社)是一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非处方心血管中药,我们分别用RIA、FPIA、CLIA来评价服用救心丸后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干扰.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荣;潘秋英;许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乙肝病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尚无特效药.美国人Sells 1989年建立了能稳定分泌病毒颗粒的2.2.15肝癌细胞系[1],自此针对乙肝病毒的体外药物实验开展得很多[2~6],但大多是观察药物直接对细胞和病毒的作用.考虑到人体自身对药物的分解吸收的影响,这样的实验结果还不能如实反映药物的实际疗效.而药物血清方法可避免了这些缺点.药物血清中血清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长活动,并且过低时血清中的药物对细胞的作用不显著.制定药物血清的浓度需要确定血清在整个培养液中的适浓度,以往人们习惯用小牛血清.鉴于小牛血清的价格高且来源少,我们尝试在正常培养液中加入兔血清来部分代替,并以此确定肝癌细胞系2.2.15正常生长所能忍受的兔血清高浓度.
作者:杨雷;何秋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先天性肛直肠畸形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女婴以低位无肛伴舟状窝瘘较多见,手术方式颇多,而手术疗效并非十分满意,且并发症不少.本文总结我院1984~1998年经治的25例无肛伴舟状窝瘘并结合文献对围手术期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林进汉;陈肖鸣;李仲荣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