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叶鋆;张芳权;刘伯亮
目的:探讨海水浴医疗康复体操对在职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观察康复体操在疗养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自愿分成两组:100例为体疗组,80例为对照组,体疗组依据鼓浪屿海水浴场及中年原发性高血压疗养员的身体特点,编排1套6节海水浴中的体疗动作,每节时间10 min,由体疗医生带领完成.对照组以景观、散步和休息为主.海水浴1个月后,对比体疗组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血压、腹围及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体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养前两组各指标:腹围、血压、心率、收缩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E/A无明显的差异(P>0.05);疗养后,体疗组腹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收缩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E/A各项指标差异非常显著(t=9.347~20.259,P<0.01),疗养后各测值显示海水浴体疗组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U=4.259~8.883,P<0.01).结论:海水浴医疗康复对降低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全身血氧供应有确切疗效.
作者:刘秀珍;戴蓉;王俊;林龙;王彦惠;郑芳;林玲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确定手术患者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等因素与手术焦虑的关系.方法: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一科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1 d,以自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排除不接受调查者,在2001-11-17/2002-01-31调查了160例患者,并对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人格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典型相关分析的两个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准(ρ1=0.395,P<0.05;ρ2=0.246,P<0.05).在第一典型因素分析中,主要是自变量中的内外向影响积极应对(P<0.05);精神质与第一典型因素有中等关系存在(P<0.05).第二典型因素与神经质、消极应对相关较高(P<0.05).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与EPQ各因子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P值水平高于0.05,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外倾的术前患者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精神质得分较低的术前患者在中等水平上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神经质的术前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作者:周意丹;刘亚平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中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成因,以期引起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家长和有关部门对这一现象的关注.方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和走访调查,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分析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成因.结果学生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饮食结构不合格、暴食、偏食等以及晚睡、贪睡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目前青少年肥胖的主要成因.结论各级各类学校应将对学生肥胖的防治纳入学校常见病防治的工作内容,采取营养教育、科学膳食、加强锻炼、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减肥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作者:张伟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认识和探讨10~14岁儿童少年人格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实验于2001-10/11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版少年式)对北京市1 551名10~14岁儿童少年进行测试.结果:10~14岁的儿童少年人格类型所占比例为外向稳定31.5%、外向不稳定25.8%、内向不稳定24.2%、内向稳定18.5%.在性别特点上,内向不稳定的女生人数多于男生,而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外向稳定人格类型.在年级特点上,小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内向稳定的人格特点,而初中生则更多地表现出外向不稳定的人格倾向.在人格类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上,学习成绩优秀的儿童少年在性格上表现出多的外向稳定特点,内向不稳定的儿童少年成绩中等及以下的人数多.生活在家庭收入较低环境中的儿童少年,性格为内向稳定,而当家庭收入在3 000元以上时,儿童少年表现出多的外向稳定特点.父亲、母亲文化程度与儿童少年人格类型的关系表现出一致性.当父或母文化程度,在初等及以下水平时,他们的孩子性格为内向稳定,而当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孩子表现出多的外向稳定型人格特点.结论:10~14岁儿童少年外向稳定人格类型所占的比例高,内向稳定人格类型所占的比例低.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收入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与儿童少年的人格类型相关.
作者:王雁;刘艳虹;李永梅 刊期: 2004年第33期
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较为常见,这对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以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探索其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分析其发生原因,以大限度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健康水平,顺利完成体育教育任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传义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外显子4变异情况及是否与肥胖症相关.方法:选择肥胖症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和正常人(18.5≤BMI<23 kg/m2)各50例,运用PCR-SSCP方法,检测瘦素受体基因外显子4的变异情况.结果:50例肥胖症患者瘦素受体基因外显子4未发现碱基改变.结论:瘦素受体基因外显子4中519位点变异不是肥胖症的遗传因素.
作者:侯英;丁久立;段滨红;冯琨;王亦薇;李贤厚;朱巍;杨玉芝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机械信号的转导与感受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如何对细胞施加机械刺激是进行此领域研究的前提.建立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牵张模型是研究的目的.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完成.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纯化后接种于硅酮膜上,依照10%的牵张强度对心肌细胞施加机械刺激,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及碘化丙啶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10%牵张过程中,细胞沿受力方向排列.10%牵张后心肌细胞进一步铺展,伪足数目明显增加.牵张前后培养液中LDH含量[培养12 h(710.6±69.5)IU/L,牵张12 h(769.8±66.7)IU/L]及碘化丙啶染色阳性细胞比(牵张前0.53%,牵张12 h后0.54%)无明显变化.结论:建立了较好模拟体内刺激强度的模型,并证实10%牵张对心肌细胞不是一种损伤因素,在某些方向还可能上调细胞功能.
作者:李晓东;黄跃生 刊期: 2004年第33期
为观察脉冲电磁场改善骨质疏松患者腰背肢体疼痛的效果.检测87例骨质疏松患者足跟部的骨密度后,用脉冲电磁场对其进行治疗.结果87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37例,进步46例,无效3例,恶化1例.治疗后,男女性骨密度均显著增加.经1个疗程治疗80例,患者平均骨密度增加1.32%,经2个疗程治疗7例患者,平均骨密度增加3.01%.说明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腰背肢体疼痛患者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林忠豪;钱江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患者呼吸体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38例缓解期的COPD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作呼吸体操锻炼,2次/d,30 min/次,或4次/d,15 min/次,经过3个月的锻炼后,进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对比.结果38例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等参数较锻炼前明显改善(t=5.51~23.0,P<0.01).结论呼吸体操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呼吸功能.
作者:朱凤英;于文娟;李玲军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前中国部分精神病院对住院精神病患者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患者一次次地重复以前的住院模式,从而加重精神患者的衰退.给精神残疾患者提供广泛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干预,来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其他社会技能,以满足他们的生存、就业、社交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更积极、更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院内精神康复是医学康复的一部分,一个分支,同其他医学一样也面临着挑战,只有正确的面对,才有利于精神康复医学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王淑玲;杜波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婴儿良性癫痫的发作特征、治疗反应及本病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1998-03/2002-12,对2岁内起病,排除高热惊厥、婴儿痉挛症及发育异常的婴儿惊厥进行临床观察、脑电图监测、用药效果,在3岁后进行了智力测定.结果经临床观察12例患儿确诊为婴儿良性癫痫.其中表现为全身性惊厥者5例,发作时间多为入睡前或凌晨;口一咽自动症3例;阵发性青紫4例,均发生在白天.全部病例均为短期内频繁发作,无癫痫持续状态.其中8例脑电图正常;2例发作期出现一侧和双侧枕叶局限而持续的棘慢波;2例出现一侧性颞区小尖棘波,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11例接收抗癫痫单药治疗,平均用药时间1年,1例未用任何药物治疗,全部患儿起病1年内发作均消失.并在3~6岁内接受了智力测定.与正常儿童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9.032,P>0.05).结论婴儿良性癫痫临床特征明显,患儿的智力发育不受影响.
作者:余靖;徐海清;付毅坤;刘琪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载脂蛋白及异常形态红细胞变化,为冠心病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5例.心绞痛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诊断符合胸痛特点、心电图动态改变及酶学改变.陈旧心肌梗死组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1年以上,心电图有梗死Q波.3组患者均除外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内分泌疾病.另选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并自愿参加研究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采用标准实验室方法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结果: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Fg分别为(3.22±0.62),(4.16±0.64),(3.73±0.66)g/L,均高于对照组[(2.76±0.51)g/L],并有递增趋势(t=3.71,P<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载脂蛋白A分别为(1.06±0.28),(1.01±0.24)g/L,(1.03±0.25)g/L,低于对照组[(1.23±0.26)g/L](t=2.90,P<0.01);载脂蛋白B高于对照组(t=3.33,P<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平均异常形态红细胞检出率高于对照组(t=4.32,P<0.01);异常形态红细胞增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29,P<0.05);载脂蛋白B/A比值>1检出率同时明显高于对照组(x2=3.78,P<0.05).结论:血浆Fg的增高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其增高程度与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有关,可预示病情程度;载脂蛋白A减低,载脂蛋白B增高是血浆Fg增高的影响因素,并可能影响红细胞形态.
作者:亓鹏;敬华;李延延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在脑性瘫痪治疗中的意义,以减少脑性瘫痪的致畸率.方法选择辽宁省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脑瘫科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的运动发育率.结果6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训练后运动发育率明显高于训练前(t=2.340~3.773,P<0.05~0.01).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其脑功能的恢复,使患儿运动功能趋于正常.
作者:秦四遥;徐艳杰 刊期: 2004年第33期
随着专业化成为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焦点,如何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专业化,并使之得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目标.
作者:马莹华;徐鹏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和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作一般性解释.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2 d、1周、2周、3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入院时80例患者均存在焦虑或抑郁等负性情绪;治疗后治疗组发生焦虑、抑郁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25~8.350,P=0.003~0.044);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460~6.219,P均<0.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较好的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有利于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
作者:廖彬;刘惠;陈琳;郭声敏;刘安敏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了解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高危因素致病率,脑瘫分型及其并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检查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门诊的265例脑性瘫痪患儿.结果:其中高危因素中早产、窒息、异常分娩所占比例高,分别为43.0%,36.6%,30.2%.具有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患儿占60.4%,有12.1%的脑性瘫痪患儿没有发现明显的高危因素.临床分型:以痉挛型双瘫和四肢瘫多,分别占33.2%和37.0%,偏瘫占17.4%.合并症:232例(87.5%)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12例(4.5%)有听力障碍;20例(7.5%)有癫痫;15例(5.7%)有视觉障碍.脑电图异常率为57.6%(34/59)、头颅CT的异常率为89.1%(164/18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40%(12/30).结论:早产、窒息、异常分娩、颅内出血和双胎等在脑性瘫痪患儿中比较多见.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并可有CT、脑电图的异常病理变化.
作者:王素娟;施炳培;杨红;史惟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现代社会的工业化、都市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明显加快,生活中情绪的高度紧张、工作上的竞争、家庭成员的精神压力,使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对治疗抑郁症非常有效.
作者:袁吉 刊期: 2004年第33期
对34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阻力管进行呼吸康复训练6~9个月.结果康复前后患者肺功能项目中肺活量、残气量、残气/肺总量比、第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呼气高峰流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呼吸阻力管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作者:王丽莉;王珍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寻求探讨亚健康产生的规律、引起症状的机制以及改变亚健康的对策.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诸多的研究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归纳.结果:发现统计亚健康发生率多数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客观上存在着引导的作用,出现统计的数据高于实际的发生率的现象.结论:产生亚健康的原因繁多,原理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改善生存环境和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抑制亚健康的发生率;合理的生活制度、积极的休息、科学的运动和适宜的膳食制度是降低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志敢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对比研究青年和老年男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000-01/2002-06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分为老年病例组(n=61)、老年正常组(n=37)、青年病例组(n=64)和青年正常组(n=59),进行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尿酸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病例组脉压高于其他组,与青年病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88,P=0.03);青年病例组以饮酒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与老年病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0.802;P<0.001);青年病例组尿酸和脂蛋白a明显高于青年正常组,老年病例组脂蛋白a高于老年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19,2.054,3.981;P=0.013,0.043,0.005);青年正常组和青年病例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老年正常组和老年病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老年正常组和老年病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087~5.236;P<0.05~0.001);老年病例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明显高于青年病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16,P=0.017).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病变以脉压增加的全身动脉硬化为主;高尿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青年冠心病的主要特点;脂蛋白a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青、老年之间不具有特异性.
作者:严华;符春晖;田文庆 刊期: 200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