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被认为是高血压发生的候选基因,而胰岛素抵抗及高血脂也被认为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联.由于基因的遗传异质性,因此有必要在不同民族间的高血压者中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胰岛素抵抗和血脂之间的关系.目的:探讨蒙古族高血压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的关系.设计:现况调查.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通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左后旗卫生防疫站流行病科.对象: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朝鲁吐苏木(乡)作为研究现场,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在此长期居住的蒙古族居民,共获得有高血压者115例.干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血脂、血糖和胰岛素采用试剂盒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血脂、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在115例高血压者中,Ⅱ基因型者33例,ID基因型者62例,DD基因型者20例.在三组人群中总胆固醇分别为(5.1±1.4),(5.2±1.5)和(4.9±1.1)mmol/L,三酰甘油分别为(3.4±2.5),(3.4±3.0)和(2.9±1.8)mmol/L,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3±0.7),(1.2±0.6)和(1.3±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3.1±1.4),(3.4±1.4)和(3.0±1.2)mmol/L,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糖分别为(5.5±1.1),(5.9±2.1)和(5.4±0.6)mmol/L,差异亦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胰岛素水平在三组人群中分别为(5.9±1.7)mU/L,(6.6±1.6)mU/L和(6.3±0.8)mU/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胰岛素敏感指数分别为-1.5±0.1,-1.6±0.1和,-1.5±0.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蒙古族高血压人群中ACE基因I/D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水平无关联.
作者:刘丽娟;叶宏;佟伟军;刘国玉;李永山;黄桂蓉;王健;张永红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及两者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了58例冠心病及39例健康人静脉血的一氧化氮浓度,58例冠心病患者完成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①冠心病组的SCL-90除了人际关系外,各项均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6.88,P<0.01).②冠心病组血清一氧化氮浓度(66.07±20.25)μmol/L下降,与健康对照组[(121.39+51.95)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10,P<0.01).③线性分析示冠心病组SCL-90的焦虑分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负性相关(r=-0.308,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改变广泛而复杂,尤其焦虑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使一氧化氮的产生下降,一氧化氮的下降可能是焦虑影响冠心病预后的中介因素之一.
作者:王旭梅;夏静;金魁和;李艳辉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表达异常及其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实验选用清洁级SD雄性大鼠64只.将64只大鼠按初质量匹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6只和糖尿病组48只.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进一步将糖尿病大鼠按血糖水平分成3组(胰岛素治疗1,2,3组),与正常大鼠组进行实验比较.反转录一多聚酶链扩增反应半定量分析坐骨神经IGF-1 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组织IGF-1肽含量;诱发肌电图测定坐骨神经电生理指标;光镜,电镜下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2周时,胰岛素治疗2,3组大鼠肝组织IGF-1mRN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程发展进一步下降(P<0.01).糖尿病3个月时,胰岛素治疗2,3组大鼠肝组织IGF-1mRN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肝组织IGF-1肽含量与IGF-1mRNA几呈平行变化趋势.此变化趋势与肝组织IGF-1肽含量变化一致(r=0.99,P<0.001).糖尿病2周时,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电生理差异无显著无意义(P>0.05).糖尿病2,3个月时,胰岛素治疗2,3组大鼠电生理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糖尿病2,3个月时,胰岛素治疗3组与胰岛素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胰岛素治疗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3个月时,与正常对照组及胰岛素治疗1组的髓鞘面积、轴突面积、神经纤维密度[(20.98±0.89),(21.28±1.14)μm2;(25.1±2.94),(27.31±3.21)μm2;(12.17±1.2),(2.14±0.9)×103 mm-2]比较,胰岛素治疗2组和胰岛素治疗3组轴突面积[(18.35±1.00),(14.80±0.76)μm2],髓鞘面积[(22.93±3.13),(18.34±0.90)μm2],神经纤维密度[(10.11±0.32),(8.68±0.30)×103 mm-2]均显著减少或下降.血清IGF-1呈一致性下降(r=0.99,P<0.001).其变化与坐骨神经功能改变(感觉神经:r=0.54,P<0.025,运动神经:r=0.49,P<0.05)、组织形态异常关系密切(神经纤维密度r=0.68,P<0.025),血糖正常糖尿病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即出现肝组织IGF-1基因表达下降,程度依糖尿病严重状态而异并随疾病进程加重,血清IGF-1水平相应地出现变化,提示肝组织为血循环IGF-1的主要来源,这种表达异常可能导致外周神经病变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剑波;汪承亚;陈家伟;李晓璐;冯振卿;马洪太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东茛菪内酯在小鼠常压条件下及脑缺血和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耐缺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常压耐缺氧实验法:小鼠(n=40)随机分为4组,分别腹腔注射东茛菪内酯(0.01 mg/g,0.02 mg/g),15 min后,将小鼠分别放入250 mL的磨口广口瓶内密封,以后一次呼吸为指标,观察小鼠存活时间.②脑缺血实验法:小鼠(n=30)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东茛菪内酯(0.01 mg/g,0.02 mg/g),15 min后,不需麻醉,用剪刀在耳下部快速断头,记录喘气时间.③异丙肾上腺素增加紧心肌耗氧量实验法:小鼠(n=30)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按0.03 mL/g剂量给小鼠皮下注射溶剂对照溶液,5 min后按0.02 mL/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溶剂对照溶液;模型组按0.015 mg/g的剂量给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in后按0.02mL/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溶剂对照溶液.给药组按0.015 mg/g剂量给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in后腹腔注射东茛菪内酯(0.01 mg/g).给药后10 min,分别放入广口瓶内密封,记录小鼠存活时间.结果:东茛菪内酯(0.01 mg/g,0.02 mg/g)能非常显著延长常压耐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66.4±8.9)和(90.3±7.4)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356,3.147;P<0.01);东茛菪内酯(0.01 mg/g,0.02 mg/g)能显著延长断头小鼠的呼吸时间[(21.2±0.8)和(23.5±0.7)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78,3.368;P<0.05~0.01);东茛菪内酯(0.01 mg/g)能非常显著延长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50.6±3.4)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61;P<0.01).结论:东茛菪内酯对小鼠常压及脑缺血条件下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均有耐缺氧作用.
作者:黄贤华;曾靖;叶和杨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对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性瘫痪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的疗效分析,探索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途径.方法:1996-02/2002-05,对40例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瘫患者,男22例,年龄4岁~17岁,行SPR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矫正部分下肢畸形,再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矫正残余畸形,配合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平均随访4.2年(2年~7.5年),采用刘小林等的脑瘫疗效估标准,比较SPR术前和术后、SPR术前和下肢矫形术后脑瘫分项功能评分和脑瘫痉挛临床分项评估.结果:在SPR术后,脑瘫对比分项中躯干活动和蹲立变换两项恢复率分为88%和7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SPR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系统治疗后,脑瘫对比分项的积压项恢复率均在90%以上,脑瘫痉挛临床分项为100%;下肢肌张力由平均4.2级降至平均1.4级.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下肢矫形术及功能康复训练是治疗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瘫的有效途径.
作者:廉永云;金玉花;李伟奇;张瑾;裴福兴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外显子4变异情况及是否与肥胖症相关.方法:选择肥胖症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和正常人(18.5≤BMI<23 kg/m2)各50例,运用PCR-SSCP方法,检测瘦素受体基因外显子4的变异情况.结果:50例肥胖症患者瘦素受体基因外显子4未发现碱基改变.结论:瘦素受体基因外显子4中519位点变异不是肥胖症的遗传因素.
作者:侯英;丁久立;段滨红;冯琨;王亦薇;李贤厚;朱巍;杨玉芝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随着分子免疫遗传学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发生与明确诊断,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而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检测在AS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a 1-酸性糖蛋白(a 1-acid glycoprotein,AAG)等活动指标与AS疾病发展变化的关系,相关报道并不多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HLA-B27和CRP,ESR,AAG等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变化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微量细胞法检测AS患者的HLA-B2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散射比浊法)检测CRP)魏氏法检测ESR,用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AAG.结果: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检测阳性48例,阳性率为85.7%.HLA-B27阳性的AS患者其CRP,AAG及ESR检测结果,与HLA-B27阴性的AS患者的检测结果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t≥3.056,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82,P<0.001).结论:在AS疾病活动期CRP、AAG和ESR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HLA-B27阳性是支持AS早期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但HLA-B27阴性并不一定不发生AS.
作者:施保华;席小红;孙胤;范泽旭;杜伟鹏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不同行为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纤溶激活系统的变化,为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A型行为问卷评定56例冠心病患者和52例健康人群,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他们血浆中的纤溶激活系统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 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活性.结果:冠心病患者PAI-1活性(AU/mL)高于正常人群(1.04±0.18比0.52±0.07,t=20.42,P<0.001),t-PA活性(IU/mL)低于正常人群(0.35±0.09比0.38±0.04,t=2.81,P<0.01);这种改变在不同行为类型之间比较,与非A型行为类型的冠心病患者比,A型行为类型PAI-1的活性高(1.19±0.19比0.90±0.12,t=5.25,P<0.01),而t-PA活性低(0.30±0.08比0.37±0.09,t=3.5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A型行为的增加,血浆中PAI-1活性上升,t-PA活性下降,导致凝血功能亢进,纤溶功能下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和发展,从而导致各种血管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董存岩;朱金富;杨德森;刘遂心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背景:下体负压是模拟重力-惯性力场对人体循环功能影响的有效研究方法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正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目的:探讨坐位下身负压暴露时人体心血管系统的代偿功能的变化,为高G值致空中意识丧失(G-LOC)的预防和监控提供生理学参数.设计:随机自身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本系脑功能实验室,实验对象为15名健康自愿者青年男性,均系本校大学二年级学员.干预:采用坐位下身负压舱,每名被试者均要受到-4.00 kPa、-6.67 kPa下身负压的作用.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测试负压前、下身负压暴露于-4.00 kPa,-6.67 kPa的0.5,1,2,3,4,5 min和卸压后1,3,5 min的血压、心率及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等.在-4.00 kPa下身负压作用时,收缩压与舒张压与负压前对照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心率在下身负压作用3,4,5 min时,显著增快(P<0.05).结果:在-6.67 kPa下身负压作用时,心率在负压作用各时间点与负压作用前比较均显著增快(P<0.01);收缩压与负压前对照无明显改变,舒张压显著升高(P<0.05).结论:坐位下身负压造成血液在下肢积聚,大脑供血量减少,心血管系统通过加强代偿功能,使大部分被试未发生晕厥前症状.随着下身负压值的进一步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机体出现失代偿现象,导致出现晕厥前症状.为高G值致空中意识丧失(G-LOC)的预防和监控提供生理学参数.
作者:韩文强;胡文东;马瑞山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背景:目前尼可地尔可(nicorandil)对改善供心的低温保存的良好效果已经证实.有关低温下其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影响也日趋受到关注.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目的:探讨冷低温缺血期高钾溶液中尼可地尔对猪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为改善心脏移植期间供心的保存效果提供实验依据.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北京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研究室完成,实验所用猪心来源于2000-06/09从北京大红门肉联厂随机选取的17只刚宰杀的生猪.将新鲜猪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前降支切成3段,长3 mm,共42条血管环,随机分为6组,每组7条.在4℃条件下分别用重碳酸盐缓冲液(KH液,对照组)、高钾(20,50 mmol/L,A,B组)溶液、添加尼可地尔(0.1 mmol/L)的KH液、高钾(20,50 mmol/L)溶液(C,D,E组)保存4 h.主要观察指标:前列腺素F2α引起冠状动脉大预收缩强度;非受体介导钙离子载体引起内皮源性舒张(占预收缩高度的百分比).结果:各组血管的收缩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E组[(25.21±6.78)%,(35.97±6.81)%,(35.97±6.81)%]血管的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62.03±9.65)%](F=28.621,P<0.01),C,D组[(58.78±10.12)%,(57.56±10.38)%]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温下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此结论可为心脏移植、心脏康复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李世康;龙村;程邦昌;何巍;刘唐威;姜浩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改变及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003-12/2004-06湘雅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例(高血压组),观察非洛地平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变化,并用20例正常人(健康组)的血清做对照.结果:高血压组机体内GSH-PX和CAT的水平较健康组明显下降,治疗前两组分别为(171.72±3.62)活力单位,(0.997±0.036)mkat/L,(206.12±9.47)的单位,(1.304±0.029)mkat/L(P<0.01),经治疗后,GSH-PX和CAT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81.09±7.16)活力单位,(1.071±0.030)mkat/L(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减退,非洛地平可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改善内皮功能.
作者:谭海彦;朱莉;邢之华;蔡昌龙;张臣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昼夜血压、左心室功能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 方法:1998/2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890例,纳入标准: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资料不完整或合并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符合上述标准的糖尿病患者102例(糖尿病组),男56例,女46例.按尿白蛋白的排泄量分为下列3组:①正常蛋白尿(<30 mg/24 h)组58例.②微量蛋白尿(31~300 mg/24 h)组23例.③大量蛋白尿组(>300 mg/24 h)组21例.对照组为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排除标准: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肾病等疾患,并于非同日测量3次或以上血压值均<140/90mm Hg,纳入32例,男17例,女15例.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护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患者,包括正常蛋白尿组58例、微量蛋白尿组23例、大量蛋白尿组21例.结果:蛋白尿正常组糖尿病患者已有夜间血压[夜平均动脉压(84.14±15.45)mm Hg,1 mm Hg=0.133 kPa]较对照组升高[76.74±5.00)mm Hg;t=2.788,P<0.01],昼夜血压下降幅度[(5.34±5.47)%]低于对照组[(13.53 ±5.20)%](P<0.01);舒张期二尖瓣口充盈血流峰值速度A峰与E峰比值、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1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对照组高(P均<0.01),二尖瓣前叶活动斜率较对照组低(P<0.01);随蛋白尿增多,上述指标异常加重,并出现白昼血压和IVST/LVPWT比值增高(P<0.05).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增加是糖尿病患者心脏受累的危险信号.
作者:严孙杰;张松菁;杨立勇;潘时中;赵淑好;刘东晖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胰岛素抵抗的流行病学状况及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居住5年以上的维吾尔族居民1 002人,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脂,除老糖尿病患者外均做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出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式评估法模型(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比较不同代谢状态下胰岛素抵抗的情况.结果:①糖代谢异常占总人群的30.34%,高血压占31.34%,高胆固醇血症占35.33%,高三酰甘油血症占28.44%,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血症占20.16%,肥胖占68.62%.②在不同糖代谢状态研究中发现正常糖耐量组(n=698)与糖耐量异常组(105)胰岛素抵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糖耐量异常组与糖尿病组(n=149),正常糖耐量组与糖尿病组胰岛素抵抗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q=8.83,4.22;P<0.01).③在不同脂代谢状态研究中发现正常三酰甘油组(n=724)与高三酰甘油组(n=285)胰岛素抵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04,P<0.01),而正常总胆固醇组(n=656)与高总胆固醇组(n=354)、正常HDL组(n=800)与低HDL组(n=202)胰岛素抵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在不同血压、体质量水平的研究中发现高血压(n=314)与正常血压组(n=688)、正常体质量(n=205)与超重(n=45)、肥胖者(n=684)胰岛素抵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有较高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肥胖及高血压的患病率,尤以肥胖明显;随着糖代谢紊乱的加重,胰岛素抵抗越趋明显;随着三酰甘油的升高,胰岛素抵抗加重,但随着总胆固醇的增高、HDL的降低、血压及体质量的增高,胰岛素抵抗无显著变化.
作者:王薇彬;李云;谢自敬;阿不力克木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检测血清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以及肌酸激酶评价心肌标志物对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心脏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48 h内不同时间分别采集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 T,cTnT),肌红蛋白,肌酸激酶MB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活性,评价它们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肌红蛋白都出现明显增高,CK-MB活性也增高,但心脏手术组增高更显著,术后8 h为98.8 U/L,而胸外科手术组为36.7 U/L;心脏手术组术后8,24,48 h时相点cTnT均显著增高,分别为0.645,0.656,0 694 μg/L,胸外科手术组无显著变化.结论:cTnT在判断心肌损伤程度方面具应用价值.
作者:张伟;杨康;廖克龙;王明荣;曾会昌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各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的变化特征及与心功能的关系,寻找进行药物及非药物干预的可能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Ⅰ,Ⅱ,Ⅲ期患者(n=16,20,17)及正常体检老年人作为对照组(n=18),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125I-碘氰化心得静)分别测定其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各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pmol/g)分别为Ⅰ期(7.02±2.58)无明显改变(t=0.32,P>0.05);Ⅱ期(12.76±3.24)显著增高(t=4.18,P<0.05);Ⅲ期(3.66±2.08)显著降低(t=3.75,P<0.05).②原发性高血压Ⅱ期患者LVMI(g/m2)(196.5±39.6)较对照组(89.4±17.6)及Ⅰ期患者(102.6±15.3)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2,2.84;P均<0.01),与Ⅲ期患者(184.7±41.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8,P>0.05).③Ⅲ期患者E/A值(0.71±0.18)及射血分数(%)(38.4±7.83)较Ⅱ期患者E/A(0.88±0.21)、射血分数(55.4±9.62)%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4,2.26,P均<0.05).结论:各期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变化不同,β受体密度随心肌的肥厚有逐渐增加趋势,β受体密度降低则合并有心脏舒缩功能的明显下降.
作者:芮铭安;陆平;陈谊;盛净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对比研究青年和老年男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000-01/2002-06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分为老年病例组(n=61)、老年正常组(n=37)、青年病例组(n=64)和青年正常组(n=59),进行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尿酸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病例组脉压高于其他组,与青年病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88,P=0.03);青年病例组以饮酒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与老年病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0.802;P<0.001);青年病例组尿酸和脂蛋白a明显高于青年正常组,老年病例组脂蛋白a高于老年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19,2.054,3.981;P=0.013,0.043,0.005);青年正常组和青年病例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老年正常组和老年病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老年正常组和老年病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087~5.236;P<0.05~0.001);老年病例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明显高于青年病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16,P=0.017).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病变以脉压增加的全身动脉硬化为主;高尿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青年冠心病的主要特点;脂蛋白a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青、老年之间不具有特异性.
作者:严华;符春晖;田文庆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机械信号的转导与感受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如何对细胞施加机械刺激是进行此领域研究的前提.建立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牵张模型是研究的目的.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完成.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纯化后接种于硅酮膜上,依照10%的牵张强度对心肌细胞施加机械刺激,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及碘化丙啶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10%牵张过程中,细胞沿受力方向排列.10%牵张后心肌细胞进一步铺展,伪足数目明显增加.牵张前后培养液中LDH含量[培养12 h(710.6±69.5)IU/L,牵张12 h(769.8±66.7)IU/L]及碘化丙啶染色阳性细胞比(牵张前0.53%,牵张12 h后0.54%)无明显变化.结论:建立了较好模拟体内刺激强度的模型,并证实10%牵张对心肌细胞不是一种损伤因素,在某些方向还可能上调细胞功能.
作者:李晓东;黄跃生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对中孕期胎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远期效应,从而为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孕14 d SD大鼠按取材时间不同随机等分为胚胎组和幼仔组,再各自等分为照射30min组和对照组.胚胎组于照射后24 h剖宫取胎鼠心肌标本,幼仔组于出生后10 d取材.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细胞结构,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图像分析仪检测荧光强度,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各组光镜下观察未见心肌组织细胞结构异常;TUNEL法检测结果,胚胎对照组心肌组织内可见散在凋亡细胞,幼仔各组心肌组织内凋亡细胞则更稀少;胚胎照射30 min组凋亡细胞较易观察到,部分区域可见较密集的凋亡细胞.胚胎照射30 min组[(0.48±0.42)IU]与胚胎对照组荧光强度[(4.08±0.54)IU]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5,P<0.05);幼仔照射30min组和幼仔对照组荧光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胚胎照射30 min组心肌电镜检查发现染色质浓缩边集、线粒体、内质网肿胀等超微结构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30 min以上可引起中孕胎鼠心肌细胞凋亡,但这种影响在幼仔期消失.
作者:贾化平;段云友;赵柏山;吕发勤;周海燕;陈升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载脂蛋白及异常形态红细胞变化,为冠心病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5例.心绞痛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诊断符合胸痛特点、心电图动态改变及酶学改变.陈旧心肌梗死组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1年以上,心电图有梗死Q波.3组患者均除外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内分泌疾病.另选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并自愿参加研究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采用标准实验室方法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结果: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Fg分别为(3.22±0.62),(4.16±0.64),(3.73±0.66)g/L,均高于对照组[(2.76±0.51)g/L],并有递增趋势(t=3.71,P<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载脂蛋白A分别为(1.06±0.28),(1.01±0.24)g/L,(1.03±0.25)g/L,低于对照组[(1.23±0.26)g/L](t=2.90,P<0.01);载脂蛋白B高于对照组(t=3.33,P<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平均异常形态红细胞检出率高于对照组(t=4.32,P<0.01);异常形态红细胞增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29,P<0.05);载脂蛋白B/A比值>1检出率同时明显高于对照组(x2=3.78,P<0.05).结论:血浆Fg的增高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其增高程度与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有关,可预示病情程度;载脂蛋白A减低,载脂蛋白B增高是血浆Fg增高的影响因素,并可能影响红细胞形态.
作者:亓鹏;敬华;李延延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了解社区老人抑郁发生状况,探讨导致老年抑郁的相关因素,为老年健康提供心理学参考.方法:采用自编的相关社会学调查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深入西安市2个社区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对西安市两个社区的1 018个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抑郁总发生率为26.7%,其中轻度抑郁为16.50%,中、重度抑郁为9.14%,重度抑郁仅为1.08%.导致社区老人抑郁的因素,除于自身的人格因素外,家庭和社会因素有:经济状况不好(582例)、对居住环境不满意(505例)、子女基本状况不好(443例)、家庭状况不好(232例)、对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满意(471例)、另外对目前的医疗和社会保障担忧(697例).结论:社区老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导致社区老年抑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作者:郭克锋;杨文清;苏景宽;关菊香;朱银星;曹义战;吴群强;张建设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复发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安定医院和北京门头沟龙泉医院自知力存在或部分存在,疾病严重度临床疗效总评分≤3分,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73例.以自知力临床判定、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和自行设计的疾病复发因素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①康复期患者对疾病复发危险因素的选择(认可)大部分超过1/3.②首次发病患者,尤其男性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是导致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认识不足.③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关系紧张、突发的生活事件、停药、自行减药、同事关系紧张、患躯体疾病、不规律服药、社会歧视、经济拮据、忽视早期症状和对疾病的知识缺乏了解方面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970~17.740,P=0.000~0.046).④基层医院(北京门头沟龙泉医院)的患者对坚持药物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不足(17/49),强调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20/49),与北京安定医院(两者分别为43/71,27/7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⑤抑郁分值较高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社会歧视和经济收入问题比较敏感,社会内向分值和男性男子气-女子气分值低者对于家庭的过分干预自己不能接受.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复发危险因素的认识与自身因素有关,应当进一步加强治疗依从性的教育.
作者:毛佩贤;汤宜朗;蒋锋;王瑛;陈琦;张同保;谭引娟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和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作一般性解释.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2 d、1周、2周、3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入院时80例患者均存在焦虑或抑郁等负性情绪;治疗后治疗组发生焦虑、抑郁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25~8.350,P=0.003~0.044);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460~6.219,P均<0.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较好的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有利于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
作者:廖彬;刘惠;陈琳;郭声敏;刘安敏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背景:心理障碍者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关系密切,此类研究亦有报道,但将高级统计方法偏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运用于这两者之间的相关研究颇为鲜见.目的:通过了解心理障碍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研究室.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工业学院部分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现况调查,以≥3项因子分在2.3以上138人(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为心理障碍研究对象.预:对心理障碍学生进行SCL-90及EPQ测试,由被试者独立答题,当场收回.主要观察指标:心理障碍大学生EPQ测试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分值与SCL-90测试的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的偏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SCL-90测试的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与神经质分呈正相关(r=0.225~0.417,P<0.05),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精神质分呈正相关(r=0.213~0.223,P<0.05),总均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与内外向分呈负相关(r=-0.167~-0.278,P<0.05).人格特征和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主要由这两组变量中的典型变量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与神经质的相关(r=0.459,P<0.01)及偏执与精神质的相关(r=0.354,P<0.05)所决定.结论:大学生心理障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了解心理障碍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症状的内在联系,为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万琪;吴汉荣;周敦金 刊期: 2004年第33期
在临床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中,学习障碍是一种存在于青少年中非常普遍的问题,一些学习障碍的背后隐藏的是情绪问题,这些可能来自于不良的家庭互动.因此解决这类学习障碍从家庭入手,采用家庭治疗的方法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一个学习障碍的个案的3次咨询,系统介绍了家庭治疗的过程及家庭的变化.
作者:易春丽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行为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近期效果,探讨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接受支持性心理行为治疗,对照组只应用药物治疗.在治疗8周后,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易应对式问卷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支持性心理行为疗法,研究组在治疗后8周BPRS(25.86±6.50),SANS评分(47.60±7.01)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06,6.73,P均<0.01);简易应对式问卷评分(积极应对:1.85±0.46,消极应对:1.40±0.54)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945,P<0.01).结论:支持性心理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和调节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不良情绪和社会功能,促进患者近期心理康复和重返社会.
作者:刘锋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改善酒依赖患者临床症状、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将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住院治疗的48例男性酒依赖患者随机分成健康教育组(实验组)和非健康教育组(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除药物治疗外,接受3个月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于入院初期、康复期及出院时分别评定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出院后随访2年,观察治疗依从性、复饮率及再住院次数.结果:实验组在健康教育3个月后精神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368~4.528,P均<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复饮率低、再住院次数少.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酒依赖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饮率,改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作者:许丽荣;许从芳;赵庆莲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背景:睡眠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医学生的睡眠问题研究在本科生中开展较多,而关于其他类医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尚未充分探讨.目的:了解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等三类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设计:抽样调查.地点、对象和方法: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研究生998人,采用自制的睡眠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18份,男生389人,女生529人,年龄16~35岁.主要观察指标: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学生的睡眠质量,以≥8分为存在睡眠障碍的标准;影响因素包括一般状况和心理卫生状况.结果:17.32%的人有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的睡眠障碍现患率分别是23.37%,14.02%和12.16%,本科生睡眠障碍现患率显著高于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x2=16.07,P<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差、寝具不适、焦虑、抑郁、学习紧张和锻炼少.本科生PSQI总分显著高于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F=15.20,P<0.05);七年制学生入睡时间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和硕士生(F=9.17,P<0.05);硕士生睡眠时间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七年制学生(F=18.72,P<0.05);硕士生日间功能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F=14.62,P<0.05).相关分析发现,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与PSQI正相关(r=0.510 5,0.445 1,P<0.000 1).生活满意度与PSQI负相关(r=-0.299 2,P<0.000 1).结论:三类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的睡眠质量差;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差、寝具不适、焦虑、抑郁、学习紧张和锻炼少;睡眠质量越差,则焦虑、抑郁症状越重,生活满意度越差.
作者:彭海;张海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吸烟与利培酮治疗剂量、疗效和副作用的关系.方法:调查148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第2版修订版和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统计手册第3版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吸烟患者78例,不吸烟患者70例.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评价临床有效性,用副反应量表(TESS)分值评价安全性.对吸烟和不吸烟患者进行利培酮治疗剂量、疗效和副作用的比较.结果:在利培酮平均日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吸烟患者和不吸烟患者PANSS减分率分别为63.7±4.8和74.8±5.2,差异有显著性(t=13.503,P<0.01);TESS总分分别为1.70±1.05和2.62±1.12,差异有显著性(t=5.157,P<0.01).结论:要使吸烟患者达到不吸烟患者同样的治疗效果,应使用较大剂量的利培酮.临床医生在评价精神药物副作用时,应注意到吸烟这一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明廉;袁国桢;姚建军;毕派;周德祥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确定手术患者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等因素与手术焦虑的关系.方法: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一科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1 d,以自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排除不接受调查者,在2001-11-17/2002-01-31调查了160例患者,并对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人格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典型相关分析的两个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准(ρ1=0.395,P<0.05;ρ2=0.246,P<0.05).在第一典型因素分析中,主要是自变量中的内外向影响积极应对(P<0.05);精神质与第一典型因素有中等关系存在(P<0.05).第二典型因素与神经质、消极应对相关较高(P<0.05).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与EPQ各因子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P值水平高于0.05,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外倾的术前患者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精神质得分较低的术前患者在中等水平上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神经质的术前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作者:周意丹;刘亚平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4个城市33所职业学校(职校)学生卫生与保健需求及资源和利用的调查分析,为职校卫生保健服务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比率分析法对卫生保健服务资源、利用和卫生保健服务需要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职校学生卫生需求量不大但种类多样化;学生不喜欢到校内就诊,住院医疗流向主要是市内医院(47.7%);医药费用构成药店购药比例大(37.8%);职校卫生资源不足,利用率也较低.结论:职校应切实转变卫生保健服务职能,推进医疗社会化;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障制度,有针对性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学生的医疗保健意识,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提高.
作者:赵红深;全建设;罗仲远;林克励;魏平峰 刊期: 2004年第33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全身性动脉系统血管疾病,其病变累及动脉内膜,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血栓而构成心脑血管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与冠状动脉、脑动脉的粥样硬化之间有着相似的病理基础,所以,通过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以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丁玫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激素,有降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脂联素水平下降可能是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脂联素的研究进展将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康复干预介入提供新途径.
作者:李艳;赵建国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寻求探讨亚健康产生的规律、引起症状的机制以及改变亚健康的对策.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诸多的研究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归纳.结果:发现统计亚健康发生率多数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客观上存在着引导的作用,出现统计的数据高于实际的发生率的现象.结论:产生亚健康的原因繁多,原理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改善生存环境和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抑制亚健康的发生率;合理的生活制度、积极的休息、科学的运动和适宜的膳食制度是降低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志敢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鉴于目前基层医院临床康复工作薄弱的现状,通过对临床进修医师康复医学知识调查,以了解临床进修医师对康复医学的认识和探讨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能的方法.方法:对2002-03/2004-03在大坪医院进修的186名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共采用13个项目,提供多项选择+开放式问答形式,答卷者可单选、复选、开放式问答.收集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进修前对康复医学知识多数仅粗略了解,占71.5%,多数人仅认为康复医学知识与自己从事的专业有一定联系,占76.3%,同时对康复医学知识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通过学习后,多数人对康复医学知识认识上有明显改变,认为重要的占86.6%.而且大多数愿意在今后工作中开展康复医学工作.绝大多数愿意今后参加康复医学的继续教育,占93.0%.认为目前中国基层开展工作不好的原因主要与经费、医疗水平及认识不够有关,而且在心理、语言康复方面是薄弱环节.多数人认为在中国开展康复服务的方式应以社区为主.结论:针对国情,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康复医学继续教育非常必要.
作者:杨清武;王景周;王琳;周红杰;高东 刊期: 2004年第33期
随着专业化成为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焦点,如何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专业化,并使之得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目标.
作者:马莹华;徐鹏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中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成因,以期引起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家长和有关部门对这一现象的关注.方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和走访调查,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分析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成因.结果学生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饮食结构不合格、暴食、偏食等以及晚睡、贪睡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目前青少年肥胖的主要成因.结论各级各类学校应将对学生肥胖的防治纳入学校常见病防治的工作内容,采取营养教育、科学膳食、加强锻炼、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减肥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作者:张伟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方法:对已有的心理治疗理论方法、临床实践经验和国外常用的心理治疗理论、东方传统文化、辩证唯物主义、近20年的临床实践进行总结.结果:将人类的心理现象分为主观心理现象和客观心理现象,那些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心理现象为客观心理现象,而那些主观意志能控制的则为主观心理现象.人类病理性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不能分清楚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现象中哪些是主观可控制的,而那些又是主观控制不了,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的.结论:主客观分析心理治疗从症状层面、心理动力层面及人格层面帮助患者认识心理现象的主客观性,消除病态的痛苦.
作者:唐登华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后患者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00-01/2004-04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需择期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40例在手术前后进行心理干预,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心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40例患者经过心理干预HAMA总分(9.42±5.30)和HAMD总分(12.23±4.9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7.85,5.25;P均<0.01);HAMA总分14分以上者9例,HAMD总分17分以上者7例,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24.20,24.44;P均<0.01).结论心理干预是减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有效方法.
作者:娄百玉 刊期: 2004年第33期
探讨南京市鼓楼医院体检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收集2001-03/2001-05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医院的体检资料,进行标准血压测量,并调查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表明有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偏大,有配偶者较少,文化程度和平均月收入偏高,脑力劳动者和有高血压家族史较多,平均体质量指数偏大.提示南京市区高血压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选择合理膳食、加强运动锻炼、调节平衡心态可能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治.
作者:陈文玉 刊期: 2004年第33期
为提高生命质量,对救治存活的危重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探讨早期干预措施对其智能发育的影响.
作者:孙建梅;蔡丽杰;孙玉梅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背景:对偏瘫儿童除了作系统的运动疗法外,强化作业治疗,观察作业疗法对上肢精细动作恢复的作用.
作者:张丽华;汤晶华;李海华;王丽平;吕洋 刊期: 2004年第33期
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y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CT资料.结果显示轻度19例,中度22例,重度9例.提示CT扫描对HIE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江绍禹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前中国部分精神病院对住院精神病患者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患者一次次地重复以前的住院模式,从而加重精神患者的衰退.给精神残疾患者提供广泛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干预,来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其他社会技能,以满足他们的生存、就业、社交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更积极、更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院内精神康复是医学康复的一部分,一个分支,同其他医学一样也面临着挑战,只有正确的面对,才有利于精神康复医学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王淑玲;杜波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7圈滑行成绩与血乳酸值来评定竞技水平,对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有着重要实践价值.方法由教练员指挥控制的7圈滑行,强度要求本人大摄氧量100%~120%,滑行结束后3~5min取末稍血测定乳酸值,同时记录成绩.结果7圈滑行后血乳酸可达到,男6.3~9.6mmol/L,女:5.8~11mmol/L;成绩分别为男73.40~90.31s,女:74.93~80.79.结论7圈滑行是评定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水平可靠手段,配合血乳酸有测试,对更客观评定运动员竞技水平及功能状态起到科学互补作用.
作者:葛艺明;冯长坤;张艳梅;郭晓明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精神心理状态,分析其对疗效的影响.69例COPD患者住院常规治疗结束后1周内接受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全部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40例,无效14例.COPD患者按不同疗效分组后有效和显著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0.05).COP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与疗效关系密切,对前者进行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作者:郭金惠;吕秀莲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背景:需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从确诊、手术到术后康复,因关系到女性特征、母性天性、性问题等一系列家庭和社会的问题,故这种女性患者的心理、精神方面的变化更具特殊性.
作者:王新;郑艳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背景:已知单胺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在抑郁症的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万法拉新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递质具有双重抑制作用,马普替林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两种药物哪种能更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且更安全,有较好的依从性呢?
作者:李晓芳;娄渊敏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与行为类型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2004-04/06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282例,纳入标准:患者同意参加问卷调查者.排除标准:除外病危及神志不清的患者,符合上述标准患者76例(调查组).对调查组患者进行A型行为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将SAS测定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调查组患者中A型加中间A型(MA型)为54例(71%),是其他类型的2倍.焦虑症状总均分及各单项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2.022~5.33,P<0.01).结论A型行为类型和焦虑情绪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金忠;董记华;王喜梅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58例健康绝经后妇女分3组自愿接受异黄酮或钙剂疗法,对比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一氧化氮(NO)、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钙(Ca)/尿肌酐(Cr),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NTX)结果.结果治疗1年后,异黄酮+钙剂组的BMD显著升高;NO下降至正常水平;骨形成指标ALP,BGP和骨吸收指标尿Ca/Cr,尿NTX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经异黄酮+钙剂联合治疗后,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各生化指标改善的幅度更大、疗效更明显一些.
作者:于青琳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与父母教养方式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55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和5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方面较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表现为显著较低情感温暖和理解(P<0.05).结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强迫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管新丽;马书礼;李曙亮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背景:新生儿早期由于生理特点,绝大多数出现黄疸,主要原因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造成脑细胞损伤,重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李秋虹;黄新芳 刊期: 2004年第33期
为观察脉冲电磁场改善骨质疏松患者腰背肢体疼痛的效果.检测87例骨质疏松患者足跟部的骨密度后,用脉冲电磁场对其进行治疗.结果87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37例,进步46例,无效3例,恶化1例.治疗后,男女性骨密度均显著增加.经1个疗程治疗80例,患者平均骨密度增加1.32%,经2个疗程治疗7例患者,平均骨密度增加3.01%.说明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腰背肢体疼痛患者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林忠豪;钱江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患者呼吸体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38例缓解期的COPD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作呼吸体操锻炼,2次/d,30 min/次,或4次/d,15 min/次,经过3个月的锻炼后,进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对比.结果38例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等参数较锻炼前明显改善(t=5.51~23.0,P<0.01).结论呼吸体操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呼吸功能.
作者:朱凤英;于文娟;李玲军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在脑性瘫痪治疗中的意义,以减少脑性瘫痪的致畸率.方法选择辽宁省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脑瘫科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的运动发育率.结果6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训练后运动发育率明显高于训练前(t=2.340~3.773,P<0.05~0.01).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其脑功能的恢复,使患儿运动功能趋于正常.
作者:秦四遥;徐艳杰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寻较好地治疗老年膝痛的方法.方法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患者,使用鲑降钙素及维生素D碳酸钙片综合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1个疗程前后均摄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右胫骨骨密度.结果治疗3个月后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5%,骨密度明显提高,其中超声速度女性治疗前为(3 708.4±180.6)m/s,治疗后为(3 880.5±166.2)m/s,男性治疗前为(3 910.6±108.6)m/s,治疗后为(3 945.6±84.6)m/s(P<0.05),膝关节X射线片见骨密度无降低,骨质增生无加重.结论由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与骨质疏松症有密切关系,联合应用鲑降钙素及维生素D碳酸钙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老年膝关节性骨关节炎的方法.
作者:刘叶鋆;张芳权;刘伯亮 刊期: 2004年第33期
为了寻求促使糖尿病足患者早日康复的方法,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糖尿病足患者共162例,治疗组116例,外用三黄纱条,对照组46例,外用庆大霉素纱条或盐水纱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
作者:张雅兰;卜彤文;段旭东;王晓嫒 刊期: 2004年第33期
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较为常见,这对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以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探索其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分析其发生原因,以大限度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健康水平,顺利完成体育教育任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传义 刊期: 2004年第33期
随机抽取900名大学生进行运动创伤的情况调查,以探索女大学生在学校的运动创伤的基本规律.结果发现创伤主要分布在四肢上,以关节韧带拉伤,皮肤擦伤和肌肉拉伤为主.导致创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中缺乏充分的准备活动和合理的运动技能.
作者:杨丽华;陈一兵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调查郑州市花园口附近城镇4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与肥胖的患病率,以便制定有效的高血压及肥胖防治对策.方法在郑州花园口附近城镇2.6万人群中,对40岁以上1.6万居民进行随机抽样.纳入对象3 180例,男1 290例,女1 890例.对不同性别年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0~49,50~59,60~69,≥70岁各年龄组高血压男女平均患病率依次为13.39%,22.37%,36.04%,47.41%,随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超重者177例,肥胖者225例,为高血压患者的20.81%及26.44%.结论郑州市花园口城镇4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发病率已达到较高水平,高血压患者的超重或肥胖是影响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作者:李进峰;冯丽云;王会平;王莲 刊期: 2004年第33期
对34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阻力管进行呼吸康复训练6~9个月.结果康复前后患者肺功能项目中肺活量、残气量、残气/肺总量比、第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呼气高峰流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呼吸阻力管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作者:王丽莉;王珍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利用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并探讨其疗效和疗程的关系.方法以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疗法治疗30例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前后每日均记录排尿情况,主观症状评价通过SEAPI尿失禁主观症状评分量表.结果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盆底肌大收缩压力、降低不自主排尿次数,疗程越长有效率越高,总有效率(治愈与缓解)及患者满意率均达80%.结论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切实可行,其疗效与疗程成正比.
作者:宋健;林丽莎;宋岩峰;陈美芳 刊期: 2004年第33期
通过对饮食调整治愈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个案分析,推测脑过敏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原因之一.当某种食物代谢途径不通畅,中间的代谢产物堆积,就会影响到某种神经递质的代谢,打破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从而导致脑功能的紊乱,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症状.轮换饮食可以检测脑过敏食物的种类并可以治疗由食物引起的疾病和行为问题.
作者:刘艳虹 刊期: 2004年第33期
亚健康状态是由社会环境、工作环境、饮食结构、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导致机体生理功能下降,使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客观检查多无明显阳性指征,其治疗尚无明确、固定的方法.但是通过自身调节,必要时结合传统的中医整体辨证治疗常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治疗得当,可以使机体的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
作者:刘宏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婴儿良性癫痫的发作特征、治疗反应及本病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1998-03/2002-12,对2岁内起病,排除高热惊厥、婴儿痉挛症及发育异常的婴儿惊厥进行临床观察、脑电图监测、用药效果,在3岁后进行了智力测定.结果经临床观察12例患儿确诊为婴儿良性癫痫.其中表现为全身性惊厥者5例,发作时间多为入睡前或凌晨;口一咽自动症3例;阵发性青紫4例,均发生在白天.全部病例均为短期内频繁发作,无癫痫持续状态.其中8例脑电图正常;2例发作期出现一侧和双侧枕叶局限而持续的棘慢波;2例出现一侧性颞区小尖棘波,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11例接收抗癫痫单药治疗,平均用药时间1年,1例未用任何药物治疗,全部患儿起病1年内发作均消失.并在3~6岁内接受了智力测定.与正常儿童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9.032,P>0.05).结论婴儿良性癫痫临床特征明显,患儿的智力发育不受影响.
作者:余靖;徐海清;付毅坤;刘琪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背景:万拉法新对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尚少.目的:比较万拉法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孙兆庆;祝英禄;孙丽萍;杜宏群;陈玉民 刊期: 2004年第33期
为探讨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充血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将313例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144例和其他患者169例.在入院或就诊24 h内检测脑钠肽水平,同日行心脏超声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分析脑钠肽水平对住院时间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清脑钠肽水平越高,患者心功能越差,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3,P<0.001),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81,P<0.01).住院时间越长,住院时间和随访期间病死率越高(P<0.01).结果说明血清脑钠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彭夫松;李瑞杰;王本荣;任文林;黄轶峰;胡江桥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现代社会的工业化、都市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明显加快,生活中情绪的高度紧张、工作上的竞争、家庭成员的精神压力,使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对治疗抑郁症非常有效.
作者:袁吉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荨麻中的8种微量元素铁、锌、锰、铜、铬、镍、钴和镉的含量.结果表明,荨麻中所含微量元素与中以铁为高,顺次为锌、锰、铜、铬、镍、钴、铜/锌比值为0.201 1.表明荨麻可补充和调整机体失衡的微量元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可能有一定的益处.
作者:秦元满;孙良鹏;马奎蓉;吴艳玲;魏恩科 刊期: 2004年第33期
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第二版修订版诊断标准的68例惊恐病患者每天晚饭后20 mg的帕罗西汀连续治疗6个月;同时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按临床疗效判断评定.观察1个月显效率38例;好转29例;无效1例.治疗3个月时显效48例,好转20例;6个月显效50例,好转18例.
作者:郑军;刘波;于国勤;刘光涛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与雄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为男性动脉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1/2003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8例.符合标准原发性高血患者128例,将其分为3组:高血压1级组28例,高血压2级组56例,高血压3级组44例,均为男性.收集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38例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全部受检者抽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内皮素和睾酮.结果高血压患者内皮素水平[(54.2±7.5),(70.8±8.2),(94.4±5.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39.1±6.6)μg/L](P<0.01).高血压3级组和2级组血浆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皮素的升高、雄激素下降程度与高血压有关.
作者:张素荣;陈志刚;吕风华;袁宇;张永春;李红军;黄陆力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对坚持太极拳锻炼的61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锻炼组)的血脂水平及心、脑、肾器官的病损率进行了检测;并在规定时间内作一定量的负荷运动,观察其运动前、中、后3个时限点的心率、血压、心功指数、脉压及运动终止后心率和血压的恢复时间.将其结果与匹配的未进行运动锻煤炼的52例中老年原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锻炼组血液中胆固醇[(4.58±0.17)mmol/L]、三酰甘油[(1.38±0.477)mmol/L]水平降低及高密度脂蛋白醇[(1.61±0.49)mmol/L]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10,4.36,3.67;P<0.05~0.01);心、脑、肾器官病脶率明显下降,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0~4.81;P<0.05);在运动前、中、后3个时限点有心率、血压、心功能指数及在静态和动态时心率、血压波幅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3~4.28;P<0.05~0.01).结论: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能改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得的脂质代谢,减少靶器官病损的发生率,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应激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
作者:刘铁民;李书先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海水浴医疗康复体操对在职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观察康复体操在疗养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自愿分成两组:100例为体疗组,80例为对照组,体疗组依据鼓浪屿海水浴场及中年原发性高血压疗养员的身体特点,编排1套6节海水浴中的体疗动作,每节时间10 min,由体疗医生带领完成.对照组以景观、散步和休息为主.海水浴1个月后,对比体疗组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血压、腹围及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体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养前两组各指标:腹围、血压、心率、收缩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E/A无明显的差异(P>0.05);疗养后,体疗组腹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收缩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E/A各项指标差异非常显著(t=9.347~20.259,P<0.01),疗养后各测值显示海水浴体疗组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U=4.259~8.883,P<0.01).结论:海水浴医疗康复对降低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全身血氧供应有确切疗效.
作者:刘秀珍;戴蓉;王俊;林龙;王彦惠;郑芳;林玲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缺氧会对机体造成多种损伤,探讨银杏叶片、酪氨酸冲剂和红景天对高原人体力竭运动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影响,以减轻和预防缺氧对机体的损伤.方法:对进驻海拔3 700 m高原半年的3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银杏叶片组、红景天组和酪氨酸组,每组10人.在未服药时、服药后第15天分别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至力竭,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S含量.结果:各组受试者运动后较安静时一氧化氮[银杏叶片组(101.4±13.7)μmol/L,(67.4±12.2)μmol/L;红景天组(98.8±13.4)μmol/L,(66.7±13.0)μmol/L;酪氨酸组(95.1±13.5)μmol/L,(66.9±12.5)μmol/L]及NOS[银杏叶片组(69.9±10.7)U/mL,(43.2±3.8)U/mL;红景天组(67.6±11.0)U/mL,(43.5±4.63)U/mL;酪氨酸组(65.7±10.2)U/mL,(42.9±3.98)U/mL]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服药后较服药前一氧化氮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NOS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酪氨酸冲剂和红景天均能增强高原运动时NOS活性,使一氧化氮合成增加,可减轻和预防缺氧会对机体造成多种损伤.
作者:崔建华;张西洲;王引虎;哈振德;张芳;马勇;王伟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在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观察运动对大鼠肝脏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20只,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喂养5周后,随机分为2亚组:胰岛素抵抗组:继续高脂饮食;运动组:继续高脂饮食+运动.干预6周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TP1B蛋白含量.结果:①高脂饮食饲养5周后,大鼠的空腹血糖轻度升高(t=2.163,P<0.05),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明显升高(t≥5.307,P<0.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显著下降(t=3.097,P<0.01),出现了胰岛素抵抗.②运动6周后,运动组大鼠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附睾脂肪垫及HOMA-IR下降(t≥3.365,P<0.01),ISI显著升高(t=3.097,P<0.01).③在胰岛素抵抗状态时,大鼠肝组织中PTP1B蛋白表达(A值)显著升高(0.62±0.08),与对照组(0.31±0.07)比较,增加了98.3%(t=9.335,P<0.001);游泳干预后,PTP1B的表达明显降低(0.42±0.12),与胰岛素抵抗组(0.62±0.08)比较,减少了32.2%(t=4.263,P<0.001).结论:运动改善组织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降低肝脏组织中PTP1B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建辉;毕会民;甘佩珍;连韩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运动后大鼠小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探讨一氧化氮在小脑运动调节中的意义及小脑对运动中枢的调节机制.方法:43只SD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运动力竭即刻组,大负荷运动后6,18,24 h组,分别测定小脑iNOS活性.结果:对照组与力竭运动后即刻组及大负荷运动后6 h组,18 h组和24 h组iNOS观测值分别是(1 516.939±252.852),(2 406.874±342.065),(2 249.791±107.140),(1 686.835±205.366)和(1 600.744±109.029)μkat/g.力竭组小脑iNOS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276,P=0.000).大负荷运动后6 h组小脑iNOS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大负荷运动后18,24 h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8.760,P分别为0.000,0.000,0.000).结论:大鼠小脑iNOS活性在力竭运动后即刻、大负荷运动后6 h明显升高,表明一氧化氮参与了运动调节,是小脑对运动调节的中枢机制之一.
作者:许敬;方明;黄叔怀 刊期: 2004年第33期
从内脏脂肪型肥胖症的危险性、运动处方和运动对内脏脂肪代谢影响机制等3个方面,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对内脏脂肪型肥胖症的研究情况,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内脏脂肪型肥胖症的运动处方.在运动对内脏脂肪代谢影响的机制方面,主要以胰岛素感受性为中心探讨了内脏脂肪的代谢途径,并且从自主神经调节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运动时内脏脂肪代谢的变化进一步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国祥;李长宏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耐力性运动对高脂饮食小鼠血浆一氧化氮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探索耐力性运动是否有可能作为药物以外的预防动脉硬化的手段.方法:实验在天津体育学院实验中心完成.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试剂盒测定一氧化氮浓度,依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方法如下:将血浆0.3 mL注入预先加入EDTA(100 mmol/L)的试管中,加入柠檬酸钠和肝素的混合溶液3 mL(柠檬酸钠0.064 mol/L,肝素5万U/L),震荡混匀后室温放置15 min,4 000 r/min离心15 min,弃上清,在沉淀物中加入Tris-HCL 0.3 mL(0.02 mol/L,pH值8.6)再次溶解,取再次溶解液0.3 mL依次加入乙酸1.5 mL(200 g/L),硫代巴比妥酸1.5 mL(8 g/L),震荡混匀后,沸水浴60 min,流水冷却后,加入正丁醇4 mL,强力震荡混匀,3 000 r/min离心5 min,532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结果:高脂饮食组动物血浆一氧化氮水平[(24.90±9.06)μmol/L]明显低于正常饮食组[(45.03±10.23)μmol/L](P<0.05),而高脂饮食结合运动干预组动物血浆一氧化氮水平[(38.11±12.71)μmol/L]明显高于高脂饮食组(P<0.05),并与正常饮食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高脂饮食组动物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4.13±0.66)μmol/L]明显高于正常饮食对照组[(2.04±0.52)μmol/L](P<0.05),而高脂饮食结合运动干预组[(2.46±0.49)μmol/L]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并与正常饮食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耐力性运动可有效的逆转高脂饮食造成体内一氧化氮水平的下降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升.
作者:丁立威;刘善云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海训后指战员心血管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检测某部指战员(n=50)海训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血液流变仪检测海训前、海训结束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并加以比较.结果:海训结束后指战员的心率[(66.2±6.0)次/min]减慢、舒张压(60.38±8.66)mm Hg降低与海训前[(69.1±6.3)次/min]、[(70.22±10.62)mmHg]相比差异显著(t=2.78,2.34;P<0.05);收缩压[(117.56±9.24)mm Hg]较训练前[(118.72±8.14)mm Hg]则无显著差异(t=1.37;P>0.05).常规心电图的轻度异常率为46%.海训后指战员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H、全血高切黏度分别为:(26.87 ±3.71),(7.28 ±0.65),(5.28 ±0.43)mPa·s与海训前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08~4.82,P<0.01).全血中切黏度L、血浆黏度分别为:(13.34±1.50),(4.27±0.08)mPa·s与海训前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17,2.56,P<0.05).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分别为(61.16±10.29),(10.17±1.81)mpa·s,(42.67±5.10)%,(14.63±10.98)mm/h,73.50±57.20,与海训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65~1.79,P>0.05).结论:海训可显著改善指战员心血管系统功能,但长期大强度海训可导致心电活动异常发生率增高及高凝血倾向,提示在海训工作中应注意合理安排训练量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血栓形成.
作者:徐峰;李华;毕向军;王劲;吕爱民;唐旭华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观察三甲痉瘫康颗粒对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肌张力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12在河南中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缺血性脑损伤的方法建立痉挛性脑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评定肌张力,药物连续灌胃5 d,再分别评定肌张力.结果:三甲痉瘫康颗粒高、低剂量组大鼠肌张力分级[治疗后(1.00±0.80)级,(1.40±0.90)级],与模型组[治疗后(2.10±0.70)级]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巴氯芬组[治疗后(1.30 ±0.70)级]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甲痉瘫康颗粒高、低剂量组大鼠瘫痪肢体活动幅度[治疗后(17.90±2.80)mm,(16.50±3.0)mm],与模型组[治疗后(13.50±2.70)mm]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巴氯芬组[治疗后(16.60±2.70)mm]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甲痉瘫康颗粒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痉挛性脑瘫大鼠的肌张力.
作者:马丙祥;李华伟;黄甡;李真;琚玮;姚献花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近年来,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增多,已经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关注.了解儿童时期主要心理行为障碍,以便重点干预.方法:分析1996-07/2003-05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儿童心理门诊18岁以下儿童心理行为障碍925例之资料;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ICD)、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次修订版(DSM-Ⅲ-R)(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与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第二版(CCMD-2)(Chinese Classification Mental Disorder,CCDM)之标准;诊断由儿科与心理专家做出并负责调处;智力低下之诊断按1973年美国AAMD(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Deficiency,AAMD)标准(智商测定用我国标化的韦氏量表,社会适应能力用左启华、张致祥主修的日本S-M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with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之诊断以病史、临床表现、CBCL(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CBCL)及注意力数字电脑测试综合分析做出;小儿心理行为测试用中国标化的Achenback's(CBCL)儿童行为量表评定;所有测定工作均由固定的医师与护师进行;治理:以心理疏导、药物与教育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结果:1996-07/2003-05儿童心理门诊共诊治1 029例,除去正常儿童与18岁以上病例外共有儿童病例925例,其中男627例、女298例,男女比为2.1:1;年龄6~15岁759例(82.05%);涉及疾病30余种,以学习困难来诊占绝大多数,为740例(80.0%),其中ADHD498例、低智商儿童(韦氏IQ≤69)174例,分别又占学习困难儿童中的67.3%与23.51%,低智商儿童同时做社会适应能力低于正常的78例,故确诊智力低下儿童78例.其他有焦虑症、抽动症、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厌食症等.两例重症神经性厌食患儿经住院综合治理达基本治愈出院.结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并不少见,足以引起医界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儿童学习困难问题,早期干预,采取正确、积极的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作者:华炳春;郑珠丽;杨膺;吴自蓉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了解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高危因素致病率,脑瘫分型及其并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检查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门诊的265例脑性瘫痪患儿.结果:其中高危因素中早产、窒息、异常分娩所占比例高,分别为43.0%,36.6%,30.2%.具有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患儿占60.4%,有12.1%的脑性瘫痪患儿没有发现明显的高危因素.临床分型:以痉挛型双瘫和四肢瘫多,分别占33.2%和37.0%,偏瘫占17.4%.合并症:232例(87.5%)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12例(4.5%)有听力障碍;20例(7.5%)有癫痫;15例(5.7%)有视觉障碍.脑电图异常率为57.6%(34/59)、头颅CT的异常率为89.1%(164/18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40%(12/30).结论:早产、窒息、异常分娩、颅内出血和双胎等在脑性瘫痪患儿中比较多见.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并可有CT、脑电图的异常病理变化.
作者:王素娟;施炳培;杨红;史惟 刊期: 2004年第33期
背景:寻找有效改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独立步行能力的方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脑瘫治疗的热点题目.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对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单位:中山市博爱医院康复科.对象: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92例脑瘫患儿.方法:92例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2例,予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脑复康,1粒/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儿显效率的比较.②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对92例脑瘫患儿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有效率79%,对照组有效率5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74,P<0.05);3岁以下患儿,针刺组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12,P<0.05);大于3岁年龄,针刺组有效率57%,对照组有效率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05,P>0.05).针刺后患儿79%可翻身,62%可独坐,47%可膝爬,33%可独站,7%可独走.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5,11.1,16.2,10.2,5.17,P<0.05或P<0.01).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独走项无差异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74,4.81,4.78,4.33,1.46,P<0.05).结论: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岁前是脑瘫患儿针刺的佳治疗时机;CT异常的脑瘫患儿其运动障碍明显高于CT无异常者,运动障碍多见于中央型萎缩,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见于皮质型萎缩;针刺可尽早建立脑瘫患儿的主要运动功能,为脑瘫患儿独立行走打好基础.
作者:李慧敏;林迤逦;杨华姿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认识和探讨10~14岁儿童少年人格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实验于2001-10/11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版少年式)对北京市1 551名10~14岁儿童少年进行测试.结果:10~14岁的儿童少年人格类型所占比例为外向稳定31.5%、外向不稳定25.8%、内向不稳定24.2%、内向稳定18.5%.在性别特点上,内向不稳定的女生人数多于男生,而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外向稳定人格类型.在年级特点上,小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内向稳定的人格特点,而初中生则更多地表现出外向不稳定的人格倾向.在人格类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上,学习成绩优秀的儿童少年在性格上表现出多的外向稳定特点,内向不稳定的儿童少年成绩中等及以下的人数多.生活在家庭收入较低环境中的儿童少年,性格为内向稳定,而当家庭收入在3 000元以上时,儿童少年表现出多的外向稳定特点.父亲、母亲文化程度与儿童少年人格类型的关系表现出一致性.当父或母文化程度,在初等及以下水平时,他们的孩子性格为内向稳定,而当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孩子表现出多的外向稳定型人格特点.结论:10~14岁儿童少年外向稳定人格类型所占的比例高,内向稳定人格类型所占的比例低.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收入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与儿童少年的人格类型相关.
作者:王雁;刘艳虹;李永梅 刊期: 200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小脑电刺激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小脑电刺激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好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结果(37.49±4.81)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得分结果(84.86±7.27)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小脑电刺激是脑性瘫痪患儿安全、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颜华;张惠佳;喻佩君;段华林;覃蓉;周洪涛;胡继红;王跑球;刘志雄;苏珍辉;阳伟红;刘丽军 刊期: 2004年第3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