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马亚梅;孔祥泉;杨帆;于群;刘定西
目的 将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进行对比分析,探讨ASL在烟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烟雾病患者同时行ASL与DSC-PWI检查并获得ASL及PWI灌注伪彩图.在半卵圆中心、丘脑、小脑幕平面分别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灌注情况并进行评分(正常记为0,显示低灌注记为1).比较ASL-CBF与PWI-CBF、MTT、TTP诊断低灌注的差异.结果 Spearman检验显示,ASL-CBF低灌注得分(209)与PWI-CBF(206)、MTT(223)、TTP(215)之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83、0.86,P值均<0.001).以TTP为标准,ASL诊断低灌注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93.5%,准确性为92.9%.结论 ASL技术可较真实地反映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状态.
作者:李舒曼;程敬亮;张勇;王可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软骨母细胞瘤的3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征象及差异性.结果 22例中17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扫描;X线、CT和MRI对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47%、66.7%和54.5%;对硬化边的检出率分别为82.3%、80%、90%;骨膜反应检出率分别为17.6%、13.3%和18.2%;MRI骨髓水肿的检出率为72.7%.结论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联合运用不同的检查手段能更全面地显示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范茜茜;杨炼;柳曦;汪晶;韩萍;孔祥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个研究对象(男/女,14/22例;中位年龄52岁)180个腰椎间盘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腰椎1.5 TMR常规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记录HIZ征象并分为有HIZ征象组和无HIZ征象组;记录所有椎间盘Pfimmann分级;测量椎间盘宽度(Weight)与高度(Height),计算W/H;测量椎间盘及脑脊液T2加权像信号强度,计算信号强度比值(T2/CSF);测量椎间盘ADC值;统计学分析.结果 180个椎间盘有HIZ征象51个,无HIZ征象129个;有HIZ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Ⅴ)分别为0、1、7、30、13个,无HIZ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Ⅴ)分别为10、27、46,36、10个;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TJCSF及ADC值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W/H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Z征象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T2/CSF及ADC值密切相关.
作者:张晓东;陈焱君;李勉文;卢雄光;陈佳玲;莫贤夫;黄耀彬;李绍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lastic tumor,IMT)报道逐渐增多,但肠系膜及腹膜后IMT文献报道,特别是CT表现报道较少.笔者搜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及腹膜后IMT的CT表现,总结其特点并复习以往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刘伯胜;刘赤岩;陶福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是一种肿瘤样病变,可累及人体所有器官,常见于肺部和上呼吸道,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十分罕见[1~4].脑部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与脑胶质瘤相似,极易误诊.笔者现结合文献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炎性假瘤1例报告如下.
作者:解超莲;胡然;陈勇;张小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89例为试验组,男111例,女78例,年龄45~86岁,平均(66.8±5.2)岁;正常对照组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40~70岁,平均(55.8±6.2)岁.试验组于术前及术后检测凝血、纤溶、血常规及生化等系列指标,包括P-选择素(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及凝血因子X(FX),观察凝血/纤溶功能及酸碱失衡的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 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前PT、APTT、Tr、P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PT、APTT、TT、Ps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r、TT、Ps、vWF、uPA均降低(P<0.05);FⅦ、FⅧ均升高(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纤溶功能亢进,经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出凝血指标可能作为评价预后的敏感指标.
作者:蒋强;张燕军;张倩;王海亭;蒋忠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环形强化病变28例,共30个病灶(良性17个,恶性13个),术前行磁共振扫描.统计病变的动态增强MRI征象(形态学特点、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值),并运用x2检验及t检验分析良恶性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与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相关的危险因素.将DCE-MRI及DWI纳入不同的诊断模型,并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动态增强MRI征象(包括形态、边缘、周围供血血管及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环形强化病变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这些征象及参数均为鉴别良恶性乳腺环形强化病变有意义的参数.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取1.05×10-3mm2/s作为乳腺恶性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阈值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3%、70.6%(P=0.001).DCE-MRI联合DWI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94.1%、76.9%及86.7%.结论 动态增强MRI联合DWI技术,可明显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阳君;苏丹柯;赵欣;金观桥;黄向阳;康巍;赵阳;王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并发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fTLD)的颈胸部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217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经病理诊断PLTD累及颈胸部者共16例,分别行颌面部MRI、CT、胸部CT以及PET/CT,分析病变影像特征.结果 累及咽部者4例,表现为咽部肿块并中央坏死;肺部3例,肺内团块影,界清,偶伴磨玻璃影;乳腺2例,乳腺结节影,PET/CT呈高代谢表现;仅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PTLD可累及淋巴结及结外组织,颈胸部的影像学检查,尤其PET/CT在早期发现病变、鉴别诊断、指导活检部位及监测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硕;霍天龙;赖云耀;郝传玺;刘晓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MRI增强对肝硬化交界性结节的诊断及预后.方法 本研究纳入18例27枚肝硬化交界性结节,这些结节在Gd-EOB-DTPA肝胆期呈低信号,而动脉期没有强化,表现为乏血供.MRI检查随访这些结节,观察其富血供转变特性.将这些结节分成两组(A组显示富血供转变,B组未显示富血供转变),比较两组间富血供转变潜在的预测因子.结果 27枚肝硬化交界性结节中,8枚(29.6%)在随访期间显示富血供转变(A组).A组[(6.6±5.6)mm/年]结节生长率明显高于B组[(2.6±3.8)mm/年](P=0.04),并且A组[(240.9±92.2)天]中位数观察期明显短于B组[(422.2±180.9)天](P=0.013).其他预测因素(初始结节尺寸、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与富血供转变没有显著相关.结论 肝硬化交界性结节的富血供转变与生长率相关,肝胆期低信号的乏血供高危结节生长率可作为向富血供肝细胞癌癌变的潜在阳性预测因子进行随访.
作者:邢飞;陆健;张涛;张学琴;姜吉锋;丁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行T1WI、T2WI及增强扫描,且颅内者行DWI检查,椎管内者行STIR检查,分析其部位、形态、瘤周水肿、信号特点、强化程度、邻近颅骨改变等.结果 颅内病变多位于幕下,椎管内病变多位于胸段.肿瘤多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或短T2信号,肿瘤呈“黑白相间征”及“黑白反转征”是其特点,DWI多呈等低信号,多无明显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脑膜尾征”或“脊膜尾征”少见,邻近骨质受累少见,3例受压变薄.结论MRI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白玉贞;牛广明;高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半球间同伦(VMHC)方法研究夜间遗尿症(NE)儿童功能受损脑区的特征.方法 选取NE与正常儿童各15名分别进行rs-fMRI扫描,采用VMHC的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VMHC值的差异.结果 组间VMHC值比较有明显差异的脑区位于小脑和前扣带回(P<0.05,校正后),均为NE组低于正常组.结论 NE患儿两半球小脑间的功能连接强度降低使小脑定时功能受损,出现控制排尿障碍,同时NE小脑功能异常可能与其注意力下降有关;前扣带回间功能连接减弱使接收排尿信号的能力下降,表现为遗尿症状.
作者:江凯华;丁丽;李红新;丁立;高敏;易阳;吴婷;郑爱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从定量角度初步探讨正常人肺实质肺循环及体循环的血流构成比情况,并比较正常不同区域灌注参数的差异,进一步探讨320排低剂量CT肺灌注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方法 搜集胸片发现“可疑肺结节”、怀疑肿瘤肺转移或者食管癌患者需行胸部CT增强扫描者,终将20例正常资料纳入研究.采用320排CT(Aquilion One,日本东芝医疗器械公司)进行肺容积扫描,扫描参数:电压80 kV,电流70 mA,采用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后处理用大斜率法数学模型,对容积数据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生成4条时间-密度曲线,并记录各个曲线达峰时间;分析得到肺实质伪彩色血流灌注图像,分别显示肺动脉血流量(PA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及灌注指数[PI,PI=PAF/(PAF +BAF)];然后分别从重力方向(腹侧、中间、背侧)和非重力方向(上部、中间、下部)评价,各个区域均选择连续3个层面的图像进行测值,分别获得每个区域的平均灌注参数(PAF、BAF、PI值).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常组肺实质重力与非重力方向各个区域肺灌注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每位受检者总的辐射剂量为4.02 mSv.正常肺实质组灌注参数PAF在重力方向腹侧、中间、背侧分别为(123.2±32.9)ml· min-1· 100ml-1、(137.1 ±33.6)ml· min-1· 100ml-1、(158.5±38.7) ml· min-1·100ml-1;PAF在重力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9,P<0.001),但BAF、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重力方向上部、中间、下部PAF、BAF、PI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各个参数仅下部与上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低剂量CT灌注成像技术能从定量角度评估肺实质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构成比情况.正常肺实质主要由肺循环肺动脉供血,大约为98.76%,体循环支气管动脉供血所占比例较小,PAF、BAF均受重力及血流分布影响.
作者:方进;毛家骥;梁敏杰;邓达标;胡钰;邹亚妮;李红林;蔡湘怡;周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软组织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头颈部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强度及增强的特点.结果 11例韧带样纤维瘤病患者中,病灶位于椎旁间隙5例,颈动脉间隙4例,咀嚼肌间隙1例及下颌下间隙1例,长径2.6~16.1cm,其中8例沿肌间隙呈狭长状生长,6例病灶边缘见脂肪环征.10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上呈稍高或高信号为主,内部均见条状、束状或分隔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其内低信号影无强化.另1例病灶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坏死,除1例复发病例外周围肌肉均未见水肿.结论 头颈部软组织韧带样纤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多数病例术前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梁辉清;许晓矛;袁国奇;刘海明;刘迪斯;吴文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及血管内植入碘-125粒子链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TACE+门静脉支架+腔内植入碘-125粒子链治疗,对照组给予TA-CE+门静脉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的生存情况、支架通畅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95%CI 9.1 ~20.4个月)、8.2个月(95%CI 5.1 ~14.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85,P<0.05);观察组1年的累积生存率为41.7% (25/60),对照组为15.0% (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0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支架中位通畅期分别为15.2个月(95% CI 10.5 ~ 22.7个月)、7.7个月(95% CI 5.2 ~15.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5,P<0.05);观察组1年的支架累积通畅率分别为56.7%(34/60),对照组为25.0% (1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74,P<0.05).结论 TACE+门静脉支架+血管内植入碘-125粒子链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魏嵬;张波;万茂林;刘四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Tofts两室模型定量参数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影像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32例首诊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均行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采用Tofts药代模型测得感兴趣区的定量灌注参数值: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值.根据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对该组资料进行分组,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定量参数与不同病理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CE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及Ve值在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组间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Ktrans值、Kep值、Ve值均小于低分化组,中分化组介于两者之间.ROC曲线分析得出Ktrans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大(0.86).当Ktrans为0.40 min-1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3%、88.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各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与病理分化程度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3、-0.707、-0.668(P <0.01).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值有助于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进一步区分.
作者:郭永梅;尹进学;江新青;魏新华;黄云海;杨蕊梦;徐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块状型肝癌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透视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剂(CALE)弥散方式的影像表现. 方法 临床诊断为块状型肝癌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为TACE术后病灶内已有碘油乳剂存积者.本次行经皮穿刺瘤内注入CALE治疗的术前常规CT和动脉造影显示靶区为少血供或不能找到供I血动脉,且透视下能明确病灶位置.透视下完成经皮穿刺到靶区后注入CALE,并观察CALE弥散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全部患者共经皮穿刺瘤内注药180例次,技术成功率为100%.乳剂在靶区内弥散方式影像表现有蛋壳状54例次(30%),平均注药量(12±1.34) ml;团或片状24例次(13.3%),平均注入药量(9.17±1.39) ml;细密网格状90例次(50%),其中经动脉血管网弥散4例次(2.2%),平均注入药量(20.49±1.85)ml;油珠状12例次(6.7%),平均注入药量(7.86±0.74) ml,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24.9,P<0.05).混合型16例(8.9%),均出现在团或片状患者和细密网格状患者中.靶区外弥散发生率达97.8%,主要为瘤周正常组织和管道系统.结论 透视下经皮瘤内注入CALE影像表现有特征性,表现为蛋壳样、团或片状、细密网格状和油珠状等,并以细密网格状弥散者瘤内注入CALE的量为多.
作者:缪洪飞;陈勇;叶鹏;曾庆乐;赵剑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儿及寄生胎均系男性,1天,试管婴儿,孕39+4,剖宫产,出生时体重3.0 kg,父母身体健康,否认家族病史.孕期超声示患儿四肢数量异常且短小,余未见异常.生后转入本院,体检示正常儿未见异常,联体寄生胎无头颅、胸部,但有完整的四肢、腹腔及肛门、外生殖器,四肢短小,联体部位从胸骨水平至脐水平.使用Philips 256 Brilliance iCT扫描,经右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欧乃派克(300 mgI/ml)6 ml,管电压100 kV,管电流自动匹配,螺距0.9,准直128×0.625,视野200 mm,扫描范围自下颌至耻骨联合以下.
作者:侯志彬;王春祥;闫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 女,13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视物不清;近半个月来呕吐症状加重,伴有明显头痛.体检:神志清楚,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6 mm,左侧直径3 mm,右侧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复视存在,右侧视力减退.脑膜刺激征阴性,右侧肌力5级,左侧肌力3~4级.实验室检查:血浆皮质醇26.46 ug/dL,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0.19 ug/l.
作者:李贞;梁奕;石敏;方锐;杜柏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确诊肝外胆管结石的MDCT影像特征,探讨其误诊及漏诊的原因.方法 对43例经ERCP确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MDCT及MRI(MRCP)检查,并与ERCP结果对照.结果 密度< 40 HU结石及泥沙样全部漏诊.密度40~60 HU组中,<0.5 cm、0.5~1.0 cm、>1.0 cm结石误漏诊率分别为100% 、40%、11%.密度>60 HU组中,<0.5 cm、0.5 ~ 1.0 cm、>1.0cm结石误漏诊率分别为20%、20%、17%.密度40 ~ 60 HU组中,胆总管无扩张及胆总管扩张患者误漏诊率分别为100%、60%.密度>60 HU组中,胆总管无扩张及胆总管扩张患者误漏诊率分别为50%、22%.结论 肝外胆管结石的误诊及漏诊受其密度、大小、位置、胆管扩张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
作者:宋立;尚华;耿左军;雷建明;侯森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含量定量分析在术前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以评估其恶性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双源CT皮髓期和实质期双能量增强扫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共42例(低级别组25例,高级别组17例).分别比较皮髓期和实质期高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碘含量及标准化碘浓度(NIC)的差异,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估两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皮髓期及实质期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碘含量和NIC均高于高级别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实质期标准化碘浓度0.715作为诊断阈值,AUC高,判断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的敏感性可达90%,特异性达82%.结论 双源CT碘含量尤其是标准化浓度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为定量评估其分化程度提供新的指标.
作者:李雪霜;姜荣兴;王贝贝;何花;郭玉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