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陈焱君;李勉文;卢雄光;陈佳玲;莫贤夫;黄耀彬;李绍林
目的 研究舌鳞癌和舌淋巴瘤的MRI影像学征象,探讨MRI在舌鳞癌与舌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舌鳞癌和舌淋巴瘤共39例患者术前MR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舌鳞癌表现为好发于舌体舌周缘的肿块,局部舌黏膜破坏;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好发于舌根部的黏膜下信号均匀的肿块,局部黏膜多完整;舌NK/T细胞淋巴瘤表现为舌弥漫性肿大,信号不均,边界模糊.结论 舌部肿瘤检查首选MRI;舌淋巴瘤和舌鳞癌的MRI征象及好发部位有区别,所以MRI不仅可以诊断舌肿瘤,还能对舌鳞癌及舌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作者:舒红格;陈浪;胡军武;李丽;张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 女,31岁.2015年6月8日因左下肢无力1年就诊.患者近5年来反复头晕不适,多于失眠后发作,并逐渐出现冷热耐受不良、夜眠差、夜尿4~5次/晚及便秘等症状;2年前出现口齿含糊进行性加重及饮水呛咳;1年前出现渐进性左下肢行走无力,直线行走差、易摔倒.体检:身高152 cm,体重35 kg,形体消瘦,脊柱后凸畸形,四肢肌张力对称,左下肢肌力Ⅴ-级,上肢腱反射(++),下肢腱反射未引出,左侧巴氏征(+),余神经系统正常.脑电图检查正常.MRI检查提示:双侧额叶萎缩;双侧基底节区、双侧侧脑室周围、脑桥见多发斑片状稍短T1、稍短T2异常信号;双侧额叶、脑桥、中脑、延髓及双侧齿状核多发条片状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脑室、脑池系统扩大;延髓及上段颈髓萎缩;增强扫描齿状核见多发结节样强化,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强化(图1~6).
作者:夏晓娜;董影;叶春涛;嵇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 女,13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视物不清;近半个月来呕吐症状加重,伴有明显头痛.体检:神志清楚,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6 mm,左侧直径3 mm,右侧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复视存在,右侧视力减退.脑膜刺激征阴性,右侧肌力5级,左侧肌力3~4级.实验室检查:血浆皮质醇26.46 ug/dL,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0.19 ug/l.
作者:李贞;梁奕;石敏;方锐;杜柏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海马区的磁共振波谱(MRS)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中的表现,探讨SAS患者脑部代谢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打鼾患者93例,行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监测并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所有对象分为4组:非SAS组(n=27)、轻度SAS组(n=23)、中度SAS组(n=24)和重度SAS组(n=19).所有入选患者均行海马区MRS检查,收集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及乳酸(Lac)的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研究对象脑部MRS的结果,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SAS患者的脑部代谢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度以上SAS患者NAA下降(轻度0.26±0.05 vs中度0.22±0.04,P<0.05)、Lac(轻度0.02±0.01 vs中度0.13±0.09 vs重度0.22±0.11,P均<0.05)及Lac/Cr升高(轻度0.13±0.11 vs中度0.98±0.66 vs重度1.5±0.76,P均<0.05);NAA/Cr与AHI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296,AHI是NAA/Cr下降的危险因素(R2 =0.077,F=8.056,P=0.006,95%CI为-0.004~-0.001);Lac/Cr与AHI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77,AHI是Lac/Cr升高的危险因素(R2 =0.589,F=122.589,P<0.001,95% CI为0.022 ~0.032).结论NAA与Lac在中、重度SAS患者中有明显改变;AHI分别是Lac/Cr升高与NAA/Cr下降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琳;邹立秋;王娘娣;戚玉龙;郑绮雯;于兰芳;王凤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SCT在诊断成人中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按照外科分型对其MS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肠旋转不完全4例,肠旋转异常3例,结肠反向旋转1例合并脂肪瘤.结论 MSCT对于诊断成人中肠旋转不良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帮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刘焱;蒋黎;李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将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进行对比分析,探讨ASL在烟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烟雾病患者同时行ASL与DSC-PWI检查并获得ASL及PWI灌注伪彩图.在半卵圆中心、丘脑、小脑幕平面分别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灌注情况并进行评分(正常记为0,显示低灌注记为1).比较ASL-CBF与PWI-CBF、MTT、TTP诊断低灌注的差异.结果 Spearman检验显示,ASL-CBF低灌注得分(209)与PWI-CBF(206)、MTT(223)、TTP(215)之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83、0.86,P值均<0.001).以TTP为标准,ASL诊断低灌注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93.5%,准确性为92.9%.结论 ASL技术可较真实地反映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状态.
作者:李舒曼;程敬亮;张勇;王可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 女,62岁.以“间断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4个月”为主诉入院.体检:T 36.5℃,P 69次/分,R 18次/分,Bp 132/78 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肋间隙无增宽,胸部叩诊清音,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侧约0.5 cm处.入院后胸部X线平片示:心膈肺未见异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非特异性T波异常.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增大,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
作者:魏一娟;高剑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Tofts两室模型定量参数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影像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32例首诊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均行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采用Tofts药代模型测得感兴趣区的定量灌注参数值: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值.根据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对该组资料进行分组,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定量参数与不同病理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CE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及Ve值在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组间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Ktrans值、Kep值、Ve值均小于低分化组,中分化组介于两者之间.ROC曲线分析得出Ktrans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大(0.86).当Ktrans为0.40 min-1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3%、88.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各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与病理分化程度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3、-0.707、-0.668(P <0.01).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值有助于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进一步区分.
作者:郭永梅;尹进学;江新青;魏新华;黄云海;杨蕊梦;徐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 男,32岁.发现右小腿腘窝下方包块两年余,近2个月出现胀痛不适就诊.体检:右侧小腿腓侧和前外侧局部可触及鸡蛋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触痛;包块远端小腿及足部皮温较对侧高,局部可见静脉曲张.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体温、心率正常,全身未触及浅表淋巴结,饮食、体重无异常.
作者:姜进;刘赤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89例为试验组,男111例,女78例,年龄45~86岁,平均(66.8±5.2)岁;正常对照组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40~70岁,平均(55.8±6.2)岁.试验组于术前及术后检测凝血、纤溶、血常规及生化等系列指标,包括P-选择素(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及凝血因子X(FX),观察凝血/纤溶功能及酸碱失衡的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 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前PT、APTT、Tr、P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PT、APTT、TT、Ps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r、TT、Ps、vWF、uPA均降低(P<0.05);FⅦ、FⅧ均升高(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纤溶功能亢进,经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出凝血指标可能作为评价预后的敏感指标.
作者:蒋强;张燕军;张倩;王海亭;蒋忠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MRI增强对肝硬化交界性结节的诊断及预后.方法 本研究纳入18例27枚肝硬化交界性结节,这些结节在Gd-EOB-DTPA肝胆期呈低信号,而动脉期没有强化,表现为乏血供.MRI检查随访这些结节,观察其富血供转变特性.将这些结节分成两组(A组显示富血供转变,B组未显示富血供转变),比较两组间富血供转变潜在的预测因子.结果 27枚肝硬化交界性结节中,8枚(29.6%)在随访期间显示富血供转变(A组).A组[(6.6±5.6)mm/年]结节生长率明显高于B组[(2.6±3.8)mm/年](P=0.04),并且A组[(240.9±92.2)天]中位数观察期明显短于B组[(422.2±180.9)天](P=0.013).其他预测因素(初始结节尺寸、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与富血供转变没有显著相关.结论 肝硬化交界性结节的富血供转变与生长率相关,肝胆期低信号的乏血供高危结节生长率可作为向富血供肝细胞癌癌变的潜在阳性预测因子进行随访.
作者:邢飞;陆健;张涛;张学琴;姜吉锋;丁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失代偿期患者肝脏体积变化的特点. 方法 搜集PBC住院患者48例作为PBC组,同期搜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64例作为HBC组,并随机选取同期5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腹部CT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图像分解后所获得的轴面图像数据传输至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4,重建并计算出肝脏体积,计算出标准化的肝脏体积后,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三组肝体积均数的总体差异和两两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1)比较PBC组、HBC组、对照组的CT测量肝脏体积和标准化肝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435,P=0.024;F=4.862,P=0.012);(2)分别比较两两组间CT测量肝脏体积和标准化肝体积的差异,其中PBC组与HBC组之间、HBC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0).结论 PBC倾向好发于女性,失代偿期肝脏体积缩小不显著,部分仍呈弥漫性增大.
作者:符玉环;贺文;王克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生理性退变CT表现,以提高与病理改变间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无明确腰骶部临床症状,且扫描范围包括骶髂关节的375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各种退行性改变征象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的发生几率.结果 关节间隙狭窄少见,发生几率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赘均发生在30岁以上,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几率逐渐增加,各年龄段同龄的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30 ~ 39岁组、40~ 4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面硬化男性少见,60岁以上发生几率高,仅为23%;女性关节面硬化发生率高,并呈现两个高峰年龄段,分别为20~29岁70%,60岁以上68%;各年龄段同龄的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男性、女性高发年龄段均为60岁以上,各年龄段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10 ~ 1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面骨侵蚀均发生于60岁以上,女性发生几率(5/40,13%)高于男性(3/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间隙狭窄不能单独作为退变征象.女性20~29岁关节面硬化出现高峰可能为妊娠所致.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见于正常骶髂关节.年轻患者出现骨侵蚀应作为病理性改变.男性退变征象单一,以关节周围骨赘形成为主;同龄女性退变程度较男性重,骨赘、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多种退变征象可同时出现.
作者:李瑞利;黄振国;李宏军;李香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儿 女,2岁.因反复发热48天就诊.48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高体温40.7℃,偶有咳嗽,无畏寒、寒战,无皮疹、关节疼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抽搐、意识障碍等.病来体重下降1 kg.既往体健,无肿瘤、艾滋病及其他基础疾病史,无鸽粪接触史.体检:体温38.4℃,心率121次/min,呼吸40次/min,中度贫血貌,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可扪及数枚绿豆大小淋巴结,脾脏Ⅰ线4 cm,Ⅱ线7.5 cm,Ⅲ线5 cm,质中,无明显触痛;心肺、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作者:陈晓曦;陈艳;张体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从定量角度初步探讨正常人肺实质肺循环及体循环的血流构成比情况,并比较正常不同区域灌注参数的差异,进一步探讨320排低剂量CT肺灌注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方法 搜集胸片发现“可疑肺结节”、怀疑肿瘤肺转移或者食管癌患者需行胸部CT增强扫描者,终将20例正常资料纳入研究.采用320排CT(Aquilion One,日本东芝医疗器械公司)进行肺容积扫描,扫描参数:电压80 kV,电流70 mA,采用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后处理用大斜率法数学模型,对容积数据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生成4条时间-密度曲线,并记录各个曲线达峰时间;分析得到肺实质伪彩色血流灌注图像,分别显示肺动脉血流量(PA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及灌注指数[PI,PI=PAF/(PAF +BAF)];然后分别从重力方向(腹侧、中间、背侧)和非重力方向(上部、中间、下部)评价,各个区域均选择连续3个层面的图像进行测值,分别获得每个区域的平均灌注参数(PAF、BAF、PI值).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常组肺实质重力与非重力方向各个区域肺灌注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每位受检者总的辐射剂量为4.02 mSv.正常肺实质组灌注参数PAF在重力方向腹侧、中间、背侧分别为(123.2±32.9)ml· min-1· 100ml-1、(137.1 ±33.6)ml· min-1· 100ml-1、(158.5±38.7) ml· min-1·100ml-1;PAF在重力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9,P<0.001),但BAF、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重力方向上部、中间、下部PAF、BAF、PI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各个参数仅下部与上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低剂量CT灌注成像技术能从定量角度评估肺实质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构成比情况.正常肺实质主要由肺循环肺动脉供血,大约为98.76%,体循环支气管动脉供血所占比例较小,PAF、BAF均受重力及血流分布影响.
作者:方进;毛家骥;梁敏杰;邓达标;胡钰;邹亚妮;李红林;蔡湘怡;周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软骨母细胞瘤的3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征象及差异性.结果 22例中17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扫描;X线、CT和MRI对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47%、66.7%和54.5%;对硬化边的检出率分别为82.3%、80%、90%;骨膜反应检出率分别为17.6%、13.3%和18.2%;MRI骨髓水肿的检出率为72.7%.结论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联合运用不同的检查手段能更全面地显示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范茜茜;杨炼;柳曦;汪晶;韩萍;孔祥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Nora病的影像、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Nora病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由影像科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共同阅片,将影像学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例Nora病均因发现局限性包块就诊,X线及CT均表现为骨旁斑片状欠均匀高密度影,边界清楚,病变与附着骨间骨髓腔不相连续,3例病变基底部存在低密度间隙.1例病变表面于MRI上见“软骨帽”样长T2信号.镜下表现为5例病变由分化成熟的软骨、骨和纤维组织3种成分无序排列,软骨形成帽状结构及掺杂在其他两种成分中,部分软骨细胞表现轻度异型性,骨基质蓝染表现为特征性的“蓝骨”.结论 有助于Nora病的影像诊断指标为:(1)骨旁不规则结节灶;(2)病变直径多<30mm;(3)X线及CT上病灶表现为欠均匀高密度结节;(4)X线及CT上病灶与附着骨间低密度间隙;(5)MRI上病变表面“软骨帽”样长T2信号.终确诊仍需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徐恒天;焦俊;段庆红;李珀;袁刚;温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儿及寄生胎均系男性,1天,试管婴儿,孕39+4,剖宫产,出生时体重3.0 kg,父母身体健康,否认家族病史.孕期超声示患儿四肢数量异常且短小,余未见异常.生后转入本院,体检示正常儿未见异常,联体寄生胎无头颅、胸部,但有完整的四肢、腹腔及肛门、外生殖器,四肢短小,联体部位从胸骨水平至脐水平.使用Philips 256 Brilliance iCT扫描,经右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欧乃派克(300 mgI/ml)6 ml,管电压100 kV,管电流自动匹配,螺距0.9,准直128×0.625,视野200 mm,扫描范围自下颌至耻骨联合以下.
作者:侯志彬;王春祥;闫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软组织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头颈部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强度及增强的特点.结果 11例韧带样纤维瘤病患者中,病灶位于椎旁间隙5例,颈动脉间隙4例,咀嚼肌间隙1例及下颌下间隙1例,长径2.6~16.1cm,其中8例沿肌间隙呈狭长状生长,6例病灶边缘见脂肪环征.10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上呈稍高或高信号为主,内部均见条状、束状或分隔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其内低信号影无强化.另1例病灶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坏死,除1例复发病例外周围肌肉均未见水肿.结论 头颈部软组织韧带样纤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多数病例术前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梁辉清;许晓矛;袁国奇;刘海明;刘迪斯;吴文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块状型肝癌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透视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剂(CALE)弥散方式的影像表现. 方法 临床诊断为块状型肝癌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为TACE术后病灶内已有碘油乳剂存积者.本次行经皮穿刺瘤内注入CALE治疗的术前常规CT和动脉造影显示靶区为少血供或不能找到供I血动脉,且透视下能明确病灶位置.透视下完成经皮穿刺到靶区后注入CALE,并观察CALE弥散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全部患者共经皮穿刺瘤内注药180例次,技术成功率为100%.乳剂在靶区内弥散方式影像表现有蛋壳状54例次(30%),平均注药量(12±1.34) ml;团或片状24例次(13.3%),平均注入药量(9.17±1.39) ml;细密网格状90例次(50%),其中经动脉血管网弥散4例次(2.2%),平均注入药量(20.49±1.85)ml;油珠状12例次(6.7%),平均注入药量(7.86±0.74) ml,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24.9,P<0.05).混合型16例(8.9%),均出现在团或片状患者和细密网格状患者中.靶区外弥散发生率达97.8%,主要为瘤周正常组织和管道系统.结论 透视下经皮瘤内注入CALE影像表现有特征性,表现为蛋壳样、团或片状、细密网格状和油珠状等,并以细密网格状弥散者瘤内注入CALE的量为多.
作者:缪洪飞;陈勇;叶鹏;曾庆乐;赵剑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