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善勇;席红霞;徐建强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性功能、记忆障碍、听力障碍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方法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中西组)55例及单用西药组(对照组)45例.对照组单用西药,中西组加服中药制剂降糖1号合剂,并对其性功能、生存质量和主要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西结合治疗组在改善性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降低血糖方面均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提高生存质量,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方面疗效满意.
作者:孙金梅;付国铭;贾庆田;李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思.方法对72例CI患者及55例MID患者血清中NSE浓度进行测定.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并参考DSMⅣ诊断标准及Hachinski缺血评分.结果MID急性发作组及CI急性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I恢复期组患者血清NSE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NSE的浓度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NSE的含量变化可动态反应MID患者的脑组织功能状态.但是NSE并不是一种智能因子,并不能直接反应MID患者的智能状态.
作者:高东;王景周;黄志玉;郭霞;李小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单纯的药物治疗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患者追求高生存质量和高精神享受的需要.所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综合康复治疗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所谓综合康复是指对疾病进行评估、危险因子纠正、教育、咨询、运动及行为治疗加上临床药物治疗在内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手段.旨在限制AMI的不良生理效应,控制其临床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硬化进程,降低突然死亡事件和再发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从而增强病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物状态.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将我院1997~2001年对136例AMI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经验,简述如下.
作者:邱雅慧;白金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是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上的,根据评价的结果,找出造成吞咽困难的原因,确定治疗方法和补偿技术,并通过调整食物黏稠度和进食方法,逐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吞咽困难的治疗主要包括口面肌群的运动训练、腭咽闭合训练、吸吮与喉上抬训练、感觉刺激、呼吸功能训练、体位与补偿技术.
作者:汪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长时间游泳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对比研究方法.结果90min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线粒体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游离钙(Fca2+)长高;长时间力竭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线粒体的丙二醛(MDA)显著升高,巯基(-SH)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显著减少,游离钙(Fca2+)含量也明显降低.结论力竭运动后线粒体疏基、谷胱甘肽含量的下降引起线粒体渗透性转运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原因.
作者:宋文民;马效萍;侯立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解军人个性与军事训练伤的关系.方法军训前采用EPQ进行个性测定,军训期间进行军事训练伤的调查.结果具有情绪不稳定倾向、精神质倾向、无掩饰倾向和内倾倾向个性的军人容易发生军事训练伤,尤其是不稳定倾向者更为明显.结论及时了解、顺应、引导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利于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
作者:黄前堂;李金亮;刘业;王小强;谢磊;王治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膝屈曲畸形的综合康复效果.方法对68例患者采用手术矫形、理疗、功能训练及祖国医学传统康复手段进行治疗.结果通过上述方法,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满意,总有效率86.8%.结论采用系统的理疗、功能训练及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脑性瘫痪膝屈曲畸形,能较好的矫正畸形,大限度地恢复站立、行走功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宪国;韩作峰;祁秀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组(A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在治疗前、中(6个月)、后(1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疗效评定和因子分析.结果A组治疗后BPRS总分平均下降16.29分,有效率70%,B组治疗后BPRS总分平均下降5.07分,有效率16.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A组治疗后BPRS各因子均有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的康复有显著疗效.
作者:邹建华;卢艳霞;赵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为寻求及验证一套防治脑卒中病人肩部功能障碍的佳方案.方法用自行设计以良姿体位,针刺促通术、抗痉挛运动模式、主动被动运动为主的一套方案.结果经临床62例脑卒中患者的验证,该方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肩部功能障碍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同时对方案制定依据进行讨论.结论针刺促通术,抗痉挛模式,运动疗法综合方案早期介入,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病人肩部功能障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闵水平;梁亮标;何玉琴;向进;杨艺;罗素萍;钟振宇;崔永攀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近年来发现左旋多巴(Ldopa)和胞二磷胆碱(CDPcholine)能提高弱视眼的形觉视功能[1].Ldopa是多巴胺的前体,穿过血脑屏障后化为多巴胺发挥药理作用,Gottlob等采用双盲法给予18~48岁的弱视患者200/50mgLdopa/卡比多巴单次服药[2],服药前及服药后90min作视功能检查.
作者:尚颖萍;张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Background: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of the digestic tract, from which the patients suffer greater pains and psychoburden. It affects life quality,studying and working of the patients badly. So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atients' rehabilitation now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se patients.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psychotherapy is effective in management of IBS patients recruital from Oct.1999 to Oct. 2001.
作者:宫彦英;温艳惠;曲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强迫症状对抑郁症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为心理学检测量表,结合临床,有强迫症状者为研究组,无强迫症状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病情和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发生率为39.6%,男女发生率相近.伴有强迫症状者临床症状重,MMPI量表分高,治疗效果差.结论抑郁症是情感性障碍,伴有强迫症状者病情重,治疗效果差,治疗时应重视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
作者:郭克锋;杨文清;关菊香;朱银星;屈蓉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腭裂患者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腭裂患者67例进行检查术前、术后测听力比较,16例没有进行语音训练及30例进行规范性语音训练比较.结果腭裂患者术后听力下降6例,16例语音训练不规范,影响语言障碍康复,30例经过语音训练语言障碍康复.结论对腭裂患者语言障碍应重视其早期预防及治疗.
作者:陈德福;池宇峰;田军;刘洪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合用氯硝西泮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帕罗西汀、氯硝西泮和帕罗西汀、安慰剂作随机对照治疗52例抑郁症,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为依据,作疗效评定.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时间平均为(12.5±3.9)d,2周末、3周末时减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不同时间TESS总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帕罗西汀合用氯硝西泮治疗抑郁症,起效早,减少自杀率及某些副反应.
作者:赵长兰;张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男性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睾酮(T)水平与下肢骨骼和肌肉形态、跳跃能力的关系.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GF1及T浓度;B型超声仪测量下肢腓肠肌腱、跟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长度;ReboundJumping测定装置测试下肢跳跃能力.结果男性青少年发育过程中血IGF1及T水平与生长发育速度下肢骨骼和肌肉形态、跳跃能力存在不同程度正相关.结论在男性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IGF1和T同时起到了促进生长作用.
作者:陈兆;陈佩杰;朱海燕;段子才;苟波;西园秀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运动控制障碍在上运动神经元(UMN)性神经瘫痪的患者中十分常见,但往往容易忽视和误导.其病理生理的核心是动态畸形(肌肉失神经控制而导致的肌肉力量失衡)和静态畸形(长期活动障碍导致肌肉及结缔组织的继发性挛缩和骨关节畸形).康复治疗包括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神经溶解技术、矫形器、神经骨科手术等,改善UMN控制能力或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塑、纠正肌肉张力和力量失衡、纠正异常的肢体生物力学缺陷、提高患者的实际活动能力.
作者:励建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偏瘫肢体近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应用奥扎格雷钠静滴,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静滴.以简式FuglMeyer(FMA)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剂量奥扎格雷钠对治疗脑梗死、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ADL能力极为重要,而且比较安全.
作者:张坚洪;陈兴活;黄永健;张顺锡;梁守敬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