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继新;刘玲莉
患者男,18岁.1年前从高处落地后出现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经石膏固定后仍反复发作性疼痛,大量活动后加重.
作者:董江宁;张德友;钱彬;杨荣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于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5名健康自愿者、16例慢性胰腺炎和15例胰腺癌患者进行DW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b值为0、600和O、1000 s/mm2.测量胰腺ADC值,比较不同b值下,自愿者组、慢性胰腺炎组、胰腺癌组的ADC值差异.结果自愿者组、慢性胰腺炎组、胰腺癌组在b值为0、600 s/mm2时,三组的ADC值(10-3 mm2/s)95%可信区间分别是3.176~1.670(2.423±0.384)、2.153~1.287(1.720±0.221)、1.613~1.005(1.309±0.155);b值为0、1000 s/mm2时,三组的ADC值(10-3mm2/s)95%可信区间分别是2.456~1.390(1.923±0.272)、1.979~1.085(1.532±0.228)、1.585~0.773(1.179±0.207).三组的ADC值差异在b值为0、600及0、1000 s/mm2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DWI中胰腺的ADC值对于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章瑜;靳二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15岁.右跟部外伤后阵发性疼痛2天,伴夜间疼痛.体检:右跟部周围软组织完整,无红、肿、热及畸形表现,跟部叩痛明显.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李胜;邹文远;侯明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使用自行设计高顺应性球囊模拟粪便进行盆底动态MRI检查,评价其可行性、敏感性、稳定性.资料与方法对40例盆底功能失调女性患者(年龄24~79岁,平均56.5岁)在肛管内插入高顺应性球囊前、后分别行盆底动态MRI扫描.并对插入球囊前、后所得检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40例中,诊断膀胱膨出20例(50%)、直肠前膨出29例(72.5%)、外括约肌萎缩16例(40%)、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5例(12.5%)、肛直肠连接异常下降2例(5%)、直肠子宫陷窝疝11例(27.5%)、会阴脱垂9例(22.5%)、内外括约肌放松异常8例(20%).盆底动态MRI检查过程中,有24例在仰卧位排出球囊.16例未能排出球囊(其中5例改为左侧卧位后排出).经统计分析,球囊排出者与未排出者,以及同一患者使用球囊前后所得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球囊排出患者较未排出者盆底运动要明显,而球囊的使用可明显加大盆底运动幅度,更好地反映盆底运动.
作者:彭朋;蒋涛;杨新庆;康嘉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开窗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22例中,15例行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6例行头部MR血管造影(MRA)检查,1例行颈部MRA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22例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均为单发,9例位于椎动脉,其中5例位于颅外段,4例位于颅内段;其余13例均位于基底动脉近段.根据血管窗形态分型:10例为裂隙型,9例为凸透镜型,3例为重复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局限性重复,22例中4例伴有颅内动脉瘤,1例伴有左侧颈总动脉起源异常.结论 CTA和MRA可以准确显示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诊断开窗畸形时应注意有无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
作者:张泉;冯凯琳;付维林;董少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良性肿瘤4例,恶性肿瘤10例;发生于颈段9例,胸段5例.主要表现为:腔内宽基底结节型6例,腔内窄基底结节型4例,腔内外肿块型3例,沿管壁生长浸润型1例.肿瘤大径1.0~5.3 cm不等,平均为3.13 cm,肿瘤良、恶性与平均大径相关性不大.增强扫描恶性病变强化程度高.结论 CT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原发性气管肿瘤形态学特征,并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范围,有助于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
作者:刘海凌;蔡燕婵;欧陕兴;钱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眼眶蜂窝织炎的CT、MR表现及探讨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总结20例眼眶蜂窝织炎患者的CT、MR征象.男11例,女9例.仅行眼眶CT检查18例,眼眶CT、MRI同时检查2例.结果鼻窦源性13例,外伤源性6例,颌面部感染1例.骨膜下脓肿形成5例,肌锥内间隙脓肿1例,肌锥外间隙炎症4例,眶隔前炎症3例,弥漫性炎症7例.影像特征为眶内正常结构界面消失和球后脂肪局限或弥漫性浸润.结论 CT、MRI检查对诊断眼眶蜂窝织炎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飞;王振常;鲜军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面神经鞘瘤的CT和MRI特征,提高对其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神经鞘瘤患者7例,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三维重组,3例同时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7例中,右侧6例,左侧1例.以膝状神经节为中心(迷路段+鼓室段)4例,鼓室段1例,乳突段2例.6例为小肿瘤,直径<1.5 cm.CT影像特点:曲面重组(CPR)显示所有肿瘤均位于面神经通路上,受累段面神经管扩大、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强化.MRI影像特点:面神经通路上的软组织肿块,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MSCT CPR技术结合其增强扫描特点是诊断面神经鞘瘤的关键.
作者:段刚;许乙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PSH患者的胸部正、侧位片和胸部CT平扫及13例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20例PSH,19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共21个结节,胸片显示结节边缘光滑19个,边界不清2个.CT平扫结节呈圆形或类圓形,边界光滑锐利18个(86%),边界不光滑3个;密度均匀17个,不均匀4个.其中空气新月征1例,贴边血管征2例,尾征1例,肺动脉为主征1例.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3例,静脉期仍呈渐进性强化.结论境界清晰、密度均匀、明显持续强化为PSH的主要表现.综合分析其他征象有益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袁彩云;王中秋;卢光明;张龙江;黄清玲;仇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35岁.出生后即发现面部出现水疱状皮疹,逐渐发展为近乎全身皮肤均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结痂形成瘢痕;双手指甲缺失,手指萎缩成棒状,功能缺失.
作者:何云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金涵弢;陈克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确定乳腺癌肿瘤边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使用Philips1.5 T磁共振扫描仪及乳腺线圈对33例乳腺癌患者的35处病变行常规T1脂肪抑制序列和SE T2常规扫描以及回波平面成像(EPI)DWI扫描.依次测量乳腺癌肿瘤与肿瘤周围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35处病变中,3处为导管原位癌,31处为非特异性浸润性导管癌,1处为乳腺肉瘤.乳腺癌的ADC值显著低于肿瘤周围组织的ADC值.对于乳腺癌肿瘤的周围组织,在矢状位的ADC图上,同一层面的不同方向(前,后,上,下)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0.986.0.895均>0.05).但对于同一方向上的不同层面,靠近肿瘤的第一层ADC值小于远离它的3个层面(P=0.009<0.05).结论 ADC值对判别乳腺癌组织与癌周组织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EPI-DWI方法检测乳腺癌周围组织ADC值的变化,有望成为帮助确定乳腺癌手术边界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张毅力;黄小燕;杜红文;张蕴;陈欣;郭佑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去骨减影3D-CTA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在缺陷.资料与方法对41例46个脑动脉瘤夹闭后的头颅CTA图像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去骨减影和非减影 CTA评价动脉瘤夹闭后有无瘤颈残留、载瘤动脉是否通畅及动脉瘤夹闭术后其他并发症,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3D-CTA清晰显示41例46个动脉瘤夹闭术后未见明显瘤颈残留.39例经去骨减影后动脉瘤夹完全减影,且在显示瘤颈残留和载瘤血管及邻近血管上优于未减影图像.38例载瘤动脉通畅,2例可见新的动脉瘤;1例脑动脉痉挛,2例可见动脉瘤夹闭同侧血管闭塞.对动脉瘤颈部夹闭残留显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亦均为100%:检测载瘤动脉通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10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33.3%.结论双源CT去骨减影3D-CTA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技术,可准确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有无瘤颈残留、载瘤动脉的改变、动脉瘤夹的准确位置及颅内术后并发症,并可作为DSA的一种替代.
作者:张宗军;朱宗明;贾传海;蔡军;卢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女,49岁.B超检查发现肝门低回声肿物,其内可见血流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无任何不适,无肝炎、肝硬化病史.
作者:冯平勇;王瑞锋;王藏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肾细胞癌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肾细胞癌患者资料8例.结果 8例共发现有19个病灶,病理均为透明细胞癌;双肾同时多发5例,双肾异时多发1例,单肾多发2例;平扫病灶多呈等密度(15/19),增强多呈明显强化(13/19),部分病灶增强扫描可见环状低密度影(6/19);1例一个病灶误诊为肾囊肿;1例误诊为肾错构瘤.结论多发性肾细胞癌的CT表现多种多样,当发现肾轮廓改变并有多个病灶,亦或有假包膜征象时,应考虑到多发性肾细胞癌可能.
作者:周建中;陈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35岁.右臀部疼痛20余天并伴有右膝痛3天来院就诊,自诉无外伤史,既往有阑尾切除史,余无特殊.
作者:高明;陈建宇;杨泽宏;蒋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51岁.因腹痛12 h伴呕吐2次入院.腹痛为无明显诱因突发性腹痛,呈进行性加重,呕吐2次,呕吐物未见血块,大便2次,无血便.既往:于1个月前行过阑尾切除术.专科检查:腹平坦,右下腹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手术切口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可疑.
作者:赵升;李鹏;吕梁;范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故障现象停电前正常关机2 h后,开机显示器及扫描架均无显示.测量输入电压正常.故障分析与检修根据上述故障现象及原理分析,故障应属于主机电源系统.因此,打开控制台测量主机电源电压无±5 V,±12 V.输入电压正常.经查主机电源上风机不转.
作者:吴珊红;周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MR扫描序列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病灶检出率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将符合2001年McDonald MS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74例有脑部病灶的MS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国际MS中心推荐的MR扫描序列,比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和质子密度双回波(PD/T2WI)序列对MS病灶的显示差别.结果 (1)皮质及皮质下病灶,FLAIR较T2WI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下病灶,PD/T2WI较FLAIR的检出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周围以及深部白质区病灶的检出率比较,FLAIR、T2WI和P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进展型MS较复发-缓解型MS幕上皮质的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扫描序列对MS患者不同部位的病灶检出率各有差异,针对受检部位选择合适的序列,可提高对病灶的检出率.
作者:李咏梅;谢鹏;罗天友;吕发金;汤化民;曾春;胡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