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艺难;秦少云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8例.[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8个月),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没有一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局部注射自体骨髓多能干细胞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不仅骨折愈合效果满意,而且固定确实可靠,并能早期功能调整和训练.
作者:郎良军;金红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吸入普米克都保,治疗组吸入舒利迭.根据圣.乔治(St.George)呼吸疾病问卷(SGRQ)的方法,进行临床症状及体症检查评分,测定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来评价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舒利迭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利迭是治疗COPD的有效药物,使用安全.
作者:盛美玲;王红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利水消肿.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不同的方药与知母配伍,使知母的功效各有偏重,体现了中药的多重功效及中药方剂配伍的意义.
作者:毛佳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前随着射频消融和内科药物的不断研新,房颤的预防和治疗已经获得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引起孤立性房颤非疾病诱因(比如年龄性别等因素)的相关研究不多,将通过文献研究,对孤立性房颤的非疾病诱因做一个较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作者:何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笔者经过与患者沟通,对36例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了单纯饮食干预加中医食疗,控制半年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俞科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手法整复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28例.[结果]优14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手法整复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李豹;林光锚;潘展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肝硬化腹水以病毒性肝炎所致为常见,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药物的副作用.笔者采用艾灸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腹水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调冲抗早汤治疗女童性早熟的疗效.[方法]对48例女童性早熟患儿予以自拟疏肝调冲抗早汤,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性征、年龄、乳腺肿块大小、血液激素水平及子宫、卵巢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性征消退或不再进展,骨龄增长减缓,血液激素水平下降,乳腺肿块缩小.[结论]自拟疏肝调冲抗早汤对女童性早熟疗效较.
作者:严宇仙;朱慧萍;王谦信;林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疗效.[方法]分析26例复住欠佳或发生再移位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始X片,第一次复位后发生再移位11例,其中未按医嘱复诊6例,复位不完全15例.属高能量损伤11例,严重骨质疏松者6例.放弃治疗2例.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24例,其中4例仍发生再移住改行手术.[结果]骨折复位按低影像学标准进行.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患者20例,按1975年全国骨科会议<骨折疗效标准草案>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O例,优良率为90%.[结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低影像学标准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邵强;蔡飞龙;王勇刚;孙罡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颈椎病有效方法.[方法]对12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推拿结合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结果]治愈40例,显效48例,有效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4%.[结论]牵引推拿结合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颈椎病临床有效.
作者:曾国习;陈海友;曾焕友;林英华;吴英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局部推拿手法配合足部按摩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肩周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操作,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常规手法结束后,再配合足部按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9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2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推拿手法配合足部按摩对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玉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温通法治疗乳腺囊肿继发感染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两组,中药组采用中药阳和汤加减治疗,西药组采用青霉素注射治疗.[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7.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5.00%.中药组的总体治愈趋势好于西药组.[结论]温通法中药治疗乳腺囊肿继发感染,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谢小红;洪日;赵虹;楼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地榆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方法]对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和栓塞治疗,观察栓塞治疗效果及术后3~12个月随访患者症状改变情况.[结果]子宫动脉造影显示子宫肌瘤为富血管性肿瘤,TUAE治疗后治疗组有84.31%,对照组有83.33%,患者月经量减少,并逐渐恢复正常;术后2个月复查,治疗组有80.95%,对照组有77.5%,患者血红蛋白值达到正常水平.随访患者中,治疗组肌瘤大小平均缩小为73.2%,对照组缩小为70.1%.[结论]地榆粉在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中,比其他栓塞材料更具优越性和安全性,为子宫肌瘤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张鹏天;王麦绒;张兆国;岳黎明;畅辉;程天立;李长泓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将66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33例,治愈25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33例,治愈19例,好转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优于西医.
作者:金爱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针对中医学是理论医学的观点,通过对经验、理论的涵义与划分,以及中医学理论特质的探讨,提出不能笼统地将中医学称为理论医学,与之相对将西医学称为经验医学.如果要说中医学是理论医学,也只能说是形而上学的理论医学,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哲学医.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药合用刺激嗅觉系统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自由基系统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体重(300±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每组8只.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分别通过嗅三针电刺激、丁香酚刺激、针药合用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海马MDA含量、GSH-Px和SOD活性.[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均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针药合用组短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相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相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自由基系统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D模型组海马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海马GSH-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VD模型组比较,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海马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海马GSH-Px和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针药合用组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比较,海马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嗅三针和丁香酚均能够显著增强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能降低海马MDA的含量、并且提高海马GSH-Px和SOD的活.
作者:牛文民;刘智斌;杨晓航;牛晓梅;王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对大肠癌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对已确诊的大肠癌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于化疗间歇期服用,观察周期为6周.化疗方案为mFOLFOX,化疗进行2个周期,共6周.对照组单纯化疗,其化疗方案,具体药物及用量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扶正抗癌方能够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机体的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作者:陆清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笔者从方剂溯源、古代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角度、结合现代疾病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疾病谱的范围,通过寻找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确定六味地黄丸研究的多系统靶点,明确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理作用方向及有效成份.
作者:杨林;孙静;郝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50岁以上部分男性可能出现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相似的临床症状,因此被命名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探讨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以及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与针灸治疗.
作者:陈文;俞海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1年至2005年间收治的25例住院老年甲亢患者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11例患者被早期误诊,误诊率为44%,[结论]老年人甲亢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类疾病等.临床上应注意提高对老年甲亢的认识和重视,以减少误诊.
作者:钱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