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兔脊椎与脊髓磁共振成像方法和表现

李鹤平;庄文权;杨建勇;陈伟;余深平;江利

关键词:家兔, 脊椎, 脊髓,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家兔脊椎与脊髓结构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和表现.方法对17只健康家兔的脊椎与脊髓结构进行磁共振矢状面和横断面检查,并总结分析其成像方法和表现.结果17只家兔在全麻下采用高场MRI扫描仪、头线圈、薄层扫描,均成功完成脊椎与脊髓结构的磁共振检查,选用体重≥2.0kg的家兔和采用仰卧体位有利于脊椎与脊髓结构的显示.结论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家兔的脊椎与脊髓结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今后可用来研究家兔脊椎与脊髓病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β-磷酸三钙 /聚乳酸叠层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评价

    目的进行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的应用评价.方法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中,观察该材料的重量、力学强度、聚乳酸分子量、材料周围环境的pH值、Ca2+浓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将该支架材料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植入中国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处进行修复实验.结果对修复效果进行了观察,发现其成骨能力较强.结论此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一定应用前景.

    作者:汤顺清;石海涛;毛萱;周长忍;裴国献;陈滨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展及术式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后路手术、前路手术、化学溶核术、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以及近年来利用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本文通过对各种术式的论述,比较其优、缺点,探讨佳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王旭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局部阻滞联合微波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痛

    目的观察局部阻滞和微波炎症治疗机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软组织损伤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局部阻滞(L组)、微波炎症治疗机照射(M组)和二者联合应用(L+M组).疗效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分别记录每个患者治疗前后的高VAS值、治疗次数及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8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3种治疗方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痛均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但L+M组在治疗后VAS下降率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L组和M组;L+M组的局部阻滞次数明显少于L组的次数,复发率明显低于L组和M组;P<0.05.结论3种治疗方法对该类疾病均有良好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局部阻滞和微波照射联合应用优于单独应用.

    作者:沙彤;胡广询;张德仁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硬膜外腔自控镇痛疗法的临床应用

    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疗法(即在止痛剂中加入激素),观察其在镇痛和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脉涛;郑友之;何炎桂;沈意琴;陈亚君;万大庆;洪卫明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跟骨距下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

    Background:Fracture of calcaneus often leads to pain,deformity,function of foot is impaired and even permanent function impairments are left.Many divergence existed in treatment of severe intra articular fracture existed,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dal surgery and deep study of biomechanics anatomy,especially building of BO theory,the therapeutic programs have become clearer.

    作者:金晨;胡小鹏;杨裕红;张德常;陈学桂;吴揭地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推拿治疗颈性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颈性冠心病的推拿康复治疗疗效.方法选择92例随机分为推拿康复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颈性冠心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毛忠清;黄烟辉;许卫平;许仕纳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股骨干骨折复位后的训练指导

    股骨干骨折后牵引、整复、固定是治疗的基本原则,积极的功能训练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枢芹;张少臣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双下肢烧伤老年人康复护理辅助程序

    自2001年7月起对36例双下肢烧伤的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肖康菊;黄贤慧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血管内治疗老年动脉瘤降低致残率的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要点及降低致残率效果.方法对34例老年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采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2例巨大动脉瘤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成功栓塞34例36个动脉瘤,32例痊愈,1例需人照顾,1例重残,明显降低致残率.栓塞程度:100%栓塞28个(包括载瘤动脉闭塞者),95%栓塞3个,90%栓塞3个,80%栓塞2个.结论老年动脉瘤患者常合并心、肺、肾等其他器官疾病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并发症,脑血管硬化、迂曲明显,但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明显降低患者残疾程度.

    作者:梁国标;魏学忠;李智勇;杜鹏;韩松;唐新华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脑性瘫痪患儿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改变

    近年来关于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继发的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相继有些报道,但关于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报道甚少.现将大连市儿童医院20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的周围神经电生理所见报告如下.

    作者:李润洁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运动训练与传统的门诊治疗对严重烧伤患儿康复效果比较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颞下颌关节成形术后的康复护理

    Background:If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ease can't keep exercise of opening mouth,or such factors as wound injection,insertional shift occurs,which can lead to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作者:李晓青;刘蕊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小关节内缘穿刺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方法中,硬膜外腔注射药物是一种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常规的方法是经后正中入路将药物注入硬膜外后腔,近2年来运用改良入路将药物直接注入侧隐窝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作者:车润平;庞秀丽;王娟;张平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不同年龄增生性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初步探讨TGFβ1的表达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年龄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增生性瘢痕为研究对象,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19岁、20~50岁增生性瘢痕与各年龄组正常皮肤的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增生性瘢痕组织的TGFβ1含量显著大于正常皮肤.1~19岁增生性瘢痕组TGFβ1表达较20~50岁增生性瘢痕组的增高差异有具显著性意义(P<0.01).胎儿组皮肤TGFβ1表达低于正常皮肤(P<0.01).结论TGFβ1表达增高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原因之一.

    作者:邱林;金先庆;向代理;付跃先;田晓菲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应用神经导管的依据是将导管套接于缺损神经的两端,神经再生即可通过管腔来进行,可以预防神经间隙内神经瘤形成和纤维组织进入,更重要的是,远侧神经支产生的趋化性和营养性因子能在导管内积聚,营养性因子有助于损伤轴突的存活和生长,趋化性因子则对再生轴突的生长方向有重要影响[1-2].

    作者:王相如;钱济先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的康复训练

    Background:The aim of treatment of mastocarcinoma is to lengthen the lifetime of the patients,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Function train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the mastocarcinoma patients.The degree that functions recover shows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作者:陈正挺;陈锦云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截肢术后的康复医疗特点

    截肢后安装假肢是重建肢体功能的重要手段,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充分发挥假肢的代偿作用,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文章就截肢康复的重要性、我国截肢康复的现状、现代截肢康复的特点及主要方法等作一综述.

    作者:杨东运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基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特征,探讨血管的形成与退缩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5%深Ⅱ度烫伤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单纯烫伤两组.于伤后0.5,1,3,7,14d和21d采集创面皮肤标本,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面组织真皮中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TUNE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深Ⅱ度烫伤的大鼠伤后3d,伤区出现少量的肉芽组织,7d时肉芽组织已充满伤区,再上皮化速率为30%,14d的再上皮化率达70%,至21d,伤口完全闭合,真皮内小血管的数量减少.大鼠烫伤后3d,伤区基底的真皮组织内出现PCNA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随后阳性表达逐渐增多,14d时达到高峰.至伤后21d,PCNA的阳性表达略有下降.而创伤愈合初期罕见TUNEL阳性的细胞,21d时,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显著增多.结论烫伤大鼠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活动与创面的愈合进程有密切的关系.血管形成与退缩在时序上的协调变化是组织正常修复的重要步骤.

    作者:刘文忠;付小兵;程飚;李建福;孙同柱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针刺对偏头痛大鼠脑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偏头痛大鼠脑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强度及针刺对CGRP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及针刺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参照KnyiharCsillik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CGRP浓度;采用RTPCR法测定CGRPmRNA表达.结果颈静脉血CGRP含量:正常大鼠保持低水平恒定量,模型对照组大鼠CGRP含量显著升高(P<0.01),针刺预防组及针刺治疗组与正常大鼠相近,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脑干及三叉神经节CGRPmRNA的表达变化:正常对照组表达在较低水平,模型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强(P<0.01),针刺治疗组及针刺预防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实验性偏头痛大鼠脑内CGRP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分子机制之一;针刺调控CGRPmRNA表达可能是针刺防治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作者:钟广伟;李炜;邓干初;王素娥;文玲波;罗志勇;陆秋恒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对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

    Most of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were treated by operations, such as Duogensi needle,Jewett pin,AO angle steel plate, Gamma pin and Richards pin. We treated 28 cases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 with dynamic condylar screw from January 1997 to January 2000. Report as follow:

    作者:洪加源;康两期;郭林新;练克俭;丁真齐;郭延杰;翟文亮;郭志民 刊期: 2002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