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黄庆娟
目的评价盆底动态MRI形态学表现与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Siemens 1.0 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60例妇女进行MRI检查,将这些受试者分为两组:30例为无症状健康志愿者和30例为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采用仰卧位使用梯度回波二维FLASH T1WI快速扫描序列获得屏气期间盆底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静息和大盆腔用力时MR影像.所有影像用于观测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比较两组间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变化的程度.结果盆腔器官脱垂常发生于多个部位,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发生频率较高,与健康受试者比较相差显著:膀胱膨出(P<0.01),子宫颈脱垂(P<0.01),盆底疝(P<0.01),直肠连接异常下降(P<0.01),直肠膨出(P<0.01)和盆隔裂孔膨胀(P<0.01).结论盆底动态MRI可用于准确评价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常出现整个盆底软弱,盆腔器官脱垂频繁发生于多个部位并伴随盆隔裂孔的显著膨胀.
作者:王毅;龚水根;张伟国;陈金华;陈留斌;谭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连续检测大鼠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伤后168h内脑内代谢改变.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10只和损伤组45只(含轻、中、重度3组各15只),于伤后1~168 h不同时间点进行1H-MRS检测,观察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类化合物(Cho)、肌酸(Cr)和乳酸(Lac)代谢物变化,损伤侧及对侧皮质的代谢物比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5只动物在1 h1H-MRS检测后处死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轻、中、重度组损伤侧皮质NAA/Cr伤后1 h分别降低了16%、29%、40%;各组NAA/Cr随着时间逐渐降低,大降低幅度分别为28%(24 h)、37%(24 h)、54%(48 h);其后轻度组NAA/Cr逐渐恢复,168 h可达对照组水平,而中、重度组NAA/Cr则未完全恢复.伤后NAA/Cr水平与打击力大小呈明显负相关(r=-0.64,P<0.01).轻、中、重度组损伤侧皮质Cho/Cr伤后1 h分别降低12%、16%、31%,大降低幅度分别为27%(6 h)、30%(6 h)和39%(3 h),其后恢复,伤后168 h分别恢复到102%、114%和83%.中、重度组损伤对侧皮质NAA/Cr、Cho/Cr在伤后亦见降低,但不及伤侧明显.损伤侧皮质Lac/Cr升高,以重度组改变较持久.结论1H-MRS能无创性动态定量监测脑外伤脑组织生化代谢改变,对早期脑内异常的检测比MRI更敏感,损伤局部NAA/Cr、Cho/Cr、Lac/Cr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损伤严重程度.
作者:高燕;孙骏谟;田志雄;吴光耀;方可;雷皓;张在鹏;黄雄;谢长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48岁.咳嗽、咳痰伴气短2个月入院.以往有羊、狗接触史.体检:全身体表淋巴结未触及,气管居中,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性罗音.肝、脾未触及.
作者:阿布力米提;肖开提;布海力且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眼部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均出现眼部症状,包括突眼5例,眼球移位4例,视力减退3例;鼻部主要症状为奶酪状黏涕、鼻塞.结果6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均累及双侧多个鼻窦.CT平扫示受累鼻窦窦腔充满软组织影,伴有多发条状、葡行性或斑片状高密度影(软组织窗),边界清楚,也可伴有磨玻璃状高密度影(骨窗),边界较模糊;鼻窦膨胀,窦壁骨质变形、变薄、连续中断.病变累及眼眶,4例侵犯眶内壁,1例侵犯眶上壁,1例同时侵犯眶内、上壁,与邻近眼外肌分界不清;眶尖容积变小2例,6例眼球均不同程度突出.结论双侧鼻窦充满软组织影,伴有条状或葡行高密度影是诊断本病的特征性CT征象,根据此征象可提出本病的诊断;本病进展期常侵犯眼眶,有时患者可能以眼部症状首先就诊,应引起临床及影像科医师的重视.
作者:杨本涛;王振常;师红莉;张征宇;鲜军舫;刘中林;高爱英;兰宝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Ewing's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1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Ewing's瘤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管状骨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性破坏,并出现层状、葱皮样骨膜新生骨,放射样针状骨,具有一定的特征性.13例管状骨外骨及1例骨外Ewing's瘤骨质破坏表现多样,仍以溶骨为主,且20例骨Ewing's瘤均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Ewing's瘤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CT及MRI在确定Ewing's瘤软组织肿块的大小、骨皮质的破坏、骨髓腔的完整性、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优于X线平片,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王劲;张雪林;赵修义;姜涛;刘杏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女,32岁.左腮腺区肿物2个月,加速生长1周.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无疼痛及不适感,随后该肿物渐进性增大.近1周生长迅速,且出现疼痛和不适感,张口受限.体检:左右颌面部不对称,左侧膨隆.左耳前可扪及一大小约4.0 cm×2.0 cm椭圆形肿物,前界为咬肌前缘,下界为下颌骨下缘,上界为颧弓下缘,后界为耳屏前.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差.张口度两横指,腮腺导管口无红肿,轻挤压腺体见清亮分泌物流出.
作者:赵启利;李彩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腹部神经鞘瘤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腹部神经鞘瘤18例,其中腹腔3例,腹膜后14例,右肾1例.良性7例,恶性11例.18例均行平扫,13例加做增强扫描,1例行MRI检查.观察肿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肿瘤均表现为均匀或混杂密度肿块,16例形态规则.6例良性有完整包膜,平均大径(79.9±50.3)mm;10例恶性包膜不完整或粘连,大径(105.4±37.3)mm,2例骶骨前缘骨质吸收、破坏.根据密度及均匀度分为:(1)6例均匀等密度或低密度,无明显囊变;(2)6例较大不规则囊变或散在多个囊变;(3)3例较大囊变,居中;(4)2例周边部分密度较低(融冰征).恶性占各类型例数分别为2/6,5/6,3/3和1/2例.1例肾内病变呈混杂密度.结论腹部神经鞘瘤表现为有包膜肿块,均匀等密度或低密度,伴不同形态囊变区.根据其影像特征可提示诊断;良恶性鉴别需结合临床病理.
作者:张在鹏;杨桂芳;黄雄;孙骏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母亲苯丙酮尿症(MPKU)后代脑MRI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报告2例生化及临床检查证实为MPKU双胞胎的MRI改变,并复习文献.结果文中2例表现与文献报道不一致,与苯丙酮尿症患儿的表现相似.常规T2WI及FLAIR均显示室周白质、侧脑室三角区、半卵圆中心条片状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除更清楚地显示上述改变外,尚显示双侧内囊后肢及胼胝体压部信号增高.结论常规T2WI及FLAIR上可显示MPKU后代脑白质异常,DWI可提供更多诊断依据.
作者:王啸;余永强;钱银锋;郑斐群;刘斌;潘义广;彭传勇;李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1.5 T场强下自旋回波(SE-EPI),梯度回波(GRE-EPI)和弥散加权序列检测脑活动的能力.资料与方法5个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在1.5 T场强下通过SE-EPI、GRE-EPI、弥散加权(b值=50 s/mm2)序列进行复杂对指运动事件相关性脑功能成像的对比研究,采用随机自带的fMRI后处理软件获取功能图像.同时对不同序列所获取的功能信号范围、大小面积和功能信号变化幅度进行t检验.结果5名志愿者在行复杂对指运动时,GRE-EPI与SE-EPI序列在显示神经元活动的分布范围相似,但在显示每个激活区面积,GRE-EPI显示的明显大于SE-EPI(t=-8.195,P<0.01).GRE-EPI和SE-EPI序列均显示在刺激与静息间存在明显差异(tgre=2.788,Pgre<0.01;tse=-23.288,Pse<0.01),且两种序列显示的功能信号变化幅度有显著差异(t=-9.285,P<0.01).而弥散加权序列未能检测出脑功能活动信号.结论在1.5 T场强下现有的SE或GRE-EPI序列均可获取脑功能活动信号,GRE-EPI序列比SE-EPI反映活动神经元敏感性高,主要是采集到引流大静脉的信号.
作者:徐海波;徐丽莹;邓先波;支新;石浩军;邱大胜;王伟;孔祥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对盆底解剖形态、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的逐步深入研究,现已清楚认识盆底功能紊乱常涉及盆腔多个器官脱垂,甚至整个盆底软弱.单一的检查造成诊断上的不完全或漏诊将导致治疗上的不彻底,可能引起疾病的复发和症状的不缓解.因此,盆底影像学由初单一器官造影发展到了同步联合器官造影检查.然而,多种技术的联合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如放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检查时间长和操作复杂以及无法显示软组织影像等,限制了它们的推广.
作者:王毅;龚水根;张伟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盆底功能性疾病表现为一系列的盆腔器官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多种症状并存,主要有排便功能障碍、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及肛门失禁等,与之相应的病因主要为肛直肠功能性病变(包括直肠黏膜脱垂或套叠、直肠膨出和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等)、膀胱膨出或脱垂、子宫阴道脱垂和盆底疝等.影像学检查对上述病变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笔者重点阐述盆底功能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王毅;龚水根;张伟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据统计约1/9妇女有可能患乳腺癌,以美国为例,每年大约有180 000名妇女患乳腺癌,大约45 000人死于该病[1],因此乳腺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目前钼靶摄片及超声检查是主要的筛选手段,但两者都存在局限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低.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医学领域已有20多年历史,但仅在近4~6年内才广泛应用于乳腺成像,动态增强MRI为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系列形态和功能信息,其临床应用价值已逐渐受到青睐.
作者:曹艳;陈克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估增强减影在乳腺恶性肿瘤M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MR增强扫描,MR对比剂采用Gd-DTPA(0.1 mmol/kg体重),然后用T1WI增强后的图像与增强前的图像进行减影.所有病例都与手术或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减影图像比增强后的图像显示更清晰、更直观.减影前不能清楚判断是否有增强和/或难以明确增强区域的大小;减影后,所有病灶均能作出明确的判断.结论MR数字减影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而有效的图像后处理方法,而且省时、可靠和成像质量高.对T1WI高信号病灶的增强与否和增强区域大小的判断很有帮助.对用MR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林伟;戎悦;章士正;邓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快速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肿瘤经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Toshiba-2000 DSA系统.42例肝肿瘤患者(肝癌39例,肝血管瘤3例),每一病例均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行肝固有动脉常规正位血管造影及旋转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显示肝内病灶个数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性.结果快速旋转DSA能够显著提高前后重叠的小病灶检出率,旋转DSA发现9例常规DSA漏诊的小病灶.旋转DSA清晰地显示复杂的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行,并计算出导管的插入角度.但同时由于检查时间的延长,使得曝光剂量及对比剂的用量增加.结论旋转DSA能够多方位清晰地显示迂曲走行的动脉和重叠隐匿的较小的肿瘤病灶,对提高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和降低肝脏肿瘤的漏诊率有着重要意义,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李震;胡道予;张玉琴;黄艳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女,43岁.主诉:9个月前因食管主动脉弓上段长约2.5 cm低分化腺癌在外院行手术切除,术后感觉尚好.近3日来,食后呕吐、不能进食,胸腹饱胀、疼痛.
作者:张炜;邰迎吉;徐永春;李峻;邹伟;林艳萍;孙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41岁.于5d前骑自行车时感觉左大腿中下段疼痛、无力,为阵发性隐痛.体检:左大腿下段无红肿现象,有轻压痛.生化检查无异常.
作者:高德培;钱宝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131例儿童颅内肿瘤的MRI表现,总结MR诊断方法和步骤.资料与方法就本院131例儿童颅内肿瘤的MRI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涉及肿瘤15种,其中胶质瘤39例,颅咽管瘤15例,髓母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12例,垂体瘤9例,脑膜瘤8例,生殖细胞瘤7例,白血病和淋巴瘤6例,脂肪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组织细胞瘤4例,胆脂瘤3例,脉络膜乳头状瘤2例,听神经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结果93例获得病理证实,MRI诊断与病理符合82例,正确率88.2%.结论只要掌握好儿童颅内肿瘤的特点和正确的MRI诊断方法、步骤,就可能对儿童颅内肿瘤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作者:黄穗乔;梁碧玲;钟镜联;叶瑞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乳腺X线立体定位核芯针活检术(SCNB)、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定位活检术(SNLB)的成功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拟行SCNB、SNLB病例,所有病例均为临床触诊阴性,X线片上发现可疑改变但不能定性的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总结其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72例拟行SCNB者,59例顺利完成,良性病变43例,恶性病变16例,13例未能完成;41例拟行SNLB者,37例顺利完成,良性病变26例,恶性病变11例,4例未能完成.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因素包括病灶定位标志是否明显、乳房整体状况、病灶在乳房中的位置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结论NPBL是SCNB及SNLB的主要适应证,少数NPBL不适合这两项检查,适当的选择病例是保证活检成功的先决条件.
作者:彭东红;李莹;马捷;王国红;臧达;周冬仙;麦佩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像在鉴别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脓肿中的应用,观察病变中心的坏死、瘤周水肿的ADC值对三者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50例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及DWI检查.其中胶质瘤20例,脑脓肿10例,单发转移瘤20例.分别计算病变的中心坏死区、周围水肿、对侧正常脑实质及脑脊液的ADC值,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病变的坏死灶与脑脊液、周围水肿与正常脑实质的ADC值有无差别.结果脑脓肿、转移瘤及胶质瘤中心坏死区的ADC值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且三者与脑脊液的ADC值亦有统计学差异.中心坏死区与脑脊液的ADC值从大到小为:脑脊液、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脓肿.脑脓肿和转移瘤周围水肿的ADC值间无统计学差异,二者与胶质瘤周围水肿均有统计学差异,后者的ADC值低于前二者.水肿区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脑实质.结论DWI及ADC像对鉴别颅内环形强化病变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夏爽;倪红艳;祁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DSA检查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对2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DSA检查.根据情况对部分患者行超选择性DSA检查.结果26例中,23例获得满意的DSA检查效果,出血部位和原因诊断清楚,通过介入治疗成功地达到了止血目的;3例未能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结论良好的DSA检查效果是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的基础.
作者:雷子乔;余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