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勋;蒋健;邹菁;吴荫梅;关鑫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治疗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对9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计并实施了系统康复治疗计划.术后早期进行按摩、肌肉等长收缩、关节被动活动及主动活动等综合性康复治疗.[结论]早期有计划的、系统的康复治疗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获得良好关节功能的必要保证,必须很好地加以实施.
作者:陈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十一条虚脉的经文予以归类,从辨证、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推测疾病预后等方面阐述虚脉的临床意义,并结合病案,介绍作者应用经验.
作者:杨雨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后期实践教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后期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才能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作者:黄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通过对经治32例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证、热毒炽盛证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润肺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为常用.[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阴伤、气虚、血瘀、热毒是病机要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热毒炽盛兼血瘀证,益气养阴润燥、清热解毒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是其治疗大法.
作者:王文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医处方在整个形成和流通过程中发生差错的情况,并作差错因素的分析,探索中医处方质控对策.[方法]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全年的中医处方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有差错及差错纠正痕迹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5.46%;医师、划价、药师、配制、发药各层面均有差错发生,但以医师层面为多,占问题处方总数68.08%.[结论]应加强中医处方质控管理,建立门诊诊间系统工作站,设立中医处方质控小组,发药后延伸服务小组,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茅月娟;周旭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及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的提取率为指标,以粉碎粒径、加水量、提取时间3个因素考察其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配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和包合物收率进行综合评分,优选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粒径40目,加7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8h;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配比为1:6,包合温度60℃,包合2h.[结论]该提取工艺能较完全的提取莪术油,通过β-环糊精包合后可使挥发油粉末化并增强其稳定性,包合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作者:鲁继红;刘勇;熊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这些年来,笔者在给患者换药治疗过程中,对一些化脓性感染伤口和某些慢性复杂伤口的换药治疗,通常采用传统的方法,但对一些疑难和复杂的伤口弥补用西医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人,在继承传统治疗方法的同时,还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采用已故的名老中医余步卿、潘午印秘方配制而成的各种外敷药膏和散剂等.
作者:楼幼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职称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三所省级医院的内科护士进行问卷测试,分析不同职称护士的工作压力的影响.[结果]不同的职称护士在工作压力源的表现上存在差异,低级职称护士相比较高职称护士在病人护理等方面存在更大的压力;另外护理工作经常倒班、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患者病情较重、患者不合作这几条,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应根据不同职称的护士压力源特点制定适合心理疏导方案,以维护他们的心身健康.
作者:陈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东北地区.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高于女性.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研究表明,喉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魏莲芳;商惠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活血通脉汤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栓塞的效果.[方法]33例住院患者,均予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一天给予活血通脉汤口服每日1剂,同时进行CPM机功能锻炼和配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手术后7天做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血栓形成与否.结果8侧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形成.[结果]33例患中6例8侧出现DVT占18.6%;比较无任何预防措施的TKA术后DVT发生率有明显降低.所有病例均无肺栓塞临床表现.[结论]利用中药活血通脉汤防治人工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
作者:刘迅;童培建;章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自免清合柳氮磺吡啶(SASP)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UC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自免清合剂及SASP结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SASP普通片剂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检测治疗前血清ESR、IgA、IgG、IgM、补体C3和肠镜活检标病理学变化等指标,并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23.3%)、总有效率为(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7%、71.4%).治疗组治疗后补体C3各组显著升高、IgG、ESR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中药自免清结合SASP结肠溶胶囊治疗UC,能通过调节肠道免疫内环境,从而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作者:章连新;温成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厌食是目前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多见于1~4岁小儿,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差异,但在夏秋季症状往往会加重[1],一般预后良好,若长期不愈可引起营养不良,体质减弱,影响生长发育.
作者:孙勤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分析护理本科生对循证护理的认知现状,并提出对策.[方法]对15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对循证护理的有关知识不甚了解.[结论]教育者应采用转变教育观念,开设循证护理相关课程或讲座,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各科护理的教学中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循证护理能力.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妇外Ⅳ号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2组比较疗效.治疗组用妇外Ⅳ号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口服治疗9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口服治疗63例.观察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愈显率63.04%,对照组总有效率84.13%,愈显率39.6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2组症状积分均值的比较,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也能改善血黏度.[结论]妇外Ⅳ号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疗效,改善血循环是其取得疗效的主要机理.
作者:章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家父何任教授,已届望九之年,他老人家受祖传庭训到中医学院毕业,经历了近70年.在中医临床上所见病人当以千万计.历年来绝大多数病人对他的医术、医德深表敬仰.
作者:何若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三七合并立止血,奥美啦唑治疗,对照组常规使用止血敏及止血芳酸+奥美啦唑治疗.[结果]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三七合立止血加奥美啦唑联合治疗慢阻肺、肺心病发生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疗效确切.
作者:朱晓岚;潘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对4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强的松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6例,占38.1%;部分缓解15例,占35.7%;无效11例,占26.2%;总缓解率73.8%.[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强的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贺志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正清风痛宁是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药物.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逐渐成为治疗风湿病的一线药物.由于使用广泛,此药的不良反应也不断地被发现.临床常有引起过敏和发生药物性皮炎的报道[1],我院自1990至2005年期间,收治了32例正清风痛宁引起的药疹,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寿迪文;何慧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CT)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T).CT组:当血糖>11.9mmol/L,诺和R笔芯皮下注射,控制血糖10~11.1mmol/L.IT组:当血糖>6.1mmol/L,控制血糖4.4~6.1mmol/L.[结果]CT组病死率44.83%,远远高于IT组的12.07%;病人的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日数、每日6am的平均血糖、每日TISS-28评分均明显高于IT组(P<0.05);CT组每日胰岛素用量、HLA-DR、CD4+/CD8+明显小于IT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CT组病人发生肾损害、输注红细胞、发热的人数均明显高于IT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血糖80~110mmol/L,能降低病人的病死率.
作者:关天容;王灵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医痛风临床诊治仿真训练系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实现了自适应生成各种痛风病例,教学的因材施教和情境性,有效解决了目前中医痛风临床诊治教学中学习者很难有机会接触各种类型的痛风病例的不足.
作者:支卫英;高孔军;沈霄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