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疤痕涂膜防治继发性增生挛缩疤痕疗效分析

丁宝财;赵秀娟

关键词:疤痕涂膜, 防治, 继发性, 增生, 现报告如下, 治疗, 应用, 临床, 疗效, 病人
摘要:在临床上应用疤痕涂膜治疗继发性增生挛缩疤痕病人44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训练

    1保持良好的立位姿势无论是坐位和立位经常持续性的对脊柱施加压力,若不能有意识持续的保持良好的姿势,会慢慢的加重脊柱的负担而导致脊柱变形.那么,怎样才能指导骨质疏松症患者保持正确的立位姿势呢,首先要告诉病人,无论何时要有意识的把脊背挺直,挺得高.收缩腹肌增加腹压,使臀大肌收缩,作吸气的动作,使胸廓扩展,伸展背部肌肉.其次是面向前方,收回下颚,双肩落下.后要把颈部比作漂浮于空中的气球,脊柱好像垂吊于气球下面的物体一样的感觉,这是良好姿势要形成的条件反射.不断的持有这种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有兴趣跳交际舞,慢四步是非常好的训练项目.因为这些舞蹈都是以良好的姿势为基础编排而成的.动作缓慢而安全,能增强肌力和保持平衡.患者如果喜好舞蹈,更能自然高兴的坚持这种康复训练.

    作者:苏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76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6例患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森田疗法以及抗抑郁药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1%.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心理与药物相结合是理想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毛洪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的针灸疗法

    帕金森病(PD)在病机上以风气内动为其根本,其中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肾阳虚为动风之本,肝风、痰浊、瘀血是动风之标.在本病的选穴处方上,应兼顾主症、证候和兼症三方面,其中头部选穴对本病尤为重要;手法上主张综合多种治疗,电针、艾灸和刺络放血结合使用.临床观察结果发现,针灸对本病具有改善症状、延缓病程、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减轻药物副作用及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等作用.对于针灸的疗效机理,认为主要具有升高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清除神经损伤因素和改善病变组织修复环境等效应,因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手法治疗增生性关节炎的体会

    近两年来,笔者以手法为主治疗增生性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正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基础护理与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临床基础护理,观察组病人还同时应用必要的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表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DL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偏瘫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更好地发挥患肢功能,提高ADL能力,降低偏瘫的致残率.

    作者:王济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脑性瘫痪大鼠颈交感神经阻断后神经症状及肌张力的研究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与脑性瘫痪大鼠痉挛肢体的关系.方法:将30只大白鼠分成3组,随机选择一组采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另一组采用颈上节交感神经切断术,观察术后大鼠上肢神经症状及肌张力的改变.结果:交感神经阻断后,大鼠上肢痉挛症状改善,肌张力下降,以颈上节交感神经切断组明显.结论:交感神经阻断,不同程度缓解其所支配肌肉的痉挛状态.

    作者:吴珊鹏;罗永湘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塞部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发病与脑梗塞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血管性痴呆和32例非痴呆的脑梗塞患者进行CT与临床等对比分析.结果:血管性痴呆组颞叶、双侧基底节梗塞、梗塞伴发脑白质变性及脑萎缩明显多于非痴呆组.结论:血管性痴呆与梗塞部位及是否存在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有关.

    作者:陈真理;王少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对我国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机构发展的建议--赴日研修后的启迪

    作者1998年4月~7月赴日研修3个月.研修机关为北海道立札幌肢体不自由儿综合疗育中心、北海道立旭川肢体不自由儿综合疗育中心、大龙わちしぺ园、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部小儿科.同时参观学习了东京心身障碍儿综合医疗疗育中心、北海道立太阳园、北海道疗育园、旭川医科大学小儿科、国立小樽病院等福利设施.拜会了日本北海道福址部长田村正秀先生.

    作者:李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老年烧伤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治疗

    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中男63例,女22例.年龄52~68岁,平均60岁.住院天数长达89d,短25d.颈、背、胸部烧伤29例,双上肢双手烧伤25例,双下肢膝关节烧伤26例,电弧烧伤面部5例.

    作者:李春兰;鲁玉淑;刘瑞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3例

    1资料与方法82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男性51例,女性31例,年龄19~67岁,平均37岁,随机分高压氧综合治疗组43例,对照组药物治疗39例.高压氧综合治疗组中,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25例.对照组中,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溃疡2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潘祝平;戴玉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有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化合物是一类抗糖尿病制剂.它的家庭成员目前有曲格列酮(troglitazone)、匹格列酮(pioplitazone)、罗西格列酮(rosiglitazone)、恩格列酮(englitazone)和希格列酮(ciglitazone)等.目前研究多的为前3种.其中曲格列酮已于1997年1月被FDA批准用于NIDDM的治疗.

    作者:陈惠英;李弥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的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作为一种物理因子,在神经科领域的应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高压氧治疗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其对帕金森病的有效作用亦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陆续有临床与实验研究见诸于文献报道.此文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机理探讨几个方面,就近年来高压氧在帕金森病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而认为高压氧对帕金森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其临床与实验研究均已提供了有意义的证据,这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展示了又一新的前景.

    作者:陈一飞;徐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多种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资料与方法男13例,女7例,年龄24~58岁,平均39.5岁,病程1月~22年.CT主要表现:L5~S1椎间盘突出7例,膨出1例;L4~5突出6例,膨出2例;L4~5和L5~S1同时突出3例;L3~4膨出同时L4~5突出1例.突出多系偏侧型,其中18例有硬膜囊受压征象,12例有神经根椎移或淹没,11例脊侧隐窝变窄,3例有后韧带钙化.

    作者:魏友碧;韩盈;武媚;罗永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的多项运动康复治疗

    1资料与方法1996~1999年本院就诊的临界性高血压和第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均符合1993年WHO分类标准.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0~65岁,平均47.8岁,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病.随机将12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

    作者:乔秀丽;张春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营养支持在老年瓣膜置换术后的康复作用

    1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农民.1998年7月~1999年1月入我院.体格检查:身高175cm,体重62kg,MAMC22.14cm,血红蛋白125g/L,TSF6.24mm,体重指数0.82.入院前多次发生心衰,肺功能低下,左心室肥大,心胸比值0.75.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兼关闭不全.

    作者:拱玉华;郭占文;周建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生殖器官及肛门瘢痕畸形功能修复

    本组报道近年我院收治的15例会阴部烧伤后,外生殖器官及肛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功能障碍的患者,对其致畸特点及功能的修复重建进行探讨.

    作者:王和平;常明;杨建申;柳建忠;王桂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早期发现农村地区聋儿的体会

    通过婴幼儿体检等方式发现聋儿是现阶段农村地区聋儿早期发现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及早根据聋儿的具体情况分别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或进行听力补偿和康复训练.落实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协调卫生部门联合制定相应政策以争取政策支持,以及充分利用早期建立的基层网络,建立聋儿早期干预工作体系和社会化工作机制.具体做法是:

    作者:郭翠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的变化

    我院1999年6~10月对22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高压氧(HBO)治疗,治疗前后作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清;潘福琼;陈光荣;黄玲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高龄脑性瘫痪Ⅱ型肢残康复训练1例

    1病历摘要男,40岁,1998年5月在他人搀扶前来就诊.行走时左侧下肢出现被动运动.神志清醒,答能及所问,但口吃明显,左侧上下肢肌肉均较对侧明显萎缩,自诉日常生活活动可在家人协助下独立完成.经询问病史得知:出生后5个月时高热所致,当时没有接受适当的治疗与训练,后来体征加重.智力和正常儿童无区别,感觉障碍轻于运动障碍.

    作者:吕瓦利;蔡孟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急性颈脊髓损伤152例疗效分析

    本文对152例头颈部外伤导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诊治疗效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夏磊;王利民;贺长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