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性瘫痪儿童安定抗痉挛治疗的临床观察

许世跃;郑路

关键词:脑性瘫痪患儿, 儿童, 安定, 抗痉挛治疗, 临床研究, 运动功能, 生长发育, 临床观察, 肌肉挛缩, 关节强直, 中枢性, 应用, 控制, 畸形
摘要:痉挛是影响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阻碍着正常的生长发育,长期的痉挛还会导致肌肉挛缩、关节强直、畸形,甚至完全丧失关节的功能.安定是中枢性的抗痉挛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抗痉挛的治疗.但目前有关安定控制脑性瘫痪痉挛的临床研究较少,本文就21例脑性瘫痪患儿应用安定抗痉挛治疗进行临床观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训练

    1保持良好的立位姿势无论是坐位和立位经常持续性的对脊柱施加压力,若不能有意识持续的保持良好的姿势,会慢慢的加重脊柱的负担而导致脊柱变形.那么,怎样才能指导骨质疏松症患者保持正确的立位姿势呢,首先要告诉病人,无论何时要有意识的把脊背挺直,挺得高.收缩腹肌增加腹压,使臀大肌收缩,作吸气的动作,使胸廓扩展,伸展背部肌肉.其次是面向前方,收回下颚,双肩落下.后要把颈部比作漂浮于空中的气球,脊柱好像垂吊于气球下面的物体一样的感觉,这是良好姿势要形成的条件反射.不断的持有这种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有兴趣跳交际舞,慢四步是非常好的训练项目.因为这些舞蹈都是以良好的姿势为基础编排而成的.动作缓慢而安全,能增强肌力和保持平衡.患者如果喜好舞蹈,更能自然高兴的坚持这种康复训练.

    作者:苏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静滴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1资料与方法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3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糖尿病病程平均6年,平均年龄54岁.对照组30例,糖尿病病程均在5年以上,平均年龄50岁.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40~60ml溶于生理盐水250~500ml内静脉滴注速度30~40滴/min,1次/d,10~20d为1疗程.对照组给连续肌注维生素B12500μg/d,静脉滴注维生素B6及口服维生素B1.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及应用降糖药物.

    作者:徐承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高压氧治疗

    1资料与方法自1993年~1998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4例,其中Ⅰ型9例,Ⅱ型45例.男47例,女7例;年龄23~70岁,平均50岁.糖尿病病程1~21年,全部病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经肌电图检查示周围神经损害.

    作者:杨艳艳;高弘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重症帕金森病患者的陪护指导

    一些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完成起居动作要比行走困难,因此重症帕金森病患者的陪护不仅仅要照看病人走路,更要协助病人翻身、坐立和完成各类起居动作,下面介绍一些陪护常用方法.

    作者:王英;张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直视复位及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38例疗效分析

    1996年2月~1998年10月,我科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304医院研制的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及原伤口或小切口直视下骨折复位技术治疗严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骨折38例,经4~24月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张成安;刘克泉;葛祥祯;李垠;刘健;孙晓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寿星宝对记忆能力临床及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寿星宝对气虚、阴亏、血瘀证患者的记忆能力的临床疗效及实验研究结果.方法:治疗组口服寿星宝并以口服还精煎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服药前后的抗氧化、血流变、TCD图谱变化,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治疗组(235例)改善记忆广度、瞬时记忆(P<0.01),并优于对照组(P<0.01).视记忆两组均有改善(P<0.01).寿星宝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降落低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改善全身血液流交性,增加脑供血量.结论:寿星宝具有护氧化作用,增加脑供血量,有利于促进杨体记忆能力的增强和恢复作用.

    作者:周宜轩;韩明向;魏江磊;李平;邹冬梅;卓秀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药物致聋的预防

    近年来,我国耳聋发病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药源性耳聋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青少年药物致聋率约占全部聋哑儿童中的30%~40%之多.一些研究表明致聋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糖甙类、水杨酸类、抗肿瘤类、酒精类.常见的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紫霉素、托布霉素、巴龙霉素、多粘菌素B、奎宁、阿斯匹林等.

    作者:魏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的变化

    我院1999年6~10月对22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高压氧(HBO)治疗,治疗前后作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清;潘福琼;陈光荣;黄玲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肺癌术后的康复指导

    肺癌术后正确的康复指导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组61例,男性35例,女性26例,平均57岁,行肺叶切除54例,左全肺切除7例,除1例术后并发心肌梗塞病人死亡外,其余均顺利康复,具体方法.

    作者:毕波;都丽萍;姜淑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CT疗效评估

    随着CT应用的普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水平与治疗方法不断的提高与发展,对于中频电并磁热中药透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响值得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庆森;赵力;朱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机能障碍引起便秘的康复治疗进展

    排便障碍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慢性便秘,每隔2~3d或更长的时间排便1次,常伴有排便困难感或无明显便意.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老年人发病率尤高,大约1/4左右的老年人患习惯性便秘[1].在社会生活中不仅成为病人,而且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另外,作为对身体机能的直接影响,用力排便会减少大脑末梢动脉的血流量,同时未排除的大便也可能造成肠梗阻、腹泻等[2,3].对于排便障碍,因为机理复杂且对生命预后没有直接的影响,现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机能检查、诊断、治疗等,本文叙述因机能障碍引起慢性便秘的发病机理、诊断及康复治疗方法.

    作者:赵宪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声带麻痹12例观察

    声带麻痹主要是由于喉返神经病损所致,临床有中枢性与周围性之分.我们康复门诊常以周围性病例多见,且多为喉部及甲状腺手术损伤喉返神经.我们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声带麻痹,获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燕;林玉萍;刘加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股骨粗隆部骨折(第3节)

    1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其骨折线绝大多数患者在关节内,故又称为股骨颈囊内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根据北京积水谭医院13399例骨折的统计,其中股骨颈骨折占3.55%.

    作者:陆廷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孕妇心理特征及心理指导调查结果分析

    本调查对正常临产孕妇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为促进临产孕妇的身心健康及优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陆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耳内式助听器的特性

    目的:观察耳内式助听器在无输出的情况下,耳廓对耳内式助听器麦克风口的声学因素的影响.方法:应用FONIX-6500-C真耳介入增益测试系统分别测试耳内式助听器全甲腔式(ITE)、耳道式(ITC)和深耳道式(CIC)麦克风口处常用位和可能用位的声增益、共振峰高值及共振峰高峰值所处频率.结果:ITE、ITC和CIC麦克风口声增益分别为5.94~6.46、6.90~9.25和8.82~9.15dB(SPL),3种款式耳内式助听器共振峰高峰值为17.71~23.00dB,共振峰高峰值所处频率为4733~5638Hz.结论:耳内式助听器由于耳廓的影响,可增强助听器的助听效果,提高言语的可懂度和分辨率.

    作者:高建林;杨月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按摩手法分级初探

    手法是按摩医学的核心之一,在用按摩疗法治疗时,依据中医辨证论治为准则,并根据病人的病情、部位、体质、年龄不同而辨证施术.而发源于本世纪初的西医手法医学,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就形成体系,成为全世界康复医学中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手法医学形成的初期,医生们对它进行了分级,使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医生们在工作中有比较一致的共同语言,不仅可以用于记录治疗结果,比较不同级别手法的疗效,更可以用于临床研究.本文旨在将按摩的传统手法如何分级做初步探索.

    作者:袁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言语测听用于验配聋儿助听器分析

    目的:探索通过言语测听了解聋儿听力情况,并据此验配助听器.方法:对74例聋儿进行听力测试,依据言语测听结果为93耳选配助听器.结果:言语测听较行为测听更能取得聋儿配合(检出率81.1%对59.5%);基于言语舒适阈验配助听器,直观、可信、操作性强,助听听阈达要求的90耳(96.8%).结论:言语测听与实际耳增益法相结合,是尽早使聋儿获得佳助听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文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是顺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产生的1种新的健康指标,由Karnofasky和Burchenal于1949年提出,至今已广泛用于人群某些疾病治疗、健康状况、预防保健措施等的评价,以及卫生事业管理中计划和决策的制定等[1],国外发达国家在系统研究和应用上已开展了20年以上.

    作者:贾柯其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脑梗塞患者血清抗氧化维生素及低密度脂蛋白分析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在预防脑缺血性疾病方面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了28例脑梗塞病人及正常人的血清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脑梗塞组的血清β-胡萝卜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LDL却高二对照组(P〈0.05),且两者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推测β-胡萝卜素能保护LDL免遭氧化损伤,在降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潘天虹;苗玲;金慧芳;钱可久;徐时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抑郁个性调查

    我们对5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了抑郁、个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月春;刘国荣;马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