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水试验在胃食管返流X线诊断中的应用

许道嵩;赵宇靖;耿坚;丁乃时

关键词:吸水试验, 胃食管返流, X线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在上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加用吸水试验,对胃食管返流的X线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219例吸水试验与322例非吸水试验者(即仅作通常的双对比造影)比较. 结果吸水试验组与非吸水试验组中胃食管返流的检出率分别为41.55%与18.63%,前者较后者高出2.23倍. 结论在日常上胃肠道X线检查中加用吸水试验,在诊断胃食管返流方面检出率明显增高,且简便、安全、省时、无需添加任何设备,可作为胃食管返流诊断的首选方法.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门静脉造影层厚和成像方法的合理选择

    目的探讨合理的螺旋CT门静脉造影层厚和重建方法.材料与方法将160例疑有肝脏疾病进行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mm层厚组98例,5mm层厚组62例.造影剂剂量为2ml/kg(体重),注射速率3ml/s,延迟时间45~50s.每一患者均以MIP和MPVR行门静脉成像,并对其图像进行5个单项和综合评分.结果 3mm层厚组和5mm层厚组MIP图像平均综合评分分别为10.8和8.9,而MPVR图像分别为12.5和10.7,相同重建方法时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组内不同重建方法之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3mm层厚组与MPVR在显示门静脉、肝静脉级别和血管边缘清晰度方面优于5mm层厚组与MIP.结论螺旋CT门静脉造影层厚以3mm优于5mm,成像方法以MPVR为佳.

    作者:吴东;周康荣;陈祖望;陈刚;陈锦;陈惠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肱骨淋巴管瘤一例

    患者男,66岁.因右上臂包块1年余,逐渐增大而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右上臂包块明显隆起,沿肱骨长轴生长,质硬、固定,无压痛,局部皮温不高,无红肿及静脉曲张表现.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

    作者:刘昌杰;杜松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宫颈癌术后复发CT诊断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CT检查和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37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病例,其中术后7个月~1年16例,1~2年13例,2年以上8例.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加增强以及B超检查.结果 (1) CT表现: 中央型22例,小直径1.5cm,大8cm×5cm,平扫2例阴性,20例阳性,增强后均为阳性.盆壁型15例,其中5cm×4cm 8例,4cm×3cm 5例,3cm以下2例;左侧10例,右侧5例;平扫和增强均为阳性.(2) B超表现: 阴性2例,阳性35例.结论 CT平扫阳性率和B超相同,表现均无特征性,无法确诊.而增强CT不仅检出率高,而且病灶表现具有边缘性强化,向内浸润,内缘凹凸不平且模糊的特征,故应视为常规检查.

    作者:吕明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双胫骨髁下突一例

    患者男,56岁.双膝关节疼痛3年.查体:双膝内翻畸形,关节肿胀,屈伸受限,双膝关节内下方扪及对称性骨性突起,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及红肿.

    作者:曹沛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低级星形细胞瘤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附55例分析)

    目的探讨低级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研究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要点和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低级星形细胞瘤55例,其中应用Gd-DTPA增强51例,取35例行MRI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低级星形细胞瘤边界多较清楚,信号较均匀,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囊变、出血少见,分别为36%、1%,增强后多不强化,占51%.结论低级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规律性,其MRI信号特点与肿瘤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李钧;漆剑频;王承缘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磁共振仿真结肠镜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多种后处理技术和结肠镜,探讨MRVC成像技术及其显示结肠隆起性病变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取长约25cm猪结肠2段制作直径3~12mm大小结肠隆起性病变各10个,共20个.结肠完全水充盈后行多序列MRH扫描,并将影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用导航软件作5种后处理重建.模型1同时行结肠镜检查.结果 HT2-FSE和SS-FSE序列均获得了结肠类似钡灌肠影像,除外单层厚层SS-FSE序列均有效地进行了MRVC、SSD、MIP、t-MIP和MPR重建影像,MRVC重建时间长约5分钟,其余约15~30秒.MRVC类似结肠镜样显示了结肠形态和病变,对3mm及以上隆起性病变检出率HT2-FSE为100%,SS-FSE为20%,准确性分别为83.3%和11.1%.结合导航多方位影像更为准确显示了病变部位并可靠地鉴别了病变与气泡伪影,使MRVC准确性提高至100%;但MRVC显示病灶表面粘膜细节无结肠镜好(P<0.01).SSD和MIP类似钡灌造影样较好地显示了结肠大体解剖和病变,其中以靶MIP对较小病灶检出率高.结论 MRVC为无创性探查3mm以上结肠隆起性病变并获得结肠镜效果的有效方法,且以HT2-FSE序列扫描为佳.

    作者:杨秀军;周怡和;胡运胜;陶勇浩;沈洁;何之彦;缪竞陶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心房粘液瘤的电子束CT诊断

    目的探讨心房粘液瘤的电子束CT(EBCT)征象和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心房粘液瘤病例的EBCT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31~66岁,平均54岁.7例同时行单层增强序列(contrast SSM)和横断电影序列(movie study),1例行单层平扫(plain SSM),1例行单层增强.结果 EBCT提示7例(77.8%)瘤体位于左心房,2例(22.2%)位于右心房.行增强检查的8例,肿瘤大径1.5~9.5cm,平均5.3cm,6例(75%)呈分叶状.肿瘤密度不均,5例(55.6%)可见钙化;瘤体均附着于房间隔,随心动周期规律性运动.EB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吻合.结论中老年患者以胸闷气促来诊,心前区闻及舒张期、收缩期或双期杂音,EBCT显示心房内附着于房间隔的分叶状密度不均肿块,含或不含钙化,随心动周期规律运动,应首先考虑心房粘液瘤.

    作者:杨有优;戴汝平;吕凤英;荆宝莲;张少雄;曹程;白桦;何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巨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一例

    患者女,36岁.2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为持续性隐痛,无放射,进食后加剧.患者呈严重贫血貌,Hb:54g/L.纤维胃镜示胃窦多发性息肉.

    作者:梁长生;傅建华;郑月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后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

    患者 男,5岁.以反复发热,伴消瘦7月余入院.患儿于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持续在38℃~39℃之间,精神萎糜,面色苍白,食欲差,伴呼吸困难、盗汗.查体:双侧颈部及右侧腋窝处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中等,活动度好,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律齐.腹平软,未见静脉曲张,未触及包块.肛门及外生殖器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许穗;戴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盆腔异位肾一例

    患者 男,30岁.1月前开始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就诊,经抗炎及对症治疗,体温下降.近4天感耻骨上持续性疼痛,伴尿频、尿急、尿痛.查体:T37.4℃,心肺(-),左下腹触及一10cm×10cm肿块,质中.实验室检查:尿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血白细胞7.3×109/L,中性0.78.B超:左下腹囊性肿块,膀胱受压.

    作者:周建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虚拟的现实--仿真内镜的应用现状及其问题

    仿真内镜技术(virtual endoscopy,VE)是将CT和MR获得的原始容积数据与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相结合,借助导航技术(navigation)或漫游技术(flythrough)以及伪彩技术来逼真地模拟腔道内镜检查的一种方法.

    作者:韩萍;郭俊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放射学诊断拾零

    △骨巨细胞瘤组织学分级,自1940年Jaffe分为3级以来,一直沿用至今,Ⅰ级为良性;Ⅱ级为中间性(intermediate),或称侵袭性(aggressive),也可视为潜在恶性,文献资料大多列入良性;Ⅲ级为恶性.这种分级基本上能反映肿瘤的属性,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分级与临床上发现的生物行为并不完全一致,因为Ⅰ级病例也有复发、转移,甚至死亡者,所以,有的文献报道本病时不予分级.

    作者:陈凡;程家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CT仿真内镜临床应用的评价

    目的初步评价CT仿真内镜(CTVE)临床应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GE公司Hispeed CTi螺旋CT扫描机及CTVE软件Navigator对113例(86例患者,27例正常人)进行临床应用,其中气道39例,消化道33例,喉13例,心血管12例,耳部6例,胆道4例,膀胱、输尿管3例,副鼻窦3例.72例患者经病理证实.结果 CTVE所见正常解剖及病变与纤维内镜所见类似.CTVE可清楚显示管腔狭窄与闭塞、5mm以上的肿块性病变及14mm以上的溃疡性病变.CTVE具有一定的病变定位、定性能力.结论 CTVE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目前可以部分替代纤维内镜检查或作为纤维内镜检查的一种补充手段.

    作者:陈峰;郑凯尔;居胜红;刘万花;毛文萍;徐秋贞;肖文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正常人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腔液体的MRI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腔液体的MRI. 材料与方法 252个正常人及31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所有病例均作SE序列T1、T2加权,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所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加作冠状位脂肪抑制序列. 结果关节腔液体于T2加权和脂肪抑制序列冠状位扫描显示清楚.于以上两个序列上,关节腔液体呈现比脂肪高的信号.关节腔液体分4级:0级,无液体;1级,少量液体;2级,液体达股骨头周围的关节囊;3级,液体延伸到关节隐窝.正常人21%髋关节内无液体,79%的正常人髋关节内可见1~2级的液体,其中只有15个(6%)正常人髋关节内可见2级液体,无1例髋关节内为3级液体.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均可见不等量的关节腔液体,其中62%的髋关节腔内可见2~3级的液体(P<0.005). 结论髋关节腔内少量液体可见于正常人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腔内.MRI是显示髋关节腔内液体的敏感方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髋关节腔内液体增多,可出现在平片发生改变之前,股骨头塌陷的髋关节腔内液体多.

    作者:谢道海;丁乙;付引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的CT表现

    全世界肝硬化患者的发病率为17.1/10万[1],我国肝硬化患者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2].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引起离肝性(hepatofugal)腹内及腹壁侧支循环形成,扩大、曲张的静脉在CT平扫时表现为结节状或条状软组织影,易被误诊为肿瘤或肿大淋巴结.恰当的增强扫描技术(静脉早期扫描)使曲张静脉强化,结合其特定的解剖部位,可作出定性诊断.检出食管或胃粘膜下静脉曲张时应提示临床医师警惕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能性.

    作者:陈宇;石木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星形胶质细胞瘤瘤周水肿相关因素的CT研究(附120例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因素,研究CT对星形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20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瘤周水肿与肿瘤恶性程度、部位和大小的关系.结果Ⅰ级星形细胞瘤的瘤周水肿轻,Ⅱ~Ⅳ级瘤周水肿明显;位于皮髓交界区的肿瘤,瘤周水肿明显;肿瘤越大,水肿越明显.结论Ⅱ°以上的瘤周水肿,97.4%为Ⅱ~Ⅳ级星形细胞瘤;肿瘤直径大于5.7cm,多为Ⅱ~Ⅳ级星形细胞瘤.

    作者:冯友权;唐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口腔颌面部病变的MRI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病变的MRI表现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复习13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确诊的口腔颌面部病变的MRI资料,其中包括恶性肿瘤9例,良性肿瘤2例,口腔颌面部感染2例.结果 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清楚显示口腔颌面部正常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结论 MRI对口腔颌面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戴敏方;王波;吴昆华;袁云;赵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CT诊断肝脏囊腺瘤并囊内出血一例

    患者女,32岁.右上腹不适半年.1周来,右上腹胀痛,并触及包块来院就诊.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触及约16cm×12cm质软包块,轻压痛,肝肋下约7cm.血分析无特殊,AFP阴性.B超示肝脏囊性占位.

    作者:李云美;雷士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与误诊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和误诊原因,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 42例经病理证实的BAC,根据CT表现分为结节型、实变型和多结节型,分别为23、16和3例,其中误诊12例(28.6%).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各型肺泡癌的CT征象.结果结节型BAC主要表现为:结节位于肺外围(95.7%),有分叶(91.3%)、毛刺(69.6%)、空泡征或支气管气相(65.2%)、密度不均(65.2%)、胸膜牵引(60.9%)和毛玻璃影(52.2%);实变型BAC可为单叶/段实变(37.5%)、多叶/段实变(62.5%)、支气管气相(87.5%)、囊状影(81.3%)、毛玻璃影(43.8%)和叶间胸膜膨出(37.5%);多结节型BAC较少见,表现为以中下肺野分布为主的弥漫性腺泡结节,部分见空泡.临床误诊8例和CT误诊4例中,7例为实变型,主要原因是对BAC的重视和认识不够.结论熟悉BAC各型CT征象,必要时借助穿刺活检和纤支镜检,能提高BAC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作者:史河水;王孝英;韩萍;邱光淮;冯敢生;刘永华;刘刚;田志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X线造影剂影响肺阻力动脉张力的中介因子--关于内皮素和EDRF的研究

    目的观察X线造影剂引起肺阻力动脉(直径0.3~0.6mm的微动脉)张力改变是否由内皮素和内皮来源舒张因子(EDRF)介导. 材料与方法肺阻力动脉从Wistar大鼠肺中分离而得,制备成条状浸于生理盐溶液中,并供给95%O2/5%CO2混合气体.动脉条给予17.5mmHg被动跨壁压力,动脉条的张力通过力传感仪自动记录.实验包括下述部分:(1)动脉条暴露于40mgI/ml Diatrizoate(或其甘露醇渗透压对照溶液)中20分钟,记录其收缩反应;洗去Diatrizoate(或甘露醇溶液),动脉条休息15分钟后给予内皮素A、B受体拮抗剂SB-20967010-5mol/L,20分钟后动脉条再暴露于40mgI/ml Diatrizoate(或甘露醇对照溶液)中20分钟,记录其收缩反应.(2)动脉条先由10-4mol/L前列腺素F2α(PGF2α)引起收缩,收缩稳定后给予80mgI/ml Ioxaglate以引起血管舒张,记录其大舒张值;洗去PGF2α及Ioxaglate,动脉条休息1小时后给予EDRF阻断剂L-NAME 10-4mol/L和7.5×10-6mol/L PGF2α引起实验组动脉条收缩(收缩程度和10-4mol/L PGF2α引起者相似),收缩稳定后再给予80mgI/ml Ioxaglate,记录其大舒张值,对照组用10-4mol/L PGF2α引起第二次血管收缩,其余同实验组. 结果 (1)动脉条暴露于40mgI/ml Diatrizoate或其甘露醇对照溶液20分钟,在SB-209670处理前引起41.9%±2.3%和26.9%±2.6% K-Emax(K+引起的大血管收缩)的收缩反应;在SB-209670处理后引起42.1%±2.7%和27.5%±2.9%K-Emax的收缩反应,SB-209670处理前后的2次收缩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Ioxaglate引起动脉条舒张的实验中,对照组2次舒张分别为33.4%±4.2%及36.7%±3.9%(预收缩量的百分比),其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2次舒张分别为38.2%±1.6%及43.6%±2.2%,其间亦无显著差异. 结论本研究发现内皮素不是Diatrizoate或高渗性溶液引起离体肺阻力动脉条收缩的主要中介因子,EDRF不是Ioxaglate引起离体肺阻力动脉条舒张的主要中介因子.

    作者:王毅翔;何国祥;江浩;吴达明;C.J.Emery;S.K.Morcos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