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例急性中毒病人的抢救和护理

王文琴

关键词:急性中毒急救护理
摘要:急性中毒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如药物中毒、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是化学物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1].本院急诊科自1999年9月到2001年8月共收治各类中毒病人22例,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院内急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从病因病机、治疗进展、中药药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对VD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姜楠;王发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经方起重症——杨继荪应用经方的经验

    已故国家级名中医、原浙江中医学院顾问、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杨继荪业医60余年,经方时方运用自如,学验俱富.20年前笔者在该院进修期间有幸侍诊左右,目睹杨老应用经方救治危重病症,随手而愈.现从侍诊笔记中择录数则,以饷读者.

    作者:吕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间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竞争.如何使培养的人才与21世纪优秀人才接轨,无疑对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作者:彭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羟自由基对培养心肌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应用不同浓度的羟自由基作用于培养心肌细胞,观察羟自由基浓度的积累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Fenton体系产生羟自由基作用于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12h,测定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与丙二醛,采用MTT法测定心肌细胞活性,吖啶橙染色、透射电镜等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低浓度的羟自由基可使培养液中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细胞内酶泄漏较少,心肌细胞的死亡率低,主要以凋亡为主;随着羟离子浓度提高,乳酸脱氢酶释放和过氧化脂质积累明显升高,细胞死亡率也明显增加,但凋亡细胞减少,心肌细胞主要以坏死为主.结论:羟自由基作为一种活性氧自由基,依其浓度不同可造成不同类型的心肌细胞损伤,低浓度主要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高浓度主要引起心肌细胞坏死.

    作者:高承贤;丁志山;康文英;沃兴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30例治疗体会

    笔者于1999年1月~2001年10月应用异搏定、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加重期患者30例,并与30例其他疗法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作者:孙水根;徐建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脑梗死住院患者用药情况的回顾性调查

    目的:通过病历调查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情况,探讨其合理性.方法:以随意抽样方式抽取本院1999年1月~2000年1月脑梗死病历,统计分析用药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大都采用以脱水药、溶栓药、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支持疗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的问题是某些药有滥用倾向.

    作者:赵乐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谈免煎中药颗粒剂之弊病

    目前国内已有数家厂家生产免煎中药颗粒剂,服用时用热水冲溶后即可,但这些所谓颗粒剂实际上是一些单味中药提取液的干燥浸膏粉末,从表面形式上看其似乎是先进了许多,不但调剂配方时那种脏、杂、乱现象一改无存,且病人服用也极为方便,但却违背了中医辨证施治、群药共煎的原则,除现有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判明中药汤剂群药共煎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仅就中药共煎时的助溶、增溶现象就足以证明目前正在使用且越来越广泛的免煎中药颗粒剂的弊病,如熟地黄可增加四物汤中川芎、当归中主要有效成份阿魏酸(FA)的煎出得率:在无配伍熟地黄的情况下进行煎煮,FA的得率是01648mg/ml,在加熟地后FA的溶出率达01916mg/ml(P<0001)。又如苍术中的菊糖能增加芦丁溶解度25倍,同时亦能增加萜类成分的溶解。

    作者:乔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血清LPO、SOD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血清LPO及SOD的影响.方法: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3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LPO及SOD含量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比.结果:脑梗塞患者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明显高于健康人,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低于健康人,给丹参治疗后,血清中LPO明显降低,SOD则亦有明显升高,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为是一种良好的外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可降低血粘度,保护细胞膜,从而降低血LPO,提高SOD含量.

    作者:黄海彬;李露;黄强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思密达等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5例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完全明了的非特异性结肠病,以结肠粘膜广泛充血、糜烂、溃疡易出血,以及炎性息肉样病变特征,内科传统治疗法的远期疗效评价不十分统一.笔者采用思密达等联用灌肠治疗UC,并与其他疗法作为对照,探讨其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笑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40例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8年始开展了在阴道B超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穿刺加口服药物治疗,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飞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角翼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失败26例原因分析

    我院从1995~1998年收治股骨干骨折角翼钢板内固定失败26例,现将失败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沈斌;倪向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ET、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对照组测定其血清酶(ALT、AST、GGT)与血浆ET、TNFα,并对观察组血清酶与血浆ET、TNFα作动态观察及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ET、TNFα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酶(ALT、AST、GGT)与血浆ET成正相关(r分别为0434、0586和0734),与TNFα也成正相关(r分别为0746、0638、0874).结论: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与血浆ET、TNFα密切相关.

    作者:施军平;邬菊英;潘红英;吴伟权;郭小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胸腔积液的诊断

    胸腔积液是常见病,而且其病因多种多样,尤其是良、恶性肿瘤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医师的棘手难题.胸腔积液的诊断可以经胸片而确立.但对于少量胸腔积液应与胸膜肥厚区别[1]:侧卧位胸片可显示液体的流动,B超可以明确诊断.1是否要行胸穿(诊断性的)

    作者:陈海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41例

    1995年2月~2001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41例,并与单纯西药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青皮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设计

    对青皮饮片饱制规范化研究设计进行探讨,从规范化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炮制规范化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青皮饮片炮制的主要内容、工艺路线及关键技术.认为通过此项研究,可为饮片和炮制品的生产、包装、贮藏、检验等现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张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谈肺热喘咳的辨证治疗

    肺热喘咳是肺系疾病中一个常见的证候,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感染等急性肺部感染疾患.

    作者:茹海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医基础理论》规划教材组织上的若干欠缺

    就<中医基础理论>规划教材在逻辑程序、心理程序组织上的若干欠缺进行的探讨.

    作者:李如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切诊遗传性疾病初探

    从OMIM检索出的脉搏相关基因座,与中医脉象对比,①中医虚脉与西医柔脉,实脉与强脉,促、结、代脉与间隙脉,动脉与短脉、迟脉与稀脉及缓脉,涩脉与不均脉及交替脉,代脉与二联脉,虾游脉(怪脉)与急冲脉等分别相对应,且洪、数脉中西医同名同义.②西医的均、不稳定及丘状等脉没有中医的相应脉象.③中医三部九候的人迎脉与西医的颈动脉搏动相对应,但西医的腹主动脉搏动,肝脉搏动及桡动脉搏动等都无中医的对应.④中医从相关基因的相应脉象,可以诊断出遗传性疾病的证.

    作者:林乔;王米渠;王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论传统中国医学之特色

    中医学是以<易经>象论思维方式为主的,以元气为物质基础的、天人合一的整体功能医学,必须把天、地、人三才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在三才之中,以人的体质为本.中医学蕴涵了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的精粹,是人文、艺技相结合的医学.体质病理学提出的辨质论治是辨证论治的深化、简化,是中国式的个体化诊疗原理.中国的养生之道与西方人的体育锻炼和增加营养的观念不同,中医学为智慧医学.讨论传统中国医学之特色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扬其特色.

    作者:匡调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早期中老年脑血管缺血性疾病(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以60例脑梗塞为例,在早期用溶纤治疗的同时,及早介入推拿治疗,探讨推拿早期介入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推拿对脑梗塞患者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影响.结果推拿组有效率(93%)而对照组有效率(63%);推拿对脑梗塞患者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前后变化不大.

    作者:褚海林;詹红生;侯群;王珏;蔡小英;阮继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