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刘华琳
目的 探讨眼科门诊早产儿父母心理弹性、焦虑抑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情况,并分析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17名在眼科门诊接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的早产儿的父亲或母亲,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受调查的217名早产儿父母心理弹性总分为(67.48±14.20)分,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为(1.98±0.50)分,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为(1.19±0.55)分,社会支持得分为(42.75±6.17)分,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36.77±8.17)、(39.67±9.02)分;心理弹性和焦虑、抑郁程度呈负相关(r=-0.367~-0.242,P<0.01),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程度、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41~0.312,P<0.05或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和应对方式是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t=-4.376、2.516,P<0.01或0.05).结论 早产儿父母心理弹性水平一般,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且对社会支持利用度不够.抑郁和应对方式是影响父母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护士应对前来接受眼底筛查患儿的父母进行心理状况的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压力,引导父母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改善其心理状况.
作者:梁春燕;谢婉花;项道满;陈锋;王建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126例患者进行一般资料问卷、运动自我调控效能量表及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调查.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为(79.97±19.78)分,属于中等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社会支持评价、其他疾病、年龄以及睡眠障碍是影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影响因素(t=-3.082~5.351,P<0.01或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待提高,应特别关注社会支持体系和对其他疾病的控制.
作者:李琴;吴茜;陈贵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影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终末期肾脏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335例连续患者的资料.筛选影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因素.结果 动静脉内瘘成熟率为78.14%(218/279).糖尿病患者内瘘成熟率68.33%(82/120),低于无糖尿病患者的85.54%(136/159),低蛋白血症患者内瘘成熟率62.26%(33/53),低于无低蛋白血症患者的81.86%(185/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4、9.648,P<0.01),是促进内瘘成熟的危险因素(OR=6.003、8.476).围手术期钙通道阻滞剂使用的患者内瘘成熟率87.10%(81/93),高于未使用患者的73.66%(137/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6,P<0.05),是促进内瘘成熟的保护因素(OR=0.086).结论 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与动静脉内瘘不能成熟高度相关.围手术期钙通道阻滞剂使用可促进内瘘成熟.这对指导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爱英;殷雪平;李萍;周燕;陆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软骨肉瘤是发生于软骨细胞的恶性骨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以手术治疗为主[1].脊柱软骨肉瘤发病率低,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具有相当难度[2],而合并胸壁软骨肉瘤的病例在国内尚无报道.由于此疾病发病部位的特殊性,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出现疼痛、脊髓神经受压以及呼吸功能异常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疾病得到及时治疗与合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我院胸外科于2016年5月对1例胸椎合并胸壁肿物的患者进行左胸后壁高分化软骨肉瘤第5、6、7后肋切除、钛网修补术,胸5、6椎弓根、侧旁椎体切除、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经积极救治与精心护理后,好转出院.出院3个月回访时,患者各功能恢复正常.本研究将护理措施总结,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指导与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凤艳;吴倩;刘淼;姜亚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社区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189例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总分为(44.96±16.71)分,其中内在病耻感得分为(27.70±10.91)分,外在病耻感得分为(17.26±7.0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回避、主观支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社区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57.5%的变异量.结论 社区护理人员应重视脑卒中患者的病耻感问题,重点关注抑郁水平较高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人群,指导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其内在支持.以病耻感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方法来降低病耻感水平,以促进身心康复.
作者:邓翠玉;卢琦;赵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外科护士的疼痛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中文版问卷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答对率为(50.16±10.79)%,不同学历、职称、护龄和是否接受疼痛知识培训的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4、F=13.791、F=14.985、t=18.819,均P<0.05).对疼痛知识态度调查项目回答错误率前10个条目中,外科护士在阿片类药物的知识方面答错率占5个条目分别为73.26%(74/101)、67.33%(68/101)、58.42%(59/101)、58.42%(59/101)、57.43%(58/101)、52.48%(53/101);在疼痛评估方面错误率高的是术后微笑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55.45%,56/101).结论 外科护士缺乏疼痛相关的基础知识,护理管理者应加强临床护士疼痛知识的培训,提高外科护士对患者疼痛管理的作用.
作者:许丽春;李育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适用于Ⅳ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肝素稀释液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佳浓度.方法 选择血液科Ⅳ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90例,信封法随机抽签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采用6.25 U/ml肝素稀释液1 ml封管;B组采用12.50 U/ml肝素稀释液1 ml封管;C组采用25.00 U/ml肝素稀释液1 ml封管.拔管后观察3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比较导管堵塞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 3组患者置管前及拔管后血小板计数、PT、APTT、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堵塞发生率66.7%(20/30),B组导管堵塞发生率43.3%(13/30),C组导管堵塞发生率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0,P<0.01);3组患者留置时间≥3 d例数均不同,A组占43.3%(13/30),B组占70.0%(21/30),C组占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0,P<0.01).结论 Ⅳ度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采用25.00 U/ml肝素稀释液1 ml封管安全无风险,可以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作者:程秋野;汤娟;叶串连;许春;陈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自制匀速引流装置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中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效果.方法 将75例需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试验组(40例)加装自行设计制作的匀速引流装置,比较2组24 h引流液量控制情况、护士工作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引流量速度均衡,试验组巡查频率、观察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0.35)次/h、(23.67±7.23)min/d和5.00%(2/40),少于对照组的(2.14±0.83)次/h、(48.54±11.69)min/d和25.71%(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47、7.641,χ2=16.347;均P<0.05).结论 以自制匀速引流装置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匀速控制流速,能减轻护士工作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娟;童孜蓉;仲磊;鲍秀霞;赵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单手送管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关于单手送管法和传统双手送管法对于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Handbook(5.1.0)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RevMan 5.3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10项研究结果显示,单手送管法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10项)[相关危险度(RR)=1.16,95%可信区间(CI)1.11~1.22],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项研究)(RR=0.32,95%CI 0.13~0.79)和疼痛发生率(2项)(RR=0.25,95%CI 0.13~0.47)以及缩短穿刺置管时间(2项)(WMD-1.68,95%CI-2.44~-0.93).结论 单手送管法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疼痛发生率及缩短穿刺置管时间,从而为抢救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以及护理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崔李娜;夏季清;苏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非外伤性脊髓损伤(NTSCI)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进行康复治疗的49例NTSCI患者,康复效果评定的主要指标为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即改良Barthel指数(MBI),按照患者出院时MBI是否达到入院时制订的目标,将患者分为有效组31例和无效组18例.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相关因素(损伤原因、损伤平面、损伤等级、损伤程度、瘫痪类型、住院时间、患病时间、并发症数)、功能状态(入院和出院时MBI)、治疗相关因素(是否手术、是否进行早期康复).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NTSCI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MBI有明显的提高,入院时(38.98±24.90)分,出院时(56.35±2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5,P=0.00).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MBI(OR=1.044,P=0.010)、住院时间(OR=1.044,P=0.039)是影响NTSCI患者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年龄、性别、损伤等级、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并发症数等对NTSCI患者的康复效果没有确切影响.结论 应对NTSCI患者开展积极的康复训练,系统评估患者入院时的MBI,结合患者损伤情况等制订严格的康复训练目标和训练程序,提高康复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杜晓冰;丁亚萍;丁慧;周莉;刘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孤独症儿童母亲亲职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次确诊的孤独症儿童的母亲46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家长意愿分为联合训练组和对照组各23名.联合训练组儿童参加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儿童单纯参加机构结构化教育训练,康复训练时间均为1年,比较2组儿童母亲训练前和训练后的亲职压力指标简表评分.结果 训练前,对照组亲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困难儿童和亲职压力总分得分分别为(37.7±5.6)、(35.4±4.1)、(38.3±5.4)、(111.3±10.5)分;联合训练组分别为(37.9±5.8)、(34.7±4.3)、(38.8±4.9)、(112.1±9.3)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5~0.531,均P>0.05).训练后,对照组亲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困难儿童和亲职压力总分得分分别为(34.0±3.4)、(30.7±2.8)、(34.3±2.2)、(99.0±4.7)分;联合训练组分别为(34.3±3.7)、(28.7±3.1)、(31.1±2.4)、(94.1±6.8)分,联合训练组母亲亲子互动失调、困难儿童维度得分和亲职压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4.595、-2.890,均P<0.05),而在亲职愁苦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6,P>0.05);联合训练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训练后母亲亲职压力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低于训练前(联合训练组t=3.562~7.925;对照组t=2.534~4.768,均P<0.05).结论 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模式可降低孤独症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秀群;陈妙盈;曾锦;唐春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复合营养治疗对终末期肝病伴院外带入Ⅱ期压疮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终末期肝病伴院外带入Ⅱ期压疮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肝营养素营养在内的复合营养治疗.患者治疗期间每周复查,每日评估压疮创面,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创面愈合的差异.结果 经过14 d治疗后,观察组痊愈29处,痊愈率42.6%(29/68),总有效率94.1%(64/68),对照组痊愈18处,痊愈率27.6%(18/65),总有效率73.8%(48/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6,P=0.005).观察组愈合时间(12.87±2.46)d,对照组愈合时间(17.26±3.5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05).结论 对于终末期肝病伴院外带入Ⅱ期压疮的患者,复合营养治疗可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压疮创面愈合.
作者:张欣;刘华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心理一致感和应对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对389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心理一致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得分分别为(72.91±11.10)、(56.97±10.29)、(23.16±5.40)、(9.80±4.03)分.可控制感、意义感和积极应对方式是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临床护士心理一致感的关注,引导临床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张先翠;康建会;奚卫珍;匡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