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王成林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专科化管理在肿瘤化疗间歇期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400例出院化疗间歇期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结合目前的常规电话随访并通过现状调查设计肿瘤化疗间歇期电话随访专科化内容及流程,将其应用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不实施干预,只进行常规电话随访。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评价2组患者的随访效果和随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失访5例)在精神状态平稳、合理饮食、适量活动、了解用药、规律服药和采取预防感染措施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73.85%(144/195)、74.36%(145/195)、67.69%(132/195)、80.51%(157/195)、72.31%(141/195)、77.95%(152/195),对照组(失访8例)分别为53.13%(102/192)、51.04%(98/192)、43.75%(84/192)、55.73%(107/192)、52.08%(100/192)、53.13%(102/1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27.41,P<0.01);观察组在随访的时间、随访过程中提供健康指导和问题解答方面满意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69%(132/195)、69.23%(135/195)、86.15%(168/195),对照组分别为45.83%(88/192)、46.88%(90/192)、47.92%(92/1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9、49.01、77.65,P<0.01)。结论电话随访专科化管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居家护理规范,提高随访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孟晓静;丰荣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调查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遵循2013新指南的行为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ICU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VAP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150份有效问卷;VAP知识得分为(65.56±13.69)分,属于刚刚及格水平,得分低的为气道护理维度;呼吸机管道更换频率为得分率低的条目;预防VAP的行为得分为(4.48±0.40)分,处于较好水平。得分低项为声门下吸引;影响护士实施正确预防VAP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负责患者数多。ICU工作年限越长、学历越高、参加过相关培训以及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护士VAP知识得分越高。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ICU护士VAP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将新指南中的建议运用于临床。同时提高ICU床护比,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李思齐;金艳鸿;刘溢思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索医学生应用前期构建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网站进行学习的效果。方法采用招募志愿者的形式组织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61名学生及第一临床医学院135名学生进行研究,通过SPSS20.0软件中的随机数生成器将学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8名。通过2个月时间的试验,以人文知识测试题检测学生通过网站学习后人文知识掌握情况;运用关爱能力评价量表评价学生通过网站学习后人文关怀能力的改变情况;运用自编问卷调查干预组学生对网站学习效果的评价。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干预组学生人文知识试卷得分、关爱能力评价量表总分、认知维度、耐心维度、勇气维度得分分别为(6.29±0.58)、(172.40±10.00)、(58.98±4.22)、(51.56±5.22)、(61.86±6.40)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6.36±0.63)、(172.65±13.49)、(59.31±4.05)、(50.83±6.56)、(62.52±7.28)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后干预组学生人文知识试卷得分、关爱能力评价量表总分、认知维度、勇气维度得分分别为(7.82±0.62)、(182.34±12.78)、(65.04±9.12)、(65.17±6.58)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6.37±0.60)、(170.73±8.92)、(58.29±5.61)、(62.36±6.9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16.67,均P<0.01);试验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关爱能力评价量表耐心维度得分分别为(52.12±3.60)和(51.02±4.3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学生对网站学习效果的评价结果显示,技能领域均分高为(3.95±0.58)分,其次为认知领域(3.92±0.46)分、情感领域(3.75±0.66)分,全部题目得分高的3项分别是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可加深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深度(4.13±0.57)分,自主的网络学习可以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应用(4.06±0.59)分,通过网站学习掌握了不同情境下的沟通技巧(4.05±0.58)分。结论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网站认同度较高,网站学习功能强大,能激发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网络学习,医学生的人文知识成绩和人文关怀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网站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进一步制订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网站各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后续研究。
作者:崔宇婷;翟惠敏;颜海萍;张禹念 刊期: 2016年第26期
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内外肿瘤患者姑息护理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为加速我国姑息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提出通过增加政府在姑息护理教育与经济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志愿者制度、推广团队服务模式、确立标准化政策和法规、加大姑息护理宣传等建议,促进我国肿瘤姑息护理事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使得无治愈希望的患者能大限度地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陈凤菊;张凤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耐高压PICC的脱出原因并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置入耐高压PICC的患者进行全程追踪,记录其导管尖端位置、原始外露、脱出长度及脱出时间段、处理措施及后续带管时间的变化。结果167例耐高压PICC,在带管过程中脱出的有132例占79.04%,分析发现导管材质、穿刺点愈合时间的延长、导管不适宜的外露长度和固定方法、院外维护质量、患者的依从性等因素与导管脱出有关。结论耐高压PICC易脱出,置管后2周内为脱出的高峰期,可通过提高穿刺点的位置,改变导管外露长度,尾端直行向下固定,合理使用藻酸盐敷料,选用贴力强的透明贴膜,加强院内外的维护质量,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可有效预防导管的脱出。
作者:张纯;王成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多维度支持干预方法对肿瘤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和肿瘤外科治疗的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患儿家长74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35人,在常规化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8周的多维度支持干预;对照组39人,接受常规化疗和护理,在基线调查后第8周进行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评价。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家长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干预后干预组家长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的得分降低趋势快于对照组(F=95.402,P<0.01);第8周时,干预组家长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79,P<0.01)。结论全方位、多维度、实时互动的支持干预可以降低肿瘤患儿家长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作者:孔梅婧;沈国妹;王颖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调查,分析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便利抽取150例脑卒中患者测定其卒中后抑郁、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水平。采用单因素相关和多重回归分析,探索以上变量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14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0%(144/150),人群中抑郁发生率为25.00%(36/144),抑郁评分为(14.19±9.25)分,自我效能(40.45±11.41)分、社会支持(28.34±8.02)分与卒中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834和-0.736,P<0.01),自我效能对卒中后抑郁具有大的影响度(t=-6.433,P<0.01),日常生活能力(76.74±22.12)分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基本无统计学意义(t=-1.773,P=0.083)。结论在卒中后抑郁的辅助治疗与康复护理中,应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调控作用。
作者:单亚维;张翠娣;陆海英;廖晓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调查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0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肝硬化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63.69±13.60)分,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用药管理、饮食管理、病情监测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重视住院期间健康宣教效果的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掌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朱迎;董丽;周长美;樊慧丽;王丹慧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保护性动机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11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保护性动机干预。比较2组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结果疾病知识认知水平:观察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运动知识、摄钙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8.428,10.104,6.775,P<0.05);自我护理能力: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知识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30~5.162,P<0.05);生命质量: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804~10.675,P<0.05)。结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保护性动机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命质量。
作者:陈希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癫痫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3例住院癫痫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聚焦模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聚焦模式护理组42例,常规护理组41例。常规护理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聚焦模式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2组均在干预前后进行希望指数量表(HHI)、焦虑自评量表( 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结果干预前聚焦模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HHI评分分别为(24.95±1.92)分和(24.56±3.23)分,干预后分别增至(28.85±1.81)分和(25.31±3.35)分。干预后聚焦模式护理组的HHI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5.84,P﹤0.01)。干预前聚焦模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SAS评分分别为(56.41±5.97)分和(56.28±6.14)分,SDS评分分别为(53.72±8.41)分和(53.47±8.26)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0.13,均P﹥0.05);干预后聚焦模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1.65±6.22)分和(49.72±5.86)分,SDS评分分别为(44.57±5.83)分和(49.73±6.2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3.20,均P﹤0.01);组内比较,干预前后聚焦模式护理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5.36,均P﹤0.01),常规护理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2.17,P﹤0.05或0.01)。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改善癫痫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希望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周玉珍;张晓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本文从社会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方面概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的影响因素,并对糖尿病痛苦的理论发展以及干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
作者:秦秀宝;丁淑贞;崔丽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究胸外科食管癌患者术后管道护理的问题预见、评估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2例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管道移位、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人员管道交接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生管道移位2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对照组发生管道移位8例,非计划性拔管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管道交接班时间为(3.6±0.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1.8±1.2)d,对照组护理人员管道交接班时间为(4.8±0.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3.3±2.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2.89,P<0.05)。结论基于问题导向的规范化管道护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护士工作量,有利于患者顺利恢复。
作者:杨丽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调查北京市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弹性、离职意愿的相关性,为提升护士应对压力的能力,增强护士的心理健康,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4-5月采用护理工作压力源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离职意愿调查表对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41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环境、管理及人际,压力源总分为(2.15±0.38)分。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0.222,P<0.01),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r=0.221,P<0.01)。结论心理弹性在缓解护士压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护士的心理弹性是缓解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的重要途径,从而减少离职意愿。
作者:郑世利;薛颖;杨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介绍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方法。方法选取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各55名护理临床实习生,实施前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施后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带教,通过带教质量考核评价、带教老师授课水平反馈、实习生出科考核评价、带教老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调查对比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施后,实习生对护理带教质量考核整体评价得分由实施前(3.75±0.51)分提高到实施后(3.98±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8,P<0.01);实施后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出科考核评价(95.01±2.20)分,高于实施前(92.44±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P<0.01)。同时,实施前后带教老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由实施前(3.91±0.44)分提高到实施后(4.26±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6,P<0.05)。结论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护理临床带教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带教老师及科室满意度。
作者:张曦;朱苗;杜雪;武雪婕;张凤萍;夏莉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通过延伸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的宫颈癌放疗患者80例,于出院后1年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QL-BREF)进行测定。根据开展延伸护理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出院当天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试验组除当天出院指导外,分别于出院后1年内每个月进行护理活动。评价对照组与试验组1年后患者生命质量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生命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3.73±0.33)、(3.66±0.44)、(3.67±0.05)、(3.48±0.59)、(3.73±0.58)分;对照组分别为(1.68±0.40)、(2.39±0.43)、(1.76±0.39)、(2.10±0.51)、(3.02±0.4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21.15,P<0.05)。2组患者生命质量从24个方面各选项的比较分析的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个体外形、安全感、经济来源、技能获取、环境污染、交通条件、个人信仰7个方面对延伸护理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17个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7.31,均P<0.01)。结论应用延伸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放疗后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复发率。
作者:王兰芹;田松焕;程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总结对内镜经鼻入路低温等离子射频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探讨该手术技术护理方面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69例颅底肿瘤患者采取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术中配合及护理。结果69例颅底肿瘤在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下62例全部切除,7例次全切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颅底肿瘤患者在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下进行颅底肿瘤切除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对周围组织热损伤小,减轻了术后的不适感,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作者:孙莹;严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生涯适应力、心理控制源与择业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涯适应力问卷、心理控制源量表、择业焦虑问卷对辽宁省内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08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22.0软件和AMO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1);生涯适应力与机遇和有势力他人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1、-0.21,P<0.01);择业焦虑与机遇和有势力他人因子呈正相关(r=0.45、0.44,P<0.01)。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预测择业焦虑,也可以通过机遇和有势力他人间接预测择业焦虑。结论实习护生的生涯适应力、心理控制源对其择业焦虑有重要影响;心理控制源的机遇和有势力他人因子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杨洪智;于洪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蝶显微镜手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后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采用经蝶显微镜手术切除的垂体瘤患者77例,根据术后血钠值将其分为低钠血症组与非低钠血症组,对2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生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P=0.254)及患有高血压病(P=0.742)与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无相关性,患者年龄(P=0.038)、肿瘤大径(P=0.004)、术前垂体功能紊乱(P=0.013)、视力视野异常(P=0.000)、患糖尿病(P=0.023)以及手术持续时间(P=0.008)各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相关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视力视野异常(OR=0.152,P=0.004,95%CI 0.043~0.542)及存在垂体功能紊乱(OR=0.069,P=0.046,95%CI 0.005~0.950)是术后发生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钠血症是垂体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正确的治疗利于术后病情恢复,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王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揭示以Nvivo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质性研究软件应用于护理质性研究领域的发展现况及国内外软件功能应用差距。方法以国内外刊载Nvivo软件辅助护理质性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检索建库至2016年1月31日国内外六大权威数据库收录的159篇文献,采用自行编制表提取年份、地区、发文机构、文献来源、论文影响力、资助项目情况、主题、理论依托、资料分析、收集方法、软件功能应用信息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结果近15年来,Nvivo软件辅助护理质性研究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发表文章量多的国家和国内地区是澳大利亚21%(21/100)和上海18.64%(11/59);发文机构主要为大学和医院;国内外未获得资助的文献比例分别为54.24%和78.00%。结论国内使用Nvivo软件辅助护理质性研究的文献数量和质量近年来迅速发展;但国内外Nvivo软件功能实际应用在广度、深度上存在差距,护理质性研究者应把握软件优势,建立Nvivo软件的整体认知,推广其综合应用。
作者:郑力;杨丹;江萍;王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2014年1-9月住院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住院的6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对患者实施良肢位摆放,比较2组患者良肢位摆放规范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良肢位摆放规范率为38.71%(24/62),试验组为75.76%(5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04,P<0.01);对照组发生足内翻11例,足下垂16例,肩关节脱位9例,肩疼痛27例,肌痉挛34例,而试验组分别为3、7、2、15、18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1~8.961,P<0.05)。结论 PDCA循环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规范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先娟;张培华;李义芬;宋洁茹;郭清兰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