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现状

刘作勤;唐军;董超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治疗, 介入治疗技术, 早期并发症, 先天性疾病, 颅内动脉瘤, 治疗方法, 力的作用, 血流动, 致死, 医师, 选择, 微创, 结构, 出血
摘要:颅内动脉瘤并非先天性疾病,它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造成动脉璧结构的改变,以及血流动力的作用.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出血及早期并发症.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医师开始选择这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1].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肺野结核45例诊断分析

    下肺野结核占肺结核总患病率的1%~7%[1].该病由于临床表现不够典型,X线影比较隐蔽,痰菌检查阳性率不高等原因,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1987~2001年确诊的45例下肺野结核分析如下.

    作者:周传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EDTA抗凝对甲状旁腺激素测定的影响

    为探讨在室温下用血清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浆测定甲状旁腺素(iPTH)的稳定性,以及EDTA浓度对结果的影响,作者进行了比较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芳;沈俊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血清对氧磷酶活性的连续监测法测定

    目的建立和评价血清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1)活性的自动化检测方法,调查正常人及肝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方法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建立PON1活性测定参数,同时检验批内差异、批间差异、重复性及线性关系.结果该方法测定PON1的Km=0.487 mmol/L,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0.79%和1.4%,测定线性超过1300U/L.正常人血清PON1活性参考范围大于352 U/L,肝硬化患者PON1活性为248±88 U/L.结论该方法测定PON1活性所用标本量小,酶反应时间短,结果可靠,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沈俊娅;汪子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分娩过程中的笑气镇痛

    我院自2003年1月起以笑气镇痛配合气囊扩张术应用于分娩过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步仰高;朱贝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三七伤药片治疗顽固性扁平疣

    1999年8月~2002年8月,我院采用三七伤药片辅助胸腺肽治疗顽固性扁平疣68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红;李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在西方国家的发生率仅次于冠心病和肿瘤,居第三位.我国虽然没有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报告,但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我国肺动脉栓塞并不少见.急性肺动脉栓塞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作者:王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建议(2001年)

    1诊断标准1.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如2系减少,其中必须有血小板减少).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0例体会

    腹腔镜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及腹壁瘢痕隐蔽等优点而被人们所接受.1997年1月~2002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徐磐;张斌蓉;印概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小杯法测定甲氨蝶呤片的溶出度

    <中国药典>1990年版[1]增加了甲氨喋呤溶出度的检查,采用溶出度浆法测定,1995年版[2]、2000年版[3]药典均未做改动.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此方法测得吸收值较低,仅为约0.1,导致紫外测定准确度低.作者改用小杯法测定,结果准确.报告如下.

    作者:钱江;周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进展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为一种常见病,以肥胖中年经产妇多见,在美国患病率为15%~30%[1].SUI是指当腹内压突然增高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或体力活动期间,尿液的非随意性逸出,同时不伴逼尿肌的收缩.此时,患者并无尿急迫感,待出现尿失禁时才被发觉,这常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社会、精神、家庭、职业、体力和性生活方面的困扰,生活质量受到明显损害.

    作者:郑功;程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格拉司琼防治围术期恶心呕吐

    麻醉中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达20%以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高,尤其是胃肠道手术的病人.恶心呕吐除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误吸、吸人性肺炎、窒息等[1、2].本文就格拉司琼对持续硬膜外麻醉中牵拉反射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作了观察.

    作者:沈跃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硫普罗宁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作者用硫普罗宁(凯西莱)治疗NAFLD,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邬亚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遗传学机制.方法建立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编码IMP型金属酶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的PCR法,探讨临床分离的16株纸片协同法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产金属酶和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与亚胺培南耐药的关系.结果16株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IMP基因扩增7株呈阳性,9株阴性;OprD2基因扩增11株呈阴性,5株呈阳性;11株菌既产金属酶,又存在外膜蛋白OprD2基因突变.结论产金属酶和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并可同时并存.

    作者:王春新;糜祖煌;谢国强;秦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64例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中32例还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后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结果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1年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68.8%vs40.6%,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提高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作者:袁芳;金峰;马红梅;乐桥良;朱金照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外伤性脾破裂120例治疗分析

    近年来外伤性脾破裂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我院1995~2002年收治外伤性脾破裂病人120例,其中行非手术治疗11例,手术治疗109例(脾切除手术67例,脾修补术保脾42例),均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浩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28例

    笔者于1996年6月~2002年5月,应用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直接冲洗联合前房注吸清除晶状体皮质

    在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晶状体皮质(以下简称皮质)的清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甚为关键.现代白内障摘除清除晶状体皮质的常规做法是关闭切口后用双腔管注吸.

    作者:李仁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肾病综合征的肾外并发症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肾外并发症常被临床医生忽视,极易导致误诊.现将PNS的肾外并发症概述如下.

    作者:毛荣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萎缩性胆囊炎伴结石的诊治体会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反复发作引起胆囊萎缩较为常见,其典型病变为萎缩变小的胆囊紧贴结石,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胆囊黏膜缺损,囊壁厚而硬,肝总管或胆总管受压引起梗阻性黄疸及近端胆总管或肝总管扩张,呈Mirizzi综合征表现,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胆总管结石合并梗阻性黄疸.

    作者:盛玉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50例脑电图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继发癫痫的常见原因.在急性期脑电图阳性率在92%以上[1].现将1992~2002年我院诊治的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与脑电图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马昭芬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