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丽华
我科根据本科实际和工作需要,已经实施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症宽等特点.2001年9月~2003年1月,我科对32例不适于或不愿手术切除的病人,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的治疗,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景云;张霞;王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留置导尿法常应用于昏迷、尿失禁等病人,以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少数老年患者,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留置气囊导尿术中仍有尿液漏出.我院采用留置导尿牵引法有效解决了漏尿问题,方法简单.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壮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术前常规分割放疗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对生存的提高尚有争议,且治疗失败仍以局部失败为主.为了改善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改善长期生存,我院开展了食管癌的术前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由于加速术前放疗的生物效应加强,急性放射反应必然加重,规范的临床护理可能会有助于放射治疗疗程的顺利进行,进而改善治疗效果.为了探讨临床护理在术前加速放疗中的价值,作者开展了本项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嬿;魏君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临床确诊时的原发性肝癌大多为晚期,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机会少.因此,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肝癌主要以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为主.大量的基础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As2 O3)对肝癌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等作用,经皮肝穿病灶局部中心注射As2O3充分利用As 2O3诱导肝细胞分化、促进凋亡的作用,达到抑制及消灭肝癌细胞的目的.2001年开始我院应用在B超引导下病灶局部注射As2O3治疗原发性肝癌38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孙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于2003年2月6日成立并运行,受到医院16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医生、药剂人员、护士)的普遍欢迎.关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优越性,已有文献报道[1,2].现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过程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谈谈体会.
作者:车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因心率突然急剧加快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非常有效的办法,其成功率为95%左右,而且并发症也非常少[1].2002年9月~2003年4月,我院对1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文英;李琳;司水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现代护理倡导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观[1],护士应努力创造-种利于家庭、社会对病人心理支持的环境来满足病人需要,故有必要对病人的探视需求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索[2].国外有关文献指出,满足病人的探视需求与照护病人同等重要[3].本文通过调查病人的探视需求,希望能为制订更合理的探视制度提供参考.
作者:王艳;郑德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笔者于2003年4月对本市10所医院的1402名护理人员进行了医疗锐器损伤情况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的医疗锐器损伤情况并探讨相关对策,现介绍如下.
作者:姜华;卢惠琳;胡小青;胡迎春;黄少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利多卡因为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应用中多次发现利多卡因引起精神障碍,及时预防和处理精神障碍对患者的安全和疾病的康复极为重要.笔者收集因利多卡因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章莉丽;俞申妹;倪艳;沈铖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科2002年1~5月对100 例老年病人进行了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婷;刘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老年人的骨质萎缩、疏松,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股骨部位,跌倒时极易发生[1].高龄患者因年老、体弱、多病、脏器功能减退等多方面原因,股骨骨折后易发生并发症.1999年 1月~2001年3月,我科共收治高龄股骨骨折病人56例,针对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护理预防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萍;周永霞;王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门诊部是患者流量大、护患接触频繁的部门,所以,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也相对较多.为重建护患双方的信任,我们设计了调查表,对278例门诊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日益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同时也要学会用法律维护病人的利益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赵粉变;李拽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IMV)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举措.1999年12月~2003年1月,我科采用SIM 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童慧敏;杨卫红;李焕芝;张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笔者通过低瓶穿刺法及相应输液护理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及一次穿刺完成输液计划.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慧;代云萍;张秀芳;赵小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3年3~6月,作者有幸赴日本高知县西川齿科诊疗所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受益匪浅.亲眼目睹了日本同仁的敬业精神及日本私人齿科诊所处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的口腔诊疗实践活动.现将日本齿科诊所的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作者:李变瑢;邓大军;郝宝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4~2002年,我院共收治新生儿苍白窒息后引起急性肾衰的患儿5例,经过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及精心护理,5例患儿均脱离危险,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熊全碧;林春艳;杨宝凤;李学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急救护理学教学强调在理论学习基础上,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即综合急救素质.我教研室在总结历年急救护理学教学实践后,认识到单靠以往以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可能能够培养出对书本知识了如指掌的学生,但却不能造就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过硬的护理专业理论与技能、健康教育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的合格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因此,我们根据国内护理教育现状、急救护理教学特点以及我校教改总体思路[2],在借鉴和吸收布鲁姆理论[3]、实践反思讨论法[4]等教育理论或方法基础上,优化教学体系,制定了急救护理学教学组织和考评方法, 并将其运用于本校护理本科2000级37名学生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现简介如下.
作者:桂莉;陶红;张静;厉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临床确诊糖尿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常规采血方法是分别抽取空腹及口服葡萄糖75g后(溶于250 ml开水中),于0.5、1.0、2.0、3.0h的静脉血检测血糖值,由于短时间内多次静脉采血,极大地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从2002年12月开始,我科使用广州阳普公司提供的软连接式输液采血针对10余例葡萄糖耐量试验病人采血,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瑛;何敏;钟良艳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