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立伟;李秀霞;蔡庆艳
随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作为医疗机构中的护理管理人员,有必要认真思考目前护理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法律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熊晓美;冯晓敏;叶宝霞;张胜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海扶刀)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的肿瘤治疗方法,该方法将体外低能量(<3 W/cm2)超声波聚焦在体内特定靶区,通过聚焦处高能量(>1 000 W/cm2)超声波产生瞬态高温效应、空化效应,杀死靶区肿瘤细胞[1].2001年11月~2002年5月应用该方法治疗7例子宫肌瘤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晓静;盖长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肌肉注射用药具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的特点,是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之一.为减少肌注的并发症,增加安全性,减轻或避免病人痛苦,不少学者对常用肌注部位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讨.但这些研究多偏重于成年人臀大肌、三角肌及股四头肌等部位[1~7],对成人小腿后群肌注的解剖学研究则少见报道[8].而对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肌肉注射部位的解剖学研究则罕见报道.为给临床提供较多的新生儿肌注部位,我们对16具32侧新生儿尸体的小腿后群肌进行了解剖学观测,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
作者:贺生;王海鑫;胡庆甫;徐国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护士长:2002年6月4日,我科收治了近6年来惟一的1例鼻咽血管瘤病人,故组织护理查房,以提高大家对本病的认识和护理.下面请专业护士介绍病历.
作者:樊立伟;李秀霞;蔡庆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采用十字定位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触摸搏动穿刺采血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利梅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1年对我院40例鼻窦炎患者采取侧卧仰颏位滴鼻,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梅;孟祥凤;王思明;姜杰;李建玲;李英婷;谢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老年护理不仅局限于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尚需从深层次的情感护理入手[1].富有同情心,病人乐于接受的触摸护理,能提高病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使他们身心愉快,舒适和放松.2000年1月~2001年12月,通过对我院68例老年病人实施触摸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淑凤;贾丽枝;李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9年9月~2002年4月,我院对100例孕产妇施行手指扩张宫颈术,在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产道损伤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玉芬;耿金凤;柳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胞必佳(简称N-CWS)为冻干白色粉末状生物制品,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提高放、化疗疗效等作用.皮下注射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但大部分病人有注射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为减轻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我们在患者双上肢手臂三角肌区进行了分区注射局部反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月莞;孙秀容;陆海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0~2002年,护理部对如何培养和选拔带教老师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惠琴;任蔚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体温、脉搏、呼吸测量与记录是临床护士应用多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但是,目前使用测量用具如笔、秒表、体温表等,因放置不集中、不配套,给工作带来不便,且效率低.为此,我们经多年临床实践研制成集笔、秒表、体温表盒、纸夹为一体的多功能组合操作板,已应用于临床,获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范传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封管方式对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几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比较经留置针对家犬输入刺激性药物后2种封管方式与静脉炎性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改良封管法致静脉炎性反应率大大低于常规封管法,2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后先静滴生理盐水20 ml,再用肝素盐水封管,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
作者: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王建玲;于黎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科通过对278例危重病人采取不同形式的查房,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娜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1年7月1日,我院成立了病人服务中心,旨在为住院病人及危重病人提供方便,减少临床护理人员非专业性工作,把主要精力用于为病人直接护理服务工作中去.现对我院病人服务中心成立后的实践与体会进行初步总结,以求教于同行专家.
作者:陈慧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们将采血器替代注射器采血2 000余人次,现将临床使用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楚立云;苏平;董秀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先进的手术方法,其特点是切口小,无需缝合,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无需住院.由于眼科手术护士现需直接参与手术,所以需要新的眼科知识及专科技术培训.
作者:尹文玲;张兰英;刘燕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0年3月~2002年5月,我科对58例急慢性肾衰合并出血倾向的患者采用无肝素透析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蔷薇;葛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搞好糖尿病教育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是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糖尿病教育已经成为糖尿病防治的一项基本内容[1].1997年我院开始开展糖尿病教育工作,主要方式为糖尿病知识讲座,教育内容覆盖了糖尿病的一般知识,急、慢性并发症、饮食、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胰岛素等的使用、血糖监测与控制等护理知识.为了解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控制的影响,我们对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崔丽娟;孙丽波;纪淑云;王月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一些医疗机构已将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对待[1].积极准确地评估疼痛,不仅可以识别疼痛的存在,还有助于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疼痛强度被认为是决定疼痛影响个体总体功能和健康感的主要因素[2].近年来,我国已有单位将疼痛强度评估量表应用于临床[3],但如何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及喜好程度选用合适的量表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患者的感受为出发点,了解外科手术患者使用4种疼痛强度评估量表的情况,为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提供依据.
作者:李漓;刘雪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胰岛素反复皮下注射极易造成皮下脂肪萎缩、硬化等局部反应.目前临床上常选用腹壁、大腿前外侧、上臂外侧等药物易于吸收的部位进行轮换注射.由于护理工作轮班制的特点,再加上轮换注射尚无统一规范的交班方法,因此轮换注射很难顺利完成.为此,笔者设计了胰岛素轮换皮下注射部位图,解决了这一问题,已于2001年9月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