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营养状态评估

叶茂;唐俊;周贤桂;宋秀三;向朝芳;杨艳秋;李霖;米艳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 2型糖尿病, 终末期肾病, 糖尿病肾病, 营养状态
摘要:目的 评价HDF(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择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血液净化的病人共22人,分为常规HD(血液透析)组和HDF组.观察两种透析方法对糖尿病肾病营养状态的影响.结果 与HD组比较, HDF组体重指数、上臂肌围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均高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F治疗兼有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双重优势,适合于临床广泛推广.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临床评价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OP)的特点,以期减少2DM患者的并发症.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56例(病例组)2DM患者腰椎(L1-L4)和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并以相同年龄、性别的正常人(60例)对照,比较在不同病程、有无视网膜病变和微量蛋白尿患者在56例中的OP发生率.结果 病例组:腰椎骨BMD值达OP诊断标准者34例(60.71%),左侧髋部BMD值达OP诊断标准者29例(51.79),对照组分别是4例(6.67%)和3例(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DM病程≥10年35例, BMD值达OP诊断标准者29例(85.29%),病程<10年21例,BMD达OP诊断标准者5例(23.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视网膜病变35例,BMD值达OP诊断标准者30例(87.14%),无视网膜病21例,BMD值OP者4例(19.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蛋白尿32例, BMD值达OP诊断标准者28例(87.50%),无蛋白尿24例,BMD值达OP者3例(1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2DM患者出现BMD值达OP诊断标准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组;2DM患者并发OP与病程长短、有无视网膜病变和蛋白尿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赵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龄重症胆管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重症胆管炎(ACST)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达26~30%左右[1].尤其高龄患者由于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减退,代偿能力差,常有潜在的器官功能不全,极易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伴发疾病多,手术并发症高.

    作者:宋丽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巨大包皮结石1例

    患者卓某,男,79岁,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3年余入院,即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包皮口明显狭窄,约0.5cm,无法翻出露出龟头,包皮明显增厚,质地较硬,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包皮环切术,术中发现包皮内有一枚巨大包皮结石,呈椭圆形,直径约3.5cm.

    作者:吴建华;张银高;刘孝华;阙新祥;谭大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营养状态评估

    目的 评价HDF(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择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血液净化的病人共22人,分为常规HD(血液透析)组和HDF组.观察两种透析方法对糖尿病肾病营养状态的影响.结果 与HD组比较, HDF组体重指数、上臂肌围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均高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F治疗兼有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双重优势,适合于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叶茂;唐俊;周贤桂;宋秀三;向朝芳;杨艳秋;李霖;米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手术导萌和改良前方牵引的正畸治疗

    目的 观察上颌前牙埋伏阻生通过手术导萌和改良前方牵引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咬合片对埋伏阻生的前牙进行诊断,采用翻瓣、开窗导萌,并利用改良前方牵引获得间隙,将埋伏牙排列整齐.结果 通过咬合片显示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部位、可能萌出方向,经准确定位后,在上颌埋伏阻生的前牙唇侧翻瓣导萌,改良前方牵引正畸治疗.6例经过1~2年的矫治均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结论 唇侧翻瓣开窗导萌正畸牵引手术创伤小,易牵引到位,牙周附着良好,改良前方牵引整体移动前牙向前,获得间隙,并可明显改善反<牙合>关系,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作者: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三百胶囊对实验性肺结核病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观察

    目的 通过三百胶囊对实验性结核病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观察,为三百胶囊治疗肺结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动物造模后,随机分为:抗痨药物组、三百胶囊小剂量组、三百胶囊大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对氨基水杨酸片、三百胶囊、生理盐水灌胃28d,观察实验小鼠CD4+、CD8+改变情况.结果 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4+T细胞数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痨药物组、三百胶囊小剂量组、三百胶囊大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CD4+T细胞数显著升高(P<0.01,P<0.05),抗痨药物组与小剂量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三百胶囊大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百胶囊有促进CD4+T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李小丹;朱琼香;田凤霞;王在平;陈继红;吴刚;宋秀丽;胡芯滈;殷爱华;姚云洁;李燕飞;杨继清;张茂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山区医学生生命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山区大学生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湖北民族学院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山区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环境领域的得分较低.在环境领域、总的生命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方面,男女生存在差异.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心理领域存在差异.不同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以及总的生命质量方面存在差异.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大学生在环境领域、总的生命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不同来源、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山区大学生,其生命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主管部门应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作者:张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直肠癌Miles术后腹壁切口疝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Miles术后腹壁切口疝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两家医院1990~2006年收治的Miles术后腹壁切口疝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腹壁切口疝中单纯直接缝合修补14例,合成生物材料修补9例,肠造口成形术6例,重新肠造口3例.术后切口疝复发2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 Miles术后腹壁切口疝与切口感染、窦道及切口清创不当、肠造口狭窄梗阻、慢性咳嗽等有关,手术治疗是唯一可治愈的方法.

    作者:覃文义;刘金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超前镇痛在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对疼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探讨其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I-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者9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组(F组):于脊麻前15min静脉注射5mL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曲马多组:于脊麻前15min静脉注射5mL曲马多注射液50mg;安慰剂组(P组):脊麻前15min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三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5min静脉注射5mL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5mL曲马多50mg及5mL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结束后4h、8h、12h、24h进行疼痛评分(VAS),同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使用哌替啶例数、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F组和T组术后4h、8h、12h、24h疼痛评分(VAS)低于安慰组(P<0.05);F组和T组两组疼痛评分在4h、8h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12h、24hF组疼痛评分(VAS)低于T组;F组和T组及P组三组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7%,26.7%、33.3%;F组和T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同时镇痛时间较曲马多镇痛持久,能减少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陈其标;高涛;莫惠飞;陈君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导乐陪伴分娩对母婴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导乐分娩在产时保健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导乐陪伴分娩100例(导乐组),非导乐陪伴分娩110例(家属组).对两组产妇心理状况、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导乐组剖宫产率、恐惧心理、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家属组,产后母乳喂养率高于家属组.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能消除产妇恐惧心理,降低部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明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405例婴儿智能发育测验结果分析

    为及时发现智力发育偏离,并对其早期干预提供依据,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CDCC)软件电脑测评,分析发育指数.结果 ,本组测评对象符合婴幼儿智力发育的分布规律,并有一定比例的智力临界状态和智商分离情况.婴幼儿智力发育偏离情况,应引起家长对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的重视.

    作者:邓仕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鼻甲部分切除和下鼻甲外移术治疗青少年接触性头痛29例

    为探讨治疗青少年接触性头痛的有效途径,对29例确诊为有接触性头痛的慢性肥厚性鼻炎青少年患者.在鼻内镜下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和下鼻甲外移手术.结果 有20例效果明显,6例有效,3例无效.说明鼻内镜下中鼻甲部分切除和下鼻甲外移治疗青少年接触性头痛效果明显,是症状越明显效果越佳.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尤其是有头昏痛但元鼻塞者应慎重.

    作者:谭君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吕弗勒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25岁,因突发腹痛自行口服止痛药(具体用药不详)出现右侧胸痛伴呼吸困难7h就诊.急性痛苦面容,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右下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心率120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病理征(-).

    作者:廖洵;唐宏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膜后带蒂脾移植在严重脾外伤保脾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腹膜后带蒂脾移植在严重脾外伤保脾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对9例严重脾外伤病人保留脾上下极带血管蒂的脾片(或脾块),就近腹膜后造穴植入.以患者术前的情况为对照,在术后3~12个月观察移植脾彩超、核素扫描、血常规、血小板及IgM、IgG、补体C3水平.结果 9例病人术后彩超、同位素扫描(99m锝)随访观察,移植的脾组织显像清晰,血常规、血小板及IgM、IgG、补体C3均维持正常水平.结论 腹膜后自体带蒂脾移植能够长期存活并能维持一定的免疫功能,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张家耀;吴泉峰;彭世军;王开权;胡兴荣;张勇;李靖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龙葵清肝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龙葵清肝汤配合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住院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葵清肝汤治疗.评价龙葵清肝汤配合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复常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龙葵清肝汤配合干扰素、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方法.

    作者:谢慧臣;杨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前镇痛对食管癌手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超前镇痛在食管癌手术中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和常规镇痛组,超前镇痛组在切皮前20min硬膜外腔注入0.1mg/mL吗啡+盐酸昂丹司琼8mg+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mL,并接镇痛泵(PCEA)(40μg/mL吗啡+盐酸昂丹司琼8mg+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00mL)持续硬膜外泵入,持续至术后;常规镇痛组术前及术中硬膜外不给予药物,术毕从硬膜外腔导管注入与超前镇痛组配方相同药物,并接PCEA持续硬膜外泵入.于拔管后、拔管后6、12、24和48h各时点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麻醉前、术后90min、术后24h、术后48h血浆胰岛素(Ins)、皮质醇(Cor)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结果 拔管后6.12、24和48h常规镇痛组VAS评分明显高于超前镇痛组.Ins值术后24、48h时点两组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 Cor、ACTH值常规镇痛组明显高于麻醉前,超前镇痛组麻醉后各时点也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组间比较术后24、48h时点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前镇痛用于食管癌手术镇痛明显优于常规镇痛方法,能较好地缓解其术后各种应激反应.

    作者:许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七氟烷复合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烷复合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七氟烷组(Ⅰ组)、七氟烷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Ⅱ组)、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及手术进程中各时点的HR及MAP.结果 对照组插管后HR比入室后显著升高(P<0.01),切皮后、气腹后HR比入室后明显升高(P<0.05),Ⅰ组插管后、气腹后HR较入室后均明显升高(P<0.05);Ⅱ组则无明显变化.Ⅱ组HR在插管后、气腹后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腹后Ⅰ组Ⅱ组之间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插管后MAP比入室时显著升高(P<0.05);气腹后Ⅰ组Ⅱ组MAP与入室后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纯七氟烷麻醉及七氟烷复合麻醉均能有效抑制腹腔镜手术中的不良应激反应.二者相较,七氟烷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具有更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因而优于单纯七氟烷麻醉.

    作者:陆建军;何之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舒芬太尼PCEA、芬太尼PCEA或疼痛时肌注哌替啶,观察三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肠蠕动恢复以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同时检测血浆胃动素(MOT)水平.结果 两个PCEA组各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高;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与对照组相似,但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组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芬太尼和对照组显著缩短;术后血浆MOT水平舒芬太尼组迅速恢复,术后48h恢复到术前水平,较芬太尼和对照组(72h)快,术后24、48h血浆MOT水平显著高于芬太尼和对照组.结论 舒芬太尼PCEA安全、有效,通过增加血浆MOT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朱宝和;高涛;贺德;黄冬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热疗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52例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52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先行胸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排尽积液后,以顺铂单药或联合氟尿嘧啶二联化疗药物行腔内注射,每次腔内注药化疗后1h内行射频热疗,治疗温度控制在40℃~42℃,并维持30~60min.结果 52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中,胸腔积液患者35例,其中CR20例, PR11例,有效率88.6%;腹腔积液患者17例,其中CR4例, PR7例,有效率64.7%.治疗后患者的KP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热疗相关的主要毒副作用为局部皮肤灼痛9例(17.3%),皮下脂肪硬结5例(9.6%),皮肤灼伤3例(5.8%),心悸3例(5.8%).结论 热疗作为一种杀灭肿瘤细胞的有效方法,与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杨岩丽;李洪云;姜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革兰染色教学中菌种准备的改进

    我们以往在做革兰染色实验时,给学生提供的都是生长在培养基上的活的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在操作时对实验室的设施有一定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为了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安全地开展这项实验技术,我们在实验菌种的准备方面作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杜银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湖北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