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导丝定位对BI-RADS-4级以上NPBL患者的诊断价值

夏德新;郭永团;李德春;邵国庆

关键词:不可触及乳腺病变, 数字化乳腺X线, 立体导丝定位
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导丝定位对BI-RADS-4级以上不可触及乳腺病变(NPBL)患者的诊断价值.应用数字化乳腺X线摄片结合立体定位系统,对BI-RADS-4级以上NPBL进行导丝定位、乳腺切除活检的价值.方法 30例NPBL患者经常规乳腺X线摄片发现异常,对其行导丝定位引导下外科切除活检,观察其数字化乳腺X线表现、BI-RADS分类、立体定位结果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30例患者一次性导丝置入定位成功率为100.00%,定位满意率为100.00%,手术切除准确.恶性病变13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6例、导管内癌5例、乳腺单纯癌2例;良性病变17例,包括乳腺纤维瘤7例、乳腺增生症5例、乳腺腺病4例、积乳囊肿1例.BI-RADS-4A类9例,恶性1例;BI-RADS-4B类11例,恶性4例;BI-RADS-4C类6例,恶性4例;BI-RADS-5类4例,恶性4例.结论 对NPBL患者应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导丝定位能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同时BI-RADS分类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切除活检.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炎性病变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炎性病变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5例肺部病变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检查,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证实,肺癌75例(恶性组),肺炎性病变20例(炎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变内动脉期、静脉期的碘增加值(Overlay)、碘浓度(lC)、标准化的碘浓度(NIC).结果 恶性组中,腺癌59例,鳞癌13例,小细胞肺癌、癌肉瘤、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各1例.恶性组与炎症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与炎症组Overlay动脉期、NIC静脉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动脉期、NIC动脉期、Overlay静脉期、IC静脉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Overlay动脉期与Overlay静脉期、IC动脉期与IC静脉期、NIC动脉期与NIC静脉期比较,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腺癌与鳞癌患者双源CT双能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可弥补常规CT单一参数成像的不足,能量参数Overlay动脉期、NIC静脉期在鉴别肺内炎症性病变与肺癌中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苏刚;王鹏飞;李刚;单惠萍;陆忠烈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FTY720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揭示FTY720对颅脑损伤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剂量疗效关系.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1、5mg/kg FTY720腹腔注射,检测每组10只大鼠外伤后24h损伤皮层凋亡神经细胞比例、Caspase-3蛋白活性和IL-1 β、TNF-α及IL-6水平,记录每组剩余10只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时逃避潜伏期、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增高(P<0.01),大鼠损伤皮层凋亡神经细胞比例、Caspase-3蛋白活性和IL-1β、TNF-α、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较模型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FTY720可能通过抑制中枢炎症反应从而减少颅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以达到脑保护作用,且疗效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林群;蔡建勇;吴艳;巴华君;陆川;陈献东;陈茂华;戴君侠;孙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一个无先兆型偏头痛家系9例

    无先兆型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紊乱疾病,属于偏头痛常见的一种亚型,占其70%.在新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标准(ICHD-Ⅲ)[1]中,除了头痛发作外,其主要特点为单侧性、搏动性及影响日常活动,伴随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目前认为MO为多基因遗传病,主要与遗传、物理和化学因素及激素的变化有关[2].笔者对一个MO家系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临床表现分析该病的遗传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周倩倩;陶英贤;王菊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多学科诊疗对直肠癌临床分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诊疗(MDT)对直肠癌临床分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2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MDT分成MDT组120例和非MDT组146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临床与病理分期符合率、术后切缘阳性率.结果 MDT组临床与病理T、N分期符合率均高于非MDT组(均P<0.05),两组术后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T有助于直肠癌患者的精确临床分期,从而指导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可在直肠癌诊治中推广.

    作者:张伟;吕杨波;陈震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38例痔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ST组166例、PPH组17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部牵拉痛、切除标本体积)、术后情况(首次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评分、术后出血评分、尿潴留发生率、急便感发生率、失禁发生率)、随访情况(复发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排便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标本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中腹部牵拉痛PPH组较TST组剧烈(P<0.05).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尿储留发生率、术后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首次排便和术后1周时的肛门疼痛评分、急便感发生率以及失禁发生率,均为TST组优于PPH组(均P<0.05).术后随访2年,TST组与PPH组复发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远期排便功能方面,TST组发生排便次增多、排便不尽感所占比例均低于PPH组(均P<0.05),而排便费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与PPH治疗痔病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TST创伤小、患者疼痛程度轻、对肛门直肠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郁峰;徐烨;陈诚豪;崔焌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调节

    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TJ)蛋白在肠道黏膜屏障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受损会导致细胞间的通透性增加,肠腔内的细菌、毒素等物质可穿透肠黏膜而进入其他组织、器官或循环系统,发生细菌或毒素移位,导致疾病.目前,肠上皮细胞TJ蛋白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对于TJ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的探讨也更加深入.本文主要阐述肠上皮细胞TJ蛋白的组成、功能、信号调节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希;廖吕钊;江荣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与肾动脉全阻断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与肾动脉全阻断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肾部分切除术的56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是否完全阻断肾动脉,其中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25例(A组),肾动脉全阻断31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率、手术切缘阳性情况、Clavien分级等,术后3个月复查CT观察肿瘤有无复发及肾积水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由同一组医师操作,均无手术切缘阳性;A组术中无一例中转为全阻断下手术.A、B组ClavienⅡ级各有1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d、1周和1个月时eGFR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均高于A组(均P<0.01).B组患者术后1d肾动脉阻断时间与eGFR呈负相关(r=-0.65,P<0.01),A组患者术后1d肾动脉阻断时间与eGFR未见相关(P>0.05).术后3个月复查CT,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无肾积水及肾萎缩等.结论 与肾动脉全阻断比较,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相对安全,保护正常肾单位功能的效果更优.

    作者:徐刚;阎家骏;潘寿华;朱智荣;李俊龙;周毅;章小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以尿路结石为首发症状的甲状旁腺癌1例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PC)在临床上相当少见,有文献报道该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005%[1],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1%[2-3];极易漏诊,美国一项286例PC回顾性研究发现其漏诊率高达86%[4].本院2016年11月1日收治以尿路结石为首发症状的甲状旁腺腺癌患者1例,现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诊治过程作一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倪庆节;诸靖宇;李瑞鹏;宋晨;楼扬锋;李军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对N3-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化疗的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锁骨上淋巴结(SCLN)转移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N3-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45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N3-ⅢB期NSCLC患者,根据有无SCLN转移分为两组,即SCLN+ 117例,SCLN-128例.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总生存(OS)时间为19(10,31)个月,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0(7,16)个月.SCLN+与SCLN-组患者OS、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为SCLN+患者进行比较,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分析,SCLN+不是影响OS、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原发肿瘤部位、放化疗方式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年龄、原发肿瘤部位、放化疗方式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SCLN+与SCLN-患者远处转移(DM)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SCLN-比较,SCLN+对N3-ⅢB期NSCLC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效果影响不大.

    作者:胡静;郑璐;张欢乐;丁祺;陆妙珍;徐国栋;李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阴茎脚白膜折叠补片固定+深静脉包埋治疗静脉漏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1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阴茎脚白膜折叠补片固定+深静脉包埋治疗静脉漏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126例静脉漏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行阴茎脚白膜折叠补片固定术+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术后随访1年,记录术后切口愈合、并发症、勃起硬度等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评分、阴茎内血管功能[评价参数包括收缩期阴茎动脉大血流率(PSV)、舒张末期血流率(EDV)、阻力指数(RI)].结果 1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切口感染、补片排异反应等并发症,亦未出现Clavien Ⅲ级以上的并发症.术后1年电话随访勃起硬度恢复至四级(效果明显)1 12例(88.9%);较术前稍微改善,但未达四级10例(7.9%);未见改善4例(3.2%).术后1年IIEF-5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在阴茎完全勃起状态下,PSV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I值高于术前(P<0.01),EDV值低于术前(P<0.01).结论 阴茎脚白膜折叠补片固定+深静脉包埋治疗静脉漏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对于改善勃起硬度、阴茎内血管功能的效果理想.

    作者:殷鹏程;黄万顺;潘良超;罗军港;黄发平;岳爱民;吴火生;汪国敏;张忠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导丝定位对BI-RADS-4级以上NPBL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导丝定位对BI-RADS-4级以上不可触及乳腺病变(NPBL)患者的诊断价值.应用数字化乳腺X线摄片结合立体定位系统,对BI-RADS-4级以上NPBL进行导丝定位、乳腺切除活检的价值.方法 30例NPBL患者经常规乳腺X线摄片发现异常,对其行导丝定位引导下外科切除活检,观察其数字化乳腺X线表现、BI-RADS分类、立体定位结果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30例患者一次性导丝置入定位成功率为100.00%,定位满意率为100.00%,手术切除准确.恶性病变13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6例、导管内癌5例、乳腺单纯癌2例;良性病变17例,包括乳腺纤维瘤7例、乳腺增生症5例、乳腺腺病4例、积乳囊肿1例.BI-RADS-4A类9例,恶性1例;BI-RADS-4B类11例,恶性4例;BI-RADS-4C类6例,恶性4例;BI-RADS-5类4例,恶性4例.结论 对NPBL患者应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导丝定位能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同时BI-RADS分类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切除活检.

    作者:夏德新;郭永团;李德春;邵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开颅囊肿剥离术与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颞部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开颅囊肿剥离术与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颞部蛛网膜囊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颞部蛛网膜囊肿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囊肿-腹腔分流术(A组)14例,开颅囊肿剥离术(B组)16例.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囊肿体积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中有3例患儿术后再次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其中2例予分流管拔出改行开颅囊肿剥离术,1例予分流管调整,术后症状均逐渐好转.术前A、B组囊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时B组囊肿体积缩小>50%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24),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A组(P=0.031).术后A、B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5.7%和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结论 2种术式均能改善术前症状,其中开颅囊肿剥离术在囊肿体积缩小、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囊肿-腹腔分流术.

    作者:杨星;梁君;周小嫚;张恒;韦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标准立体空间坐标系膜迷路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标准立体空间坐标系膜迷路模型的建立,并对壶腹嵴空间方向进行测量.方法 分割33例双侧内耳、眼球模型生成统计形状模型并导出平均模型作为标准模型,根据半规管总脚分叉点和眼球下缘为水平面建立标准立体空间坐标系;将骨迷路和标准模型进行校准,膜迷路包括壶腹帽模型随之进行三维空间变换确立膜迷路空间方向,并测量壶腹嵴空间方向.结果 校准后的膜迷路有利于观察壶腹嵴空间方向.外半规管壶腹嵴和矢状面夹角为3.8°,后半规管壶腹嵴和矢状面的夹角为42.8°.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标准立体空间坐标系膜迷路模型,并测量了壶腹嵴空间方向,可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研究.

    作者:吴曙智;李熹;郑炎焱;陈晓素;林萍;杨晓国;杨晓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膀胱白斑经尿道手术不同切除深度和术后处理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膀胱白斑经尿道手术不同切除深度和术后处理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85例女性膀胱白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尿道膀胱白斑汽化电切术,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组(电切至浅肌层,手术切除范围为病变的膀胱白斑,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67例和观察组(电切至膀胱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手术切除范围为病变的膀胱白斑及周围2cm的膀胱黏膜,术后未行膀胱灌注化疗)118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经过均顺利,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证实为黏膜慢性炎症伴鳞状上皮化生.观察组在术后出血发生率、临床疗效、复发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结论 经尿道膀胱白斑汽化电切术简单有效;切除病变组织至膀胱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术后未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疗效更优.

    作者:王建峰;李显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IL-1Ra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IL-1受体拮抗剂(IL-1Ra)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1例活动期IBD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克罗恩病(CD)34例、溃疡性结肠炎(UC)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9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检者血清IL-1Ra水平,分析血清IL-1Ra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UC组、CD组、对照组血清IL-1Ra水平分别为(5.16±0.83)、(4.13±0.64)、(1.86±0.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UC组、CD组血清IL-1R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UC组、CD组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的血清IL-1R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IBD患者血清IL-1R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UC、CD活动性有关.

    作者:冯玉良;何巧娜;周锋;朱琴;王卫峰;郑培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生6~24h内行DTI序列扫描.感兴趣区设定在梗死区中心、边缘及灶周正常区,用镜像的方法测定两侧对称的各感兴趣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DCavg)值,得到FA图和DCavg图,之后重建得到皮质脊髓纤维束图.结果 急性脑梗死病灶在T2Wl、FLAIR、DWI图像上均显示高信号;在FA图上显示稍低信号;在彩色编码的FA图中,梗死区域的纤维束颜色、方向部分混杂,病灶侧与镜像侧不对称.病变侧梗死区中心、边缘的FA和DCavg值与镜像侧对称区域的FA和DCavg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变侧梗死区中心、边缘与灶周正常区的FA、DCav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梗死区中心与边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TI技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以更好地确定治疗计划.

    作者:王玫;冯琪;丁忠祥;王向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帕金森病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水平及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0例P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清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Ang(1-7)、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ACE2水平;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综合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分析抑郁评分与血清RAS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Ang Ⅰ、Ang Ⅱ、Ang(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受检者ACE、AC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Beck评分、HAMD评分与Angl、Ang Ⅱ、Ang(1-7)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PD患者中血清Ang Ⅰ、Ang Ⅱ、Ang(1-7)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与抑郁症状存在相关性.

    作者:冯耀耀;张长国;陈静;张强春;周胜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脑肿瘤患者认知异常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认知异常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方法 选择19例脑肿瘤患者为脑肿瘤组,23例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完成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检查,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方法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进行局部一致性影像(ReHo)、低频振幅影像(ALFF)处理,通过RESTPLUS软件分析脑肿瘤组与对照组ReHo值、ALFF值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肿瘤组双侧额下回、双侧颞中回、双侧海马旁回、右侧前扣带回ALFF值均明显升高(均P<0.01);中脑、左侧颞中回、双侧颞上回、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前扣带回、双侧顶上回、双侧额下回、双侧辅助运动区ReHo值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脑肿瘤患者在额叶、颞叶、边缘系统及辅助运动区存在着一系列脑部自发神经活动的变化,激活的区域与目前对该脑区认知功能的研究基本符合,且以双侧大脑半球改变为多.

    作者:孙骁俊;袁建华;丁忠祥;毛德旺;李玉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富氢盐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富氢盐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69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组、富氢盐水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假手术组除了后不刺破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分叉外,其余过程与SAH造模相同),剔除造模后死亡或SAH评分<8分的15只,终每组各18只.生理盐水组、富氢盐水组均在造模后立即腹腔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富氢盐水,8h后再注射1次.造模后24h,评估并比较3组大鼠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SAH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神经细胞计数以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以及磷酸化的JAK2(pJAK2)、总JAK2(tJAK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AH发生后24h,蛛网膜下腔血凝块主要分布在Willis环和脑干腹侧周围.3组大鼠死亡率、SA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神经功能评分、SOD、GSH-Px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富氢盐水组均明显升高(P<O.05).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脑组织含水量、ROS、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富氢盐水组均明显降低(P<0.05).假手术组几乎没有发现凋亡神经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凋亡神经细胞计数明显增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富氢盐水组凋亡神经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富氢盐水组pJAK2/tJAK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富氢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富氢盐水可以减轻SAH后的早期脑损伤,改善SAH后的神经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部分通过抑制JAK2的激活实现.

    作者:涂盛;邵安文;盛吉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人工智能在恶性肿瘤放疗领域中的应用与前景

    人工智能(AI)是能模拟人类思考和判断等智力工作的人造装置.AI在新药研发、疾病诊断、健康管理、医学影像、临床决策、医院管理、便携设备、康复医疗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已有不少成功应用的案例.智能计算机医院管理系统、智能医疗诊断专家系统、智能手术机器人等AI技术给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在恶性肿瘤放疗领域,肿瘤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智能化自动化勾画、建立AI化的放射治疗计划模型、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放疗远程智能化质控系统正如火如荼.理念改变技术,技术也会改变理念.智能医疗也必将改变未来的医疗模式.

    作者:沈天乐;杜向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