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阳和汤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丑钢;王柯;张劲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阳和汤
摘要:目的:观察阳和汤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阳和汤治疗。两组均治疗5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症状积分改善更明显(P <0.01)。结论阳和汤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祛风宣肺方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祛风宣肺方辅助西药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祛风宣肺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拟祛风宣肺方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加快病情康复进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磊;冯高华;李宇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增色丸联合火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增色丸联合火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增色丸联合局部火针治疗,外擦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仅给予局部火针治疗和外擦他克莫司软膏,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检测患者血清中补体 C3、C4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补体 C3、C4含量增高(P <0.05)。结论增色丸联合火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可以加快黑素细胞生成,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陈用军;石年;邱煊;童辉;杨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方“前愈”有效部位群的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

    目的:从中药复方“前愈”中提取分离有效部位群并将其进行纯化,建立各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溶剂法分离纯化总生物碱有效部位;溶剂法结合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总黄酮有效部位;水溶醇沉法分离纯化总多糖有效部位;采用溶剂法结合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总皂苷有效部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分离提取液及纯化液中各有效部位的含量。结果提取分离所得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含量分别为2.07%,8.87%,9.46%,2.82%。纯化后各部位含量分别为50.52%,57.04%,74%,67.8%。结论本实验确定的分离纯化方法操作简便合理,可显著提高“前愈”复方中各有效部位的含量。

    作者:柯敏;卢振;陈雯;李佩;于静;吴金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健康传播的本科生自主创新实训探索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难点。通过利用新媒体的健康传播实训,学生的自主创新、人际沟通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并可解决健康传播人力不足的困境。

    作者:章红英;赵国桢;佟杭宇;靳天怡;迟志福;杨兴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内科肢体经络病证分类方法探讨

    中医内科疾病大多根据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进行分类和论述,而肢体经络病证则是按照病变部位进行划分,独立于五脏分类体系之外。基于疾病脏腑定位和药物归经理论,以《中医内科学》中肢体经络病证的用药规律为切入点,试将肢体经络病证纳入五脏分类体系。

    作者:陈仁铭;潘静;覃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头穴透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穴透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用艾司唑仑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采用 Spitzer 生活质量指数分别于治疗1个月后及3个月后评分患者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及3个月后的 Spitzer 生活指数积分呈上升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疗效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副反应少、无药物依赖性的优势。

    作者:巴正兵;陈丽;吴群;吴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益肾化瘀中药序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中药序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该病患者生命质量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15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花红片组、活血化瘀组和益肾化瘀组。分别使用与组名相对应的治疗方法,6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命质量水平改善情况。结果3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益肾化瘀组临床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均 P <0.05);3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益肾化瘀组疾病损伤评分和社会心理损伤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益肾化瘀序贯治疗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对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青青;胡人芳;李小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栓塞微球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

    目的:考察中药动脉栓塞微球的肝肿瘤动脉栓塞、细胞凋亡、坏死,肝功能变化,免疫及增敏作用。方法在透视下经连接管缓慢注入白兔肝肿瘤供血动脉,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细胞中 Bax 和 Bcl -2蛋白的表达,考察肿瘤细胞凋亡率、坏死率,肝功能变化及氯喹增敏作用;以小鼠碳粒廓清法研究免疫调节作用。结果中药栓塞微球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与空白 A 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1);细胞凋亡指数低、中剂量组与 A 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1),与不含氯喹 B 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与低、中、高剂量组相比动物的 ALT 和 AST 值均显著低于 B 组(P <0.05);中药栓塞剂高、中剂量组廓清指数 K 值明显升高,吞噬指数α值也有一定增高(P <0.05)。结论实验提示中药栓塞微球具有形成肝肿瘤动脉栓塞,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坏死,保肝,增敏效应及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肖勇;江立富;刘鹏;邢琦;潘宇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接骨丸(Ⅰ)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接骨丸(Ⅰ)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处方中赤芍、三七、陈皮、青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法分别检出赤芍、三七、陈皮、青皮,且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可靠地对本品中芍药苷进行定量分析。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接骨丸(Ⅰ)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干红;曹桂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院校信息专业现代医学知识培养模式的思考

    对中医院校信息专业学生医学知识的培养应有别于医学类专业,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医学素养,对所从事的工作发挥具有医学特色的作用。我国该类专业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于2004年左右进行了第一轮改革。经过近10年的教学和实践,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希望通过进一步深化中医院校信息专业现代医学课程的整合,在保持原有优势基础上,构建新的《现代医学概论》课程体系。

    作者:李萍;邓文萍;熊凡;姜霞;王秀莲;尹漾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可作为治疗网球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朱启玉;吴芳华;黄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吴献群从肾虚血瘀论治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介绍吴献群教授从肾虚血瘀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经验。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以肾虚为本,以血瘀为标,当采用补肾为主、活血为辅的治疗大法。

    作者:赵井苓;李成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生长抑素(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普通针刺组。电针组在普通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运用 ELISA 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 SS 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 SS 含量增高,经电针干预后,SS 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引起大鼠 SS 水平改变,电针可以降低 FD 大鼠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中 SS 含量。

    作者:张铭铭;严志康;杨智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病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 <0.05);中药组病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 <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病理。

    作者:潘建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配比当归-川芎药对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当归-川芎药对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并比较不同配比药对抗炎、镇痛作用的差异。方法将当归-川芎药对分别按照1∶1、3∶2、2∶1、3∶1的质量比例配制水煎液,用二甲苯耳廓肿胀法、蛋清足趾肿胀法检测不同配比药对的抗炎作用;用热板法、甲醛法、醋酸扭体法观测不同配比药对的镇痛作用。结果不同配比当归-川芎药对能减轻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及蛋清所致足趾肿胀度,以1∶1配伍比例效果佳;能提高小鼠热板疼痛痛阈值、降低甲醛疼痛舔足次数及醋酸疼痛扭体次数,以1∶1、3∶2配伍比例效果佳。结论当归-川芎药对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不同配比之间药效存在差异。

    作者:夏青松;孔靖玮;李德顺;李思思;邓倩倩;李文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热针联合氨基葡萄糖胶囊对膝骨性关节炎外周血中 IL -1、IL -6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目的观察内热针联合氨基葡萄糖胶囊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白介素-1(IL -1)、白介素-6(IL -6)的表达及疗效评价。方法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内热针联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联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清中 IL -1、IL -6表达明显降低(P <0.05)。结论内热针联合氨基葡萄糖胶囊可以拮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生成,降低 IL -1、IL -6的表达,加快关节血液循环,促进氨基葡萄糖在关节腔内的吸收,改善组织缺血、缺氧,进而改善关节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群;沈玉杰;周晓霞;涂少恒;柯洪奎;瞿群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刺配合习服疗法治疗耳鸣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配合习服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甲钴胺和活力苏口服液治疗,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 THI 积分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配合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效果优于常规口服甲钴胺和活力苏口服液。

    作者:吴丽丽;吴群;吴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涂晋文教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肝郁脾虚证经验

    涂晋文教授对各种消化系统病证诊疗经验颇丰,对门脉高压性胃病肝郁脾虚证的诊治亦有着独特的见解。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药物配伍特点等方面介绍涂晋文教授诊治该病证的经验,丰富和发展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中医治疗理论。

    作者:肖峣;涂晋文;李天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为主配合推拿等理疗方法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以电针为主要治疗手段,辅以推拿方式治疗,对照组则以常规针灸为主,辅以推拿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整体治疗效果与治疗1年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 PRI 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1, P <0.05)。结论电针配合推拿松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效果尤佳。

    作者:金磊;高志成;闵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髓本质研究进展

    髓本质的生物学基础是干细胞及其组织微环境。中医“生髓”治疗多种病证的疗效机制之一是通过影响干细胞及其组织微环境。近些年来,中医药影响骨髓干细胞及其微环境修复脑组织、心脏组织、骨组织、肝脏组织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取得若干进展。今后,应加强中医药对脏腑精髓(后天精髓)和胚胎干细胞(先天精髓)及其微环境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李瀚旻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