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谟;王晓萍
1 胆主决断是胆腑理论的核心内容<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的渊薮,数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胆腑理论就是其中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胆腑理论研究胆腑的生理特点、病理变化及其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胆腑作为六腑之一的传化之腑,具有泻而不藏的特点.现代医学中,胆囊所具的储存、浓缩、排空胆汁的生理功能,也包括其中.
作者:朱习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 证与证实质研究的反思证候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指导着中医学对疾病表现及其发生的认识,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建国以来,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对证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相继开展了证候规范化、证的实质和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大量中医辨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李今庸教授所著<古医书研究>, 虽晚在去年方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刊行,然则实为集一生心血,千锤百炼而成.因有师生情份,故书中有些篇章,早已拜读,获益良多.今既出版,李老又以书相赐,恰似渴逢甘露, 饥得佳肴,乃三生之幸也.
作者:梅国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年,笔者受任编纂<鄂州中医志>.在编写过程中,自始自终得到李今庸教授的热情关心与指导.
作者:舒忠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李今庸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学识渊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治学严谨,著书立说,成就斐然.潜心研究古典医籍,著述恒多,<古医书研究>乃其代表作,展示了治学方法的成就.该书内容广博,内涵丰富,逻辑严谨,论理精辟,洵足以开一卷而识百家,令人耳目一新.兹仅就其治学方法撷其要而探析于次.
作者:郭辉雄;李云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李今庸先生从医67周年,执教48周年,漫长的医教生涯积累了宝贵的治学经验.其治学之道,建造了医家学者成才的阶梯,是后学登堂入室的必由之路.听其教、守其道、恭其行者,多能登堂入室,攀登高峰.
作者:邱幸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李今庸教授出身于枣阳中医世家,初承家学,悬壶桑梓,后执教、业医数十年,桃李芳菲,学验俱丰,成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上世纪七十年代,笔者忝列门墙,曾蒙教诲.欣逢先生八十华诞,谨以崇敬心情,撰文以志贺.
作者:喻自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少阴肾阳素虚,复感寒邪之证.是方温散兼施,表里同治.笔者取其方旨,宗其方义辨证用于治疗各科临床杂证,每获良效.兹撮取数案,以示同道.
作者:黎志远;余惠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自1981年6月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确认以来,肆虐于全球,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四大杀手.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6700万人感染艾滋病或携带HIV,其中2900万人已经死亡.
作者:向楠;李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前后,是现存早的既具临床实践经验又有基础理论的系统性的中医著作.它不仅是中医学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在中国哲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包含的许多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仍继续指导中医的临床与实践.
作者:杨丽珍;刘昌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肾炎是小儿常见病,中医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我院于1999年~2003年,从调整三焦气机升降入手,用经方小柴胡汤治疗符合<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和治疗>[1]标准的34例小儿急性肾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昌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李老今庸,寿高八旬,精神焕发,神采奕奕,日理学术,兢兢业业.李老不仅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古典医学的研究应用取得卓越成就,而且在训诂学、古文学等多种学科方面造诣颇深.在学术活动方面,遍及全国各地.下面仅从一个侧面对李老在华夏传统医学领域内,以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论证楚医学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作者:袁烽;崔立津;袁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李今庸教授早年从事<金匮要略>教学和教材编撰工作,对此造诣精深.在后来的<内经>教学中常提及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笔者修业于中医学院期间,常面临教诲,识之于怀.今举治疗急症验案三则,谈谈学习运用<金匮要略>法与方的体会.
作者:王荫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伤寒金匮方加减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以伤寒金匮方加减治疗荨麻疹64例作为治疗组,扑尔敏治疗荨麻疹6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个月后的复发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伤寒金匮方加减治疗荨麻疹,疗效高,远期复发率低.
作者:田黎明;代琳;王玮蓁;曾宪玉;余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李今庸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名老中医专家,从医近70年,执教近50年.李师治学严谨,医理深邃,桃李满天下,声华扬九州;不仅撰有大量的医学专著,而且在临床上善用经方、时方.学生在校期间,有幸聆听老师教诲,根据随师临证笔记,对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作一初步归纳,未知得老师真谛否?尚祈明哲指教.
作者:黄祥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李今庸教授今年已80高龄,恰好亦是他从医67周年的日子.67年来,他为探究中医理论的真谛呕心沥血,为培养中医学术的接班人费尽苦心,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奔走呼号.他作为全国著名的中医学理论家、老中医药专家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王子谟;王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刊登了一些学术争鸣方面的文章,不仅让大家见到了一些极为出色的好文章,而且开创了各抒己见的好风气,为我们中医集思广益,搭建了一个有生有色的大舞台.在兴奋之余,笔者也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作者:张晓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的家乡与李先生的家乡枣阳唐家店原属同一个地区.我和李先生相见是在我读书的时候.那时,我长年累月地生病,即顽固性的哮喘,越是在冬天越是咳喘的厉害,根本无法上学.我的班主任老师关心我,说学校有个叫李今庸的老师能看病,治好了不少老师和学生的病,有个姓刘的同学奄奄一息都被救治好了,说我可以去找李老师看一看.一天,在班主任和一些同学的陪同下,请李先生看病,他和蔼可亲,仔细询问了我的病情,给我开了几副药,加一料药丸子,我服用后病就好了.几年以后由于学习紧张,加上我家是家大口阔,劳累过度,老病又复发了,但那时李先生已不在学校了,我也无法得知他在什么地方工作.
作者:齐立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在纪念李今庸老师诞辰八十周年之际,我再次学习了李老师<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舌耕馀话>、<中医药发展方向研究>等论著、论文,使我深受教益.他的忠诚中医药事业的精神,严谨治学的作风,永远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的师长.现就李老师辨证与辨病的学术思想,将自已认识与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陈如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通过针刺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96例,根据骨密度改变以及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评分.结果:临床痊愈8例,显效42例,好转38例,无效8例,显效率为52.08%.结论:针刺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周亚娜;向楠;李家康;焦杨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