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远明;肖红俊;何圆圆;杨琛;韦永豪;郑娜;马志跃
目的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外向整流钾电流及其尾电流,分析水杨酸钠对耳蜗SGNs外向整流钾电流及其尾电流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耳毒性机制.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并进行细胞短时间(2~3 h)血清培养后,耳蜗SGNs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及其尾电流曲线,同时记录不同浓度水杨酸钠(0.01、0.1、0.5、1、10 mmol/L)对2种电流的影响.结果耳蜗SGNs上可记录到外向电流,该电流对4-氨基吡啶(4-AP)敏感,证明其为钾电流,该钾电流具有延迟整流特性;1 mmol/L水杨酸钠能明显抑制耳蜗SGNs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50 mV的去极化电压刺激可使大稳态电流幅值减少(46.3±2.0)%,水杨酸钠对此电流的抑制具有浓度依赖性,外液洗脱后耳蜗SGNs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可基本恢复正常.另外,可记录出耳蜗SGNs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尾电流曲线;水杨酸钠可降低此尾电流峰值,并缩短尾电流的时间常数,加速尾电流的失活.结论 钾电流在耳蜗SGNs正常电生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水杨酸钠抑制耳蜗SGNs外向整流钾电流及其尾电流,并加速尾电流的失活,这种作用可导致耳蜗SGNs的电生理活动异常,从而引发水杨酸钠对听觉功能的损害.
作者:江远明;肖红俊;何圆圆;杨琛;韦永豪;郑娜;马志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大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指标CK20检测中、低位直肠癌系膜环周切缘癌浸润(CMI)的存在规律,为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8个月期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41例,手术标本制作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的病理大切片进行检测.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病理大切片检测中、下段直肠癌系膜CMI阳性率分别为21.95%、29.27%.在肿瘤高、中分化组CMI阳性率低于低分化组(P<0.05).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5 cm组CMI阳性率高于≥5 cm组(P<0.05).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 均与CMI阳性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低、肿瘤位置低是CMI存在的高危因素.对于存在CMI者,术后应行规范的辅助治疗.
作者:于滨;于跃明;赵文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肝脏甘油三酯含量(HTC)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T2DM合并和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 入选55例T2DM患者,进行人体学特征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同时行肝脏磁共振氢谱(~1H-MRS)检查测定HTC.然后根据HTC结果将患者分成合并和不合并NAFLD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 T2DM患者HTC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舒张压(DBP)、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P<0.05或P<0.01),合并NAFLD的T2DM患者腹型肥胖更明显,ALT 和TG水平更高.结论 T2DM患者肝脏甘油三酯含量与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合并NAFLD的T2DM患者呈现更显著的代谢异常.
作者:董慧;陆付耳;王南;徐丽君;邹欣;饶晶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自体颈外静脉移植于颈动脉的动物模型,以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的病理过程. 方法 将一段大鼠颈外静脉分支游离,同侧颈总动脉切断,采用2点定位连续吻合法将颈外静脉分支两端分别与颈总动脉断端行端端吻合.术后超声检查血管通畅情况,于第3、7、14、28、42天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吻合完成时各吻合口均通畅,无出血、狭窄及血管扭曲等情况.超声检查示术后早期(3 d内)桥管通畅率94%.后期静脉桥管壁逐渐增厚,管腔逐渐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 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能真实反映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理想模型.连续吻合法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模型,较以往常用的间断吻合法时间短,出血少,通畅率高.
作者:肖雅琼;孙宗全;张凯伦;刘金平;孟刘昆;周元;刘隽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inducible kinase 1,SGK_1)及其下游分子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肾皮质中的表达以及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hodin perchlorate,DP)抑制DN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C57BL/6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及血竭素高氯酸盐5、10、20 mg/(kg·d)3种剂量治疗组,分别干预4周后,用RT-PCR、Western blot或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各组小鼠肾皮质中SGK_1和F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模型组中SGK_1和F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增高;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比较,胰岛素治疗组和血竭素高氯酸盐20 mg/(kg·d)治疗组中SGK_1和F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血竭素高氯酸盐10 mg/(kg·d)治疗组中SGK_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血竭素高氯酸盐能抑制高糖/SGK_1/FN通路,这可能是其防治DN小鼠肾纤维化作用的部分机制.
作者:易继飞;王全胜;张丽晓;刘建国;李仁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家系,进行与已知致病基因TSHR和THRB的连锁分析以确定此家系致病基因是否为这2个已知基因.方法 选择3个与TSHR和THR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物D14S74、D3S2338和D3S1266,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基因连锁分析,采用Genemapper 3.5软件分析数据. 结果 3个微卫星标记物的LOD值均小于1,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与这3个位点均不连锁,提示该家系可能存在新致病基因. 结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型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能有新致病基因.
作者:张守焰;王旭;杨钧国;孙图成;刘木根;王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湖北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D8S1179、 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FGA)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 采用Identifiler试剂盒复合扩增305例湖北汉族个体的15个STR基因座,产物经3130遗传分析仪电泳分离和分型检测,分析检验基因座的遗传学参数:基因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个体识别能力(DP)、非父排除概率(PE)和遗传平衡状态.结果 305名无关个体共检测到15个STR基因座的146个等位基因,各基因座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13个STR基因座的PIC>0.5,14个STR基因座的DP>0.8,12个STR基因座的PE>0.5;累积个体识别力>0.999 999 999,累积非父排除率>0.999 998 8.结论 湖北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的绝大多数基因座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群体遗传学数据可用于本地人类遗传学、法医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研究领域.
作者:易少华;杨荣芝;梅焜;杨庆恩;余纯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ACC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42例肝癌组织、对应癌旁肝组织以及17例正常肝组织中MACC1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ACC1基因的表达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MACC1基因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在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且MA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TNM分期、肝内或淋巴结转移、门静脉癌栓等均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肿瘤个数、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有无肝硬化等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 MACC1基因可能在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之一.
作者:刘清泉;刘青光;昝献峰;郭成;宋涛;姚英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对鱼藤酮(Ro)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鱼藤酮建立PC12细胞损伤模型;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ROS)水平;流式细胞术(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结果 0.5 μmol/L姜黄素和1.0 μmol/L姜黄素均可减轻0.1 μmol/L鱼藤酮对PC12 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减轻了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明显增加了 PC12 细胞内SOD的活性,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降低了PC12细胞内ROS的含量,明显抑制了鱼藤酮对PC12 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姜黄素可拮抗鱼藤酮致PC12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清除细胞内ROS,诱导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作者:崔群力;孙圣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抑制剂对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TACE)的抑制作用进行方法 改进,以提高其准确度和普及性,并用于测定抑制剂GM6001及抑制剂A对TACE的抑制作用.方法 TACE与多肽底物经37℃孵育15 min后,加入Ala-Dpa作为内标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以55%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53 nm.根据剩余底物与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从校准曲线中得出底物的转化量,据此计算TACE的酶活性.结果底物与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与底物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 8,线性范围10 μmol/L 至 400 μmol/L.精密度试验表明,采用内标法定量,精密度得到显著改善.经测定,抑制剂GM6001及抑制剂A对TACE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7.5 nmol/L和175.8 nmol/L.结论 以Ala-Dpa作内标物,HPLC测定TACE 酶活性,为TACE抑制剂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更准确、更实用的方法 .
作者:申玲玲;顾久玲;黄巍;赵云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胸主动脉缩窄诱导的心肌肥厚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在右无名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之间部分缩窄胸主动脉而诱导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制好的模型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胸主动脉缩窄组、胸主动脉缩窄组+低剂量丹参酮组(5 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中剂量丹参酮组(10 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高剂量丹参酮组(20 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缬沙坦组(10 mg/kg).用药8周后,B超检测心肌肥厚程度和心功能的变化;将心肌样本沿横切面切开并做苏木精-伊红染色;Western blot 法分析心肌MAPK信号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胸主动脉缩窄组相对于假手术组在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纤维直径、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均增加.而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组均可减轻上述变化的程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假手术组,模型组的p-ERK(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p38(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对于模型组,各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治疗组p-ERK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丹参酮ⅡA高剂量和中剂量组,以及缬沙坦治疗组p-p38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丹参酮ⅡA通过调节MAPK通路中的蛋白表达而发挥其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作者:周亚光;屠恩远;王照华;梁黔生;杨光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识期刊网(1979~2008年)、维普期刊网(1989~2009年)、 Pubmed(1990~2009年)及ISI Web of Knowledge(1975~2009年),收集单用西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实验.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有25例,共3081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OR=3.20,95% CI为[2.74,3.73],P<0.01).结论 Meta分析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用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比较,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范明慧;张峰莉;任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外向钾电流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4 h后,分离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 记录瞬时外向钾电流(I_(to)),稳态钾电流(I_(ss))和ATP敏感钾电流(I_(K,ATP)).结果 LPS处理对I_(to)和I_(ss)无影响.休克心肌细胞I_(K,ATP)密度[(2.66 ± 0.56)pA/pF(n=12)]较正常心肌细胞值[(0.27 ± 0.08)pA/pF(n=14)]明显增加(P<0.01).ADM受体拮抗剂ADM-(22-52)可使增加的I_(K,ATP)得到明显的恢复[(0.69 ± 0.21)pA/pF(n=11),P<0.01 vs LPS 组].而ADM-(22-52)与100 μmol/L氨基胍联合处理几乎可完全取消I_(K,ATP)的增加.结论 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I_(K,ATP)被激活.ADM 与NO共同参与了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I_(K,ATP)的激活.
作者:张晓晖;Jean-Pierre Bourreau;金满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人Fas(hFas)和人TNFR1(hTNFR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hFas、pcDNA3.0-hTNFR1和microRNA(miRNA)干扰质粒p-hFasmiRNA、 p-hTNFR1miRNA,初步验证其在体外细胞系对Fas和TNFR1基因表达的干预效应.方法 从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中获得模板cDNA,通过PCR扩增出hFas和hTNFR1全长片段,将目的 片段通过T载体过渡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0,得到重组质粒pcDNA3.0-hFas和pcDNA3.0-hTNFR1.利用miRNA设计软件,针对Fas和TNFR1基因分别设计3对pre-microRNA(pre-miRNA)序列,通过T4连接酶将pre-miRNA克隆至pcDNA6.2-GW/EmGFP-miRNA表达载体,同时构建非相关干扰质粒.构建成功的p-hFasmiRNA1、p-hFasmiRNA2、p-hFasmiRNA3和p-hTNFR1miRNA1、p-hTNFR1miRNA2、p-hTNFR1miRNA3分别与pcDNA3.0-hFas和pcDNA3.0-hTNFR1共转染至人293T细胞,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48 h后对基因表达的干预效应.结果通过测序鉴定表明Fas和TNFR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和miRNA干扰质粒均构建成功.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干预组的Fas和TNFR1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抑制效率分别可达到87%和80%.Western blot结果也同样证实干预组的Fas和TNFR1基因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结论 成功构建了hFas和hTNFR1的真核表达载体和microRNA干扰质粒,并初步证实构建的microRNA干扰质粒在细胞水平对hFas和hTNFR1的表达具有特异性的抑制效应.
作者:高随;习东;郭健文;严伟明;罗小平;宁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动物模型,研究VILI对肺组织急性炎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A、B、C、D 4组,每组各1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大潮气量(V_T=40 mL/kg)通气1 h组;C组为大潮气量通气2 h组;D组为大潮气量通气4 h组.B、C、D组通气频率均为40次/min.观测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肺组织细胞NF-κB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肺细胞核内NF-κB亚基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DNA断端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细胞的凋亡;同时检测肺湿干重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肺灌洗液中总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水平.结果和A组相比,B、C、D组急性肺损伤(ALI)评分、W/D比值、MPO活性、总蛋白、白细胞计数、凋亡指数(AI)、肺组织MDA值、NF-κB的活性及P65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均P<0.01);而SOD值显著下降(P<0.01).和B组比较,C、D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增高(均P<0.05);而D组SOD值显著下降(P<0.05).和C组比较,D组上述指标明显增高(均P<0.05);而SOD值明显下降(P<0.05). 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产生了明显的VILI,表现为渗透性肺水肿、急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激活以及广泛的肺细胞凋亡,其程度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作者:朱宏飞;冯丹;姚尚龙;武庆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s-1,HDAC-1)siRNA对宫颈癌HeLa细胞HDAC-1蛋白表达、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HDAC-1 siRNA沉默HDAC-1蛋白;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DAC-1蛋白;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HDAC-1 siRNA转染48 h可明显下调HeLa细胞HDAC-1蛋白表达;下调HDAC-1 表达明显降低HeLa细胞克隆形成率,抑制细胞增殖;下调HDAC-1诱导HeLa细胞凋亡.结论 HDAC-1 siRNA可能通过诱导凋亡抑制HeLa细胞生长.
作者:李娜;于世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功能损害均有可能导致葡萄糖代谢紊乱,出现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
作者:张萍;杨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房利尿钠肽(ANP)基因位点rs5065和脑利尿钠肽(BNP)基因位点rs198389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EH)的关系.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方法 设计,收集EH患者976例和与之年龄、性别频率匹配的非高血压(NT)对照976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Q-PCR)技术之TaqMan探针法检测了ANP 基因rs5065和BNP基因rs198389的多态性基因型.结果 BNP基因位点rs198389基因型AA和AG+GG频率分布、A等位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EH组和NT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EH组(30.5%和17.3%)明显高于NT组(26.1%和14.1%)(均P<0.05).ANP基因位点rs5065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人群中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对rs198389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基因型为AA者相比,在未调整其它危险因素时,AG+GG基因型使其患EH的危险性增加(P=0.04),调整其它危险因素后,得到了同样的结果(P=0.02).与A等位基因相比,G等位基因使患EH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4).在rs506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调整其它因素前与后均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BNP基因位点rs198389基因多态性与EH的发病危险性显著相关.ANP基因位点rs5065基因多态性与EH的发病危险性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田昌俊;程龙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姜黄素拮抗乙醇氧化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通过亚细胞分离法提取微粒体,测定姜黄素预作用大鼠原代肝细胞中HO-1的活性,确定姜黄素对HO-1的诱导情况.通过抑制剂ZnPPⅨ和诱导剂Hemin的加入,抑制和诱导HO-1的表达与活性,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肝细胞的氧化-抗氧化指标,确定HO-1在姜黄素拮抗乙醇所致肝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姜黄素能够诱导HO-1的活性,在姜黄素15 μmol/L和提前1 h作用时HO-1水平达到高峰.且HO-1的活性和表达与肝细胞的抗氧化水平明显相关.结论 姜黄素对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细胞HO-1的活性及表达水平.
作者:欧阳英英;李珂;荣爽;姚平;杨年红;孙秀发;刘烈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组白介素23在抗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动物模型,设置对照组(单纯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组)与处理组(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前注射重组白介素23).用平皿稀释法检测肾脏、脾脏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制作肾、脾脏组织病理学标本,评估其病理学分级;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脾脏干扰素γ分泌水平.结果感染后2、3、7 d,处理组肾脏CFU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处理组脾脏组织CFU值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处理组低于对照组,处理组较对照组感染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处理组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检测脾脏干扰素γ分泌水平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重组白介素23在小鼠系统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中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许莉;陈宏翔;俞莺;谭明;李娟;涂亚庭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