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黑体果蝇七氟醚麻醉ED50值测定

金传刚;田玉科;毕好生;刘进

关键词:果蝇属, 七氟醚, 半数有效剂量
摘要:目的在染色体水平对决定果蝇吸入麻醉药敏感性的基因进行定位,选择合适的果蝇品系.方法用单瓶连续法测定7 d龄野生黑腹果蝇(HYM3, H)和黑体果蝇(black body,b)七氟醚麻醉ED50值,将两种品系果蝇七氟醚麻醉ED50值进行比较. 结果黑腹果蝇和黑体果蝇七氟醚麻醉ED50值分别为(0.790±0.023)%和(0.557±0.029)%,经t检验,两种品系果蝇七氟醚半数麻醉有效剂量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黑体果蝇可用于决定黑腹果蝇对七氟醚麻醉敏感性基因的定位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小剂量吗啡腹腔注射对CCI大鼠抗伤害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收缩损伤(CCI)后小剂量吗啡连续腹腔注射对大鼠痛敏的影响,以及脊髓背角c-fos基因及TrkA受体表达,探讨吗啡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CCI组,C组:CCI+生理盐水组,D组:CCI+吗啡组[5 mg/(kg·d)],分别于术前2 d,术后7、14 d进行热痛阈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后7、14 d c-fos基因及TrkA受体的表达.结果 A组术后术侧热痛阈轻度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C、D组术后术侧呈现不同程度热痛阈下降,以术后14 d为著,B、C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D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CI术后14 d脊髓c-fos基因、TrkA受体的表达较术后7 d明显增加,c-fos基因的表达主要集中于脊髓背角表层Ⅰ~Ⅱ、Ⅲ~Ⅳ层的中间内侧部,TrkA受体分布于Ⅱ~Ⅴ层.c-fos基因、TrkA受体的表达在B、C、D 3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吗啡连续腹腔注射不能有效抑制坐骨神经损伤后热痛觉过敏及脊髓背角c-fos基因、TrkA受体的表达,可能与长时间使用吗啡导致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进一步升高,发生中枢可塑性改变,以及脊髓背角神经元μ-阿片受体脱敏感有关.

    作者:万丽;罗爱林;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P38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调控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NF-κB)在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P38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203580+LPS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及Griess方法检测NF-κB、iNOS mRNA、核蛋白P38的表达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结果 LPS刺激组核蛋白P38、胞核NF-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NOS mRNA的表达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加入SB203580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与LPS刺激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核蛋白P38的表达与胞核NF-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NOS mRNA以及培养上清NO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862,0.569,0.715,均 P<0.01),胞核NF-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与iNOS mRNA的表达以及NO的产生亦呈显著正相关(r=0.653,0.597,均P<0.01).结论 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38活化可上调胞核NF-κB、iNOS mRNA和NO的表达;NF-κB可能是P38信号途径下游的重要位点之一.

    作者:黄翠萍;张珍祥;徐永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Survivin、cyclin D1和 Ki-67 蛋白在肾上腺皮质增生及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Survivin在肾上腺皮质的表达,并探讨它与cyclin D1、 Ki-67在鉴别肾上腺皮质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Survivin, cyclin D1, Ki-67蛋白在8例肾上腺皮质增生、64例皮质腺瘤和24例皮质癌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表达于全部标本,但在肾上腺皮质增生、皮质腺瘤、皮质癌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表达强度≥+ +之标本,在三者中分别占0%, 22%, 63%.Survivin同时表达于部分胞核,胞核的表达可以帮助鉴别良、恶性肿瘤.cyclin D1在肾上腺皮质增生、皮质腺瘤、皮质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5%,30%和54%, Ki-67阳性表达分别为100%, 19%, 71%.结论 Survivin,cyclin D1 和 Ki-67的表达对肾上腺皮质腺瘤与皮质癌有一定的诊断意义.Survivin与Ki-67两者联合表达阳性可能成为区分皮质癌与皮质腺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皓;张旭;马鑫;陈忠;郑涛;李宏召;朱庆国;徐晓峰;李功成;阮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初步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通用型引物PCR检测60例NSCLC和3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HPV的感染率;用分型引物对阳性标本进行HPV16,18分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53及Rb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60例NSCLC及30例良性病变组织中HPV的检出率分别为21例(35.0%)和1例(3.3%),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肺鳞癌HPV感染率(48.6%)显著高于肺腺癌(13.0%)(P<0.05),早期(Ⅰ期)肺癌HPV感染率(48.6%)显著高于进展期(Ⅱ~Ⅲ期,18.5%)(P<0.05),吸烟组HPV感染率(47.4%)显著高于非吸烟组(13.6%)(P<0.05).60例肺癌组织中34例P53蛋白阳性(56.7%),42例Rb蛋白阳性(70%),二者的表达在HPV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PV感染在NSCLC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姜蕊;吴翠环;郑丽端;赵时宇;陈多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己酮可可碱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 MCP-1和TGF-β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肺纤维化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己酮可可碱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的方法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和己酮可可碱治疗组,每组12只,再各分为第7天和第28天组.测定28 d时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和溶胶原活性以判断纤维化程度及治疗效果,同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7、28 d时MCP-1和TGF-β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高、溶胶原活性下降,而己酮可可碱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CP-1和TGF-β的表达显著增高(均P<0.01),己酮可可碱治疗组也有所增高,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己酮可可碱可抑制鼠肺纤维化,调节MCP-1和TGF-β的表达可能是己酮可可碱抑制鼠肺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辛建保;李艳;马万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TM基因在髓性白血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基因治疗的意义

    目的研究在髓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和肿瘤细胞株中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的转录水平,以确定反义封闭ATM基因治疗在白血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正常人及31例髓性白血病患者和9种肿瘤细胞株的ATM mRNA表达量.结果 31例髓性白血病患者及9种肿瘤细胞株中ATM mRNA表达量普遍降低.结论由于白血病患者中ATM mRNA表达量普遍降低,因此,反义封闭ATM对于白血病原代细胞基因治疗的适应性有待商榷.

    作者:汤屹;刘文励;周剑锋;徐慧珍;路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吉西他滨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产生凋亡.方法应用MTT法、DNA电泳技术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吉西他滨诱导人MCF-7细胞凋亡.结果吉西他滨作用后,MTT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DNA断裂电泳可见典型的梯形DNA条带,大小约180~200 bp的整倍数递增,随吉西他滨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流式细胞术分析,吉西他滨1.0 μg/ml和10.0 μg/ml作用24 h后,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8%和14%;作用48 h后分别增加到15%和29%.结论吉西他滨可以诱导乳腺癌细胞产生凋亡,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作者:邵军;黄韬;樊海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颗粒细胞在玻璃化冷冻中对卵母细胞的影响

    目的采用开放式拉细麦管(open pulled straws, OPS)法玻璃化冷冻技术,探讨卵丘颗粒细胞对未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存活率及其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小鼠生殖泡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OC)或完全去颗粒细胞后的裸卵(DO)用OPS法玻璃化冻存,复苏后行体外成熟培养(IVM);COC直接行IVM作为对照组.结果 COC及裸卵冻融后存活率(分别为69.49%、77.90%)、成熟率(分别为56.10%、56.74%)无显著性差异,但成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2.28%).结论在未成熟卵的玻璃化冷冻中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冻存无保护作用.

    作者:任新玲;章汉旺;朱桂金;靳镭;刘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抗Fas核酶抑制小鼠T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抗Fas核酶对小鼠原代T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探索增强T细胞抗凋亡能力的新途径.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小鼠Fas基因的锤头状核酶,通过电穿孔转染法将其导入小鼠脾脏T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Fas的表达,细胞经抗Fas的抗体(JO2)作用后,通过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转染前后细胞Caspase-3活性的变化, MTT法测细胞的增殖,Annexin-Ⅴ凋亡检测试剂盒测细胞凋亡.结果①与对照组、空载体和突变核酶转染组相比,细胞表面的Fas水平明显降低;②与抗Fas的抗体孵育后,与转染空载体和突变核酶的细胞相比,转染核酶的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③经抗Fas抗体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增高;④与空载体和突变核酶转染组相比,转染核酶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小鼠活化T细胞上高表达Fas,抗Fas核酶能显著降低其Fas水平,使细胞免于Fas途径的凋亡,从而增强其抗凋亡能力.

    作者:张敏;陈智超;刘仲萍;游泳;王海燕;仲照东;邹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IL-18对感染柯萨奇B3病毒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IL-18抗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 B3 virus,CVB3)的作用.方法将心肌细胞分为4组.感染组:用CVB3感染心肌细胞;干预组:心肌细胞感染病毒后加入IL-18(4~30 ng/ml);IL-18组:正常心肌细胞加入IL-18(8 ng/ml);对照组:正常心肌细胞.观察培养心肌细胞病变(CPE)及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K)的变化.并进行IL-18大无毒剂量实验.结果感染组感染病毒后第2、5天心肌细胞病变程度较其余3组明显,LDH和CK浓度明显升高,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IL-18浓度≥40 ng/ml对正常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在4~20 ng/ml范围内对感染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IL-18可以抑制CVB3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对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玲;刘亚黎;彭华;林雯;陈立敏;蒙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四氨基吡啶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延迟电压门控性钾通道(Kv)阻断剂四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对大鼠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用大鼠离体气管张力实验观察不同剂量4-AP对不同浓度组胺所致气管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单纯不同剂量4-AP诱导大鼠离体气管产生浓度依赖性收缩反应;0.05 mmol/L 4-AP与不同浓度组胺收缩气管呈相加作用;0.15 mmol/L 4-AP与组胺之间呈协同作用,即随着组胺浓度的增加,支气管收缩反应增加的幅度超过两者的相加作用;而0.45 mmol/L 4-AP反而使支气管对组胺发生舒张反应.结论不同剂量4-AP 对气管反应性的影响极不相同.

    作者:张少华;凌智群;胡茂琼;曹福元;王迪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环氧化酶-2在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79例人肺癌组织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建立裸鼠肺癌细胞株A549移植瘤模型,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米舒利(NIM)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并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的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在人肺癌组织中COX-2表达的阳性率为65.8%,VEGF阳性率为72.2%,COX-2与VEGF显著相关(P<0.01).在裸鼠移植瘤体内实验中,NIM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 NIM处理组肿瘤组织中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1).结论 COX-2与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

    作者:邢丽华;张珍祥;徐永健;张惠兰;刘剑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DK抑制剂olomoucine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对物理损伤的反应,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对AS活化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纯化的AS机械损伤模型,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损伤区的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5-溴脱氧尿苷(BrdU)的动态变化;以及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CDK)选择性抑制剂olomoucine干预后PCNA、BrdU表达的变化.结果物理损伤后24 h,损伤边缘区AS明显活化,细胞数目增加、胞体肥大,且交织成网状; PCNA表达增强, BrdU阳性细胞比率增加,大量AS进入增殖期.特异性细胞周期抑制剂olomoucine干预后,AS的 PCNA表达增强被抑制,胞体肥大程度减轻,BrdU阳性细胞比率减少.结论损伤刺激可促使胶质细胞细胞周期(cell cycle)启动、反应性增殖活化; olomoucine可以通过抑制CDK调控反应性AS的肥大、增殖.

    作者:朱舟;王伟;谢敏杰;余勇飞;陈晨;杜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炎平对家兔血吸虫肝纤维化MMP-2、 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肝炎平抗家兔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血吸虫感染 +吡喹酮组(A组)及血吸虫感染+吡喹酮+肝炎平治疗组(B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 B组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低于A组(P<0.05); B组MMP-2、TIMP-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A组(P<0.01, P<0.05).结论在抗血吸虫治疗后使用肝炎平,能通过减少肝组织MMP-2、TIMP-1的表达而发挥抗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金琦;唐望先;周晟;吴翠环;叶红;黄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性及多重相关基因DNA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对甲硝唑的耐药状况,研究相关的多重基因突变,为深入揭示Hp耐药的分子机制提供相关资料.方法分离培养54株Hp,以琼脂稀释法检测Hp的甲硝唑低抑菌浓度(deterimination of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PCR方法扩增甲硝唑耐药相关基因(rdxA、frxA、fdxB),经分子克隆后DNA测序,分析敏感株和耐药株耐药基因的序列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武汉地区人群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67%;甲硝唑耐药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耐药临床株的rdxA和(或)frxA基因存在插入、缺失和点突变.结论 Hp对甲硝唑耐药不仅与rdxA有关,同时存在frxA、fdxB基因突变.frxA、fdxB基因的突变可能与rdxA在Hp耐甲硝唑中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耿;田拥军;叶嗣颖;胡国平;廖芳;张正茂;曹雪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雷公藤内酯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和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酮(T7)对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巨噬细胞,给予不同浓度T7进行培养,以Griess试剂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NO含量,以MT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活性.结果 T7在浓度0.4~3.2 mg/L、时间4~24 h范围内对MΦ分泌的NO和TNF-α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 T7可以抑制MΦ的活性.

    作者:何为;潘建青;曾叶;任燕;王辉丽;杨业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男性哮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后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吸入激素的累积用量与骨质丢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4例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男性成人哮喘患者,按其用量分为A、B两组,A组起始剂量<800 μg/d (折算成布地奈德)、B组起始剂量≥800 μg/d,测量开始治疗时以及用药2年后患者腰椎正侧位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比较用药前后的变化及其与累积用量间的关系.结果 A组用药前后腰椎骨密度无明显变化,B组用药后腰椎骨密度明显下降,累积用量与骨密度变化值呈负相关;B组血清骨钙素水平用药后显著降低,而A组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在两组均有明显升高,B组升高更加显著.结论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2年,累积剂量达503 mg时,可引起哮喘患者骨质丢失,骨质丢失可能与成骨细胞功能减退有关.

    作者:张敏;阎德文;沈观乐;方智野;张清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戊四氮致痫大鼠脑和脑脊液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及大脑皮质和海马内GFAP和cyclin D1表达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癫痫发病及其与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与致痫剂等容量的生理盐水;2.戊四氮(PTZ)组,PTZ 60 mg/kg腹腔注射后2、4、8、12 h取脑,每个时间点、每项检测各8只.①采用行为学观察方法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显示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变化;③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匀浆后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的变化;④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PTZ组大鼠在注射PTZ 1~2 min后出现癫痫发作,而对照组无癫痫发作;注射PTZ 4 h后GFAP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GFAP表达明显增强(P<0.05);注射PTZ 2 h后cyclin D1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L-1β、TNF-α在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的含量在注射PTZ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鼠癫痫发作时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胶质细胞增殖并合成和分泌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从而促进癫痫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珍;刘庆莹;朱长庚;王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SGK的表达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中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 HMC)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激酶(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SGK)3种亚型SGK1、SGK2和SGK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培养的HMC分为正常组(5.5 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25 mmol/L D-葡萄糖)和甘露醇对照组(19.5 mmol/L甘露醇和5.5 mmol/L D-葡萄糖).采用RT-PCR方法检测SGK1、SGK2和SGK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GK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高糖及甘露醇刺激下,HMC中SGK1、SGK2和SGK3 mRNA及SGK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其中高糖上调SGK的表达明显高于甘露醇(P<0.05).结论高糖能促进HMC的SGK1、SGK2和SGK3 mRNA及SGK1蛋白的表达,SGK1可能是高糖作用于HMC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中靶分子之一,由它介导的高糖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全胜;张晓丽;张阿丽;王玉梅;邓安国;朱忠华;冯玉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核因子κB和uPA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非癌膀胱粘膜标本中NF-κB p65和uPA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内在联系.结果 NF-κB p65和uPA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癌膀胱粘膜(均P<0.01);NF-κB p65和uPA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关系(r=0.89,P<0.01);NF-κB蛋白的组成性活化与膀胱癌淋巴结转移(P<0.01)和病理分级(P<0.05)有关;uPA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浸润深度(P<0.05)、病理分级(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结论 NF-κB的组成性活化和uPA的高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NF-κB可能通过调控uPA的合成促进肿瘤的进展,可能是未来膀胱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靶点.

    作者:文博;杨为民;周四维;鲁雄兵;张世林;陈春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