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
肝纤维化为诸多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所共有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是影响慢性肝炎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的治疗与慢性肝炎的总体治疗原则类同,包括病因的祛除,调控异常的免疫机能,抑制炎症反应、抗肝细胞损伤及坏死,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与沉积,促进ECM降解,改善微循环及代谢障碍,减少并发症(如门脉高压形成)等多环节.
作者:刘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临床上各种原因所致肝衰竭的治疗问题,一直是为棘手、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因肝脏具有复杂的代谢、生物合成、生物转化、解毒及排泄等功能,故肝衰竭将造成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毒物聚积,并常导致肝外其它脏器功能衰竭,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病死率极高.
作者:陈耀凯;王宇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非造血组织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称为骨髓转移瘤.骨髓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有时是唯一转移部位.骨髓转移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部分病人以骨髓转移为首发表现,有的终未能找到原发肿瘤,容易漏诊或误诊.认识骨髓转移瘤的特点可以指导对恶性肿瘤的诊治及判断预后.自Reich 1935年首次报告骨髓转移瘤以来,既往关于骨髓转移瘤的报道多为小宗病例,大宗病例报道不多,现将国内近几年来文献报道的资料比较完整的289例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杨文博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已被临床医生所认识,但非血液系统疾病也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常易引起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30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因作一分析,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陈小林;赖应昌;刘扶兴 刊期: 2002年第07期
心肌肥厚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和发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都重要.研究发现心肌肥厚者左室重量(LVM)普遍增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则是无心肌肥厚者的2~4倍.早在1977年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抗高血压治疗对心肌肥厚的作用[1],但是心肌肥厚与血压水平、肾素等的关系尚不清楚.经过20余年来的研究,大量证据表明了心肌肥厚发生早期的分子结构的变化,以及其由代偿期向失代偿期过渡的病理生理机制与基因改变和病理变化.
作者:张明娟;吕卓人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导致完全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西比灵对TIA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寻求血管保护的新途径,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余玲玲;陈治卿;陈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1987-06~2001~11我们对65例原因不明的难治性或复发性气胸做胸腔镜检查,在查明原因后,于直视下松解、离断胸膜粘连带而关闭脏层胸膜裂口,并向裂口及肺大泡表面喷撒滑石粉行胸膜固定术治疗,收到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淑娟;尚建强;王林升;苏莉莉;李怀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干扰素α-2b(interferon α-2b,IFNα-2b)与病毒唑(ribavirin)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与IFN抗体的关系.方法观察组20例采用IFNα-2b 3MU每周3次皮下注射+病毒唑l050mg每天1次口服,连用24周;对照组32例采用IFNα-2b 3MU每周3次皮下注射,连用24周.停药后观察24周比较疗效并检测干扰素抗体.结果观察组完全应答率为50%,明显高于对照组18.7%;复发率为25%,低于对照组56.3%.无反应率均为25%.且复发与干扰素抗体尤其是中和抗体有关.结论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独干扰素治疗组,复发与干扰素抗体尤其是中和抗体有关.
作者:李智伟;刘沛;白菡;孙国君;孙建;马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临床医生特别是内科医生会经常遇到肝功能持续或反复异常的患者,如能尽快明确其病因病原、疾病程度和预后好坏,给予恰当的治疗,则可有效地防止病情恶化,阻断向肝硬化、肝癌的发展.数种原因可引起慢性肝炎,如酒精、药物、代谢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但在我国目前仍以病毒性肝炎为多见.
作者:傅希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保肝降酶疗法;研究组46例,在保肝降酶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结果研究组HBeAg及HBV DNA的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HBe阳转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改善患者的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
作者:黄文琪;宋闽宁;洪党阳;夏挺;骆梅兰;周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核周因子(APF)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及其与RA病情的相关.方法以健康人颊粘膜细胞为底物,在不同血清稀释度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7例RA患者、36例其它风湿病患者及5例正常人血清APF,同时评估RA病情活动性.结果在1∶20血清稀释度下,AP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97.6%.活动期与非活动期RA的APF阳性率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F可作为RA的诊断指标,但可能与RA的病情活动无关.1∶20为佳待检血清稀释度.
作者:李玲;齐文成;刘成虎;赵晓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肝炎门诊的设立是为避免病毒性肝炎患者与其它疾病患者共同就诊,以减少院内感染,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在肝炎门诊常能遇到非病毒性肝炎病人,现选择临床较完整的各种非病毒性肝炎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吴梓涛;刘正印;许少侠;李燕 刊期: 2002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诊断符合1990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修订标准.其病例来源为1995~1996年我院收治的HFRS患者,共65例,其中男43例,女22例,年龄15~76岁.65例全部为中度以上肾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中两组病例均未使用放血疗法、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疗法.
作者:陈新祥;刘登友;扈吉明;谢长见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例1.男,37岁.因嗳气、反酸伴吞咽困难2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心肺腹无异常.内镜检查示:进镜距门齿约18*#cm处左侧壁可见一约1.0*#cm×1.2*#cm之卵圆形灰红色斑,边界清楚,周围粘膜呈灰白色.病理检查可见胃幽门型及交界型粘膜,符合胃粘膜异位.
作者:黄晓东;王子强;徐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立位充盈钡剂的胃型通常分为牛角型、鱼钩型、无力型和瀑布型.而特殊类型的胃腔变异常给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带来困难,由于比较少见,文献报道不多,倘若认识不清,盲目操作,可招致意外.笔者于1991~2001年共遇到特殊类型胃腔变异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Graves病(GD)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3种甲状腺自身抗体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TSH受体抗体(TRAb)的特征已基本被阐明.其中TMAb已被进一步证实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本研究拟对GD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以了解甲状腺自身抗体在GD中的致病作用,并寻找判断GD预后、能否停药、复发可能性大小的临床指标.
作者:李连喜;罗敏;李果;倪永斌;谢晓雁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活动度(PTA)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GMP-140、vWF∶Ag、Fg、PT及其PTA,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血浆GMP-140、vWF∶Ag、Fg、PTA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而PT明显短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血浆GMP-140、vWF∶Ag、F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测定血浆GMP-140、Fg、PT、vWF∶Ag对肝硬化和硬化型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也有助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
作者:张连峰;李继昌;韩崇旭 刊期: 2002年第07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32岁.反复黑便、乏力11年余.自1989年始间断出现成形黑便,每日1~2次,伴有头晕、乏力,严重时心慌、面色苍白,曾晕厥1次,无腹痛、发热、消瘦.每月查1次血常规,血红蛋白(Hb)40~105g/L;半年查1次粪便,潜血多为(+),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结肠镜2次,无异常发现.
作者:沙悦;徐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东城、宣武、朝阳区)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998年3~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朝阳医院等4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225例,血透中心工作人员及健康献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用PCR法和高敏PCR法检测HBV DNA、HCV RNA,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及丙肝抗体,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输血、肝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225例血液透析病人中,HCV RNA阳性37例(16.4%);HBV DNA阳性3例(1.3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输血和透析时间是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共有3.0%(3/99)的病人同时感染乙肝和丙肝,均有肝功能的损害和临床症状,8.1%(8/99)HBcAb阳性患者同时合并HCV感染.结论血液透析病人乙肝和丙肝感染远高于对照组,透析时间和输血次数是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HBV和HCV同时感染问题值得重视.
作者:陈丽萌;李学旺;彭立人;李艳;苏震;洪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Carolis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又名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本病罕见,易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炎、肝脓肿,而并发急性胰腺炎者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刘姝梅;谢佳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