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沙;石朝周
为探讨氨基糖甙类药物损伤后,鸡前庭感觉上皮细胞是否与听觉毛细胞一样具有再生能力,按每d 60 mg/kg剂量给鸡肌注庆大霉素,共10 d.然后,分别于庆大霉素注射结束后第1、7 d,经腹腔注射细胞增殖标记物5-溴脱氧尿核苷(5-brmodeoxyuridine,BrdU),6 h后处死动物,取颞骨制备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损伤后前庭感觉上皮中的细胞增殖活动.结果发现:椭圆囊斑、球囊斑及壶腹嵴上均可见标记阳性细胞.从标记细胞核的解剖位置来看,标记支持细胞及标记毛细胞均可见.显示鸟纲动物前庭感觉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对抗病理损伤的再生修复能力.
作者:肖红俊;汪吉宝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调查近4年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皮肤癣菌占66.5 %(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多见)、酵母菌32.1 %(念珠菌属多见)、霉样菌1.4 %.酵母菌有增多趋势,近两年甲真菌病中酵母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两年(均为P<0.05).酵母菌感染指甲的百分率明显高于趾甲.
作者:冯爱平;邬焱卿;刘凌;郑岳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报告28例经病理证实不同类型纵隔肿块MRI表现,评价了MRI对纵隔肿块诊断的价值,其主要优点为定位诊断比较准确,本组28例均定位正确.根据T1、T2加权像等不同信号,亦有助于定性诊断.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5.7 %(24/28).尤其是含脂肪性的肿块,含液囊肿和囊性畸胎瘤具有一定特征性.讨论了MRI对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作用及诊断的限度.
作者:甘新莲;周燕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建立一种新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测定方法.L-精氨酸在多种辅助因子的参与下,经NOS的催化生成一氧化氮(NO).NO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亚硝酸,后者能与鲁米诺产生强的发光反应,当NO浓度为0.1 pmol/L~1 nmol/L时,发光强度与NO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发光强度来确定NOS的活性.用该方法重复测量10只大鼠脑组织中的NOS活性,其测定值为:(28.3±6.9) pmol NO/L/mg蛋白/min;稳定性较好.此方法避免了同位素方法的繁琐及放射性污染,是一种简便易行的NOS活性测定方法.
作者:舒柏华;徐顺清;周宜开;朱遂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通过分析31例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结果CT的定位准确率为94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囊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仅一例巨大分化良好型平滑肌肉瘤为多房囊性肿瘤,囊实性及实性肿瘤在良恶性肿瘤中均可见.瘤体的钙化可见于畸胎瘤、血管内皮瘤、神经母细胞瘤和部分神经节细胞瘤,脂肪密度见于脂肪瘤或脂肪肉瘤.结论:CT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且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情况,对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吴爱兰;冯敢生;韩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观察了复方雷尼替丁对幽门结扎型、利血平型和乙酸型等不同类型溃疡模型的作用,结果表明,复方雷尼替丁对3种溃疡模型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且疗效与西米替丁相似;此外,复方雷尼替丁尚能显著抑制大鼠基础胃酸的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为复方雷尼替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胡本容;冯秀玲;聂绍发;向继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58例眼内异物患着,累及62只眼,共70枚异物,年龄6~58岁.于螺旋CT扫描后,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简化法和三维重建法进行异物定位.70枚眼内异物,螺旋CT检出率为97 %.经手术证实,三种定位方法定位准确,并可互相验证,同时适用于非螺旋CT.
作者:史河水;刘钢;刘永华;曾祥阶;陈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对6种不同的牛磺胆汁酸钠进行了合成,并对比研究其镇咳、祛痰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空白组它们均具有镇咳、祛痰作用,但两者强弱顺序不一致.前者为:牛磺鹅去氧胆酸钠>牛磺猪去氧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牛磺熊去氧胆酸钠>牛磺蝰胆酸钠>牛磺去氧胆酸钠;后者为:牛磺熊去氧胆酸钠>牛磺鹅去氧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牛磺去氧胆酸钠≥牛磺蝰胆酸钠>牛磺猪去氧胆酸钠.结果提示,牛磺胆汁酸钠的镇咳、祛痰强度因羟基的位置与数目而异,其中7位具羟基者作用较强.
作者:李沙;石朝周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采用Cu2+在体外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用甲基莲心碱(Nef)作抗氧化剂.将脂蛋白分为正常、氧化和Nef抗氧化三组,测定脂蛋白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结果分别为(0.61±0.03)、(6.08±0.25)和(2.33±0.91)μmol/g蛋白,每二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氧化和Nef抗氧化的VLDL与巨噬细胞(MΦ)在37℃温育48h后,MΦ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示前者比后者有更强的促进MΦ内脂质堆积的作用(P<0.05).研究结果表明,Nef能够有效抑制Cu2+介导的VLDL的氧化修饰及MΦ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
作者:冯友梅;吴捷莉;从容;宗义强;王淳本;冯宗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制作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模型,用黄丹胶囊治疗,观察血浆环磷酸鸟苷(cGMP)、心钠素(ANP)等指标,发现黄丹胶囊可以延缓慢性肾衰大鼠BUN、Scr增高,并延缓血浆cGMP、ANP水平增高.提示,黄丹胶囊可能通过调节水钠代谢,改善肾小球滤过率,通过机体调节,而对血浆cGMP、ANP有延缓增高作用.
作者:郑坚峰;洪淑云;陈思源;陈敬春;冯新民;张长弓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三维影像重建是一种先进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二维CT扫描的影像经重建后,所获得的三维图像具有非常清晰的立体感,它可显示面部诸骨及其之间的连接,明确病变边界、大小及病变组织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借助三维影像术前可较准确估计组织缺损及病灶的部位、范围等,有助于临床医师明确诊断及设计佳手术方案.
作者:陶学金;袁敬;殷孝蓉;朱芳;陈卫民;吕裔康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用长期骨髓培养(LTBMC)和白细胞介素2(IL-2,1 000 U/ml),干扰素α2a(IFN-α2a,1 000 U/ml)不同的组合方案,对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进行体外净化培养2周.结果发现:①单用LTBMC体系其净化效果差;②加入IL-2后,对CML的CFU-GM以及ph'(+)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P<0.01,P<0.05)对正常的CFU-GM则无影响;③IFN-α2a在LTBMC体系中抑制ph'(+)细胞生长而不影响CML和正常的CFU-GM;④LTBMC、IL-2、IFN-α2a三者净化CML骨髓具有协同作用.结果提示:LTBMC、IL-2、IFN-α2a联合净化效果好,可用于临床净化CML骨髓.
作者:陈伦华;李秀珍;陈济民;敖绪斌;仲照东;高清平;谢燕;陈友华;夏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应用改进的BP网络法进行部分硝基芳烃的QSAR研究,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毒性预报,并与传统的BP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表明改进的BP网络模拟和预报能力均优于传统的BP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学习集中,改进的BP网络,传统的BP网络,多元线性回归三者的均方差分别为:0.024 0,0.010 7,0.044 7,决定系数为:0.936 8,0.971 8,0.882 4;预报集中,三者的均方差分别为:0.044 0,0.055 4,0.077 2,决定系数为:0.821 6,0.775 3,0.687 0.文中还讨论了网络改进的理由,以及网络结构中某些参数的选定问题.
作者:段琼虹;曹玉广;鲁生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了粉防己碱(tetradrine,Tet)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结果发现:(1)Tet 10-6mol/L对心室肌细胞Ik的外向部分有显著的激活作用.(2) Tet对Ik外向部分的激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阈浓度为3×10-8 mol/L,大有效浓度为3×10-5 mol/L.(3) Tet使心室肌细胞Ik的外向部分呈时间依赖性增加.结果提示:Tet对Ik的外向部分有激活作用,这种激活作用可能是其降低心肌收缩力、抗高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骆红艳;唐明;吴克忠;钱悦;李守宾;别毕华;岳远坤;白润涛;胡新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不同阶段吸烟小鼠呼吸道粘膜上皮凋亡细胞、增殖细胞的阳性细胞率与分布进行检测,并结合电镜的形态学观察对照研究.结果:正常呼吸道粘膜上皮凋亡细胞位于表层、增殖细胞带位于基底部,而吸烟小鼠丧失了上述分布特征.小鼠吸烟4周时,呼吸道上皮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未吸烟正常对照组.吸烟8周时,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阳性率与吸烟4周时相比明显减少.吸烟12周时,凋亡细胞明显增多,而增殖细胞明显减少.结论:吸烟小鼠呼吸道上皮开始不仅存在大量细胞凋亡而且出现活跃的细胞增殖,随着吸烟时间延长,呼吸道上皮以细胞凋亡占优势,呈现为细胞损伤逐渐加重而细胞再生修复能力减弱的病变特征.
作者:吴人亮;郝春荣;许三林;王曦;李娜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为了研究一氧化氮在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家兔(n=40)经皮肤感染血吸虫尾蚴后8、12、16、20、24周家兔肝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巨噬细胞(CD68)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血吸虫病家兔肝的虫卵肉芽周围、门静脉分支管壁、肝窦壁、中央静脉壁有iNOS和CD68阳性免疫反应物,肝细胞内有iNOS阳性免疫反应物.正常家兔肝脏iNOS和CD6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认为一氧化氮在血吸虫肉芽形成及肝脏微循环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志伟;杨镇;彭林;裘法祖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为了科学地利用工业废渣,对武汉地区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的排放量和灰渣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给出了用作建材的工业废渣的放射性水平,并根据放射性水平分级指数,将工业废渣分为优质、良好、掺用、劣质4个等级.
作者:张述林;罗启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报道了手术治疗6例先天性高度近视合并固定性内斜视患者,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术中可见内直肌及其周围组织挛缩、外直肌菲薄,病检提示内直肌纤维化.手术采用内直肌后徙、外直肌-眶外侧缘骨膜连接术或外直肌与上、下直肌外1/2连接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平;邱良秀;杜蜀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6年收集武汉市13所医院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临床分离的345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常用的10种抗生素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抗菌活性强(>90 %),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强,MIC50、MIC90分别为2、4 μg/ml;头孢哌酮、氨曲南敏感率分别为86 %、57 %,其它抗生素抑菌作用较差(<30 %).耐5种以上抗生素菌株占16 %.83 %耐庆大霉素菌株对阿米卡星保持着敏感性.据此,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孙自镛;申正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为探讨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与癫痫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脑电图就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大脑皮质、海马Fos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与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致痫大鼠的Fos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诱发癫痫发作后1 h,双侧齿状回颗粒细胞层、海马锥体细胞层及注射侧梨形皮质有大量Fos阳性细胞,对侧梨形皮质未检测到Fos表达;侧脑室注射蝇蕈醇可明显抑制齿状回、海马Fos的表达,但梨状皮质Fos表达未受影响.一侧侧脑室注射荷包牡丹碱诱发癫痫发作后1 h,双侧梨状皮质有较强的Fos表达,但齿状回、海马未见表达.脑电图也证实马桑内酯及荷包牡丹碱均能诱发棘慢波、尖慢波,蝇蕈醇则能明显抑制这种痫样放电.结果提示,GABAA受体在癫痫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马春玲;朱长庚;刘庆莹;魏瑛;彭宣林;童逸龄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