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腭裂修复术后局部护理的体会

刘家容

关键词:腭裂患儿, 修复术后, 局部, 术后护理, 伤口感染, 超声雾化吸入, 实施方法, 清洁口腔, 张力, 洗浴, 危险, 临床, 缝合, 滴鼻, 唇裂, 报告
摘要:腭裂术后护理的重点在于防止伤口再裂及伤口感染.无论唇裂及腭裂,术后缝合的伤口都有一定的张力,如护理不周均有再裂的危险.我们对临床25例腭裂患儿实施了局部系列护理(超声雾化吸入、口腔洗浴、清洁口腔、滴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局部系列护理的实施方法总结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康复.我院护理部就临床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较佳.

    作者:丁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肿瘤相关基因的筛选策略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因素(遗传、理化及感染因素)、多步骤的贯穿一系列分子事件(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生物过程.细胞染色体的异常和基因的缺陷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986年,美国麻省总医院的Thaddeus Dryia和哈佛大学的Robert Weinbergd等成功克隆出第一个抑癌基因Rb并由WH Lee等完成全序列测定.自此肿瘤相关基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开始进入高潮期并延续至今,一百多种癌基因和二十多种抑癌基因被相继发现.目前有关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方向有:①以研究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为主攻方向,主效应基因与环境易感基因研究并重;②遗传机制与表遗传结合研究;③功能基因型(genotype)和表型(phenotype)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等.肿瘤相关基因的筛选一直为研究者所重视,新方法不断出现.

    作者:刘复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全麻插管失败出现急症气道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6岁,体重75 kg.入院诊断:①血小板原发性减少性紫癜;②胆囊炎,胆石症.拟全麻插管下行胆囊摘除术.

    作者:吕红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

    医院急诊科是救治危重病患者的主要场所,急诊科护士面对职业暴露的机会明显增多,因此,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作者:陈泽伏;李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护理纠纷的发生,常可造成护患双方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损害,同时也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严重者还可干扰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因此分析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和制定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出几点产生护患矛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阮明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Ligasure与PK刀在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外科器械在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K刀及Ligasure对165例患者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部分行附件切除术,对比传统缝线组82例.结果 Ligasure组、PK刀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4.4min、27.2±6.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4±12.4ml、34.3±3.7ml;术后发热时间分别为1.5±0.1d,1.4±0.1d,均明显优于传统缝线组,无术中副损伤及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借助电外科器械行阴式子宫切除及附件切除,有降低手术难度、简化操作步骤、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快等优越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美一;廖兵飞;张立杰;杨熠;邵茵;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的护理

    老年湿疹患者因为皮肤搔痒而经常搔抓或由于其他刺激,导致皮肤出现浸润肥厚,呈现不规则的苔藓样改变,伴有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本文总结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8例老年慢性湿疹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汉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与康复训练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能有效地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我科1996年10月至2003年2月对56例髋关节疾患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孙革;杨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迟发性脑血管痉挛42例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为脑底大动脉壁平滑肌的收缩或血管损伤引起其管腔狭窄.根据痉挛的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和迟发性,急性脑血管痉挛在SAH后立即出现,持续时间短,多在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在SAH后3~4d,第2周达高峰,一般需3周左右的恢复过程.我院2003年以来收治的102例SAH患者中有42例发生DCVS,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柳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根尖刮治术治疗根尖周炎60例疗效分析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根尖周炎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根尖炎仅用根管治疗术难以治愈,而辅以根尖刮治术后,能取得明显的疗效.

    作者:郑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外科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89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89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治愈85例(95.5%),死亡4例(4.5%).11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早期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外科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档

    作者:黄俊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3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及预后的观察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死亡率相当高的重症,不同的治疗手段及治疗时机对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极大.本文对2001~2003年住院治疗的31例少(无)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清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53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填塞纱条止血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效果.方法 53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常规处理方法无效后,对其行宫腔填塞纱条治疗.结果 52例能迅速控制出血,有效率98.1%,抽出纱布24h内,阴道无明显大出血.术后5d及产后42d复查子宫B超,恢复良好.产后42d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有积极作用.

    作者:杨尚武;王晨虹;文梦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临床输血工作探讨

    输血是临床医疗和急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采血、供血及输血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预防及控制输血相关疾病的措施.

    作者:程完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甲亢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我院自1998~2003年共收治甲亢患者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年龄22~58岁,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将甲亢手术前后的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谢英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药膏与鱼石脂膏治疗颌面部早期炎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口腔颌面部炎症是口腔科常见病,它是面部肿痛常见原因之一.我科从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颌面部早期炎症患者560例,分别采用中药膏与鱼石脂膏外敷治疗,发现用中药膏外敷治疗颌面部早期炎症引起的肿痛效果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作者:王宇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腭裂修复术后局部护理的体会

    腭裂术后护理的重点在于防止伤口再裂及伤口感染.无论唇裂及腭裂,术后缝合的伤口都有一定的张力,如护理不周均有再裂的危险.我们对临床25例腭裂患儿实施了局部系列护理(超声雾化吸入、口腔洗浴、清洁口腔、滴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局部系列护理的实施方法总结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刘家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72例报告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病因不明,许多学者认为突聋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治疗多采用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和代谢紊乱的方法.我院1995年2月至2005年2月应用川芎嗪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突聋7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病程、初诊听力曲线、前庭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角巩缘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98例临床观察

    目前临床上白内障摘除术广泛应用巩膜隧道小切口及透明角膜小切口两种方法.但透明角膜切口因无结膜瓣覆盖,存在潜在感染的可能性,另外,手术时发生玻璃体溢出,需要扩大切口时,缝线暴露等缺点也不能忽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经角巩缘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初步结果和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费秋香;杨春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咸宁市咸安区饮食业砧板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本地区部分饮食业砧板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采用纸片粘贴法采样184块砧板,用平皿菌落计数和发酵培养及ELISA法检测,并对生熟食砧板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生菜砧板和熟食砧板微生物超标率分别为85.10%和72.86%,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菜砧板细菌总数超标率和大肠菌群及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80.70%、76.32%和20.18%,熟菜砧板细菌总数超标率和大肠菌群及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67.14%、48.57%和2.86%,前者污染率明显高于后者,上述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餐饮业砧板微生物污染严重,生菜砧板污染率明显高于熟食砧板,因此应该加强食品卫生监测和管理.

    作者:孙剑刚;胡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