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兰;王丽群;潘爱玲
笔者于1999~2004年采用全冠-(牙合)支托式固定烤瓷桥,对56例患者进行了单个前、后牙缺失的修复,经3~5年的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湘霞;石巧云;祝家文;陈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我科2000年5月以来对41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选择性胃动脉化疗灌注(GAI)和化疗栓塞(GAE)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尚日;陈国唤;郝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蛋白质组学从新的角度研究肿瘤,寻找肿瘤标记蛋白,进而阐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相互关系,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放疗的敏感性提供了有效的靶蛋白,成为肿瘤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之一.
作者:何方;陈治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桥本甲状腺炎(hsimoto,H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通过定量分析HT患者甲状腺功能(甲功)全套指标,探讨HT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该类患者提供依据.
作者:方晓兰;王丽群;潘爱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观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已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小切口微创胆囊切除术(MC)也可收到同样的效果.本文将我院1998年10月至2004年12月468例LC和552例MC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彭修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治疗组(n=48).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生大黄灌肠和芒硝腹部外敷,观察两组主要临床指标、血浆TNF-α、IL-6和LPS含量及胃肠道功能衰竭、胰腺继发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主要临床观察指标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TNF-α、IL-6和TPS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肠道功能衰竭、胰腺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大黄灌肠和芒硝腹部外敷促进了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保护了肠道屏障,降低了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减轻了全身炎症反应和胰腺继发感染的机会.
作者:曾祥明;王代宏;丁佑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采用眶内植入物可矫正眼球摘除或眼球内容剜除术后的眼眶凹陷,并可改善义眼的活动度.由于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现已常规作为眶内植入物,但其并发症的出现也常导致手术失败.本文就我院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间植入的53例HA义眼台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作一分析.
作者:操盛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通过对本市健康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本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分布,为今后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董爱萍;武平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例介绍患者23岁,因尿频数月,盆腔包块入院.患者13岁月经初潮,有痛经史.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少许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上移,左侧穹窿饱满,左附件区触及一孕4月大小囊性包块,无压痛,子宫触诊不清.B超检查:盆腔内可见一约16.2cm×8.4cm不规则低回声团块,内见细小光点回声,子宫因包块压迫显影不清晰.因此考虑诊断为卵巢肿瘤,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双子宫,左侧子宫略小于正常,右侧子宫如孕4月大小,切开后有巧克力样液体流出,宫腔与左侧子宫腔有一小通道,与阴道不相通,即行阴道造口,止血后填塞凡士林纱条,术后48h取出.术后诊断:阴道斜隔综合征.
作者:杨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Ang-2(angiopoietin-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ng-2蛋白在10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Ang-2蛋白在正常胃组织中不表达,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②Ang-2蛋白在胃癌的不同临床病理分期中表达强度不同,且随病程进展表达呈增强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13±2/HP)和新生血管的数量(8±3/HP)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4±1/HP,阴性).结论Ang-2参与了胃癌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及维持,该蛋白可以作为监测胃癌进展及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朱鹏;郑朝新;陈道达;时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们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间接受α-干扰素(α-IFN)治疗的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种类和发生率,并摸索处置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琼华;潘正顺;熊清芳;袁达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hMLH1是位于3p23-21.3上的一个DNA错配修复基因,有研究认为MLH1的缺失较为多见,本研究旨在了解食管鳞癌中MLH1基因杂合性丢失情况.方法用微卫星分析法检测食管鳞癌中MLH1基因丢失情况.结果66.7%的受检食管鳞癌在MLH1基因内STS标志D3S1611位点表现为杂合性丢失.结论食管鳞癌中MLH1存在较高的等位基因丢失,MLH1可能是食管鳞癌基因改变的靶点.
作者:刘复兴;王明荣;徐昕;韩亚玲;蔡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应用特拉唑嗪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82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并通过NIHCPSI症状评分及测定治疗前后前列腺素E2(PG E2)表达水平来评价其疗效.
作者:罗博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科自2002~2004年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22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卫群;袁慧敏;李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上颌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器可以使上颌骨向前移位,并能促进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是矫治因上颌发育不足而引起的骨性前牙反(牙合)的重要手段.我们应用上颌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10例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细霞;何小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可造成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以及膝关节障碍.自AO内固定协会倡导使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以来,效果明显改善.自1998年以来,我院使用DC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元朗;祝少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超声波具有机械能,作用于人体组织时所产生的机械效应、热效应、空化效应、声流效应、触变效应和弥散效应等能引起组织产生某些变化、损伤甚至灭活.在临床上通过合理利用超声波对人体组织的这些作用(生物学效应),以达到使人体康复或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类方法称为超声治疗.超声治疗疾病过程中通常采用功率较大、频率较低的超声波,这类超声波被称为功率超声.
作者:李义兵;余大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探讨肺炎衣原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作用,我们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反向膜杂交技术,对痰或咽拭子中肺炎衣原体DNA进行检测.
作者:朱春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80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徐汉洪;郑文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现将我院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周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