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疤痕子宫引产的疗效分析

王天霞

关键词: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 疤痕, 子宫, 中孕引产, 羊膜腔注射, 剖宫产率, 应用, 口服
摘要:随着目前剖宫产率的普遍提高,疤痕子宫中孕引产也有明显增加趋势.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应用口服米非司酮联合0.5%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中孕疤痕子宫共45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人下消化道出血229例病因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下消化道出血,指Treitz韧带以下肠管内的出血,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大出血、活动性出血和隐性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年人(17-39岁)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诊断困难,临床上较常见.本文对我院1996年-2002年收治的青年人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2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

    作者:张明;余细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O2激光与高频电刀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比较

    我科自1998年2月-2002年11月分别用CO2激光、高频电刀治疗尖锐湿疣共1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慧珍;陈绪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带蒂侧腹膜瓣提篮式手术治疗肾下垂20例

    肾下垂患者弯腰及体力劳动时出现疼痛不适,且多合并输尿管及肾结石,传统手术方式效果往往不佳,我科从1986年开始采用带蒂侧腹膜瓣提篮式手术治疗20例肾下垂患者,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全魁;王天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T扫描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鼻窦CT扫描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CT扫描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冠状位CT扫描鼻窦病变发现率高,辅以水平CT扫描,鼻窦精细结构、病变范围和程度能够清楚地显示,符合术中所见.结论鼻窦CT扫描能精确显示鼻窦结构及病变,能正确指导鼻窦内窥镜手术.

    作者:黄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48例继发不孕患者腹腔镜检查结果分析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在腹腔镜直视下诊断盆腔疾病,为不孕症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48例继发不孕症的患者腹腔镜检查及治疗的结果进分析,以探讨其原因及治疗方法.

    作者:胡金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于1998年5月-2002年12月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60例,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30例,并与常规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易桃源;刘代祥;孙莉;杨凡;程金姣;江钟炎;黄星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管瘤的演变机制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良性血管肿瘤,好发于头、面、颈、次为四肢和躯干.发生率在新生儿为1.1%~2.6%,约有40%在出生时即可见到,时常在生后2-4周时快速生长.女婴较男婴为多,比率为5∶1至2∶1.部分患者血管瘤可自行消退,但仍有不能退化的血管瘤可持续发展,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溃疡、出血、感染、损坏面容、阻塞或压迫重要组织器官,凝血机制障碍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1].

    作者:雷水生;张端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7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把高压氧作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许多病例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院对37例中重度HIE患儿进行高压氧治疗,对其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价,并与同期未作高压氧的34例中重度HIE患儿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红艳;毛开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游离皮瓣及带蒂皮瓣移植治疗手足皮肤缺损31例报告

    创伤、烧烫伤所致手足皮肤组织缺损、疤痕挛缩在临床上常见,从1994年9月至2002年12月,我院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小腿外侧皮瓣)及远位带蒂皮瓣移植治疗手足皮肤组织缺损、疤痕挛缩31例,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0例粘贴托槽的临床操作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错颌畸形日益受到重视,固定正畸技术便得到了广泛使用.粘贴托槽是固定正畸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其临床操作技术直接影响到托槽的稳固性和治疗效果,本文就20例固定正畸粘贴托槽的临床操作体会作一简单的介绍.

    作者:陈秀兰;黄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麦芽醇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DA值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及麦芽醇的保护作用.方法于Wistar大鼠前房灌注液体形成14.63kpa高眼压而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模型.在损伤前30分钟给予防护组大鼠球后注射700μmol/L麦芽醇生理盐水0.5ml,对照组大鼠球后注射生理盐水0.5ml,缺血60分钟后,分别在再灌注(RIR)30分钟、24小时、72小时进行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检测.结果再灌注30分钟、24小时、72小时后防护组视网膜中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麦芽醇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余维忠;操盛春;甘云波;郭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工流产致子宫穿孔17例分析

    人工流产术是人为地采取措施终止意外早期妊娠的常用手术,手术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子宫穿孔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自199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人工流产致子宫穿孔患者17例.分析如下.

    作者:蔡惠兰;陈晓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55例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1991年元月至2000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共55例,现就病人围手术期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汪青林;夏荣义;黄道荣;王德奇;胡盘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快杀灵对小鼠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的检测

    目的探讨快杀灵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和对生殖细胞中精子形态的毒性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9.1mg/kg、18.2mg/kg、36.4mg/kg)的快杀灵分10次经口灌胃染毒小鼠,每次间隔24小时,于末次染毒后25天处死小鼠,检测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精子畸形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的微核率高于阴性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子畸形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快杀灵对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不明显,对雄性小鼠精子的形成有毒害作用.

    作者:甘亚平;赵红刚;李彩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眼袋整形术的术式选择

    自1998年6月以来,我们打破传统单一的眼袋整形术的手术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解剖学特点将眼袋分为四型,并根据分型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减少了眼袋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胡晶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异丙酚麻醉无痛人流术152例临床分析

    为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减轻受术者的痛苦,自2002年1月我院妇产科对152例孕妇采用了异丙酚麻醉实施人工流产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504例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检测分析

    前列腺炎是男性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为了解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各种病原体的发病率,我科对504例就诊的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液分析与微生物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万克英;马利尔;王阳;巫洪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鞍区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作者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在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进修期间,共收治鞍区颅咽管瘤儿童患者17例,均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其中1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炼;胡世宝;张方成;柴平峰;何青兰;秦龙;赵卫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残胃癌16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6年4月以来收治残胃癌16例,其中2例获得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长期生存。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柱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蒜多糖对肝损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实验

    目的观察大蒜多糖A、B、C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测定.方法从大蒜球根中提取有效成分大蒜多糖A、B、C,并测定口服给药LD50及急性毒性限量以观察三者急性毒性;采用CCl4灌胃建立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结果小鼠口服大蒜多糖A、B、C,均未测出LD50,大蒜多糖A、B、C急性毒性限量试验,安全无毒.大蒜多糖A、B、C治疗使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 肝组织ALT及AST活性显著增高(P<0.01);其中,以大蒜多糖C作用强,优于大蒜素;B次之,与大蒜素相似;A作用弱,弱于大蒜素.结论大蒜多糖A、B、C均有护肝作用,以大蒜多糖C作用佳,安全无毒.

    作者:郑敏;潘世斌;姜友定;赵骥;李立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