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明;王向义;李伯达;林泽旭;黄惠铭;陈德波;吴晓红
巨乳症是由于腺体及脂肪组织的过度增生所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巨乳是真正可以给女性带来躯体症状的乳房畸形.至今乳房过度发育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女性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水平有关.巨乳症常伴有乳房下垂,长期的负荷可引起患者行动不便、胸闷、肩、颈背酸痛,乳罩带勒压皮肤,在夏季,乳房皱襞潮湿糜烂.
作者:梁英;王彦;李春艳;曹丽华;喻文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脂肪抽吸减肥获得的脂肪颗粒用于注射隆乳是活体雕塑理想的途径之一,但手术效果差别较大,笔者就脂肪颗粒注射隆乳中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叶伊琳;平萍;李青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有文献报道[1]采用松解皮下及眼轮匝肌下黏连以眼轮匝肌填充隔开黏连区修复重睑过宽的方法.我院自2001年4月至11月采用此方法对7例重睑过宽者行修改重睑术,术后随防1周至6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东升;冯薇;李孟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世纪60年代,Skoog医生的颈阔肌技术除皱术,Mitz与Peyronie的SMAS研究,使除皱术(face lifting, rhytidectomy)发生了百年来具有真正意义的革命,因为它使分离平面加深而又不损伤面神经分支[1].较深的分离平面能够提紧较深层的软组织松垂,提紧深层软组织松垂对除皱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志军;高景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介绍提切眉术治疗鱼尾纹及上睑皮肤松垂的体会,寻找一种治疗鱼尾纹的简单方法.方法通过眉上、眉中及眉下切口,横行切除宽度为1.0~2.0cm的皮肤.结果本组320例,提眉150例,切除眉尾148例,切眉20例,切除眉下皮肤2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除4例二次手术后满意外,余316例均一次矫治了鱼尾纹和上睑皮肤松弛,同时获得优美的眉形.结论该方法治疗鱼尾纹效果明显,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汪晓蕾;贝丽;王志军;张莹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微元生物活性纤维对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微元生物活性纤维组(n=10),B组为对照组(n=10),应用显微电视系统直接观察兔耳透明窗的方法,在放大1000倍条件下研究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血流.结果微元生物活性纤维组微循环血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微元生物活性纤维可改善动脉化静脉皮瓣微循环.
作者:陈剑名;梁建;陈正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激光磨削与负压发疱法治疗不平坦部位白癜风的疗效,以期寻找一种简便有效地处理病变部位表皮的方法.方法 105例患者按受区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激光磨削组及负压发疱组,观察表皮移植后的疗效.结果 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激光磨削与负压发疱进行自体表皮移植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但激光磨削不受面积、部位及时间的限制,尤其对于不平坦部位白癜风的治疗更为简便有效,易于控制.
作者:孙瑞霞;刘春利;苑凯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面部老年化的解剖学特征,在除皱术中应用多切口充分矫正面部老年化所带来的解剖学的改变,以达到年轻化效果.方法行除皱术同时应用下睑缘切口、颏下切口或鼻翼缘切口以矫正面部老年化解剖学的改变.结果自1999年以来完成手术18例,随访半年至1年,效果满意.结论在除皱术中应用多切口可更有效地矫正面部老年化解剖学的改变,以获自然、持久的术后效果.
作者:高静;乔群;刘志飞;周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为了使腭裂患儿在行腭裂修复术后具有正常的语言功能,又不影响面上颌骨发育.方法笔者从1992~1998年收治20例1岁以内的Ⅲ度腭裂患儿,采用在患侧(单侧腭裂)或一侧(双侧腭裂)形成黏骨膜瓣的单侧手术早期修复腭裂.结果术后未发现腭瘘,语言功能良好.近期随访观察未发生面上颌骨发育异常.结论单侧手术对腭部的损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尤其适用于腭裂患儿的早期手术,对面上颌骨发育干扰小.早期手术利于患儿形成正常语言功能.
作者:郑行跃;宋业光;方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组织的缺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组织工程是细胞经体外扩增与可降解材料复合、体内构建有活力的组织和器官的新兴技术,骨组织工程作为其重要的一个分支有望首先在临床得到应用,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材料和体内构建方式.
作者:柴岗;曹谊林;尹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为设计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转位尿道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解剖观测阴部外动脉起始、行程及其阴茎支在阴茎的走行、分支分布.结果阴部外动脉始于股动脉,外径(1.8±0.4)mm,伴行静脉1~2支,汇入大隐静脉.阴部外动脉阴茎支可视为阴茎支即阴部外动脉主干的延续,经耻骨结节两侧靠近阴茎,分别经2(10)点、3(9)点和1(11)点进入阴茎,多数分出背侧支和腹侧支分布于阴茎皮肤,外径(0.8±0.2)mm.结论阴茎皮肤血管恒定,以阴部外动脉为蒂,可在阴茎外侧或背外侧、腹外侧设计皮瓣,用于尿道成形术.术式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张发惠;陈宗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颌角角度、下颌支高度、下颌角间宽、下颌角外翻角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下颌角肥大整形术提供临床解剖学基础资料.方法对20具成人尸体的离体下颌骨进行定点测量,测量下颌角间宽,分左右侧测量下颌角角度、下颌支高度、下颌角外翻角度,并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下颌角角度、下颌支高度、下颌角外翻角度的左右侧无明显差异.以左侧为例,下颌角角度、下颌支高度、下颌角外翻角度、下颌角间宽数值为(119±6.83)°、(67.71±4.20)mm、 (18.70±10.57)°、 (104.51±5.16)mm,下颌角间宽与下颌角外翻角度呈显著相关(r=0.875,P<0.01),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支高度呈显著相关(r=0.804,P<0.01).结论正常下颌角有一定的外翻角度,外翻角度是决定下颌角间宽的主要原因.下颌角肥大截骨术应分别针对下颌角外翻、下颌角角度过小及下颌支过高设计截骨方案.
作者:徐永成;原林;马晓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四肢的瘢痕、黑痣、文身等病损.方法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将扩张器置入四肢处且在与病损相邻的正常皮肤下,扩张后修复病损52例.术中采用的扩张器大小及数量依病损面积而定,按每修复1cm×1cm缺损需扩张器容量5ml计算.扩张后皮瓣的设计以横向滑行推进为主,少设计异位皮瓣,以防皮瓣血运障碍.纤维包膜尽量剥除,尤其位于基底部的纤维环,妨碍皮瓣向前推进,应将其切开、剥除.结果本组52例,其中25例将病损完全切除,余27例有部分病损遗留,但均无继发畸形.术后6~12个月随访12例患者,切口瘢痕轻度增生,效果满意.结论在四肢上有可供扩张的正常皮肤时,扩张术仍然是修复四肢病损切除后创面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马显杰;马晓光;鲁开化;艾玉峰;郭树忠;韩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状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检测24例瘢痕疙瘩和其周围正常皮肤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状态.以每10个高倍镜(400倍)视野中成纤维细胞凋亡及PCNA阳性细胞数与总细胞数之比作为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利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4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和对照组平均增殖指数、平均凋亡指数、平均凋亡指数/平均增殖指数,经配对t检验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别.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过量增生和凋亡相对减少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侯祚琼;宋业光;许世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用自体肋软骨法支撑加固折叠皱缩的隐耳软骨矫正隐耳畸形.方法用自体肋软骨片游离移植,从耳郭后部皮肤切口插入,使皱缩折叠的耳郭软骨支撑伸展.结果本组采用软骨支撑法手术4例5侧耳郭,外形矫正满意.结论用自体肋软骨移植支撑加固皱缩折叠的隐耳畸形软骨,颅耳沟成形好,软骨伸展的大小及形态易掌握,耳部损伤轻,是一种简便可靠、矫正后形态好的隐耳畸形手术方法.
作者:李万;金铸;余江;张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自1990年7月至2000年7月,采用普鲁卡因+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实施整形外科手术1000例,观察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评价其实用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荣;杨筠;李强;王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锁骨下静脉于前斜角肌附着点前缘越过第一肋骨面向下进入胸腔,前斜角肌、第一肋骨与胸锁乳突肌形成一相对固定的间隙,这对指引锁骨下途径的中心静脉穿刺具有重要的解剖学定位意义.笔者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虚拟三维图像分析的定位方法指导非常规体位的锁骨下静脉穿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白承新;赵雁南;时伟兵;张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细胞黑素的产生与色素基因表达量有关.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黑素细胞色素基因高表达模型,为基因调控、基因治疗、化学治疗的效果和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黑素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皮肤黑素细胞,行Dopa染色和Fantana银染法.黑素细胞经紫外线和内皮素处理后,检测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和酪氨酸酶mRNA表达状态.结果黑素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后, 细胞黑素含量由(11±1.5)pg/cell上升至(54±2.3)pg/cell (P<0.01), 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相对值由(64±1.2)%上升至(142±2.8)% (P<0.01);内皮素(ET-1)处理黑素细胞后, 黑素的含量也上升至(68±1.9)pg/cell (P<0.01), 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量上升至(187±3.4)%.结论紫外线和内皮素可以增加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和增加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量.
作者:张余光;胡琼华;王询章;祁佐良;林晓曦;方建蔺;戴传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改制的腋臭刮刀小切口治疗腋臭2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伤口愈合良好,无1例复发,效果满意.
作者:魏林平;何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小腿筋膜皮瓣首先由Ponten[1]提出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因其血运丰富、操作简单、切取面积大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皮神经的营养血管与其表面皮肤的血供关系.20世纪90年代初期,Masquelet等[2]提出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对皮肤血供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神经皮瓣的概念.在已有的文献中有不少将皮神经营养皮瓣与筋膜皮瓣复合应用,笔者将近年来有关小腿筋膜皮瓣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鲜英;刘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