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发育期大鼠情绪影响的研究

陈大庆;段蔚;钱燕;缪克凡;朱艳可;丁振尧

关键词:低甲状腺素血症, 大鼠, 抑郁, 情绪, 焦虑, 海马
摘要:目的 观察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发育期大鼠情绪及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69只健康1日龄(postnatal day,P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3).PD1实验组大鼠行双侧甲状腺手术切除,制备低甲状腺素血症模型,对照组只暴露甲状腺而不切除.放射免疫法检测PD10、21、40血清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PD30、31、32、33分别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场实验,测试大鼠的情绪变化.尼氏染色观察PD10、21、40海马CA1、CA3和DG区的存活细胞数.结果 实验组PD10、21、40血清T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3、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悬尾实验静止时间(197.00±19.50)s,长于对照组(158.33±32.90)s,实验组强迫游泳实验静止时间(92.11 ±35.24)s,长于对照组(62.00±23.7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架十字迷宫入臂总次数和闭臂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闭臂时间/总时间百分率少于对照组(P<0.05),开场实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D10、21、40海马DG区的存活神经元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CA1和CA3区各日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甲状腺素血症可引起发育期大鼠抑郁情绪、活动增多及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国际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源性二氧化硫:心血管调节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

    长期以来二氧化硫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废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硫在心血管系统内源性生成,具有重要的心血管生理学效应,并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具重要的调节意义,成为继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后的又一具心血管调节作用的气体信号分子.该文对内源性二氧化硫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母亲婴儿与健康巨大儿糖代谢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母亲婴儿(infants of diabetic mother,IDM)与健康巨大儿微量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的水平变化,了解其多种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不同方法检测38例IDM(IDM组)和54例健康巨大儿(巨大儿组)糖代谢指标血清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与巨大儿组相比,IDM组血糖水平降低[(2.02±0.19) mmol/Lvs.(1.89 ±0.3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P<0.05];血清胰岛素增高[(18.75±0.29)mU/L vs.(22.38±0.44) 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5),C肽水平增高[(0.43±0.17)pmol/ml vs.(0.64±0.15) p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6,P<0.05).糖化血红蛋白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M组发生的并发症中低血糖、低钙血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先天畸形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巨大儿组(P<0.05),但IDM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和巨大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母产前严格控制血糖、出生后密切监测婴儿的血糖及内分泌代谢水平等指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云霞;陈俊龙;张春丽;武书丽;张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惑之年新长征——写在《国际儿科学杂志》创刊四十周年之际

    光阴荏苒,岁月流金.《国际儿科学杂志》自1974年正式创刊,已历时四十载.古人云:“四十不惑”.作为一本进入不惑之年的学术期刊,历经了四十年的风雨洗礼、四十年的历练沉浮、四十年的摸爬滚打、四十年的苦心经营和四十年的殚精竭虑,已不再有彷徨与迷惑,因为四十年来走过的路已经照亮了未来新长征的方向.

    作者:《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型糖尿病与肠道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作为环境因素之一的感染因素,肠道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肠道病毒感染易感个体后,通过直接感染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两种方式损伤β细胞,从而导致胰岛功能损伤,胰岛素分泌障碍,临床出现糖尿病,终导致胰岛功能衰竭.

    作者:晋兴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特应质对儿童风湿病发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儿童风湿病的特点是病程长、多系统累及,有一定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预后差,需要长期的治疗和随访.目前认为很多因素对儿童风湿病发病产生影响,其中特应质对儿童风湿病的影响颇有争议.既往认为Th1介导的风湿性疾病和Th2介导的特应质在发病机制上有相互拮抗作用,也有学者认为二者共存可以互相平衡,减轻病情.但近期发现,合并特应质对风湿病患儿病情产生不利影响,表现为病情相对较重、易反复,病程迁延不愈,预后欠佳.目前通过研究发现特应质对儿童风湿病的影响机制中可能包含着复杂的免疫调控网络,不能仅仅用Th1/Th2平衡失调来解释其发病机制,而Th17、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亦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拟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就特应质对儿童风湿病的免疫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茹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轻度低温在救治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轻度低温在救治危重症手足口患儿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38例出院诊断均含手足口病、肺水肿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照组为没有轻度低温治疗的病例,研究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轻度低温治疗的病例,两组病例均以治疗前及治疗后4~6h为评估点,对比分析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体温、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射血分数.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例的体温、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体温、心率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脏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好转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5d内研究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两组病例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高热、心率过快是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危急表现,通过有效地降低体温、减慢心率,轻度低温治疗在抢救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生命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立浩;马力忠;李正然;梁桂明;莫庆仪;王丽;什四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检测两种不同类型的黄疸患儿血清胆汁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新生儿ABO溶血病和母乳性黄疸患儿血清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评价胆红素对肝功能造成的影响以及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65例黄疸患儿(ABO溶血病患儿3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33例)为观察组,根据胆红素水平分别分为轻度组(1和2)、中重度组(1和2).选取同期自然分娩、健康无黄疸的足月儿30例做对照组(1和2).观察组于入院当日黄疸高峰期、黄疸消退期及对照组留取静脉血2~3ml检测血清TBA,常规检测血清TSB、ALT、AST,对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中重度组1和2黄疸高峰期血清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1和2之间黄疸高峰期血清TB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1和2在黄疸高峰期、消退期血清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高峰期对肝功能有损害,早期干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海艳;董一慧;陈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治疗随访研究

    目的 比较口服补液盐、美托洛尔及盐酸米多君3种治疗方法对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12月至2013年1月确诊的POTS患儿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共244例,分为口服补液盐组(75例)、美托洛尔组(66例)和盐酸米多君组(103例),随访时间3 ~100个月.结果 各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症状评分较基础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盐酸米多君的疗效明显优于美托洛尔和口服补液盐(x2=8.750,P=0.013).244例患儿中,共有142例在3个月内进行门诊随诊并复查直立试验.各治疗组卧立位心率差值较治疗前均减小(P<0.05).各组患儿随访结束时的症状评分较基础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Kaplan-Meier曲线比较各组患儿在随访期间的治疗效果表明,盐酸米多君的累计有效率明显高于美托洛尔和口服补液盐(89.3%vs 78.8%,P=0.033;89.3%vs 76.0%,P=0.002).结论 与口服补液和美托洛尔比较,盐酸米多君治疗POTS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更好.

    作者:杨锦艳;廖莹;张凤文;陈丽;杜军保;金红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速激肽及其受体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速激肽是在气道的许多功能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介质.速激肽P物质及神经激肽A存在于人类呼吸道中,当受到一系列的刺激时,它们能从呼吸道中释放并分别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气道收缩、血浆外渗、黏膜分泌,并能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速激肽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不甚理想,这与临床前试验中速激肽及其受体的作用相差较大.关于速激肽在哮喘方面的作用仍然需要深入的基础研究及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作者:刘立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胎儿炎症反应与早产儿脑损伤

    宫内感染后胎儿炎症反应在早产及早产儿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胎儿炎症反应表现为胎儿循环中前炎症细胞因子增加.炎症信号可通过血脑屏障启动胎儿神经炎症反应,导致发育中大脑损伤.全面理解胎儿炎症反应有助于提出干预措施并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该文就胎儿炎症反应与早产儿脑损伤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马江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Thl/Th2功能失衡是其免疫学基础.调节性T细胞是近年来免疫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其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减少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功能的低下,为哮喘的发生发展创造条件.新近的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在Th2细胞活化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这不仅补充了传统的Th1/Th2理论,也为临床利用调节性T细胞防治哮喘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孙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继发于神经源性膀胱的反流性肾病患儿9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继发于神经源性膀胱后反流性肾病患儿的病例特点、治疗经过及转归等.方法 对2004年4月到2013年2月期间来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继发于神经源性膀胱后的反流性肾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儿均先患有神经源性膀胱,在发生反流性肾病之前,均未经正规治疗,终导致3例接受血液透析,1例死亡,其余5例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结论 对于怀疑神经源性膀胱并有可能继发反流性肾病的患儿,应及早完善相关检查,查明原发病,采取恰当治疗措施.一旦发生反流性肾病,积极采取减轻膀胱内压力、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等措施,延长其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时间.

    作者:李春珍;陈志国;张东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乳中脂代谢相关微小RNA的研究进展

    人乳含有丰富均衡的营养成分.近年研究证实人乳不仅含丰富的营养素,亦存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微小RNA(miRNA).miRNA是长约21~25个核苷酸长度的非编码的小RNA,其在生物体的增殖、发育、分化、凋亡、应激、脂质代谢及肿瘤发生发展等进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乳中的miRNA主要以微泡形式存在,其中let-7、miRNA-30b及miRNA-378等含量丰富,这些miRNA参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积聚和糖脂代谢调控.

    作者:喜洋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乳甘油三酯sn-2棕榈酸结构的生理作用

    人乳中棕榈酸在甘油三酯sn-2位上含量较高,这一结构可促进婴儿脂肪酸吸收、软化粪便并预防钙的吸收不良,同时也能提高婴儿生后早期骨代谢和发育、调节肠道菌群,在降低肠道损伤后炎症反应、调节婴儿啼哭等行为中可能也发挥作用.

    作者:贝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不明原因智力发育障碍的诊断进展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信息量大、操作简单、速度快捷的核酸序列测定及定量分析技术,其特点是高通量、高集成微型化、平行化、多样化和自动化.目前基因芯片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涵盖了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导、判断预后等方面.该文就基因芯片技术在不明原因智力发育障碍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咯血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13岁,因“关节疼痛7月,皮疹2月,发热伴咯血1周”入院.入院前7月,患儿无诱因出现膝关节和踝关节疼痛,无发热、皮疹、咳嗽、咯血、血尿、尿量减少、口腔溃疡和脱发,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阴性,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剂量不详),关节疼痛无缓解.入院前2月,患儿右趾关节肿痛,躯干散在米粒大小斑丘疹,面色苍白,无腹痛、血便及水肿.

    作者:叶丽;王亚妹;陶于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动物模型方法学研究

    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常用的动物建模方法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免疫介导方法.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该文从模型组动物临床表现、外周血全血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病理,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对以上四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期望在综合常见造模方式优点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简单、有效、稳定的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作者:戴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干预改善早产儿发育结局的研究进展

    早产不仅影响儿童的生命和生存质量,还给家庭、社会和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不可忽视的经济负担.早期干预是预防和减轻早产对个体及社会不利影响的有效的途径,其主要措施包括针对早产儿的治疗性发育训练,以及针对早产儿父母的社会心理支持和教育培训.该文就近几年国内外早期干预改善早产儿发育结局的现况进行综述.

    作者:田园;于广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Toll样受体在脑白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低出生和极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的主要形式,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Toll样受体在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是天然免疫受体家族,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被激活可分泌大量TNF-α、IL-1β、活性氧、活性氮、NO等炎症因子,促使免疫应答反应发生.神经免疫应答对脑白质产生损伤,即脑内小胶质活化和星形胶质增殖.Toll样受体为脑白质损伤等疾病预防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该文对Toll样受体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清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辅助生殖技术对子代远期预后的影响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快速发展和普及,ART出生儿童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大.虽然多数ART子代安全性的研究显示令人乐观的结果,但部分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甚至较大的争议仍令人担忧.ART对子代围生期结局、出生缺陷、生长发育、神经预后及印记疾病的风险仍然存在.因此,对ART儿童进行持续长期随访以评估其对子代远期预后的影响尤为重要.

    作者:程秀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