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洗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临床观察

张海龙;王绍辉;李蕊;张宏军

关键词:风寒湿型肩周炎, 中药熏洗, 温针灸,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单侧肩周炎患者,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温针灸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前后肩部疼痛情况,采用量角器测量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屈、后伸及外展角度.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38例患者治愈16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8%.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肩关节屈、后伸、外展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可明显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对于肩周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仁汤儿科临床应用举隅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杏仁、白寇仁、生薏苡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列举三仁汤加减应用于儿科临床的一些实例,其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厌食症、功能性便秘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作者:张勇;袁业红;闫永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美味猕猴桃研究进展

    美味猕猴桃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具有清热、利尿、活血、消肿,治肝炎、水肿、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淋浊和抗肿瘤作用.美味猕猴桃根的乙醇和正丁醇提取物含有三萜类等化合物,如熊果酸,毛花猕猴桃酸B,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和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等,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和保肝作用.概述了美味猕猴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韦一飞;甄丹丹;甄汉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竹沥颗粒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NO含量影响

    目的:观察竹沥颗粒与鲜竹沥口服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鲜竹沥组、竹沥颗粒组4组并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造模各组大鼠分别以生理盐水、鲜竹沥和竹沥颗粒进行灌胃干预,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并于光镜、电镜下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NO含量明显降低(P<0.01);②鲜竹沥组、竹沥颗粒组大鼠较模型组NO含量升高(P<0.05);③竹沥颗粒组大鼠与鲜竹沥组NO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④在光镜、电镜下,对照组大鼠无明显病理损害,模型组病理损害显著,鲜竹沥组、竹沥颗粒组较模型组病理损害减轻,以竹沥颗粒组效果为明显.结论:鲜竹沥、竹沥颗粒均可提高大鼠血清中NO含量,改善其肺血管损伤程度,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和支气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芳;熊培政;冯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贺支支教授辨治尿路感染临证经验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对此病的治疗已积累丰富经验,疗效肯定.整理和总结国家级名中医贺支支教授对尿路感染的诊疗经验,以飨同道.

    作者:熊斯璐;彭璘;宋卫国;贺支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由桂枝加附子汤论阳虚自汗证的治疗

    临床针对诸多自汗、盗汗之患者,或益气固表,或养阴清热,或清热除湿,疗效不一,然而却少见有医者用温阳化气法治疗汗证.受临床案例启发,在此以桂枝加附子汤为例,浅述温阳化气法治疗阳虚自汗证的经验,为汗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卿春;姚庆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壮医毒虚致病论探讨抑郁症发病机理

    壮医无抑郁症的病名,且没有系统的阐述,壮医药治疗抑郁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优势明显.毒虚致病论为壮医重要病因病机理论之一,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指导理论.从壮医毒虚致病论角度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以提出壮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治疗原则,旨在为壮医药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为提升壮医药理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意义及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奠定基础.

    作者:陈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阮诗玮教授治疗肝肾阴虚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经验

    阮诗玮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病位在肝脾肾,病性以气阴两虚为主,其发病早中期多以肝肾阴虚为主.阮教授结合“六看”,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大多病程日久,肝肾亏虚为本、水湿痰瘀为标的发病特点,以六味地黄丸加减化裁为益肾清浊汤,治疗肝肾阴虚型糖尿病肾病每获良效,吾有幸成为其门生,深得其教诲.现将吾师用益肾清浊汤治疗肝肾阴虚型糖尿病肾病经验简述如下.

    作者:谢灯飘;阮诗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耳穴按压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耳穴按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急诊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耳穴按压治疗,观察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吞酸、嗳气、呕逆、腹胀腹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低于对照组的2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耳穴按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型)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吴茱萸汤复方颗粒水提工艺

    目的:优选吴茱萸汤复方颗粒的水提工艺条件.方法: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提取量和出膏率作为考察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选用L.(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吴莱萸汤复方颗粒的佳工艺为加12倍水煎煮3次,每次1h.吴茱萸碱与吴茱萸次碱提取总量为0.609mg/g,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的提取总量为2.191mg/g,出膏率31.210%.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为吴茱萸汤复方颗粒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林伟雄;王晖;乐智勇;车海燕;刘荫贞;刘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患者101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针灸及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DM合并症患者有7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针灸及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空腹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变化情况;比较两组DM合并症患者中医干预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2BG值、BM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FBG值、HbA1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DM并发症的疗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DM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减轻和控制体重,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晓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清咽类中药药品应用及功效成分研究进展

    目的:为清咽类药品的研发和成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分析整理目前市场常见的20种清咽类药品处方,遴选中药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清咽类药品中药集中在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类,其中薄荷、麦冬、甘草、玄参、冰片等药物应用较为普遍,其功效成分主要指标为总黄酮、总皂苷等成分.结论:中药材在清咽类药物中应用前景广阔,系统全面研究该类药物及保健食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欣宇;李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氨金黄敏颗粒治疗小儿感冒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口服氨金黄敏颗粒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疗效,并与口服利巴韦林颗粒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将80例感冒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口服氨金黄敏颗粒治疗,对照组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记录用药前、用药36h、72h后患儿体温变化,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结果:用药36h、72h后,两组患儿体温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体温低于对照组;用药72h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金黄敏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具有安全性高、退烧快、疗效好、使用方便的优点,可作为家中常备药物和临床用药.

    作者:潘月异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益肝抗纤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肝纤维化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月经前后诸证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月经前后诸证包括很多不同的主证,并不是单一的病种,在妇科中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但权威文献、学术界至今并未形成统一的病因病机认识,且论治方法多种多样.故拟大量阅读、收集古今有关月经前后诸证的书籍与文献,初步探讨近年来关于该病病机的研究,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王茜;朱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滇桂艾纳香红外光谱鉴别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的红外光谱鉴定方法.方法:对10批不同产地的滇桂艾纳香进行红外光谱鉴别,建立参照图谱,并进行匹配度计算.结果:获得了10批不同产地滇桂艾纳香的红外光谱,匹配度均大于0.9.结论:建立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可用于滇桂艾纳香的鉴别.

    作者:姜建萍;王美琪;马雯芳;杜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6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肺口服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过敏、恶心、呕吐、肝肾功能障碍、贫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献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五味参七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五味参七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气虚痰瘀交阻证患者,控制血糖并口服五味参七胶囊,3粒/次,3次/天,共90天,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30例患者临床控制7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五味参七胶囊能安全、有效地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军;廖成涛;王平;王良;曾祥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氧指数、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氧指数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血氧指数升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系统,降低慢性呼吸衰竭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明明;陈国华;杭燕萍;郑海霞;陈刚;葛林阳;严小燕;费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体阴用阳”在人体及五脏功能中的体现浅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是归纳或区别事物的哲学理论用词,在中医学里阴阳更是横贯其中,不论从基础理论,还是临床辨证论治都有阴阳学说,而人体体质本为阴,阴得阳气助而体现出生命的各项活动机能,而五脏皆属阴,但其用为阳.它们在体内功能各显其用,皆以阳气为主导作用.如若人死,体质乃在,但其脏腑功能,气血流注及各项生理功能皆失去作用,人体五脏皆体现其主要生理功能皆为阳气之用.从而合理注解了“体阴用阳”.

    作者:兰晓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刺对p38MAPK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结分析针刺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针刺疗效寻找理论依据.以“针灸+ p38 MAPK”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全文期刊与学位论文数据库及美国公共卫生检索系统(PubMed)数据库,共纳入中文文献19篇,英文文献7篇.通过阅读文献,发现p38MAPK信号通路在介导生长抑制信号、前凋亡信号和炎性反应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针刺可通过p38MAPK途径实现对疾病的调控,尤其在心脑血管、肺痰病及镇痛方面效果较为显著,为针刺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张小红;王宇;黄士其;蔡定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