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meta分析

黄钲凯;林寿宁;朱永苹;余宜平;李岸平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 中西医结合,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从建库到2015年12月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文献,并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5项共1 449例十二指肠患者.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合并OR(oddsratio)=4.49,95%CI(confidence interval):3.09~6.52,P<0.000 01]、治愈率(合并OR=2.22,95%CI:1.72~2.86,P<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Hp转阴率(合并RR(relative risk)=1.16,95% CI:0.94~1.42,P=0.16)等效于对照组;且溃疡复发率(合并OR=0.20,95% CI:0.10~0.39,P<0.000 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合并OR=0.33,95%CI:0.17~0.62,P=0.000 6)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这一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设计合理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来进一步证明.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圆运动角度探讨郑钦安之阴火与李东垣之阴火的关系

    “阴火”二字,首先由李东垣提出,但其并没有阐明“阴火”的本质.关于“阴火”的本质后世众说纷纭,通过圆运动理论探讨郑钦安之阴火与李东垣之阴火的关系,认为两者关于“阴火”的本质皆为肾中离位之真阳,此火起于下焦,出于中焦,系于上焦.二者区别在于“阴火”产生的机理、部位,东垣所述的阴火多因土气不厚,而钦安所论述的阴火多因肾水太寒.

    作者:汤煜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藏药藏茵陈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藏茵陈是藏药中具特色的治疗肝胆疾病、热症及血液病的常用药物.近年来,肝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以藏茵陈为代表的药用植物具有较好的防治肝炎新药开发前景.综述藏茵陈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防治肝炎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永强;夏从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治疗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中药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率为58.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治疗肺癌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可有效提高肺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铜钻贴膏皮肤用药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铜钻贴膏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进行完整和破损皮肤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家兔同体左右侧自身比较法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采用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结果:铜钻贴膏对小鼠完整和破损皮肤无急性毒性反应,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结论:铜钻贴膏是较安全、使用方便的新型外用药.

    作者:唐春丽;潘英明;甄汉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妇人规》崩漏治法及方药浅析

    目的:归纳《景岳全书·妇人规》中崩漏的治法及方药运用特点.方法:对《妇人规·崩淋经漏不止》中治崩漏大法进行归纳分析,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中所用方剂及药物进行归纳.结果:张景岳治疗崩漏以阴阳为纲,所列41首方剂中《新方八阵》与《古方八阵》各15首,以补阵多,热阵、固阵、寒阵次之,《妇人规古方》共载方11首,多为清热止血方.前12味高频药物中,以补气药运用多,补血、清热药次之,药物以温热药为主,亦有寒凉之品.结论:张景岳治疗崩漏重视审症求因,明辨阴阳,善于补气血以固冲止血及清热固冲止血.

    作者:李雪娇;赵志梅;夏天;徐伯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厥阴病提纲证探讨

    厥阴的主要功能是阴阳气相顺接,阴阳气相互顺接,则阴阳气得以相互转化、从乎中气,人体安和.厥阴病的病理机理为阴阳气不相顺接,有阴无阳为寒厥,有阳无阴为热厥;还有寒热错杂等诸多症状,一时多有纷争.从厥阴的概念出发,结合厥阴病提纲证条文及前人著述,对厥阴病提纲证有一个新的理解,以飨同道.

    作者:利泉强;王振常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解语丹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解语丹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恢复期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解语丹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TG、TC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语丹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香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论述眩晕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认识在历代文献中均有论述,其中不仅包涵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翻阅相关中医文献,整理并综述历代中医文献中关于眩晕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论述.

    作者:万小林;王俊力;冯莉;陈国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治崩”思想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为《内经》治疗血枯闭经的“妇科第一方”,而其组方思想同样适用于崩漏的论治.从该方体现的疗闭经本义与崩漏病因、病机、治法两方面浅析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治崩”思想.

    作者:梁潇元;夏宛延;周航;曾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提高麻醉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

    通过麻醉实习带教实践,从三个方面对提高麻醉实习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完善带教教师队伍、对学生理论及操作能力严格训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实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方法提高了麻醉实习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对麻醉实习的兴趣,使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作者:詹佳;郑菲;张宗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临床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临床实践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针对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我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实施了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广受师生好评.中医临床案例教学法是提高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作者:吴雁;郑峰;林燕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七种维吾尔药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通过验证实验,为七种维吾尔药医院制剂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使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对5株阳性菌进行回收率实验,确定七种维吾尔药医院制剂是否含抑菌成分.结果:依据回收率实验结果,七种维吾尔药制剂试验菌的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符合验证要求.结论:经验证的方法有效去除了七种维吾尔药医院制剂的抑菌成分,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闹闹尔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骨髓水肿综合征研究进展

    骨髓水肿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少见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疾病,该病常累及髋、膝及踝关节三处,其中以髋关节为常见.其为自限性疾病,以病变关节处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对于该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诊断,但由于对该病认识的不足,该病常被误诊漏诊.对其目前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源;王敬威;孙乾坤;郭艳幸;郭珈宜;李峰;张云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非洲留学生中医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从历史文化背景和教材的匮乏等方面分析了非洲留学生中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从增设文化课程、加强教材编写、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师资队伍、突出临床实践等方面探索适合非洲留学生中医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制定一套符合非洲留学生中医教学特点的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适应中医教育走进非洲、走向世界的需要.

    作者:潘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条件研究

    目的:优化槐米的提取条件以提高芦丁的提取率.方法:以芦丁的精制品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槐米提取率的各项因素(槐米形态、反应温度、pH值)进行实验分析,后选出比较稳定、提取率较高的条件.结果:佳条件为粗粉条件下,碱溶时pH值为9,酸沉淀时pH值为3,70℃时芦丁的提取率高.结论:适宜的条件可提高槐米中芦丁的产率.

    作者:尤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机理探析及临床应用

    针对如今临床一大病种——皮肤病,以《内经》《伤寒论》等四部经典作为理论依据,对其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进行相应的讨论及病案参照说明,阐明经方中温阳通里的药剂,于皮肤病的治疗上有着简捷、根本的疗效及作用.

    作者:潘奕旭;王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清君泻心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心火亢盛证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清君泻心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心火亢盛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支气管哮喘心火亢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清君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间哮喘积分、夜间憋醒积分、FEV1、PEF.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日间哮喘积分、夜间憋醒积分、FEV1、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日间哮喘积分、夜间憋醒积分、FEV1、PEF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君泻心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心火亢盛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兆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五味子科“钻”类瑶药研究进展

    瑶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瑶药种类繁多,其中常用的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共104种,被瑶族医学尊称为“老班瑶”.瑶医认为“钻类”药物性能强劲、通达经络、透利关节,多为行气止痛、散瘀消肿药,对瘀阻、湿滞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选择“大钻”“小钻”“大红钻”“小红钻”“白钻”“黄钻”“铁钻”等7种五味子科的“钻类”药物,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郑鑫;郝二伟;李杨;侯小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彝药项痹汤内服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项痹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气滞血瘀型项痹病患者给予彝药项痹汤内服联合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项痹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根痛平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彝药项痹汤内服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VAS评分、症状和体征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3%,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0天、14天的VAS评分、症状及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彝药项痹汤内服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项痹病患者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飞飞;楚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读经典“天人合一”话秋三月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和自然的直接反映.只有“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和于人事”才能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秋三月中孟秋、仲秋、季秋气候各有特点,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时制宜”,对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指导养生与预防,提示临床诊断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冯婷;李梦;彭家玺;张玥玥;杨娇;罗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