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天灸结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治疗组采用天灸结合针刺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只采用穴位贴敷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疗效评价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亦显著提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结论:采用天灸结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毕四丽;胡筱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神经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12.2%,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新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滋阴降火”法在经前期口腔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列举病案,分析“滋阴降火”法在经前期口腔溃疡中的应用.结果及结论:应用“滋阴降火”法治疗经前期口腔溃疡疗效较佳.
作者:付琳;高玮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从建库到2015年12月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文献,并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5项共1 449例十二指肠患者.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合并OR(oddsratio)=4.49,95%CI(confidence interval):3.09~6.52,P<0.000 01]、治愈率(合并OR=2.22,95%CI:1.72~2.86,P<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Hp转阴率(合并RR(relative risk)=1.16,95% CI:0.94~1.42,P=0.16)等效于对照组;且溃疡复发率(合并OR=0.20,95% CI:0.10~0.39,P<0.000 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合并OR=0.33,95%CI:0.17~0.62,P=0.000 6)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这一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设计合理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来进一步证明.
作者:黄钲凯;林寿宁;朱永苹;余宜平;李岸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康复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认知和行为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经过2个月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合闭经汤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继发性闭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闭经汤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穴位埋线联合闭经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7%、3.3%,均优于对照组的78.3%、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穴位埋线及闭经汤治疗继发性闭经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伟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论述从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依据及运用方法.方法:结合历代中医文献,及临床实际应用效果,辨析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提出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的根本病机是胃气上逆,以往治疗多从肝胃着手,以疏肝和胃降逆为大法,但易反复.笔者认为肺有调节一身之气的作用,从肺论治一者可以直达病所,肃降胃气;一者可以开肝气升发之道路使肝气调达,不致横逆犯胃.结论:从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依据坚实可靠,临床指导有确切疗效,从肺论治终可以使人体全身之气调畅,减少疾病的复发.
作者:张咏冬;牛学恩;张博;李明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肿瘤疾病的发生多是日久而成,针对具有较高患癌风险即肿瘤体质的人群,依据中医药理论,采用“通—和—温”法,通过推陈至新—调和畅达—复元固本,从而改善并纠正肿瘤体质,以期达到预防肿瘤疾病发生的目的.
作者:张博;罗蒙蒙;杨亚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影响女性多个生理系统,以高雄激素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对检出的新的中西医治疗PCOS文献进行总结,概括PCOS治疗的主流与新趋势,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赵柯杭;林寒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痛经为月经期出现的子宫痉挛性疼痛,可伴腰痛、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属祖国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进行归纳、整合并加以分析,使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更加系统化.
作者:熊嘉盛;王欢;陆英开;朱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证素辨证是一个可以规范化、客观化且能量化的辨证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证型常有兼夹或不典型,而应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来对该病进行辨证,可以很好地反映证型兼夹的问题,通过积分识别不典型的证,也是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时期证的演变特点的有效手段.探讨证素辨证的临床及科研意义,可以规范该病的临床辨证、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中药干预后的中医疗效评价,并为以后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典型证型病例,指导中药应用,改善女性绝经后的骨质情况.
作者:陈逸梦;罗维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阴火”二字,首先由李东垣提出,但其并没有阐明“阴火”的本质.关于“阴火”的本质后世众说纷纭,通过圆运动理论探讨郑钦安之阴火与李东垣之阴火的关系,认为两者关于“阴火”的本质皆为肾中离位之真阳,此火起于下焦,出于中焦,系于上焦.二者区别在于“阴火”产生的机理、部位,东垣所述的阴火多因土气不厚,而钦安所论述的阴火多因肾水太寒.
作者:汤煜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为《内经》治疗血枯闭经的“妇科第一方”,而其组方思想同样适用于崩漏的论治.从该方体现的疗闭经本义与崩漏病因、病机、治法两方面浅析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治崩”思想.
作者:梁潇元;夏宛延;周航;曾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传统经验鉴别(性状鉴别)是从古至今用于中药材及中药饮片鉴别的常用方法,中药师通过该方法区分药材优劣、真伪,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火试法是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中的重要一种,指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进行燃烧或者烘焙,然后通过观察燃烧或者烘焙后产生的颜色、气味、声响、烟雾、熔融、膨胀以及燃烧程度等特征来鉴别药物的真伪以及优劣.对火试鉴别法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鉴别中的效果,做简要阐述.
作者:李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认识在历代文献中均有论述,其中不仅包涵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翻阅相关中医文献,整理并综述历代中医文献中关于眩晕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论述.
作者:万小林;王俊力;冯莉;陈国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毛细管电泳法是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组分分离的分析方法,具有电泳和色谱技术的双重优势,可对多种成分同时进行分离测定,目前该法已成为中药分析的有效手段之一.简要介绍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法在中药分析研究中的应用,为其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黄靖涵;刘远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一测多评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自提出至今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验证,在阐述其计算原理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一测多评法在中药材及饮片中的应用,并提出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展望其应用前景.
作者:周洁;朱华;周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医经溯洄集》为元末医家王履所著.书中对亢害承制论、四时所伤论、虚实补泻、寒温暑病以及中风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广为后世所用.通过对该书的研读,略窥王履治病救疾之思,分别从王履治学、诊病、用药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作者:贾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结合“沁人心脾”“开胃”“苦能燥湿”等概念,从芳香醒脾的古籍来源、广义狭义、现代研究成果等方面论述芳香之所以能醒脾,因芳香之物可疏通气机,开窍启闭,入脾而使脾胃复运化之功,恰如唤醒昏睡之人.因此,芳香醒脾法值得更深入地发掘和研究.
作者:刘湘云;陈健勤;赵嫣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对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记载的毒性中药作整理分析,并比较《中国药典》对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给应用《肘后备急方》中含毒性中药的方剂提供参考,避免发生严重毒副作用.
作者:胡玉良;梅全喜;曾聪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对《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中,从肝论治妇人疾病的大量经验进行探讨,说明仲景对妇人病的治法影响深远.
作者:张晓鹏;周语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近年来中医药关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成为现代医学热点.对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认识和中药复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向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骨髓水肿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少见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疾病,该病常累及髋、膝及踝关节三处,其中以髋关节为常见.其为自限性疾病,以病变关节处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对于该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诊断,但由于对该病认识的不足,该病常被误诊漏诊.对其目前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源;王敬威;孙乾坤;郭艳幸;郭珈宜;李峰;张云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李东垣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在中医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其甘温除热理论对后世治疗发热性疾病影响深远.李东垣学术特点鲜明,其甘温除热法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而不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更是引人深思.因此,研究其学术思想对医理、医法、临床运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延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归纳《景岳全书·妇人规》中崩漏的治法及方药运用特点.方法:对《妇人规·崩淋经漏不止》中治崩漏大法进行归纳分析,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中所用方剂及药物进行归纳.结果:张景岳治疗崩漏以阴阳为纲,所列41首方剂中《新方八阵》与《古方八阵》各15首,以补阵多,热阵、固阵、寒阵次之,《妇人规古方》共载方11首,多为清热止血方.前12味高频药物中,以补气药运用多,补血、清热药次之,药物以温热药为主,亦有寒凉之品.结论:张景岳治疗崩漏重视审症求因,明辨阴阳,善于补气血以固冲止血及清热固冲止血.
作者:李雪娇;赵志梅;夏天;徐伯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查阅铁皮石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铁皮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我国宝贵的铁皮石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铁皮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糖、生物碱、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铁皮石斛作为一种比较稀缺药材,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作者:宁英海;顾敬文;刘志萍;银胜高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厥阴的主要功能是阴阳气相顺接,阴阳气相互顺接,则阴阳气得以相互转化、从乎中气,人体安和.厥阴病的病理机理为阴阳气不相顺接,有阴无阳为寒厥,有阳无阴为热厥;还有寒热错杂等诸多症状,一时多有纷争.从厥阴的概念出发,结合厥阴病提纲证条文及前人著述,对厥阴病提纲证有一个新的理解,以飨同道.
作者:利泉强;王振常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柴芩温胆汤加味治疗入睡困难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症患者40例,采用柴芩温胆汤加味(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0g、茯神15g、陈皮10g、枳壳15g、竹茹15g、远志10g、夜交藤20g、合欢皮20g、酸枣仁20、炙甘草6g)辨证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痊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结论:柴芩温胆汤治疗入睡困难型失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仁堂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中药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率为58.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治疗肺癌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可有效提高肺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自拟的温阳散瘀散外敷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BI以及大行走距离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散瘀散外敷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兴国;李妍妍;王立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气滞血瘀型项痹病患者给予彝药项痹汤内服联合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项痹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根痛平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彝药项痹汤内服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VAS评分、症状和体征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3%,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0天、14天的VAS评分、症状及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彝药项痹汤内服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项痹病患者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飞飞;楚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杀胚消癥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杀胚消癥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 (P<0.05);实验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实验组患者血β-HG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杀胚消癥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金竹;张凝颖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血栓心脉宁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运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寿胎丸合胶艾汤治疗胎动不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妇科门诊收治的胎漏、胎动不安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寿胎丸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联合胶艾汤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3.8%,观察组为94.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胎漏、胎动不安患者的治疗方面,寿胎丸合胶艾汤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寿胎丸加减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秋;韦丽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药肾痹汤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内服医院骨科协定方中药肾痹汤配合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两组患者都辅助以卧硬板床休息并适当腰背肌功能锻炼,随访3个月至2年.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痹汤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朝辉;李琰;杨同岗;侯鹏飞;徐展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结节性红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通塞脉片,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8周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塞脉片治疗结节性红斑湿热瘀阻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志;董丽丽;王兆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清君泻心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心火亢盛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支气管哮喘心火亢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清君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间哮喘积分、夜间憋醒积分、FEV1、PEF.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日间哮喘积分、夜间憋醒积分、FEV1、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日间哮喘积分、夜间憋醒积分、FEV1、PEF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君泻心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心火亢盛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兆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解语丹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恢复期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解语丹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TG、TC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语丹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香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补肾消抗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十低分子肝素治疗,中医组患者给予补肾消抗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4、IL-10、IFN-γ的变化、并对比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4、IL-10、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后IL-4、IL-10、IFN-γ均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消抗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消除血清自身抗体,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不同辅料炮制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黄连根茎,分别使用姜、吴茱萸、黄酒、醋、胆汁作为辅料炮制黄连,并对黄连中生物碱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各类辅料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胆汁黄连、萸黄连、醋黄连、酒黄连、姜黄连中生物碱类含量分别为21.37%、22.29%、23.33%、22.18%、22.98%,均比生黄连20.14%略高,且小檗碱含量增加幅度较大,药根碱和巴马汀含量增加幅度较小.结论:炮制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黄连的成分,但是不同辅料炮制对黄连生物碱类含量的影响并不大.
作者:白而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优化景可爽颗粒的生产工艺.方法:以景可爽颗粒水分、天麻素含量及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筛选景可爽颗粒的佳生产工艺.结果:景可爽干膏和纯化水的佳比例为1∶1;佳烘料时间范围为9~12h;操作间湿度范围为45%~55%.结论:优化后的生产工艺稳定、可行,可应用于景可爽颗粒的产业化.
作者:戎艳艳;李哲;王涛;冯玉康;王亚涛;李军山;姜国志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探讨丹参饮片质地、直径、颜色与内在质量的关系,提供丹参饮片分级的外观标准.方法:用埋沙法测定丹参饮片的密度作为丹参饮片质地的考察,游标卡尺测定丹参饮片的直径,直观法观察丹参饮片颜色,并与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与直径、质地成正相关,与颜色也有关联.结论:丹参饮片的直径、质地、颜色可作为丹参饮片分级的评价指标.
作者:翁德会;许腊英;李佩;陈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夏杏仁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采用Thermo-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10∶10∶80);流速:1.0mL·min-1;波长:210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苦杏仁苷在0.150 4~2.256 0μg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6%,RSD为1.12%(n=6).结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半夏杏仁汤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颖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为进一步制定野生黄柏的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对川渝地区野生黄柏的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显微和色谱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了黄柏两种基源品种黄皮树与秃叶黄皮树的生长环境、分布、鉴别和有效成分含量方面的特征.结果:川渝地区野生黄柏资源现已濒临灭绝,黄皮树和秃叶黄皮树的显微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不大.结论:建议将秃叶黄皮树与黄皮树一起作为黄柏收入药典,同时应加强黄柏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
作者:谭荣;张静;谭尔;罗尚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优化槐米的提取条件以提高芦丁的提取率.方法:以芦丁的精制品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槐米提取率的各项因素(槐米形态、反应温度、pH值)进行实验分析,后选出比较稳定、提取率较高的条件.结果:佳条件为粗粉条件下,碱溶时pH值为9,酸沉淀时pH值为3,70℃时芦丁的提取率高.结论:适宜的条件可提高槐米中芦丁的产率.
作者:尤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考察目前市场销售薏苡仁饮片的质量状况.方法:在市场上购买10个不同生产厂家的薏苡仁饮片,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对其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从收集的10批薏苡仁饮片的质量分析看,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相关规定.结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薏苡仁饮片品质较为优良.
作者:夏委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鼓胀”之范畴,因其病症反复、难以治疗,自古以来便被视为不治之症,亦是历代医家研习之重点.尤其是当病症发展至后期,阳损及阴,人之真阴受损,“阳虚易治,阴虚难调”,因而患者腹中邪水往往缠绵难消,治疗尤为困难.李杲于《脾胃论中》提出“益气补胃”以利小便之治则,临床上将其运用于治疗肝硬化后期腹水,多获良效.从沿革、病机、证治、方药等方面对益气补胃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进行分析并探讨.
作者:王莹;刘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针对如今临床一大病种——皮肤病,以《内经》《伤寒论》等四部经典作为理论依据,对其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进行相应的讨论及病案参照说明,阐明经方中温阳通里的药剂,于皮肤病的治疗上有着简捷、根本的疗效及作用.
作者:潘奕旭;王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老年性耳聋属祖国医学“耳鸣、耳聋”范畴,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认为老年性耳聋的病因病机多为其肾精亏虚、气血瘀滞,故病位多在肾,同时足少阳胆经入耳,足厥阴肝经上巅顶借胆经通耳,故耳之听觉亦与肝胆之疏泄降逆有关.结合耳三针配穴之意,从降胆经、补肾精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以温胆降逆兼补肾归元治法为指导原则的针刺交通胆肾法,并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许纪超;洪海都;温俊茂;孔祥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面肌痉挛为临床疑难杂症之一,具有难治易复发的特点,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疗效不尽人意.针灸疗法对于面肌痉挛患者的恢复和缩短疗程是有特效的,其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小、经济、简便等优势,已成为面肌痉挛患者就医的佳选择.该案例在辨证论治取穴原则的基础上,着重远端取穴,针灸并用,获得了良效.
作者:赵惠连;吴成臣;徐杨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医毒邪致病学说认为热邪是引发血瘀证的重要原因,并且贯穿于血瘀证发展的始终.赵志梅老师依据中医思维,辨证辨病,将清热解毒法运用于血瘀证的治疗,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么秀洁;赵志梅;夏天;刘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隔药饼灸是一种具有多方面综合效应的治疗手段,它根据隔物灸中的材质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功效,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方面运用广泛.笔者通过隔药饼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硕;张军;刘莉;李海玉;麦雪珠;陈浩;徐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呜气喘疾患,迁延难愈,中医药在治疗哮病上有其独特优势.近年来对哮喘发病机制和治疗有众多研究,大多从风、痰、虚方面进行论治.笔者认为“胆郁痰扰”在哮病发作过程中不可忽视,故结合哮病治疗验案探讨“胆郁痰扰”在哮喘中的致病机理和治疗.
作者:袁欢;王飞;王振兴;李世逸;叶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需及时进行治疗.近年来,由于中医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为该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蒙医尼如哈疗法将具有特定作用的中药液注入直肠内,进行灌肠,从而将肠道毒素排出,是泻下疗法中的一种特色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较多学者采用该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简要阐述蒙医尼如哈疗法的作用机制及治疗进展,并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作者:赵梅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考察鄂西地区咸丰、宣恩县及利川市中医院民族药品种应用情况,并进行品种整理研究.方法:通过医院药房民族药材(饮片)品种的调查与样品收集、民族医生访谈、野外原植物标本采集鉴定、药材样品鉴定和资料整理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明确了第三批19种鄂西医院用土家药(苗药)的名称、基源、功效应用,总结了医院使用的相关情况,纠正了某些品种文献记载及使用中的问题,首次对南天竹茎进行了性状描述.研究结果为促使医院规范用药,及土家族苗族常用药物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丹平;贺雅琴;杨天鸣;辛恒;陈艳;陈璞;万定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瑶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瑶药种类繁多,其中常用的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共104种,被瑶族医学尊称为“老班瑶”.瑶医认为“钻类”药物性能强劲、通达经络、透利关节,多为行气止痛、散瘀消肿药,对瘀阻、湿滞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选择“大钻”“小钻”“大红钻”“小红钻”“白钻”“黄钻”“铁钻”等7种五味子科的“钻类”药物,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郑鑫;郝二伟;李杨;侯小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通过验证实验,为七种维吾尔药医院制剂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使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对5株阳性菌进行回收率实验,确定七种维吾尔药医院制剂是否含抑菌成分.结果:依据回收率实验结果,七种维吾尔药制剂试验菌的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符合验证要求.结论:经验证的方法有效去除了七种维吾尔药医院制剂的抑菌成分,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闹闹尔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藏茵陈是藏药中具特色的治疗肝胆疾病、热症及血液病的常用药物.近年来,肝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以藏茵陈为代表的药用植物具有较好的防治肝炎新药开发前景.综述藏茵陈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防治肝炎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永强;夏从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文化是历史的传承与总结,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智慧的凝聚和经验的积淀,同样文化的培育与形成也深刻影响着其存在的环境.改革与创新让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冲破思想的藩篱,探索、实践出了新思路、新方法,带来了新的机制、体制架构的建立,但只有框架的制度是不丰满的,而文化恰恰可以弥补制度的不足,使其在制度的落实上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公立医院改革实施以来,深化医院活力,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服务理念日趋深入.从医院文化的概念及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探讨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医院文化发展思路,对深化医院内部活力,加快医院改革步伐,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尹庄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药院内制剂是中医经典的传承,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载体.吉林作为中药资源大省,在中药院内制剂的传承和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针对中药院内制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中药院内制剂研发、生产、管理模式的建议,通过建立医院—企业—高校三方联合的中药院内制剂发展模式,传承和发展吉林省中药院内制剂.
作者:黄晓巍;徐岩;贡济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铜钻贴膏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进行完整和破损皮肤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家兔同体左右侧自身比较法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采用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结果:铜钻贴膏对小鼠完整和破损皮肤无急性毒性反应,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结论:铜钻贴膏是较安全、使用方便的新型外用药.
作者:唐春丽;潘英明;甄汉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结合美满霉素对脑缺血大鼠海马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慢性脑缺血组、人参皂苷Rg1结合美满霉素组,制备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给予各组药物处理,时间为21天.利用水迷宫和穿梭箱实验评价大鼠海马的记忆功能.结果:人参皂苷Rg1联合美满霉素组大鼠找到隐蔽平台前游泳的时间明显小于模型组,找到隐蔽平台的潜伏期也明显比模型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天开始给药组与缺血组相比,电击时间和主动逃避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结合美满霉素联合能够有效改善脑缺血大鼠的记忆能力.
作者:尹昌浩;孙爽;张宇;徐文丽;张健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双冬胶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血清溶血素形成、淋巴细胞的转化率.结果:不同剂量的双冬胶囊对小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重量变化不明显;但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百分率、吞噬指数明显增加,同时提高了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所增加.结论:双冬胶囊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李莉;刘青;罗天军;黄刚;敖及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双冬胶囊对膀胱收缩的影响.方法:观察记录给药双冬胶囊后30、60、90min大鼠的膀胱收缩曲线;给药后开始收集家兔尿量.结果:双冬胶囊降低大鼠在体膀胱收缩幅度,给药前后自身比较,中剂量组给药后60min和90min有统计学差异(P<0.01),大剂量组给药后30、60、90min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膀胱收缩频率:给药前后自身比较,各剂量组给药后60min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冬胶囊可增加正常家兔的尿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给药后30min和60min有统计学差异(P<0.01),大剂量组给药后30min、60min、90min、120min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双冬胶囊抑制膀胱收缩及利尿作用.
作者:黄刚;罗天军;薛静;敖及容;李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从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教育的不断改革密切相关.结合CDIO教育模式的特点,提出“骨架建设”的内涵意义,并探讨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旨在推动医学实验教学的多元化跨越式发展,以期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及培养专业人才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李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从历史文化背景和教材的匮乏等方面分析了非洲留学生中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从增设文化课程、加强教材编写、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师资队伍、突出临床实践等方面探索适合非洲留学生中医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制定一套符合非洲留学生中医教学特点的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适应中医教育走进非洲、走向世界的需要.
作者:潘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临床实践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针对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我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实施了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广受师生好评.中医临床案例教学法是提高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作者:吴雁;郑峰;林燕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麻醉实习带教实践,从三个方面对提高麻醉实习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完善带教教师队伍、对学生理论及操作能力严格训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实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方法提高了麻醉实习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对麻醉实习的兴趣,使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作者:詹佳;郑菲;张宗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和自然的直接反映.只有“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和于人事”才能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秋三月中孟秋、仲秋、季秋气候各有特点,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时制宜”,对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指导养生与预防,提示临床诊断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冯婷;李梦;彭家玺;张玥玥;杨娇;罗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在新西兰可购买到的草药产品包括按配方制定生产的产品,含有“西方”的植物成分,这些产品通常可从保健食品商店、药店、超市和在线购买,同样还可获得制剂原料药材、中药酊剂、外敷中草药制剂等,这些可在草药咨询师或其他天然保健医生(例如自然疗法,中国传统中医师,传统治疗师)会诊后提供.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