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EPO、SCF相关性研究

傅琳洁;于志峰;张海芳;朱千赜;王文华

关键词:慢性再障, 辨证分型, EPO, SCF
摘要:目的:围绕促红细胞生成素、造血干细胞因子等指标,探讨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阴虚型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EPO、SCF分泌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EPO、SCF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组之间比较,肾阳虚组的EPO和SCF分泌水平高,其次为肾阴阳两虚组,肾阴虚组低,三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EPO、SCF出现明显紊乱,不同辨证分型间存在差异,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灵芝性味归经初探

    灵芝作为中药中重要的一味补益药,受到古代和现代医家的关注,其补益效果也受到广泛的好评,但灵芝归经脏腑定位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其性味的记载也比较模糊.根据古今文献中对灵芝的研究资料,对灵芝的性味归经进行简要归纳并予以分析.

    作者:彭杨芷;苏悦;税杰;江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天麻商品等级与天麻素含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天麻素为天麻主要有效成分及质量评价指标成分之一,但目前天麻市场分级仅按天麻大小划分,等级是中药质量的标志,也是商品定价的依据,分级应体现“优质优价”原则,该研究为天麻分级提供一定的内在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天麻分级历史沿革及现状,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陕西、贵州、四川三产区12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天麻等级与大小之间呈正相关,等级与天麻素含量未见正相关关系.结论:目前市场上只根据天麻大小分级的方法欠妥,天麻市场分级标准有待完善;研究结果可为天麻合理分级提供一定的内在科学依据.

    作者:仲瑞雪;陈韵蓓;段小云;季欧;吴传红;温慧敏;魏庭森;冯光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挑络疗法中的“颈圈”应用体会

    颈圈包括颈百劳、肩中俞、肩外俞、肩井、臑俞、大椎,可构成一个圈,主治颈部的疾患,左右各一,分别在颈部脊柱的两旁,简称为“颈圈”.在颈圈的指导下,运用挑络疗法治疗络脉不通所致的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络脉痹阻所致的颈部僵痛有明显效果.

    作者:李灵灵;陈守强;李得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注射用双黄连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注射用双黄连的临床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注射用双黄连的出院病历227例,回顾性分析注射用双黄连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合理辨证辨病的病例占比为18.9%,合理辨证但未合理辨病占比为69.6%,合理辨病但未合理辨证占比为11.5%,超途径用药占比为36.6%.结论:227例病例中超说明书用药比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作者:陈艳锦;郑沁鈊;陈晨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药对食管癌患者体重指数改善及生存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中医药治疗对体重指数(BMI)的改善及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205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分为非超重组(BMI<25kg/m2)、超重组(BMI≥25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术前、术后6个月的BMI值变化情况对预后的影响,对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并对BMI因素与预后的影响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205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44.7%,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非超重组(91例)3年生存率为31.2%,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超重组(114例)3年生存率为51.5%,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与食管癌预后相关因素分别为年龄、BMI、肿瘤大小、切缘、TNM分期及并发症.Cox分析表明BMI、TNM分期及并发症是对生存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非超重组中术后6个月的平均BMI比术前高,服用中药后可以提高非超重组BMI值(P<0.05),且超重组生存率高于非超重组.结论:中医药能提高食管癌患者BMI指数,有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并且可作为治疗食管癌疗效评价的重要预后因素.

    作者:彭馨乐;谌松霖;田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灸配合耳穴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耳穴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耳穴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针灸配合耳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肝郁气滞中医证候评分及睡眠效率标准.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肝郁气滞中医证候评分及睡眠效率标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使用针灸配合耳穴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晏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泄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穴位贴敷和护理措施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止泻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和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泄泻患儿予以中医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实际应用中需注意选择合适穴位,对症治疗,以便更好地缩短治疗周期、促进康复.

    作者:于吉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海藻、甘草同方应用探讨

    海藻和甘草属于“十八反”内容,按理不宜同方配伍应用,但是纵观古今医籍,不乏同用海藻、甘草者.搜集古代医籍和现代文献报道,证实海藻、甘草可以同方运用,并举例证实海藻、甘草同方应用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潘艳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研究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病,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研究了冠心病心绞痛的诱发原因、发病机制、辨证分型、治疗方药等,积累了众多的理论知识,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现代临床中,中医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作用重大,学者们广泛关注并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成果.整理和综述冠心痛心绞痛的古今中医文献.

    作者:雷默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析中药药性之刚柔

    纵览前贤医著,对中药刚柔各有阐述,然刚柔药性始终未成体系.将中药刚柔理论加以发掘整理,对药性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乃球;吕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骨质增生的中医治疗经验总结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增生的发病率大大增加.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疗效,且方法简单、药价低廉、操作方便、有着极大优势.就临床应用自拟骨质增生汤随证化裁、辨证施治的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向太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表面活性剂及高分子物质对葛根素溶解特性的影响

    目的:测定葛根素的饱和溶解度,并探讨不同表面活性剂及高分子材料对其溶解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泊洛沙姆188(F68)、高分子材料聚维酮K30(PVP K30)、甲基纤维素(MC)、系列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 K-100M、K15M、K4M、E15、E5、E3),配成系列浓度的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葛根素在以上溶液中的大溶解度.结果:考察物质的质量浓度在0.2~1.5mg·mL-1范围内,葛根素的大饱和溶解度分别为:4.04mg·mL-1 [ρ(SDS)=0.2mg·mL-1],5.32mg·mL-1[ρ(PVPK30)=0.2mg· mL-1],4.91mg· mL-1[ρ(F68)=0.5mg· mL-1],5.73mg· mL-1[ρ(HPMCE3)=0.2mg· mL-1],4.51mg· mL-1[ρ(MC)=1.0mg· mL-1],4.94mg· mL-1[ρ(HPMC E5)=0.5mg·mL-1],4.72mg·mL-1[ρ(HPMC E15)=1.5 mg· mL-1],4.87mg·mL-1[ρ(HPMC E4M)=1.5mg·mL-1],4.46mg·mL-1[ρ(HPMC E15M)=1.5mg· mL-1],4.27mg·mL-1 [ρ(HPMC E100M)=1.5mg·mL-1].结论:葛根素为水中溶解度较低的药物,在葛根素溶液中加入0.2mg·mL-1的HPMC E3或0.2mg·mL-1PVP K30可能通过抑制葛根素结晶,使其增溶效果更好.

    作者:郭波红;许丹翘;孙树铭;刘晓红;龙兰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益肾通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咽期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益肾通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患者予以益肾通窍针刺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患者承受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值均下降明显,针刺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2%,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显示,针刺组成本效果低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评分每减少1分,针刺组所需花费均较对照组少.结论:益肾通窍针刺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且安全性好,费用合理,患者接受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川;申斌;许世闻;徐寅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张炜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小儿急性发热经验

    介绍张炜教授以滋阴清热法(自拟青玉汤)治疗小儿急性发热的临床经验.张炜教授认为小儿急性发热属于阴虚型,不应解表发汗,当滋阴清热,并指出滋阴清热法不限于长期发热,由此提出小儿急性发热阴虚型的特点及与其他类型发热的诊断鉴别要点.

    作者:张涛;张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黑木耳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目的:对黑木耳功能性食品、保健品、药品的开发情况进行综述,为黑木耳产业高端开发提供借鉴.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黑木耳相关产品的开发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结果:近年来,黑木耳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主要包括发酵饮料、果酱、营养粉、饮料、饮品、口服液、果冻、泡菜、低脂灌肠制品、冲剂、颗粒冲溶饮、即食食品、纸状休闲制品、营养粥、软糖等数十种.结论:黑木耳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功能性食品、保健品、药品的开发种类较多,可为黑木耳产业深加工提供参考.

    作者:赵永恒;王佰灵;邱婧然;戈振凯;金尧;谢勇;潘宗红;杨光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国百部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在生药学鉴别、化学成分分析以及药理作用研究等方面对中国百部属药用植物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百部属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王晓彤;罗点;王孝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从药师的角度探析越南传统医学

    越南传统医学在越南医疗保健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以东方哲学和治疗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医学.越南传统医学受中医影响较大,但亦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之处,其大部分是依据越南传统草药治病的亚临床数据而不是被循证医学证实了确有效果.为临床用药安全考虑,越南草药的副作用和相互反应仍需大量实验进行研究.越南政府对越南传统医药的发展非常支持,期待其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健康发展并逐渐与现代西医进行融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从《傅青主女科》看名医学术思想

    从傅青主的临床医案举例出发,学习傅青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常用药的运用及特点,包括提出了经脉对妇人病的影响和具体病案,八纲辨证的独特见解和依据,风药举例荆芥的应用、适应证和作用等.联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同时,对照现代医家对傅青主的思想探讨和研究,对比其中的异同和相通之处,更好地理解傅青主的用方技巧和治法依据.

    作者:郑雪霞;佃泽钿;侯雪芹;佃丽萍;李婷;卓桂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李培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浅析

    李培教授是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擅长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和内伤杂病,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李培教授认为,本病以湿热内蕴,阴血亏虚为主要病机,以清热除湿,养血活血作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大法,临床疗效显著.将李培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吴海霞;李双梅;谢莉莉;聂源;李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眩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疗效确切,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司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