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恒;王佰灵;邱婧然;戈振凯;金尧;谢勇;潘宗红;杨光义
越南传统医学在越南医疗保健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以东方哲学和治疗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医学.越南传统医学受中医影响较大,但亦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之处,其大部分是依据越南传统草药治病的亚临床数据而不是被循证医学证实了确有效果.为临床用药安全考虑,越南草药的副作用和相互反应仍需大量实验进行研究.越南政府对越南传统医药的发展非常支持,期待其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健康发展并逐渐与现代西医进行融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罗汉参及美洲土圞儿均来自豆科植物土圞儿属.罗汉参因其经济、社会效益,2015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罗汉参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较粗浅.回顾美洲土圞儿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罗汉参的研究开发提供借鉴.
作者:陈伟;张照英;田险峰;袁福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比分析自制清热止咳糖浆与澳特斯小儿止咳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病毒、抗炎、止咳化痰等治疗手段,观察组60例患者服用自制清热止咳糖浆,对照组60例患者服用澳特斯小儿止咳露.两组患者疗程均为一周.对比分析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达85.0%以上,对照组患者在咳嗽消失时间和罗音持续时间上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的不良反应.结论:自制小儿止咳糖浆的整体效果与澳特斯小儿止咳露相当,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缩短咳嗽时间和罗音持续时间上比澳特斯小儿止咳露更佳,仅1例患者出现恶心的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洁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22例,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炙甘草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81.97%;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平静心率、24h平均心率、24h慢心率、24h总心跳数等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数、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在缓慢型心律失常疾病治疗上,可考虑将炙甘草汤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龙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介绍张炜教授以滋阴清热法(自拟青玉汤)治疗小儿急性发热的临床经验.张炜教授认为小儿急性发热属于阴虚型,不应解表发汗,当滋阴清热,并指出滋阴清热法不限于长期发热,由此提出小儿急性发热阴虚型的特点及与其他类型发热的诊断鉴别要点.
作者:张涛;张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颈圈包括颈百劳、肩中俞、肩外俞、肩井、臑俞、大椎,可构成一个圈,主治颈部的疾患,左右各一,分别在颈部脊柱的两旁,简称为“颈圈”.在颈圈的指导下,运用挑络疗法治疗络脉不通所致的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络脉痹阻所致的颈部僵痛有明显效果.
作者:李灵灵;陈守强;李得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雏菊叶龙胆酮用于脑缺血损伤治疗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两种动物全脑缺血损伤模型,并观察不同剂量(50mg· kg-1、75mg· kg-1、100mg· kg-1)雏菊叶龙胆酮对断头后小鼠张口喘息时间以及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指数、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的影响,同时比较雏菊叶龙胆酮与尼莫地平的作用效果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雏菊叶龙胆酮50mg·kg-1、75mg· kg-1、100mg· kg-1组可显著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P<0.05);雏菊叶龙胆酮组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浓度均改善,且75mg· kg-1浓度组改善效果佳(P<0.05).结论:雏菊叶龙胆酮能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并且对于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改善效果显著,其对于临床脑缺血损伤治疗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黎;赵志英;高洋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阴火论”系李杲学术思想的精华之一,然而其描述却往往艰涩难懂,使得后世在理解“阴火”原旨时难处颇多,易生谬论.笔者览《四圣心源》,研“一气周流”,知其与“补土派”思想皆重脾胃.两者虽机理有别,然则殊途同归,故拟在“一气周流”学说的基础上阐释“阴火论”,以期为学者对“阴火论”的理解、学习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冯梅;钟志兵;周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左归丸治疗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精液质量异常的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归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精子存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精子存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归丸治疗精液异常男性不育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精液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向阳;许武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64例经门诊确诊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治疗组)和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7.6%,对照组优良率为87.5%,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手法复位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单纯使用手法复位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蔡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苗药野草香中提取分离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DPPH和ABTS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9.25±0.48、11.42±0.54、11.23±0.18、14.87±1.07、39.48±1.16和4.69±0.21、4.13±0.03、3.44±0.09、8.52±0.27、23.58±0.15).结论:综合两种测定方法结果,化合物(2)和(5)的抗氧化能力好.
作者:向平;陈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受媒体宣传的影响,中医养生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其中,中医饮食疗法以其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受到大众的追捧.基于中医饮食疗法,结合临床症状调理膳食,三因制宜,饮食有度,注意饮食禁忌,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患者及普通大众提供合理饮食对策筑造健康之躯.
作者:李欢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4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作者:杨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病,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研究了冠心病心绞痛的诱发原因、发病机制、辨证分型、治疗方药等,积累了众多的理论知识,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现代临床中,中医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作用重大,学者们广泛关注并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成果.整理和综述冠心痛心绞痛的古今中医文献.
作者:雷默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黑木耳功能性食品、保健品、药品的开发情况进行综述,为黑木耳产业高端开发提供借鉴.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黑木耳相关产品的开发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结果:近年来,黑木耳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主要包括发酵饮料、果酱、营养粉、饮料、饮品、口服液、果冻、泡菜、低脂灌肠制品、冲剂、颗粒冲溶饮、即食食品、纸状休闲制品、营养粥、软糖等数十种.结论:黑木耳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功能性食品、保健品、药品的开发种类较多,可为黑木耳产业深加工提供参考.
作者:赵永恒;王佰灵;邱婧然;戈振凯;金尧;谢勇;潘宗红;杨光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种,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多,而且停药后复发率高.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特别是辨病与辨证结合,往往收获良效.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做简要综述.
作者:李岸平;朱永苹;汪涛;刘玉;骆小霞;黄征凯;李美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通调类中药敷贴联合电针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彩曼;卢丽萍;林志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之一,起病急骤病势凶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急性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遏制病情、提高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现状做简要概述.
作者:曾荣华;汪建民;周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脑卒中患者证侯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为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2-2015年期间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设计四诊信息量表对证素信息进行收集,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主要病位要素为肝、肾、经络、心,病性要素主要为痰、湿、热、阴虚、气虚、血虚.证素的组合情况多为两证素组合和三证素组合,在两证素组合中以痰+湿、阴虚+热为多见;在三证素组合中以痰+湿+热、痰+湿+阴虚的组合为多见.其他的证素组合类型相对较少,其中痰、湿、热、肾、肝等证素多见.结论:福州地区脑卒中患者的证素与其他地区略有差异,以痰、湿、热多见,病位以肝、肾为主,主要与福州地区常年湿热有关.
作者:周文姬;夏锐;郑国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灵芝作为中药中重要的一味补益药,受到古代和现代医家的关注,其补益效果也受到广泛的好评,但灵芝归经脏腑定位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其性味的记载也比较模糊.根据古今文献中对灵芝的研究资料,对灵芝的性味归经进行简要归纳并予以分析.
作者:彭杨芷;苏悦;税杰;江泳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