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梅;钟志兵;周欣欣
目的:研究并分析应用旋覆代赭汤治疗耳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耳源性眩晕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旋覆代赭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73.44%;试验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评分为(24.54±5.13)分,低于对照组的(38.63±4.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旋覆代赭汤治疗耳源性眩晕,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旋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ART异位妊娠患者中医药治疗影响因素.方法:对采用中医药保守治疗的193例ART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生育史、异位妊娠分期、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器械检查指标数值等均为中医药方剂选择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医生为ART异位妊娠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以实验室检测和辅助检查指标为依据选择中医药保守治疗,确定治疗方案后严密观察孕妇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措施和干预,方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白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测定西黄丸中水溶性总糖含量.方法:以蒽酮-硫酸比色法,葡萄糖为对照,测定波长626nm.本实验对显色剂的浓度和总糖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四个浓度的显色剂,以一定的体积加入显色,分别在线性范围内做标曲,从整体上选择出佳的显色剂浓度;总糖的提取方法改用称重补重的回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提取方法的重复性.结果:葡萄糖在2.0~24.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0555X+0.0019,R2=0.9996,Y为吸光度,X为浓度.平均回收率97.5%(n=6),RSD=1.21%.结论:此法稳定可行,结果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测定西黄丸中总糖含量.
作者:卢丽萍;甄绮雯;冯锦英;佟玲;刘晓琳;张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痰瘀为机体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痰瘀同源,其均属阴精的病理产物,又互为因果,故在临床上多采用痰瘀同治的治疗方法.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属于耳科疑难病证,西医除了频繁换管也无有效治疗措施.通过典型病例论述痰瘀同治在耳科疾病中的应用,通过中医的四诊合参,以清热化痰、逐瘀通窍为治疗原则,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青红;梁俊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健脾柔肝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14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病症状评分量表(NNS)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评分量表(MDN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DNS、NN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改善更显著,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柔肝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广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左归丸治疗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精液质量异常的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归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精子存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观察组患者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精子存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归丸治疗精液异常男性不育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精液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向阳;许武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肿瘤性抑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孙宏新主任医师从事恶性肿瘤的治疗工作多年,他认为此类疾病多与肝气郁滞、阴阳失调有关,主张从肝论治,以调整阴阳、畅通气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乃医圣仲景为少阳兼烦惊之证而设,甘麦大枣汤乃仲景为脏燥而作.孙教授在临床中发现两方合用,在肿瘤性抑郁、焦虑的治疗中疗效颇佳.
作者:郑锡军;位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通过对旋覆花汤方药分析、历代医家关于旋覆花汤方义论述以及“肝着”病因病机症状分析,整理指出“肝着”为寒滞肝脉的肝之经络病,其病位在胸胁,病性属寒属实,病势留滞急迫,治在气,以辛温通络为主要治法.
作者:蒋馨;沈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注射用双黄连的临床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注射用双黄连的出院病历227例,回顾性分析注射用双黄连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合理辨证辨病的病例占比为18.9%,合理辨证但未合理辨病占比为69.6%,合理辨病但未合理辨证占比为11.5%,超途径用药占比为36.6%.结论:227例病例中超说明书用药比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作者:陈艳锦;郑沁鈊;陈晨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治疗不同证型眩晕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64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A、B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6%,高于A组的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虚型患者DHI减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痰浊型及气虚型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不同证型眩晕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林晓珊;张伟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雏菊叶龙胆酮用于脑缺血损伤治疗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两种动物全脑缺血损伤模型,并观察不同剂量(50mg· kg-1、75mg· kg-1、100mg· kg-1)雏菊叶龙胆酮对断头后小鼠张口喘息时间以及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指数、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的影响,同时比较雏菊叶龙胆酮与尼莫地平的作用效果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雏菊叶龙胆酮50mg·kg-1、75mg· kg-1、100mg· kg-1组可显著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P<0.05);雏菊叶龙胆酮组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浓度均改善,且75mg· kg-1浓度组改善效果佳(P<0.05).结论:雏菊叶龙胆酮能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并且对于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改善效果显著,其对于临床脑缺血损伤治疗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黎;赵志英;高洋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苗药野草香中提取分离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DPPH和ABTS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9.25±0.48、11.42±0.54、11.23±0.18、14.87±1.07、39.48±1.16和4.69±0.21、4.13±0.03、3.44±0.09、8.52±0.27、23.58±0.15).结论:综合两种测定方法结果,化合物(2)和(5)的抗氧化能力好.
作者:向平;陈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围绕促红细胞生成素、造血干细胞因子等指标,探讨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阴虚型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EPO、SCF分泌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EPO、SCF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组之间比较,肾阳虚组的EPO和SCF分泌水平高,其次为肾阴阳两虚组,肾阴虚组低,三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EPO、SCF出现明显紊乱,不同辨证分型间存在差异,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作者:傅琳洁;于志峰;张海芳;朱千赜;王文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在互联网时代,原有的传统医疗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医疗普及速度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同时又受到硬件及时效等限制,为此互联网+中医的新模式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资源整合,结合国家、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为实现互联网+中医新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尽管其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未来互联网+中医会走向国际化,并代表中国的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露;文林;曾荣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如何抗衰老的认识也在进一步加深.中医药抗衰老有几千年的丰富经验,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如何长生不老、延年益寿、青春永驻,并总结出大量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有些经典的中医药方仍然沿用至今.通过收集现代医学和中药学等关于抗衰老作用机制的文献,对近年来中药复方抗衰老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周玉;赵燕;马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Seminar-PBL”教学法是一种创新、有效的研讨型教学方法,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Seminar和PBL教学法给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曙光.应用Seminar和PBL教学模式开展研究生课堂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科研业务能力及教学能力的提高,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韦国兵;胡奇军;廖夫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主要从“羽翼温病,发人所思”“旁征博引,溯源经典”“三焦正邪,立法详备”等几方面探讨《寒湿论治》一书的特点及立意.阮诗玮教授凭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著《寒湿论治》,意在补伤寒、温病之不足,使人不至于寒湿湿热不认,伤寒寒湿混淆一说,而令医者能更清晰地认识和准确辨治寒湿病证.书中示人圆机活法,载入卓有成效之方药,深入学习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和辨治水平.
作者:许勇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脑卒中患者证侯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为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2-2015年期间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设计四诊信息量表对证素信息进行收集,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主要病位要素为肝、肾、经络、心,病性要素主要为痰、湿、热、阴虚、气虚、血虚.证素的组合情况多为两证素组合和三证素组合,在两证素组合中以痰+湿、阴虚+热为多见;在三证素组合中以痰+湿+热、痰+湿+阴虚的组合为多见.其他的证素组合类型相对较少,其中痰、湿、热、肾、肝等证素多见.结论:福州地区脑卒中患者的证素与其他地区略有差异,以痰、湿、热多见,病位以肝、肾为主,主要与福州地区常年湿热有关.
作者:周文姬;夏锐;郑国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4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作者:杨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越南传统医学在越南医疗保健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以东方哲学和治疗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医学.越南传统医学受中医影响较大,但亦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之处,其大部分是依据越南传统草药治病的亚临床数据而不是被循证医学证实了确有效果.为临床用药安全考虑,越南草药的副作用和相互反应仍需大量实验进行研究.越南政府对越南传统医药的发展非常支持,期待其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健康发展并逐渐与现代西医进行融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