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萍;甄绮雯;冯锦英;佟玲;刘晓琳;张蕾
主要从“羽翼温病,发人所思”“旁征博引,溯源经典”“三焦正邪,立法详备”等几方面探讨《寒湿论治》一书的特点及立意.阮诗玮教授凭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著《寒湿论治》,意在补伤寒、温病之不足,使人不至于寒湿湿热不认,伤寒寒湿混淆一说,而令医者能更清晰地认识和准确辨治寒湿病证.书中示人圆机活法,载入卓有成效之方药,深入学习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和辨治水平.
作者:许勇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海藻和甘草属于“十八反”内容,按理不宜同方配伍应用,但是纵观古今医籍,不乏同用海藻、甘草者.搜集古代医籍和现代文献报道,证实海藻、甘草可以同方运用,并举例证实海藻、甘草同方应用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潘艳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注射用双黄连的临床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注射用双黄连的出院病历227例,回顾性分析注射用双黄连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合理辨证辨病的病例占比为18.9%,合理辨证但未合理辨病占比为69.6%,合理辨病但未合理辨证占比为11.5%,超途径用药占比为36.6%.结论:227例病例中超说明书用药比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作者:陈艳锦;郑沁鈊;陈晨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太极拳是中医阴阳辨证理论与武术、引导、经络等理论相结合的养生术,是中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则指导下养生实践的具体形式之一.太极拳包含阴阳、动静、刚柔等养生对待原理和对精气神的锻炼,对于习练者悟性和道德有很高要求,故不同的人习练会有不同的结果和境界.现代科研证明习练太极拳可以达到祛病健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太极拳可以作为中医养生的一种静功或健身气功来进行推广和习练.
作者:程志立;赵明宇;曹向阳;程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评估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多巴胺平均剂量及应用多巴胺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多巴胺平均用量比对照组小,多巴胺应用天数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有着明确的效果,联合多巴胺应用后,可显著减少多巴胺依赖、减少其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李世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采用益肺化纤汤治疗痰瘀阻络型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痰瘀阻络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中药益肺化纤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受限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指标均有一定的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益肺化纤汤治疗痰瘀阻络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对保障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意义显著.
作者:廖伯年;张丽梅;温国伟;王大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围绕促红细胞生成素、造血干细胞因子等指标,探讨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阴虚型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EPO、SCF分泌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EPO、SCF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组之间比较,肾阳虚组的EPO和SCF分泌水平高,其次为肾阴阳两虚组,肾阴虚组低,三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EPO、SCF出现明显紊乱,不同辨证分型间存在差异,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作者:傅琳洁;于志峰;张海芳;朱千赜;王文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温阳、通阳二法是临床运用频率颇多的治病之法,通过观察发现临床有对于此二法误用错用现象,由此有必要回归经典重新认识和解释此二法及两者的运用.而《伤寒论》是“启万世之法宗,诚医门之圣书”,后世诸多温阳通阳治法多是在其基础上的运用和拓展,所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论述,以兹阐述关于阳气的问题有时可温通并用,但可有偏于温和偏于通的不同,有时则必须通阳,二者不可混淆.
作者:晏章现;陈珠莉;胡翊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如何抗衰老的认识也在进一步加深.中医药抗衰老有几千年的丰富经验,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如何长生不老、延年益寿、青春永驻,并总结出大量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有些经典的中医药方仍然沿用至今.通过收集现代医学和中药学等关于抗衰老作用机制的文献,对近年来中药复方抗衰老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周玉;赵燕;马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22例,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炙甘草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81.97%;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平静心率、24h平均心率、24h慢心率、24h总心跳数等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数、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在缓慢型心律失常疾病治疗上,可考虑将炙甘草汤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龙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灵芝作为中药中重要的一味补益药,受到古代和现代医家的关注,其补益效果也受到广泛的好评,但灵芝归经脏腑定位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其性味的记载也比较模糊.根据古今文献中对灵芝的研究资料,对灵芝的性味归经进行简要归纳并予以分析.
作者:彭杨芷;苏悦;税杰;江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运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观察经验方中十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DPP-4的抑制活性,明确该方具有DPP-4抑制作用的主要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方法:以DPP-4酶、缓冲液、底物建立DPP-4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分别应用经验方中十味中药水提物及其主要单体成分进行干预,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吸光度(OD),计算DPP-IV抑制率及IC50值.结果:十味中药IC50值分别为莱菔子(382.554±7.749)mg/L,菟丝子(843.391±135.230)mg/L,栀子(1027.921±104.316)mg/L;单体成分IC50值分别为栀子苷(0.075±0.004) mmol/L,盐酸水苏碱(2.638±0.715)mmol/L,金丝桃苷(3.135±0.656)mmol/L,芥子碱硫氰酸盐(6.975±1.099) mmol/L,甜菜碱(60.265±29.117)mmol/L,其余中药及单体成分未达到半数抑制率.结论:莱菔子、菟丝子、栀子的DPP-4抑制作用相对明显,可能是该经验方中抑制DPP-4活性的主要药物,单体成分中栀子苷、盐酸水苏碱、金丝桃苷、芥子碱硫氰酸盐、甜菜碱的DPP-Ⅳ抑制作用较强,其中栀子苷作用明显.
作者:周雪梅;田春雨;喇孝瑾;陈震;付茜茹;程瑞婷;吴博;董思圻;李继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健脾柔肝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14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病症状评分量表(NNS)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评分量表(MDN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DNS、NN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改善更显著,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柔肝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广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种,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多,而且停药后复发率高.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特别是辨病与辨证结合,往往收获良效.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做简要综述.
作者:李岸平;朱永苹;汪涛;刘玉;骆小霞;黄征凯;李美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胸腺肽肠溶片,观察组患儿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和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感染次数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减少感染频次,并缩短急性期病程,治疗效果与口服西药胸腺肽肠溶片相比优势明显,且避免了西药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邵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对比分析自制清热止咳糖浆与澳特斯小儿止咳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病毒、抗炎、止咳化痰等治疗手段,观察组60例患者服用自制清热止咳糖浆,对照组60例患者服用澳特斯小儿止咳露.两组患者疗程均为一周.对比分析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达85.0%以上,对照组患者在咳嗽消失时间和罗音持续时间上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的不良反应.结论:自制小儿止咳糖浆的整体效果与澳特斯小儿止咳露相当,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缩短咳嗽时间和罗音持续时间上比澳特斯小儿止咳露更佳,仅1例患者出现恶心的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洁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颈圈包括颈百劳、肩中俞、肩外俞、肩井、臑俞、大椎,可构成一个圈,主治颈部的疾患,左右各一,分别在颈部脊柱的两旁,简称为“颈圈”.在颈圈的指导下,运用挑络疗法治疗络脉不通所致的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络脉痹阻所致的颈部僵痛有明显效果.
作者:李灵灵;陈守强;李得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痰瘀为机体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痰瘀同源,其均属阴精的病理产物,又互为因果,故在临床上多采用痰瘀同治的治疗方法.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属于耳科疑难病证,西医除了频繁换管也无有效治疗措施.通过典型病例论述痰瘀同治在耳科疾病中的应用,通过中医的四诊合参,以清热化痰、逐瘀通窍为治疗原则,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青红;梁俊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ART异位妊娠患者中医药治疗影响因素.方法:对采用中医药保守治疗的193例ART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生育史、异位妊娠分期、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器械检查指标数值等均为中医药方剂选择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医生为ART异位妊娠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以实验室检测和辅助检查指标为依据选择中医药保守治疗,确定治疗方案后严密观察孕妇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措施和干预,方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白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脑胶质瘤为颅内肿瘤常见病种,当今虽有手术、放疗、化疗及新的分子靶向等治疗手段,但本病治疗难度仍大.周红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二十余年,对治疗脑胶质瘤有丰富的经验,将其对脑胶质瘤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张换友;詹晓凤;陈涛;周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